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发区“质量强区政策”3.0发布
10月12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质量强区成果交流暨政策发布活动在黄埔区科学城会议中心举办,现场为省市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和国家级质量基础服务产业发展优秀案例企业进行授奖金牌仪式,并发布最新政策《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质量强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3.0版(以下简称“《办法》3.0版”)。
作为广州市制造业大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积极落实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要求,2017年以来先后出台质量强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1.0、2.0版,大力推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夯实区域质量基础,提升经济发展品质。此次升级出台的《办法》3.0版共6章25条,设立扶持项目23个,在推动品质强区建设、标准强区建设和推进质量强基三个方面进行政策创新,打造区域质量发展示范标杆。
全国首个单独设立“质量强基”专项政策
黄埔区市场监管局总工程师岳霄霄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新出台的《办法》3.0版紧紧围绕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最新要求,进行政策设计和大胆创新,擦亮广州开发区品牌。
围绕《纲要》新提出的“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要求,《办法》3.0版在全国率先单独设立“质量强基”章节。对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新通过验收的,属于《纲要》中重点指出的各类国家、省级质量基础设施,给予单项最高150万元扶持。
近年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发力,2022年启动建设首批11家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工作站,涵盖智能装备、智能家居、新能源、美妆大健康、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融合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质量管理、品牌培育、知识产权等质量要素,支撑企业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服务需求。例如,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牵头的智能家居服务工作站在帮助企业解决出口认证时效周期长堵点问题方面,通过本地化的检测检验以及快速的注册服务为企业解决出口认证周期长的堵点,认证出口周期缩短超50%,促进相关产品出口额增长超过300万美元。
鼓励企业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不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微企业都能从政策中得到合适的扶持政策。”岳霄霄表示,《办法》3.0版鼓励企业加强质量品牌建设,通过“品牌认证—卓越绩效—政府质量奖”路径,不断提升品牌成熟度和美誉度,对卓越企业获得中国质量奖的组织给予500万元的扶持,对获得国家级工程质量奖项的给予50万元扶持。对小微企业建立完善质量品牌体系也给予5万元扶持。
工程质量是质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埔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四级调研员吴志浩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全区在建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有458个,建筑面积达2087万平方米。《办法》3.0对获工程质量奖项的项目给予资金补贴,将有利于激发更多创新成果和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品质和城市形象。黄埔区水务局曾桂平副局长也表示,2022年黄埔区水务工程有4宗项目获得广东省优质水利工程奖,其中包括南岗河幸福河湖综合提升工程、九龙凤尾坑整治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下一步将持续做好质量创优培育工作,推动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提升行动落到实处。
此外,《办法》3.0版全国首创“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研制生产扶持”项目,增强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黄埔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陶风介绍,《办法》3.0版单独设立对兽药GMP进行扶持,鼓励支持更多农业企业在质量强区政策引领下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打造注重质量创新、绿色发展的现代农业黄埔样版。
