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暨中国·广州汽车产业大会系列活动启动
2022年12月31日,第二十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暨中国·广州汽车产业大会系列活动开幕式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行。广东省副省长孙志洋、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储士家、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现场致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视频致辞。
作为国内2022年唯一国际A级车展,第二十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秉承“新科技,新生活”的主题理念,于2022年12月30日至2023年1月8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办,展会规模达22万平方米。车展期间将同期举办中国·广州汽车产业大会系列活动,包含主题论坛、智能网联汽车驾驶大赛(自动驾驶经营创收大赛、智能汽车科技成果发布与展示以及智能驾驶嘉年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大会等。活动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汽车产业强链补链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共签约项目34个。
王侠在致辞中表示,2022年汽车行业克服原材料涨价、供应链保供、消费动能不足三重压力,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成绩:销量创下近几年的新高,同比稳中有升;新能源车继续保持三位数增长,1-11月已经突破600万辆大关,市场渗透率达到了25%,提前3年完成国家规划的目标;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占率将突破50%的标志性大关;汽车出口延续爆发式增长势头,1-11月出口278.5万辆,同比增长55.3%,2022年大概率会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随着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化、开放的质量不断提高,中国汽车产业将导入更多更优质的全球资源,不断优化竞争格局,积聚产业发展新动能。
储士家在致辞中指出,本届广州汽车展是广交会展馆四期启用后迎来的第一场大展,具有重要意义,来自全球的89家车企倾情参与。广州汽车展已成为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汽车展览会之一,被誉为“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风向标”,成为广州市重要的城市名片。
徐念沙表示,汽车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占我国机械工业的三分之一以上,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目前,规模以上制造企业超过1.7万家,用工人数超过400万人。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47.2%,社会汽车保有量超过3亿辆,千人汽车拥有量达到220辆。中国汽车不仅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也为稳定我国国民经济基本盘、实现“六保”“六稳”做出了重要贡献。
广州市副市长江智涛、赖志鸿,省市有关单位负责同志,部分汽车企业相关代表等出席当日活动。
近日,《学校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防控工作方案》印发
①《方案》指出,高等学校
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
没有疫情的学校
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
②佛山部分考试延期
更多信息,一起往下看
↓↓↓
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
为科学高效统筹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全力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安全,持续保障学校正常秩序,根据《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调整优化校园检测策略
高等学校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对校内重点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核酸或抗原检测。除跨地区返校入学外,高等学校师生出入校门和校园公共区域不要求提供核酸证明,其他外来人员进入校园的健康查验办法,由属地或学校征得属地同意后作出规定。根据实际需要和当地条件,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师生筛检、轮检、抽检等适宜的核酸检测,师生出入校门无须提供核酸证明,其他外来人员进入校园须提供核酸证明。
二、科学安排教育教学方式
没有疫情的学校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疫情流行期间,中小学校、幼儿园采取严格的封闭管理,高等学校可实施分区管理。高等学校校内发生疫情后及时采取减少人际接触、实施线上教学、调整教学安排等疏散人员措施。中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出现感染者后,由学校所在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提出并实施防控措施。幼儿园出现感染者后,可采取临时关停措施。疫情解除后,要及时恢复正常教育教学。
三、增强校园疫情防控能力
学校所在地疫情流行期间,多方协同防范疫情输入和扩散风险,及时发现、救治和管理感染者,控制校内聚集性疫情。属地卫生健康、疾控和教育等部门指导支持高等学校创造条件建设学校健康驿站,按照在校师生人数和防疫需要科学确定床位数,配备足量医护和服务保障人员、医疗药品和器材,根据需要为校内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创造相对独立的住宿条件,并提供临时健康监测或适当对症治疗等相关服务,在校园宿舍区等学生聚集区域开设发热诊疗点,提供快速便捷医疗服务。
高等学校校医院要统筹管理全校医疗资源,创造条件设立发热门诊和隔离就诊区,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公布热线电话或在线服务窗口,提供师生医疗咨询服务。中小学校加强卫生室(保健室)建设,强化从业人员专业培训,配备必要的医疗药品,设置师生健康观察室,为有发热等症状师生提供临时留观,并指导家长安全接护学生回家。
