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五官之害
第十二章 五官之害
1.【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注解】
此章圣人老子教导世人如何入道的方法。如果要安静守一,就需要避免心跟着外界攀缘不断。外界的景象五颜六色的,使人看了不免心生欢喜或者忧伤。外界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些是靡靡之音,有一些让人振奋,容易扰乱世人的内心。外界各种各样的食物,有些还是肉食,世人吃着这些食物容易扰乱内心。世间有各种各样的金银珠宝,如果区分了货物的贵贱,世人就可能不择手段的想得到贵的东西,甚至进行偷盗了。这里说圣人治理百姓只是让他们能够吃饱肚子,而不会扰乱他们的内心。这里也呼应了前面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章节。
人的五官对应着文武百官。治心之要在于管理好五官。治国之要也在于管理好百官。治国安民,天子设百官,协助管理天下。人身类似于国家,心类似于天子,五官类似于百官。如果百官追逐物欲,不忠于职守,无法无天,不听天子的号令,就会国无宁日。如果五官只顾享受物欲,就会伤害性命,污染真心,人就会得病或者招致祸害。如果世人只顾口舌之爽,只顾大吃大喝,根本不顾身体的需要,可能就会得病了。养生如果不知轻重,那么身体就会生病。养民如果不知轻重,国家就会陷入危机。天子所干的一切,都应当是为了保全上天赐予的生命,都是为了老百姓。这也是官吏设立的原因,也是官吏的本职工作。可是设立了这些官吏,反而伤害老百姓,那就失去了设立官职的意义了。人身设立五官是为了身体,饿了能够吃食物,渴了能够喝水,眼睛能够看到外界是否存在危险和威胁,耳朵能够听到是否有豺狼虎豹的声音,这些都是为了人的生存的。如果五官过度的追求物欲,已经背离了身体的根本利益,只顾感官的享受,而不顾身体是否健康和安全了,那五官的存在就没有必要了。就比如手臂腐烂了,如果救治得了就救治,救治不了,那只有舍弃了。这里也有一个比喻,设立军队是防御贼寇的,如果反过来攻击自己的国家,那就失去意义了。
世人如果要安静守一,需要管好五官,使得六根清净。如果能够远离物欲,就能避免外界的不好的东西污染真心。不管是哪门正规的宗教,都是教人向善的,都有一些清规戒律,例如不杀生、不偷盗和不邪淫等。要从源头上来治理,避免污染源,通过五官污染了内心。人们常说心猿意马,心跟着五官不断地攀缘,很难收得住,总是在那里想东想西。有佛语,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都是罪,都是在造意业。犹太民族有一句古老的谚语,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人类如果只是通过思考来找到真理,那么是比较难达到的,只是在思维里面打转转,如何都难跳得出如来的手掌心。天有五贼,如色声臭味触等,如果认贼作子,把五官当做自己的主人,那就会迷失方向了。这里说的贼,是偷偷的,很隐秘的意思,只是借这个词来形容隐秘难见,并没有贬义。天空有金木水火土五星,人身体内部有五脏对应。五这个数字也是非常的特别,看我们手上有五个手指,脚趾也是五个,为什么不是别的数字呢?人们习以为常了,就觉得见怪不怪,理所当然了。自古以来人们习惯性用手指来算数,很自然的使用了十进制,后来人们摆脱了束缚,发明了其它的进制。西方数学家莱布尼茨,受了易经的启发才发明了二进制,广泛的应用于计算机中。禅宗中有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一缕阳光经过棱镜,可以分出五色。一丝气流通过尺八,可以分成宫商角子羽五音。一味通过舌头,可以分成酸甜苦辣咸五味。一心经过五官可以分成五欲。庄子中有个关于忽悠的寓言,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为了报答浑沌之德,看到混沌没有七窍就说:“每个人都有七窍,凭借着这七窍才能够看东西,听东西,吃东西和呼吸空气。可是只有你没有七窍,我们帮你尝试着把它凿开吧。”他们两个并不是在忽悠混沌,真的是为了混沌好,也是为了答谢混沌。可是好心却做了坏事了,每天凿开了一个窍,七天之后七窍全部都凿开了,混沌却死去了。庄子讲的这个寓言的深意在哪里呢?如果世人没有七窍,就不会被五色搞得眼花缭乱,不会被五味搞的追求口舌之欲,不会被五音搞得追求靡靡之音,就不会扰乱世人的内心了。如果扰乱了内心,有了善恶的分别心,这就是世人的原罪,也是痛苦的开始。
