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粒米,饭香暖湾区:增城丝苗种业振兴之路
今年9月18日,广东增城丝苗米文化系统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这是继增城荔枝之后,广州市第二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丝苗米作为”中国丝苗米之乡”广州市增城区特优籼稻品种,在清嘉庆年间已享“米中碧玉””饭中佳品”盛名。近几十年来,增城区农业科研人坚守“吃好吃米饭”初心,将增城丝苗米培育为国家双地标农产品,享誉湾区,研发的新品种——增科新选丝苗1号获首届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书写一段米业振兴佳话。
由增科新选丝苗1号加工成的大米
薪火相传 增城丝苗米种业传承
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专家查阅历史文献证实:体小有香味的丝苗型优质稻种如鼠牙粘等在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之前已在增城大量种植,200年前丝苗米已出现于《增城县志》。清代《广州府志》载:“优质稻米多出增城。”新中国成立前,地主收租只收丝苗。
20世纪70年代,由于出口贸易挣取外汇的需要,100市斤增城丝苗米谷按180市斤普通稻谷计算,主销港澳地区和新加坡等国家。“增城丝苗米再生之父”宋东海回忆,当时丝苗水稻是增城一个高秆易倒伏的特优品种,米粒苗条,晶莹洁白,饭味佳,香滑可口,“但产量很低,一般亩产150-200公斤,最高亩产量从未达到250公斤。”他说当年香港指定要求供应增城出产的丝苗米,由于产量不高且种植面积少,增城全部丝苗米都满足不了香港的需求,因此增城本地也没有丝苗米供应。
“增城丝苗米再生之父”宋东海
1980年,为恢复和发展增城丝苗种植,增城政府高度重视品质优异增城丝苗的育种工作。期间涌现出宋东海、张绍春、汤达安、李晋云、姚建秋等一批执着而优秀的增城丝苗传承人,培育出野澳丝苗、香丝苗、矮丝苗、增科新选丝苗1号等新一代增城丝苗品种。
增科新选丝苗1号
目前,增城有多个丝苗品种保存在广东省水稻种质资源库,如增城丝苗、高脚丝苗等26个增城地方种;香丝、矮丝苗选8、野澳丝 苗等17个选育种;野生稻种58个。在增城农科所,保存了巴太早香、巴太香、九七香、黄增丝苗、巴太香占、穗增香、蒙太占、香丝苗A、巴太长香、增油占、长丝苗、巴航早丝苗、巴航丝苗、巴太红香稻、巴太黑香稻等品种。
位于增城区朱村街道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增城丝苗米产业文化展览馆
脱颖而出 增科新选丝苗1号
“国家优质稻的评价标准有四个,分别是外观、加工、营养和‘食味’,其中‘食味’是最关键的,也是增科新选丝苗1号最大的特色,让人回味无穷。”增城农科所所长、高级农艺师刘成枝表示。在2018年5月举行的国家优质稻品种攻关推进暨鉴评推介会上,增科新选丝苗1号品鉴食味分高达93.7分。
随后,其荣获“首届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获评“广东省首届稻米产业发展大会十大优质金奖品种”、入选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的“广东丝苗米认定品种”、获农业农村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增科新选丝苗1号,是增城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丝苗米珍贵种质资源选育而成的增城丝苗新品种,它比以往的增城丝苗品种谷粒更细长、金黄,米粒更幼长,米饭更柔软。
“我们每年从一千多种材料中,筛选出品质好、口感佳的品种在试验田里试种。”2013年起,增城农科所高级农艺师姚建秋等人在水稻晚造中寻找米饭食味品质突出的目标苗头株系,当年收获的种子除用于鉴定品质外,剩余部分于次年单株播种。 2015年至2016年,经对该株系产量、米饭品质进行比较,并结合农艺性状筛选,最终在粒型谷色好株系中选出分蘖较强、产量较高、株型较好、抗病性较好等综合性状相对更好的品系,命名为增科新选丝苗1号。
2017年底,经过小区表证试验,实收产量241公斤每亩。随后,在增城区朱村街、派潭镇、小楼镇、荔城街分别进行1至10亩试种,亩产在22 6.4-255.7公斤,表现出生长整齐、株型和熟色较好、病害发生少等特点。
位于增城区的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为进一步推进增城丝苗米产业发展,近年来,增城大力开展推广增科新选丝苗米1号试验种植。今年3月,增城农科所公开遴选授权给广州增城区优质米生产基地有限公司、广州增城区新塘粮食管理所有限公司、广州市增城区荔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产使用。“早稻的成熟时期,连片的稻谷金光灿灿的,有时村民和农户经过,看到这些饱满的谷粒,不少人都会忍不住打听种植的品种。”广州增城区新塘粮食管理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汉桥表示,公司基地种植了557亩增科新选丝苗1号,是广东省级增城丝苗米产业园的参与实施单位。
攥牢“芯片”
大力发展丝苗米种业
对于农户来说,种子是保障丰收的根本;对于农业来说,种子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芯片”。作为都市农业重点发展区域,增城把种业振兴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全力推进丝苗米种业振兴。