四、健全专业救治绿色通道
学校属地卫生健康、疾控和教育等部门支持校地协同,建立学校与相关医院的稳定对接机制,协调属地医院包联学校,安排医院医护人员驻校共同工作,健全将校内有关病例转至相关医院专业救治的绿色通道,按照分级分类收治原则,细化校内感染者分级诊疗办法,普通型病例转诊至亚定点医院;
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型、危重型病例和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例,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
以基础疾病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转诊至有救治能力的三级医院。
五、做好师生健康监测
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师生树牢并自觉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加强身体锻炼,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加强师生健康监测,师生入校时测量体温,发现发热症状师生及时采取留观等相应措施。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的师生,不得带病到校工作和学习。
会同社区开展师生中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及时建档立卡,开展健康管理。中小学校、幼儿园落实晨午检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等,提高疾病监测预警信息化水平。
六、加强学校物资储备
学校按照人口总数的15—20%动态储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人口总数较多的学校可酌情增加。储备足够的口罩、消毒用品、安全测温设备等常用防疫物资。
防疫物资要保有1周以上的储备量,建立稳定保供渠道,保证应急情况下足用适用。一旦校内发生大规模聚集性疫情,属地要优先保供学校生活物资与防疫物资,优先救治有特殊需要的校内感染者。
七、改进校园公共卫生
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和多病共防。落实校园内公共区域卫生管理制度和消毒制度。保持教学区域、宿舍、公共卫生间等场所空气流通,尽量减少使用无自然通风的室内密闭空间。校舍入口、楼梯入口、电梯入口等位置摆放消毒用品,人员进出时做好消毒。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通过适当减小班额,加大桌椅间距等方式,保持安全距离。加强学校食堂、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场所的人员管理,从严管理大规模人员聚集活动。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管理。
八、完善师生服务保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密切关注师生思想动态,引导师生正确认识防疫政策措施,增强士气和信心。省、市级教育部门和高校完善常态化“接诉即办”工作机制,落实师生反映问题台账制度,限时解决反馈,满足师生合理诉求。鼓励学校为师生发放健康防疫包,摸清生活困难和身体健康有特殊需要的师生底数,建档立卡,跟进服务,并建立兜底帮扶机制。按照属地疾控部门部署组织开展师生疫苗接种,保证老年教职员工和低龄儿童接种率和安全,努力做到“应接尽接”。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及时化解学生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九、强化各方责任落实
落实属地责任,制定中小学校、幼儿园核酸检测等策略,领导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统筹解决学校疫情防控重大问题;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指导学校疫情防控,支持学校健康驿站建设、医护人员培训、医疗物资储备以及重大风险处置,建立校内有关人员转至相关医疗机构救治绿色通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落实行业管理责任,组织制定实施本地区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及时协调解决学校疫情防控困难与问题,加强日常指导、督促和检查。学校要落实主体责任,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完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发挥校医院(卫生室、保健室)会同多部门力量的学校健康管理中心作用,建立综合协调管理机制,明确分工,加强管理,推动相关措施落实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各个环节,确保师生身心健康,保障学校正常秩序。
本方案适用于高等学校(含高职)、中小学校(含中职)和学前教育机构,其他有关教育机构可参照执行。
除此之外,佛山高中
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推迟至下学期举行
↓↓↓
佛山这些考试推迟
对于高中学校,最新通知要求,将继续按《佛山市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关于优化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安排的通知》开展线上线下同步教学工作,并按要求组织好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和教学质量检测。
因疫情原因,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宣布,原定于明年1月4日-6日举行的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已经推迟至下学期举行,
同时将2023年普通高考舞蹈和音乐术科统考的考试安排做了适当调整,其中,舞蹈术科统考的基本功、舞蹈片段、命题即兴表演三门科目,全部由现场考试调整为线上实时录制视频并提交作品的方式,不分初试与复试;音乐术科统考的视唱练耳与乐理科目视唱部分、声乐和器乐三门科目,全部由现场考试调整为线上实时录制视频并提交作品的方式,不分初试与复试。
另外,佛山高三一模统考,也因疫情延期至下学期开展。
今年寒假放假时间按原计划不变,其中小学、初中学生寒假时间为2023年1月8日至2月5日;普通高中学生寒假时间为2023年1月15日至2月5日。普通中小学校于2023年2月6日新学期开学。幼儿园的寒假时间可参照小学、初中的放假安排执行。
看完这些你了解了吗?
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哦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