(1)五色、令人目盲。
五色、令人目盲。外界的五色,看多了会使得人眼睛迷乱了,也会扰乱了世人的内心。世人看着周围的世界,就如同看电影一样,会因为剧情的变化而产生喜怒哀乐的情绪。世界有了光,人类才进化出双目。光是因,目是果。光如此的特殊和重要,圣经中上帝第一天创造了光。世界先有了空气,才有声音。先有声音,人类才进化出耳朵。空气是因,声音是果。声音是因,耳朵是果。世界本来没有光明和黑暗,只是人眼睛感知到光就称之为光明,感受不到称之为黑暗。在人类双目没有进化出来之前,光波在宇宙中寂寞的穿行了亿万年,花朵也寂寞的在这个星球上花开花落。在人类没有进化出双耳之前,声音在地球上寂寞的激荡了千万年。有首歌曲唱道:“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人们说的天空蓝,是我记忆中那团白云背后的蓝天,我望向你的脸,却只能看见一片虚无,是不是上帝在我眼前遮住了帘,忘了掀开。”对于盲人来说,能够看到光明,看到这个世界是多么的珍贵。可是事情要两方面来看,如果人们眼睛流连于外色,受迷惑了,心就会蒙蔽。如果心被蒙蔽了,那才是真的失明了。虽然眼睛瞎了,但是心未被蒙蔽,那也不是无明。现在人们的双眼看到的东西太多了,容易让人流连忘返。人们的双眼流逸奔色,因而失其正见。这里说的盲,可以说是心盲,看的东西太多了,失去了自己的正知正见,心被蒙蔽了。
(2)五音、令人耳聋。
五音、令人耳聋。外界的声音杂乱分仍,容易迷惑人的内心。关于声音,也有很美好的故事,例如高山流水遇知音。人类为了调节性情,发明了各种各样的乐器,也谱写了各种各样的乐曲和歌曲。有些是高雅的音乐,使人清心寡欲,静心凝气。有些是靡靡之音,使人充满物欲,使人躁动不安。耳朵流逸奔声,而失其真闻,因此耳朵变聋了。这里变聋的不是人的耳朵,而是人们听了太多的靡靡之音,太多的流言蜚语,把自己的心蒙蔽了,那才是真的聋了。人们可以多听听简单自然的声音,关上自己的耳朵。虽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人书,但是可以使自己的内心更加清明一些。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这样自然心就容易安静下来。
(3)五味、令人口爽。
五味、令人口爽。嘴巴可以品尝到五味,世人追求口舌之欲,只要吃得可口就行了,完全不管是否迷惑了内心,不管吃了对身体是否有好处。说到美食,离不开我们的老祖宗伊尹。他出身贫寒,后来被后世尊称为厨师的鼻祖,也是治国安民的良相。看来烹饪和治国是相通的,治病和治国是相通的,治水和治国是相通的,治心和治国是相通的。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不为良相,变为良厨。伊尹借用烹饪的譬喻,说明治国安邦的道理。如果我们要实现古圣先贤所孜孜追求的大同世界,教化为本,物质为末。现在人们只注重物质,而非其心,容易劳而无功。如果我们需要实现大治,其本在求贤,让天子广施仁德,让贤德之人成为百官。如果我们需要家庭的幸福,其本在求贤,女为贤妻良母,男为慈父孝子。商汤很喜欢喝汤,伊尹劝说商汤,如果要品尝到至味,需要很多天南地北的材料,现在你的诸侯国太小了,需要先成为天子才能够做到。但是成为天子,不可勉强为之,还要注意火候,需要广施仁德。天子成至味就成了。有许多材料本身虽有腥臊的味道,但是九沸九变,用火可以来改变和锤炼它。有时候用大火来攻它,有时候又用小火慢慢来煮,去除腥味和臊味。在一个国家里面有奸臣和小人,也有贤臣和忠臣。圣明的君主尊重和而不同,小人虽然有作奸犯科的想法,但是不敢付诸实践,反而他们这些人的聪明才智也被圣君所用了。食材如同人才和百姓,可能一开始会被污染了,有腥臊的味道,但是如果通过经典的不断熏洗,就没有腥臊的味道了。食物也变得香甜可口了。对于臣民,施行仁德之化,人心就会归于纯净。舌头流逸奔味,而失其真味,失去本味,因此说口爽。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黎民百姓靠打猎过日子,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人们就只好饿肚子。我们的先祖神农氏遍尝百草,教老百姓如何务农生活。
