用文化创意点亮生活绿意,第二届中国(广州)公园文创大会开幕
无人机的彩烟飞跨滟湖上空,五色气球如创意的灵感绽放升腾,在来自全国各大城市嘉宾与文创同行的共同见证下,第二届中国(广州)公园文创大会,12月1日上午在广州云台花园开幕。
据了解,本届大会延续首届“文创,让人民生活更美”主题,将从12月1日举办至12月10日,通过探索公园绿地开放新形式,用文化的创意,点亮生活的绿意,邀约市民游客走进绿美公园,畅想公园未来,博览全球文创。
打卡公园遇见心仪文创
活动现场,云台花园门口的巨大粉色“文小新”瞬间吸引游客们的目光。不少游客也研究起手上的 RFID智能手环来,通过扫描手环背后的二维码,体验智慧游园的趣味探险。
在童趣未来馆,游客可以感受关于未来公园的奇妙想象,在未来公园馆能够共同参与未来公园建设的思考,在科技未来馆则可体验未来公园“黑科技”。动物野趣馆的明星动物文创,京彩国都馆的北京名园文创和红色文创,国际文创馆的日本、新加坡、泰国文创,绿美湾区馆的缤纷岭南文创让人目不暇接。
此外,游客还可以在绚丽西部馆里邂逅绚丽的历史文创,在东方美学馆内欣赏近百种优选植物与城市文创作品雅趣辉映……十大展馆,每一个都是可进入的探索空间,每一个都能发现各具风采的文创宝藏。
据统计,本届公园文创大会共征集来自4个国际城市,18个国内城市,近100家单位的超过2000款,总数达4万件的文创作品。网红爆款文创、顶流IP文创、数字科技文创……应有尽有。未来公园馆-漂浮绿洲设计师林广思介绍说,漂浮绿洲的创意来自滟湖,设计师模拟湖水受热上升,再冷凝成泡泡,呈现出一种放松的状态。“公园不仅是消费场所,也是生产的地方。”林广思说,本次大会产品丰富,设计活跃,体现了广州作为创作之都的包容性。
持续推进文化进公园,更好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是公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当天的开幕式活动中,精彩纷呈的演出节目和快闪表演,让到访游客直呼过瘾。
本次开幕式还现场为“2023中国公园(景区)文创成品征集活动”,以及“首届全国孙中山纪念地文创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颁发了奖项。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公园处处长马燕告诉记者,和首届大会相比,本届文创大会“朋友圈”更大了,不仅有公园,还有博物馆参与,国外的文创产品也组团亮相,“我们把公园当作一个大的文创,为大家提供情绪价值,让公众感受到园林之美、生活之乐。”
文创论坛探索公园文创高质量发展
万物皆可文创时代,未来的公园和公园文创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开幕式当天下午的公园文创创新发展论坛中,专家们围绕“‘创见 创意 创新’探索公园文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论坛主题,与全国公园及文创同行分享了他们的实践案例和创新洞见。
论坛上,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发表了《文旅融合的创新思维与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主旨演讲。演讲通过探索博物馆文创与文旅融合的重要意义,为公园文创事业的腾飞,描绘更加美好的未来。
谈及公园规划理念如何与文创IP融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存东以《公园发展理念与规划设计实践》为题,通过公园规划设计实践经验分享带来很多建设性的启发。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设计总执行刘平云则以文创IP为切入点,分享《IP赋能文旅产业发展》主题演讲,通过自身实践案例解析,带来IP赋能文旅产业的全新视角和深刻理解。
苏州园林博物馆馆长、苏州市拙政园管理处主任薛志坚在分享的《创意融入生活-城市公园文创的一点思考》中给公园文创的未来揭示了走进群众心中,走进市民生活的深刻思考;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理事张强则通过《设计,让公园更美好》的课题演讲,分享文创设计融入公园发展规划的经验。
最后,广州锐丰文旅总经理、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执行导演黄志辉,以及2021年东京奥运会远程控制系统设计师刘志宇则从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的角度,为观众分享了公园文创与科学技术结合的案例与想法。各路大咖从自身专业角度,为中国公园文创出谋划策,助力中国公园文创高质量发展之路。
附件:
2023年11月24-26日,以“陆海谋新篇,良种创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水产种业博览会暨首届广东(国际)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大会在广州市南沙区成功举办。本届种博会设置种业强芯、现代科技、良法良技、渔趣渔乐等四大主题场馆,聚焦水产种业最新成果、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研究等议题,亮点纷呈。参展企业及单位近300家,涵盖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等超200个水产养殖经济品种。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作为主办单位之一,组织本市超60家企业(单位)参加展出,涵盖水产种业、海洋牧场装备、水族产业、渔业技术服务等行业;牵头承办“渔趣渔乐”主题馆,集中展示了广州本土品种“白云金丝”“珍珠鳞”金鱼以及超大型“锦鲤王”等50多个特色观赏鱼活体品类;在展区举办的广州观赏鱼产业发展专题讲座,从技术标准、进口贸易、电商流通、企业经验、科普研学等多方面展现先进技术,彰显文化韵味,成为全场焦点论坛之一。
大会发布了17个经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其中,由广州南沙本土企业培育的“穗丰鲫”水产新品种,是2023年广东省唯一通过审定的国家水产新品种。在同期举办的2023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上,中国渔业协会正式为广州市南沙区“中国黄油蟹之乡”颁牌,我市首个国字号水产之乡落地南沙。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广州)首个乡村振兴产业协作基地揭牌并落户海珠区,并进行了产业合作签约。
作为对口帮扶协作和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大战略举措,该基地由广州市、海珠区联合广东军威实业集团(中国中钢集团控股企业)设立,以广东军威实业集团为基地链主企业,选址在海珠区华标涛景湾,总面积9000平方米,旨在聚集粤港澳大湾区和对口帮扶协作地区优质资源,充分发挥乡村产业集群孵化新高地、消费帮扶协作新平台、帮扶协作“反向飞地”试验田、港澳地区参与乡村振兴“桥头堡”的作用,围绕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人才链融合,聚集大湾区乡村振兴产业链集群,建立完善的产品商品“生产、流通、供应、服务”全产业链,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精细化的资源链接、供需匹配服务平台。
今年以来,广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并将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全面推进,为发展产业、改善环境、优化服务、深化改革、社会参与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广州)乡村振兴产业协作基地将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市场、科技、资本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与对口帮扶协作地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优势,既为广州加快推进“百千万工程”提供新动力,也为对口帮扶地区实现共同富裕作出积极贡献,实现多方互利共赢。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打响乡村振兴产业协作的集群,基地采用“政府推动、链主运营、集群推进、示范创建”,深入构建“山品入湾、湾品入山”国内大循环模式,广泛链接大湾区金融资本、科技人才、市场渠道等独特优势和对口帮扶协作地资源禀赋,通过股权合作、成立合作企业、平台运营、校企合作等模式,已在贵州、上海、深圳、梅州、清远、肇庆等地区布局,深耕链接资本运营、县域供应链、数字科创及九大创新项目等,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基地已入驻企业14家,2023年1-10月营收15.5亿元。
当天,基地还与梅州大埔县、清远清新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州赛富基金,分别签约成立“反向飞地”公司、校企合作和产业链金融服务协议,项目涉及县域经济、创新平台、金融服务等领域,就产业协作深度对接,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引力”,为协作打造产业集群集聚了新势力,为乡村振兴帮扶协作注入信心和机遇。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