继2021年出台“种业二十条”增强增城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以来,今年9月13日,增城区府办印发《增城丝苗米区域品牌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明确通过培优壮大增城丝苗米当家品种、筹建增城丝苗米种业创新智库、加强增城丝苗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持续推动品种培优重振种业“ 芯片 ”。
“发展丝苗米种业研发创新,有利于增城丝苗米特色产业和丝苗米种业文化历史底蕴得到进一步彰显和体现,有利于提升丝苗米产业链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产业振兴,推动增城乡村振兴。”增城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位于朱村街的广东丝苗米全产业链示范区水稻育秧工厂
“要推动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提高丝苗米产量、品质,提升品牌价值,提升产业附加值,帮助村集体和农民增产增收,还需要市场化机制实现丝苗米种业科研创新可持续发展。”增城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增城建立丝苗米种业创新发展的多元投入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机制,将政府公益性投入、国有企业准公益性投入与市场后续投入相结合,形成“政府补贴(注资)一部分,国企出资一部分,市场投入一部分”的投入机制;建立科研成果市场化转化机制,实现科研成果变现。
下一步,增城将加快建设大湾区现代种业产业园、广东丝苗种业协同创新研究院等重大项目,围绕种业全产业链,引进一批国内顶级科研院所和领军型种业企业,着力构筑现代种业综合发展平台、丝苗米种业创新新型研发机构,探索种业推广商业化机制,推动丝苗米种业良性快速发展。
今年9月18日,广东增城丝苗米文化系统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这是继增城荔枝之后,广州市第二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丝苗米作为”中国丝苗米之乡”广州市增城区特优籼稻品种,在清嘉庆年间已享“米中碧玉””饭中佳品”盛名。近几十年来,增城区农业科研人坚守“吃好吃米饭”初心,将增城丝苗米培育为国家双地标农产品,享誉湾区,研发的新品种——增科新选丝苗1号获首届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书写一段米业振兴佳话。
由增科新选丝苗1号加工成的大米
薪火相传 增城丝苗米种业传承
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专家查阅历史文献证实:体小有香味的丝苗型优质稻种如鼠牙粘等在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之前已在增城大量种植,200年前丝苗米已出现于《增城县志》。清代《广州府志》载:“优质稻米多出增城。”新中国成立前,地主收租只收丝苗。
20世纪70年代,由于出口贸易挣取外汇的需要,100市斤增城丝苗米谷按180市斤普通稻谷计算,主销港澳地区和新加坡等国家。“增城丝苗米再生之父”宋东海回忆,当时丝苗水稻是增城一个高秆易倒伏的特优品种,米粒苗条,晶莹洁白,饭味佳,香滑可口,“但产量很低,一般亩产150-200公斤,最高亩产量从未达到250公斤。”他说当年香港指定要求供应增城出产的丝苗米,由于产量不高且种植面积少,增城全部丝苗米都满足不了香港的需求,因此增城本地也没有丝苗米供应。
“增城丝苗米再生之父”宋东海
1980年,为恢复和发展增城丝苗种植,增城政府高度重视品质优异增城丝苗的育种工作。期间涌现出宋东海、张绍春、汤达安、李晋云、姚建秋等一批执着而优秀的增城丝苗传承人,培育出野澳丝苗、香丝苗、矮丝苗、增科新选丝苗1号等新一代增城丝苗品种。
增科新选丝苗1号
目前,增城有多个丝苗品种保存在广东省水稻种质资源库,如增城丝苗、高脚丝苗等26个增城地方种;香丝、矮丝苗选8、野澳丝 苗等17个选育种;野生稻种58个。在增城农科所,保存了巴太早香、巴太香、九七香、黄增丝苗、巴太香占、穗增香、蒙太占、香丝苗A、巴太长香、增油占、长丝苗、巴航早丝苗、巴航丝苗、巴太红香稻、巴太黑香稻等品种。
位于增城区朱村街道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增城丝苗米产业文化展览馆
脱颖而出 增科新选丝苗1号
“国家优质稻的评价标准有四个,分别是外观、加工、营养和‘食味’,其中‘食味’是最关键的,也是增科新选丝苗1号最大的特色,让人回味无穷。”增城农科所所长、高级农艺师刘成枝表示。在2018年5月举行的国家优质稻品种攻关推进暨鉴评推介会上,增科新选丝苗1号品鉴食味分高达93.7分。
随后,其荣获“首届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获评“广东省首届稻米产业发展大会十大优质金奖品种”、入选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的“广东丝苗米认定品种”、获农业农村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增科新选丝苗1号,是增城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丝苗米珍贵种质资源选育而成的增城丝苗新品种,它比以往的增城丝苗品种谷粒更细长、金黄,米粒更幼长,米饭更柔软。