为进一步推动黄埔标准、黄埔产品“走出去”,《办法》3.0版,在全省首创区级国际标准化专家工作室的基础上,新增“标准化国际奖项扶持”和“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标准扶持”等新项目,全方位支持黄埔企业借“标准”之船出海参与国际竞争。
争先创优打造质量标杆
除政策发布之外,活动还向获得省市政府质量奖的4家企业和5家国家级典型优秀案例企业代表颁发奖金牌。其中,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卡尔蔡司光学(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南洋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获得第七届广东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获奖企业代表进行了经验分享。
一直以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始终秉持“国际视野、敢为人先、质量先行”的质量精神,连续11年开展区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参与单位数量由40家增至600多家,注册质量管理小组数从608个增加到3300多个,解决质量问题隐患数超18,470个,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159亿元。
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的国际营销公司总经理朱喜群对质量方面的政策支持充满期待,“一个企业机构的力量是有限的,在质量强区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鼓励下,会有更多的龙头企业选择国有机构的服务,我们也可以跟着企业一起走出去。”
荔城街综合保障中心资产交易工作组受增城区荔城街夏街村第一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委托,于2023年10月17日就增城区荔城街夏街村第一股份经济合作社荔园路22号之103-105铺位项目(交易编号:镇集资竞2023001319)采用电子竞投方式进行招标。现就本次招标的结果信息公示如下:
一 | 项目名称 | 荔园路22号之103-105铺位 | |||
发包单位 | 增城区荔城街夏街村第一股份经济合作社 | ||||
二 | 中标单位 | 黎伟民 | |||
中标金额 | ¥15,200.00元/月(大写:人民币壹万伍仟贰佰元正) | ||||
三 | 参与投标单位及排名 | 名次 | 投标单位 | 最高报价 (元/月) | 是否中标 |
1 | 黎伟民 | 15200 | 是 | ||
2 | 罗木亮 | 14900 | 否 | ||
四 | 交易地点 | 荔城街综合保障中心资产交易工作组 | |||
五 | 公示时间 | 公示时间为:2023年10月18日至2023年10月22日。 公示期间对程序或竞投结果有异议,请向荔城街综合保障中心资产交易工作组反映,联系电话:82628929,反映的方式必须以实名制的方式提供书面材料,并留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以单位的名称反映,反映材料应加盖印章。 | |||
六 | 合同签订时间 | 2023年10月23日 |
荔城街综合保障中心资产交易工作组
2023年10月17日
今年9月18日,广东增城丝苗米文化系统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这是继增城荔枝之后,广州市第二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丝苗米作为”中国丝苗米之乡”广州市增城区特优籼稻品种,在清嘉庆年间已享“米中碧玉””饭中佳品”盛名。近几十年来,增城区农业科研人坚守“吃好吃米饭”初心,将增城丝苗米培育为国家双地标农产品,享誉湾区,研发的新品种——增科新选丝苗1号获首届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书写一段米业振兴佳话。
由增科新选丝苗1号加工成的大米
薪火相传 增城丝苗米种业传承
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专家查阅历史文献证实:体小有香味的丝苗型优质稻种如鼠牙粘等在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之前已在增城大量种植,200年前丝苗米已出现于《增城县志》。清代《广州府志》载:“优质稻米多出增城。”新中国成立前,地主收租只收丝苗。
20世纪70年代,由于出口贸易挣取外汇的需要,100市斤增城丝苗米谷按180市斤普通稻谷计算,主销港澳地区和新加坡等国家。“增城丝苗米再生之父”宋东海回忆,当时丝苗水稻是增城一个高秆易倒伏的特优品种,米粒苗条,晶莹洁白,饭味佳,香滑可口,“但产量很低,一般亩产150-200公斤,最高亩产量从未达到250公斤。”他说当年香港指定要求供应增城出产的丝苗米,由于产量不高且种植面积少,增城全部丝苗米都满足不了香港的需求,因此增城本地也没有丝苗米供应。
“增城丝苗米再生之父”宋东海
1980年,为恢复和发展增城丝苗种植,增城政府高度重视品质优异增城丝苗的育种工作。期间涌现出宋东海、张绍春、汤达安、李晋云、姚建秋等一批执着而优秀的增城丝苗传承人,培育出野澳丝苗、香丝苗、矮丝苗、增科新选丝苗1号等新一代增城丝苗品种。
