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康园论坛开幕,42名学者为挖掘丹灶历史文化献智献计
昨日,第四届康园论坛在丹灶镇拉开帷幕,来自北京、江西、广西、贵州以及广东等地区共16家高校与研究机构的42名学者齐聚康园,进行一次跨越时间的演绎,献上了一场文脉传承发展的“头脑风暴”。
学者纵论丹灶前世今生
本届康园论坛由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丹灶镇委镇政府联合举办,是丹灶镇第十七届康有为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
康园论坛由暨南大学历史系主任刘正刚主持开幕。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黄国信高度肯定了丹灶镇在珠江三角洲乃至整个中国的历史演进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南昌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黄志繁表示,南海和丹灶镇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有很多地方值得学者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需要被更多人了解。
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温春来从“珠江文明的早期开拓者”“对宋王朝的历史记忆”“明清岭南理学之光”“一个小镇牵引的中国近代史”等四个方面作主题报告。
本届康园论坛穿行于历史与文化之间,努力追寻有为足迹,纵论丹灶前世今生。现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南昌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国内名校和科研院所的学者们围绕“丹灶历史文化”“丹灶社会经济”“明清珠江三角洲的水利”等议题进行研讨。每项议题又细分为多个报告,包括《丹灶文化特征初探》《从丹灶历史看区域文化形成与演变》《基围水利社会的地权关系与地方社会——以丹灶为中心的考察》《明清丹灶的基围水利与管理》等,研讨内容丰富精彩。
丹灶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学者们在康园论坛上进行了一次跨越时间的演绎。
葛洪到丹灶的传说,最早见于清代的一些古籍。清宣统《南海县志》称丹桂堡丹灶乡西村坊有洗药井,相传是葛洪开凿,用以洗药,故名丹灶。
温春来在作《丹灶历史概说》主题报告时提出,丹灶见证着珠江三角洲从形成、出现早期文明到产生全国性影响乃至在许多方面引领中国的过程。丹灶的历史,不只是一方水土的乡梓情怀与文化自信所系,对于理解国史也具有重要价值。
温春来在丹灶搜集到许多族谱与口传故事,从中可以发现,丹灶百姓记忆中的祖先定居故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因仕宦居此,另一种是由南雄珠玑巷徙来。两种类型的祖先故事,正好可以以丹灶的两位名人方献夫、康有为来代表。
丹灶是明清岭南思想文化的重镇,是方献夫、康有为、9位黄花岗起义烈士以及中国近代机器制造业先驱陈澹浦的故乡。曾有媒体表示,如果说西樵山是珠江文明的灯塔,那么丹灶有为水道等珠三角河道就是岭南文明的航道,河道边的古村落就是华夏文明的“诺亚方舟”。温春来也评价丹灶是英雄的丹灶、忠义的丹灶、有为的丹灶。
丹灶镇党委书记张应统表示,康园论坛为丹灶和外界提供了一个强大的交流互动平台,希望论坛能继续深入探究“有为水道的价值”,让历史照耀未来。
游“有为水道” 领略乡村芳华
昨日上午,主办方还特意安排专家学者来到丹灶仙岗村、苏村等古村采风调研,同时搭乘游船游览“有为水道”,领略“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风光。
“仙岗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目前正全力打造古村文旅文化,静待四方游客来访。”在仙岗村,一行人在古村导赏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村史馆、葛仙祠、蟹眼仙泉、番塔广场等景点,用脚丈量古村,用手机记录古村韵味。
步入今年刚开门迎客的葛仙祠,一块相传是当年葛洪用于炼丹的石钵引起了不少人注意。学者们纷纷表示,未来将考虑对“葛洪传说”等相关论题展开研究,对各类民间传说论证为历史的可能性进行思考。
“银河苏村是一个典型的多姓村,村落以多姓氏族群聚居而成,这是珠江三角洲村落的另一种类型。”在温春来的带领下,专家学者一行人来到位于银河社区的苏村,游览了康园、康有为故居、银塘社学等地,对该村的历史文化传承、演变、活化进行深入调研。
随后,一行人还搭乘游船,近距离领略“有为水道”文化魅力。“有为水道”位于丹灶镇西南部,源于仙湖,途经仙岗、西城、银河、良登和塱心5个村居,全长8公里,片区“人文相通、历史相近、水道相连”,是丹灶“有为精神”的重要发源地。
据了解,康园论坛持续至12月12日,专家学者将继续对多个主题报告进行深入研讨,为挖掘丹灶历史文化献智献计。
南海新交通项目电客车于12月10日试跑。本次上线调试在三山新城北站至虫雷岗站之间展开。在200多名工作人员10个多小时的努力下,电客车首次调试计划顺利完成。接下来,相关部门还将进行一系列调试工作,力争新交通早日投用,正式开跑。
南海区新型公共交通系统试验段工程(简称新交通)起点位于桂澜路与夏平西路交叉的广佛地铁虫雷岗站,终点位于在建的佛山地铁2号线林岳西站,线路全长13.34km。
昨日,2020年佛山市粤菜名店、名菜、名点授牌及相关宣传启动仪式举行,对75个佛山粤菜名店,131个佛山粤菜名菜、名点进行授牌,并启动佛山市粤菜名店、名菜、名点和美食地图全媒体宣传活动。
全媒体宣传活动将持续至明年第一季度,内容包括“岭南味佛山品”系列微纪录片拍摄制作及播出、网络短视频制作及分发、系列新闻报道等方面,以及推广由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导建设的“佛山美食地图”平台,提升我市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服务品质。
副市长乔羽表示,此次佛山市粤菜名店、名菜、名点认定评选,是推动我市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粤菜粤厨名城”的有力举措。本次活动一方面挖掘和展示我市粤菜美食文化,打响了佛山市粤菜美食的名片,推动我市餐饮业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中稳步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提振了广大消费者、经营者的信心,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消费热情,促进社会消费增长。
佛山粤菜名店、名菜、名点的评选认定是我市深入推进实施粤菜师傅“1+5”系列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进一步挖掘我市特色粤菜美食名品,串珠成链,打响“岭南味佛山品”品牌。在市商务局的组织推动下,经过前期准备,今年7月,佛山市粤菜名店、名菜、名点认定评选工作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正式拉开帷幕,最终评审出75个粤菜名店以及131个粤菜名菜、名点。获认定的名店既有知名的大酒店、大酒楼,也包括了地道的私房菜馆以及个体经营餐饮店;名菜、名点既包括了佛山传统的粤菜菜式及点心,如拆鱼羹、酿鲮鱼、扎猪蹄、高明濑粉、凤凰奶、伦教糕等,也有选材更加广泛、摆盘更加精美、口味做法更多样化的新派粤菜,如笋盏、炸芋角、鱼卷、粥底火锅等。
市商务局局长苏岩表示,希望名店、名菜、名点的餐饮经营主体能以此为契机,向管理更规范、食品更安全、服务更优质、出品更优秀的目标发展,带动全市涌现出更多被社会广泛认可的名店、名菜、名点,全面提升佛山市餐饮及上下游产业的质量、规模和效益,进一步擦亮“岭南味佛山品”品牌。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