“我们每年从一千多种材料中,筛选出品质好、口感佳的品种在试验田里试种。”2013年起,增城农科所高级农艺师姚建秋等人在水稻晚造中寻找米饭食味品质突出的目标苗头株系,当年收获的种子除用于鉴定品质外,剩余部分于次年单株播种。 2015年至2016年,经对该株系产量、米饭品质进行比较,并结合农艺性状筛选,最终在粒型谷色好株系中选出分蘖较强、产量较高、株型较好、抗病性较好等综合性状相对更好的品系,命名为增科新选丝苗1号。
2017年底,经过小区表证试验,实收产量241公斤每亩。随后,在增城区朱村街、派潭镇、小楼镇、荔城街分别进行1至10亩试种,亩产在22 6.4-255.7公斤,表现出生长整齐、株型和熟色较好、病害发生少等特点。
位于增城区的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为进一步推进增城丝苗米产业发展,近年来,增城大力开展推广增科新选丝苗米1号试验种植。今年3月,增城农科所公开遴选授权给广州增城区优质米生产基地有限公司、广州增城区新塘粮食管理所有限公司、广州市增城区荔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产使用。“早稻的成熟时期,连片的稻谷金光灿灿的,有时村民和农户经过,看到这些饱满的谷粒,不少人都会忍不住打听种植的品种。”广州增城区新塘粮食管理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汉桥表示,公司基地种植了557亩增科新选丝苗1号,是广东省级增城丝苗米产业园的参与实施单位。
攥牢“芯片”
大力发展丝苗米种业
对于农户来说,种子是保障丰收的根本;对于农业来说,种子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芯片”。作为都市农业重点发展区域,增城把种业振兴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全力推进丝苗米种业振兴。
继2021年出台“种业二十条”增强增城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以来,今年9月13日,增城区府办印发《增城丝苗米区域品牌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明确通过培优壮大增城丝苗米当家品种、筹建增城丝苗米种业创新智库、加强增城丝苗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持续推动品种培优重振种业“ 芯片 ”。
“发展丝苗米种业研发创新,有利于增城丝苗米特色产业和丝苗米种业文化历史底蕴得到进一步彰显和体现,有利于提升丝苗米产业链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产业振兴,推动增城乡村振兴。”增城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位于朱村街的广东丝苗米全产业链示范区水稻育秧工厂
“要推动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提高丝苗米产量、品质,提升品牌价值,提升产业附加值,帮助村集体和农民增产增收,还需要市场化机制实现丝苗米种业科研创新可持续发展。”增城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增城建立丝苗米种业创新发展的多元投入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机制,将政府公益性投入、国有企业准公益性投入与市场后续投入相结合,形成“政府补贴(注资)一部分,国企出资一部分,市场投入一部分”的投入机制;建立科研成果市场化转化机制,实现科研成果变现。
下一步,增城将加快建设大湾区现代种业产业园、广东丝苗种业协同创新研究院等重大项目,围绕种业全产业链,引进一批国内顶级科研院所和领军型种业企业,着力构筑现代种业综合发展平台、丝苗米种业创新新型研发机构,探索种业推广商业化机制,推动丝苗米种业良性快速发展。
广州市黄埔区审计局围绕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决策及黄埔区具体工作部署,积极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审计,推动政策落地落实。一是聚焦财政资金,促进资金使用规范。对阳山、连州共5个镇的黄埔区驻镇帮镇扶村资金全面审计,对审计发现问题和帮扶工作中的难点、堵点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和改进建议,推动驻镇帮扶工作规范管理、提升效能,有力促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增强财务管理及项目建设管理知识,提升风险防范水平。二是聚焦政策落实,促进项目建设实效。围绕政策落实目标,审计帮扶项目的投放及建设管理情况,现场实地踏勘农村饮水工程、农田水利疏通工程、乡村光亮工程等20个民生项目的建设情况,客观评价项目成效,评估资金投入效果是否满足群众需求。三是聚焦整改质效,促进帮扶制度完善。针对帮扶工作涉及主体责任单位多、整改问题类别多的特点,通过清单化推进整改,压实相关责任单位整改主体责任,推动被帮扶地、各帮扶组团、区援建局、工作队形成整改合力,积极落实审计整改。目前审计指出的7个方面19个具体问题均已完成整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4项。 (黄埔区审计局)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