增科新选丝苗1号
目前,增城有多个丝苗品种保存在广东省水稻种质资源库,如增城丝苗、高脚丝苗等26个增城地方种;香丝、矮丝苗选8、野澳丝 苗等17个选育种;野生稻种58个。在增城农科所,保存了巴太早香、巴太香、九七香、黄增丝苗、巴太香占、穗增香、蒙太占、香丝苗A、巴太长香、增油占、长丝苗、巴航早丝苗、巴航丝苗、巴太红香稻、巴太黑香稻等品种。
位于增城区朱村街道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增城丝苗米产业文化展览馆
脱颖而出 增科新选丝苗1号
“国家优质稻的评价标准有四个,分别是外观、加工、营养和‘食味’,其中‘食味’是最关键的,也是增科新选丝苗1号最大的特色,让人回味无穷。”增城农科所所长、高级农艺师刘成枝表示。在2018年5月举行的国家优质稻品种攻关推进暨鉴评推介会上,增科新选丝苗1号品鉴食味分高达93.7分。
随后,其荣获“首届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获评“广东省首届稻米产业发展大会十大优质金奖品种”、入选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的“广东丝苗米认定品种”、获农业农村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增科新选丝苗1号,是增城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丝苗米珍贵种质资源选育而成的增城丝苗新品种,它比以往的增城丝苗品种谷粒更细长、金黄,米粒更幼长,米饭更柔软。
“我们每年从一千多种材料中,筛选出品质好、口感佳的品种在试验田里试种。”2013年起,增城农科所高级农艺师姚建秋等人在水稻晚造中寻找米饭食味品质突出的目标苗头株系,当年收获的种子除用于鉴定品质外,剩余部分于次年单株播种。 2015年至2016年,经对该株系产量、米饭品质进行比较,并结合农艺性状筛选,最终在粒型谷色好株系中选出分蘖较强、产量较高、株型较好、抗病性较好等综合性状相对更好的品系,命名为增科新选丝苗1号。
2017年底,经过小区表证试验,实收产量241公斤每亩。随后,在增城区朱村街、派潭镇、小楼镇、荔城街分别进行1至10亩试种,亩产在22 6.4-255.7公斤,表现出生长整齐、株型和熟色较好、病害发生少等特点。
位于增城区的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为进一步推进增城丝苗米产业发展,近年来,增城大力开展推广增科新选丝苗米1号试验种植。今年3月,增城农科所公开遴选授权给广州增城区优质米生产基地有限公司、广州增城区新塘粮食管理所有限公司、广州市增城区荔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产使用。“早稻的成熟时期,连片的稻谷金光灿灿的,有时村民和农户经过,看到这些饱满的谷粒,不少人都会忍不住打听种植的品种。”广州增城区新塘粮食管理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汉桥表示,公司基地种植了557亩增科新选丝苗1号,是广东省级增城丝苗米产业园的参与实施单位。
攥牢“芯片”
大力发展丝苗米种业
对于农户来说,种子是保障丰收的根本;对于农业来说,种子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芯片”。作为都市农业重点发展区域,增城把种业振兴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全力推进丝苗米种业振兴。
继2021年出台“种业二十条”增强增城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以来,今年9月13日,增城区府办印发《增城丝苗米区域品牌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明确通过培优壮大增城丝苗米当家品种、筹建增城丝苗米种业创新智库、加强增城丝苗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持续推动品种培优重振种业“ 芯片 ”。
“发展丝苗米种业研发创新,有利于增城丝苗米特色产业和丝苗米种业文化历史底蕴得到进一步彰显和体现,有利于提升丝苗米产业链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产业振兴,推动增城乡村振兴。”增城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位于朱村街的广东丝苗米全产业链示范区水稻育秧工厂
“要推动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提高丝苗米产量、品质,提升品牌价值,提升产业附加值,帮助村集体和农民增产增收,还需要市场化机制实现丝苗米种业科研创新可持续发展。”增城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增城建立丝苗米种业创新发展的多元投入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机制,将政府公益性投入、国有企业准公益性投入与市场后续投入相结合,形成“政府补贴(注资)一部分,国企出资一部分,市场投入一部分”的投入机制;建立科研成果市场化转化机制,实现科研成果变现。
下一步,增城将加快建设大湾区现代种业产业园、广东丝苗种业协同创新研究院等重大项目,围绕种业全产业链,引进一批国内顶级科研院所和领军型种业企业,着力构筑现代种业综合发展平台、丝苗米种业创新新型研发机构,探索种业推广商业化机制,推动丝苗米种业良性快速发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