(4)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人们常说欣喜若狂。古人说喜伤心,怎么欢喜还会伤心呢?物极必反的,喜到了极点就会哭泣的。如果大喜过望,就会欣喜若狂的。人们在田野深林中奔跑打猎,心就会跟着流逸,而失其正定,因此心就发狂。心随着外境而变化,喜怒哀乐,宠辱而惊。人们会因为外在的事物产生喜怒哀乐的各种情绪,让心绪烦乱,妄想纷飞。世人驰骋田猎,对于小动物没有爱心,对它们随意的射杀。这虽然是小恶,但是也是人类互相杀戮的根源所在。世人田猎的战果就是打了好多的野味,带回来吃肉。这里讲一个佛陀小时候德故事。在一次盛大的春耕仪式上,大众都在欢腾,悉达多太子看见小鸟吃掉土里的蚯蚓,内心正起了恻隐的心。这时一只大鸟飞来,又把小鸟吃掉了。太子当下就由简单的怜悯看到了世间更深层次的痛苦,众生辗转地相互杀戮,而没有一个能逃脱死亡。一般的人都会选择忽略掉这桩不起眼的小事,因为心灵麻木了。我们在吃着八成熟的牛肉的时候,嘴里流着汁液,还觉得很香。我们早就对此感到麻木了,觉得理所当然的了。我们有没有想过这头牛是什么样的来历,它从出生以来,可能很勤恳的在地里干活。它在面临杀戮的时候所经历的痛苦,世人能否感同身受呢?水牛是这么勤劳和老实的动物,劳碌了一辈子却被人类无情的杀害了。只有清净的心,离去欲染的心,能观照到这些,并从中激发修行了脱生死的动力。现代的人们什么都吃,各国的餐馆大家都可以方便的吃到,喜欢品尝各种味道,酸甜苦辣咸。不管是什么样的动物都逃不过人类的嘴巴,猫、老鼠和穿山甲等,让人心跟着散乱,不要小看这些杀生的恶业,虽然看似小,这可是人类互相残杀的根源。达芬奇从小就拒绝吃肉且不肯说出原因,被祖父安乐尼奥视为不详。达芬奇曾经说过:“人的确是禽兽之王,他的残暴胜于所有的动物。我们靠其它生灵的死而生活。我们都是坟墓。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发誓再不吃肉了。总有一天,人们将视杀生如同杀人。”达芬奇能够有卓越的成就,与他的大爱和善良不无关系。的确如此,人们积累了太多的积习,人类远古时期为了生存互相残杀,杀害动物,形成肉食的习惯。其实说白了,肉只是动物的尸体罢了,想想我们的确是在造业。只要人们持续无情摧毁低等动物的生命,就永远不能体会健康或和平的真谛。人们若不能停止屠杀动物,那么他们就会互相残杀。播下谋杀及痛苦的种子的人,是不可能收成快乐及爱心的果实的。
(5)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难得的货物,使得世人容易受到伤害。世人为了得到难得的金银珠宝,不择手段铤而走险,可能会失去性命。如果把香蕉和金条放在猴子的面前,它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香蕉,殊不知金条可以买无数根香蕉。如果把金条和智慧放在世人的面前,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金条,这样来得实在,殊不知智慧可以换得无数的金条。我们是否比猴子更聪明呢?可能我们还会嘲笑那只猴子。正是因为人们区分货物的贵贱,让人们觉得金银珠宝等是人世间最值得去追求的东西。如果君主不分物的贵贱,不追求难得之货,世人也会效法的,就不会产生偷盗等恶行了。因果报应,一点都不虚的,不要轻易做什么恶事了。鹰立如睡,虎形似病。鹰者天之雄,虎者地之威,如此雄威的动物却常常扮作一副昏昏欲睡的病态,从而使猎物放松对它的警惕,待猎物接近时再雄威大作,捕之食之。如果作恶太多,如同遭遇了这些猛兽,到时候可就晚了。
