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详细内容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时间:2020-02-06     人气:1497     来源:佛山资讯网     作者:陈书增注解
概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1.【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注解】

此章阐述大道虽然虚无,但是却有大用。有无相生,如果没有无,也没有有。大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大道是公平的,无就会有,无为就会有为,无用就会有用。大道虚无能够生养天地万物。木鱼中空能渡有缘人,钟鼓腹空晨钟暮鼓,车轮中空安装车轴才能日行千里,室内中空世人安居,陶器中空能装汤水。通过车辆、陶器、房屋等简单的譬喻,教导后世学人如何达到妙道的方法,虚其心,空其心,才能够启迪智慧,才能够有大用。


如果不顺应天道是很难有用的,也很难有为。大禹生活的年代,洪水滔天百姓生活艰难。一开始人们治水都是围堵,可是越堵越麻烦。前面提到上善若水,治水需要随顺水性。水如果遇到障碍而止,如果放开障碍则行,放在方的容器里就是方的,放在圆的容器里就是圆的。如果阻碍水,违逆水的本性,积水越高就越危险。如果强制的压制百姓,违逆百姓的本性,民怨沸腾就很危险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如果强制的压制内心的妄念,只能是像石头压野草一样,压住了总可以从另外的地方冒出来。大禹用其大智慧治水。顺着水性治理,根据不同的地方采取不同的策略,引导水往下流,疏导水流到空虚无事的地方。智者对凡事不会有为妄作,做什么事必然巡其天理。就像佛陀顺着心的本性,行心于无事虚空的地方,这才是大智慧。大禹顺着水的本性,行水于无事虚空的地方,这也是大智慧。这就是无事虚空的妙用。心念,一刹那,一刹那,每一个刹那如同一滴水。心念如同决堤的江河,攀援不断,没有智慧的人,用人为的手段来控制自己的心念,那只能是徒劳无功,无法安心。有智慧的人,如同大禹治水,佛陀治心,无为而治,顺其本性即可。我们可以顺着阴阳无为而有为。静极则动,动极则静。心静到了极点就会业障消融发生变化了。物体运动速度快到极点,接近光速时钟不断地变慢了。电影的胶片不断地变化,人们以为是生动连续的,看不出胶片在动了。心念不断地快速流动,人们以为外境本来如此的,看不出心念的作用了。水流很快的情况下,如果比较浅平的地方,甚至也看不出水在流动。天下的人谈论的人性,是人的本性。古人有性善论和性恶论的争辩,这只是没有明心见性而进行的无谓的戏论而已。人性只不过是原本古老就存在的,淳朴自然的天性。人性为天机。要恢复原本的天性,需要因势利导,而不能强制为之。所谓的智者却人为的穿凿,用穿凿来治水,不能顺着水的本性。心如流水,心如止水。治心如治水。治民如治水。所谓的智者也人为的穿凿,用穿凿来治心,反而使得百姓有了智巧无孔不入。水本来也是无孔不入的,只是如果你待它以纯朴,它就不会钻营空子。智者如大禹行水,则不用所谓的智巧。大禹行水,只不过顺着水性而已,疏导而不是围堵,也是行无所事罢了。治民也是如此,只需要无为而治了。天空非常的高,星辰非常的遥远,假如世人想追寻它们的本源,不需要像夸父追日一样不断地追随,而是站着不动就能够看到了。太阳从东边升起来,又从西边落下去,一天当中人们不需要跟着太阳转,自然就会回到正中间。月亮不断地盈缺变化,不需要如嫦娥奔月般追随到月宫,只需要耐心的等待,月亮就会圆满。人的本性看似无比的高远,遥不可及,只要我们不断地行善,不断地专心念佛号,就能够坐而得之。


虽然大道虚无,但是并非没有用。正是因为虚无,无用才有大用。世人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大家可能都记得水浒传里面的军师吴(无)用了,实则有将帅的大用。可能很多人以为大道比较虚无缥缈,没有任何实际的用处,是真的如此吗?学佛学道是一种消极避世的做法吗?难道此部经典纯属避世之学?在朱元璋提到,这本经书是万物的至根,王者的上师,臣民的珍宝,并非一般人眼里的金丹之术。可见朱元璋给予道德经很高的评价,道德经给世人留下的并非炼丹术,而是阐释了大道的妙用,可以应用在方方面面。含道的文字,除了道德经以外,黄帝阴符经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典,年代更加的久远。黄帝阴符经用三百字来阐释,一百个字演道,一百个字演法,一百个字演术。道可以演出法,演出术,法和术都有实际的用处。参演这三者,可以混而为一,融会贯通。圣贤愚智不一,各取所需来参学。阴符经的应用很多,上可以修道成仙,中可以治国安民,下可以用于带兵打仗。大道怎么会没有用处呢?圣人学了就能够得道,贤人学了就能够得法,有智巧的人学了得术,小人学了就会遭殃了。经典如同一面镜子,如果内心弯曲的人看了,就会看了是歪曲的世界,就会引导小人和奸臣误入迷途了。如果机缘未到不能轻易的传给别人。经典阐释天机,天机不可泄露,即使明明白白的写了可是世人有业障,一叶(业)障目不见泰山了。大道外合于人事,内合于心灵。如同大海兼容百川,止水之中含有万象。如果其机张,如同天门洞开,能够包含宇宙囊括九州,不足以为大。如果其机关,如同天门闭合,隐微难觅如纳芥子,不足以为小。外有日月星辰云霞,内有血肉筋骨脏腑,天上五星对应人身内五脏。天道非常精微,经传子史不足以能够把天道描述清楚。天道如果使用出来所能达到的巧智,即使是孙武、吴起、韩信和白起等用兵奇才都不足以为奇。


