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正清到质监保障中心开展春节慰问
1月18日下午,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正清带队,到广州市城市管理质量监测与应急保障中心(广州市燃气事务中心)走访慰问一线工作人员,局环卫处副处长徐强、四级调研员余得顺等陪同慰问。
何正清首先对中心车场、充电桩以及文体场地等重点场所进行实地察看,详细了解岁末年初中心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并与一线市容环卫巡检员、应急保障队员进行了亲切交谈,充分肯定中心过去一年取得的工作成绩。他表示,中心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职工能够克服疫情、迎难而上,不断抓实抓深抓细日常巡检、专项巡查、重大活动环卫应急保障等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工作成绩,这些都离不开城市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每一名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提前为大家送上新春祝福和节日慰问,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兔”飞猛进、万事顺遂。他指出,当前广州市城市环境卫生建设不断巩固提升,希望大家继续保持“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良作风传统,立足岗位、踏实苦干,共同推动城市管理工作和中心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随后,何正清与中心领导班子、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召开了环境卫生工作提升座谈会,听取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安排的汇报,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创新性建议,为2023年中心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凝心聚力推动我市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不断提质增效。(陈华颖)
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和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工作部署,为进一步做好对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的关心关爱工作,2023年春节前夕,市城管质监保障中心(市燃气事务中心)对参与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的全体人员进行了慰问,及时把党组织的无限温暖和上级的亲切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
据悉,2022年以来,中心党总支快速响应执行局党组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坚决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疫情防控支援任务,先后派出2人脱产支援白云机场,组建党员突击队奔赴海珠区、荔湾区、花都区以及属地街道支援疫情防控500多人次、服务时长4000多小时。尤其是在2022年11月关键阶段,先后组建3批次、共41人次的党员突击队支援荔湾区高风险区西村街、海珠区高风险区大塘片区、南州街环卫应急保障等疫情防控工作,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敢打硬仗,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展现了新时代城管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慰问活动中,中心党总支向参与抗疫一线的全体工作人员发放了慰问金,转达了上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送来的节日问候与新春祝福,对大家在疫情期间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投身抗疫一线、为支援高风险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的努力贡献致以充分肯定和衷心感谢。同时,勉励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继续发扬不怕艰苦、持续作战的优良作风,保持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精神状态,奋力书写新时代城市管理事业和中心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政工部)
记者从广州市统计局获悉,2022年,广州全年经济顶压前行,总体保持恢复态势,新动能继续成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8839.00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18.31亿元,同比增长3.1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909.29亿元,同比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0611.40亿元,同比增长0.97%。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
202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3.2%。其中,主导行业种植业同比增长1.5%;渔业增长稳定,同比增长5.8%;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保持较快发展,同比增长7.8%。主要农产品保供显成效,全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超410万吨,同比增长1.9%。生猪产能稳步释放,累计出栏同比增长3.7%。水产品增势良好,全年产量超50万吨,实现产值132.25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海水产品产量增长11.4%。
工业生产保持增长
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8%。主导产业汽车制造业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全年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4.8%。高技术制造业保持较好增势,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8.1%,其中,医药制造业释放强劲动能,同比增长49.5%。传统优势行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势稳定,同比增长5.5%。部分新产品保持较快增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中的显示器、智能电视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9.4%和84.0%;集成电路产业开始释放潜力,全年集成电路圆片产量增长12.4%;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等工业数字化转型产品产量增势较好,同比分别增长25.7%和32.8%。
营利性服务业总体增势较好
2022年1月至11月(错月数据),全市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主要行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提速增长,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3%和6.6%;软件信息服务业、租赁商务服务业增长平稳,同比分别增长4.5%和3.8%;受疫情扰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下降12.1%。高技术服务业发展韧劲强,1-11月,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32.9%、20.4%和15.5%。