(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三十条辐条共同对应着一个毂,正是因为车毂是空的,这才使得车能有用。车毂有形的部分为阳,无形的部分为阴。有无相生的,如果没有有形的部分,那就无法存在无形的部分了。如果没有无形的部分,那么势必有形部分就要连成一体,整个都是一个大圆饼了,就没有了车毂这个有形的东西了,就不能称之为车毂了。如果车轮转动不起来,车也就没有什么用了。正是因为车毂是空的,所以才能够把车轴放进去,车轴才能够在里面旋转,从而日行千里。人人都知道车毂有用,而不知用在毂中一窍。辐,是辐条,车轮上连接车毂和轮圈的木条。毂,是车毂,车轮中心有圆孔的圆木,可以把车轴放进去。正是因为车毂有中间的一个圆孔,才使车有用了。


(2)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人人都知道陶器有用,而不知用在器中的空虚。正是因为陶器中间虚空,才能煮水煮汤。埏埴,用水和粘土进行制陶。陶器有形的部分为阳,陶器无形中空的部分为阴。有形的部分可以用来承受汤水米饭,无形的部分能够把东西给放进去。有形和无形两部分有无相生,如果没有有形的部分,那么只是一片虚空。如果没有无形虚空的部分,那就是一个实心的陶球了,也不能称之为陶器了。实心的陶球就不能装什么东西了。舜帝曾到黄河边上学习制作陶器。他见到工匠们制作出的陶器胚子粗糙,烧出的陶器既不中看,又不中用。工匠用烧制出来的陶器换不回多少食物。舜帝到了学习制陶以后,就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他挨个走访工匠,反复试验,终于赢得了成功。烧制出的陶器一改旧观,变得工艺精巧,美观大方,而且品种繁多,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舜帝兼爱百姓,务于道德,有光如日月,天下归之如同找到了自己的父母。


(3)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世人凿洞来做房屋居住,正是因为其中空虚,才能有室的用处。房屋有形的部分为阳,无形空虚的部分为阴。人身体有形的部分为阳,无形空虚的内心为阴。房屋有形的部分可以遮风挡雨,房屋无形的部分可以给世人居住。世间万物有无相生,如果没有有形的部分,只是一片虚空也不存在着无形的部分。如果没有无形的部分,房屋都完全是实体,就不能称之为房屋,世人就无法居住也无法放什么东西了,也就没有什么用处了。户牖,户为门,牖为窗户,合起来用来指代室。人人都知道房屋有用,而不知房屋里面有空的地方,才能够使用。正是因为室内的中空才能够容纳百姓居住,才成就房屋的用处。


(4)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因此有形的天地万物就有具体的用处了,无形的大道有无用的大用了。天地恩泽有利于万物,大道无形生育天地万物。人的身体是有形的,可以称之为有。人的内心虚空无形,可以称之为无。人的身体可以行走,吃饭给身体补充营养,可以有利于身心。人的内心为虚空,摸也摸不着,看也看不到,可是内心有无上的智慧,看似无用实则有大用。国家和百姓是有形的,万里江山可以看得到,百姓生活的幸福与否可以看得到,这些属于阳。君主无为而治,属于阴。有形的部分利国利民,无形的部分君主无为而治。房屋实在有形的部分为世人遮风挡雨,大门和窗户可以通风换气。房屋虚无无形的部分,内部看不见任何东西的虚空可以居住人。房屋实在有形的部分为阳,房屋内部虚空的部分为阴。经典中经常形容我们的人身为火宅,被物欲的火所焚烧,没有半刻消停,非常烦恼非常痛苦。人有形的这个身体,这个臭皮囊为阳,无形虚空的内心为阴。有形的这个身体可以吃东西,满足身体的营养需要。无形的内心有无穷的智慧,自性之中含有万有,内心虚空然而有大用。人们都知道人有形貌而有用,而不知道用在虚灵无形无相的真心。人们有这个四大假合而成的身体,这幅臭皮囊。如果没有人身,那么妙明的真心也就不复存在,也不能发生作用了。但人们只知道追求物欲和享受,却不知道有一颗无价的珍宝在自己身上。人们登上珠穆朗玛峰,潜下马里亚纳海沟,无所不能,但是在每个人身上的无价珍宝,无价的智慧却没有能够让它自然散发出来。人们愿意花毕生的精力沉没在书籍的海洋中,而却不知求道。只要反求诸己,就能够获得真正的智慧。


因此说有虽然有用,而实际上关键在于无、在于虚空。然而无不能由自己产生用处,须赖以有来辅助它才行。一个碗有形的部分为有,无形的虚空部分是无。有形和无形这两部分都是相互依赖的。碗如果不清空,如何装得下东西呢?心如果不放空,如何能启迪智慧呢?老子的学问,要用有以观无。世间万事万物为有,如果不是看到世间万事万物来体悟大道,大道虚无缥缈,如何能够看得到呢?世间万事万物之中有大道的玄妙行迹。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