新型消费保持畅旺
202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98.15亿元,同比增长1.7%。出行类消费总体保持平稳,全市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4%,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79.8%;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1%。基本生活类消费品持续热销,限额以上饮料类、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0.6%、8.2%和3.6%。在疫情防控新阶段,药品市场需求较旺,限额以上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5.4%。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持续发力
受疫情影响部分项目施工进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滑等因素影响,2022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1%。其中,交通项目投资增势稳定,铁路运输业、交通运输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5.7%和5.0%。工业投资增势较好,同比增长12.6%,其中,制造业投资表现亮眼,同比增长21.5%,高于工业投资增速8.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持续发力,同比增长48.2%,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为40.2%,占比与2021年相比提高9.6个百分点。
进出口贸易规模扩大
2022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0948.4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出口6194.8亿元,同比下降1.8%;进口4753.6亿元,同比增长5.3%。全年全市实际使用外资574.13亿元,增长5.7%。
银行信贷助力稳经济力度加大
去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4.94万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存款余额8.05万亿元、贷款余额6.8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和12.3%。实体经济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7.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等现代服务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4.7%、33.9%和16.7%。
机场旅客吞吐量表现良好
受疫情多次扰动,2022年,广州交通运输业运行承压明显,全市客运量、货运量同比分别下降21.5%和7.8%。其中,公路客运量超6650万人次,同比增长1.8%;航空枢纽建设积极推进,全年机场旅客吞吐量2611万人次,连续三年“全国第一”;铁路货运量增势平稳,同比增长3.0%,客运量降幅较大,同比下降25.9%。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202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849元,同比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92元,同比增长5.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12,比上年缩小0.03。财政支出优先保障民生,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分别增长3.2%、6.5%和13.2%。
解读
全市经济基本盘稳定 新动能引领转型升级
广州市统计局1月20日解读2022年广州经济运行情况表示:2022年,面对多重困难挑战,广州始终坚持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新动能引领下,全市经济顶压前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城市活力逐步恢复。
新兴动能强支撑
2022年,全市“3+5”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8879亿元,占GDP的比重提升至30.8%,经济增长近1/3的动力来源于新动能。其中,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发挥引领作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与医药健康合计实现增加值增长5.4%,潜力逐渐显现。
同时,工业和服务业两大生产领域提质增效,为提升广州产业综合竞争力积蓄“聚变”力量:首先是工业新动能加快集聚成势。2022年,广州工业生产虽受多重因素影响增势放缓,但在制造业立市的发展战略下,升级发展态势持续。高技术制造业潜力释放,全年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8.1%。先进制造业实力凸显,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至61.6%;其次是现代服务业能级加快提升。近几年广州服务业在疫情反复扰动之下仍然坚持推进动力变革,代表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和聚合能力的现代服务业稳健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汽车产业是广州重要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1/4左右,汽车销售额占全市商品销售额的比重超过1/10。2022年,广州汽车整车年产量突破300万辆,达313.68万辆,占全省汽车产量的2/3以上、全国的1/10以上,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全市新能源车产量、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1倍、79.8%,占全市汽车产量、零售额的比重比2021年分别提升5.0个、11.4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稳根基
近年来,广州迭代实施营商环境1.0到5.0改革,50项改革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3项指标代表国家向世界推介,连续两年被评为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一档。营商环境之“优”,保障了市场主体之“稳”。2022年末,全市市场主体达315.55万户。其中,不同层次市场主体各展其长,共同筑牢广州经济发展的根基。一是“四上”企业培育成效稳定;二是龙头企业引领行业发展;三是创新企业活力逐步迸发。
2022年,广州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坚持用心用情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切实推动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一是民生保障产品供给稳定。在主要民生物资稳产保供下,全市物价总体稳定,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涨幅比前三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二是民生服务消费潜力释放。在线购物、在线订餐、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需求持续旺盛,带动相关领域企稳回升,全年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网络餐费同比分别增长13.4%、22.9%;三是民生保障支出较快增长。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领域支出占比近七成。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