(6)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在前面列了很多的危害,在这里进行了总结,所以圣人只保持淳朴的心,强筋健骨就可以了,不要被外界的纷乱景象迷惑了内心。如果内心迷惑了,就是真的盲了,也是真的耳朵聋了。圣人和世人往往是相反的,世人追求物欲,圣人深深知道物欲的危害。物欲伤害百官,使得国家危难。物欲伤害身体,使得人们生病。怀道之人不多贪求以赏心悦目。古代谚语这么说,罗绮千箱,不过一暖。食前方丈,不过一饱。偃鼠饮河,不过实腹而已。鸟儿在树林中过夜,占用不了整个森林,只是睡在一根树枝上。率土之莫非王土,可是天子每天所睡,无非一张龙床而已,百年之后墓地再大也占不了多少地方。去贪欲之害,而修离欲之行,因此老子说去彼取此。当今社会,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已经非常的发达,物质也已经足够丰富,只是贫富差距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罢了,现在就有足够的资源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了。如果人们继续朝着物质的方向去走,即使再发达,也是走错了方向,如同夸父追日,最终会渴死在路上。只有反求诸己,才能够给人类带来幸福和安宁,带来古往今来圣人们期望的大同世界。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1.【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注解】
此章阐述大道虽然虚无,但是却有大用。有无相生,如果没有无,也没有有。大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大道是公平的,无就会有,无为就会有为,无用就会有用。大道虚无能够生养天地万物。木鱼中空能渡有缘人,钟鼓腹空晨钟暮鼓,车轮中空安装车轴才能日行千里,室内中空世人安居,陶器中空能装汤水。通过车辆、陶器、房屋等简单的譬喻,教导后世学人如何达到妙道的方法,虚其心,空其心,才能够启迪智慧,才能够有大用。
如果不顺应天道是很难有用的,也很难有为。大禹生活的年代,洪水滔天百姓生活艰难。一开始人们治水都是围堵,可是越堵越麻烦。前面提到上善若水,治水需要随顺水性。水如果遇到障碍而止,如果放开障碍则行,放在方的容器里就是方的,放在圆的容器里就是圆的。如果阻碍水,违逆水的本性,积水越高就越危险。如果强制的压制百姓,违逆百姓的本性,民怨沸腾就很危险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如果强制的压制内心的妄念,只能是像石头压野草一样,压住了总可以从另外的地方冒出来。大禹用其大智慧治水。顺着水性治理,根据不同的地方采取不同的策略,引导水往下流,疏导水流到空虚无事的地方。智者对凡事不会有为妄作,做什么事必然巡其天理。就像佛陀顺着心的本性,行心于无事虚空的地方,这才是大智慧。大禹顺着水的本性,行水于无事虚空的地方,这也是大智慧。这就是无事虚空的妙用。心念,一刹那,一刹那,每一个刹那如同一滴水。心念如同决堤的江河,攀援不断,没有智慧的人,用人为的手段来控制自己的心念,那只能是徒劳无功,无法安心。有智慧的人,如同大禹治水,佛陀治心,无为而治,顺其本性即可。我们可以顺着阴阳无为而有为。静极则动,动极则静。心静到了极点就会业障消融发生变化了。物体运动速度快到极点,接近光速时钟不断地变慢了。电影的胶片不断地变化,人们以为是生动连续的,看不出胶片在动了。心念不断地快速流动,人们以为外境本来如此的,看不出心念的作用了。水流很快的情况下,如果比较浅平的地方,甚至也看不出水在流动。天下的人谈论的人性,是人的本性。古人有性善论和性恶论的争辩,这只是没有明心见性而进行的无谓的戏论而已。人性只不过是原本古老就存在的,淳朴自然的天性。人性为天机。要恢复原本的天性,需要因势利导,而不能强制为之。所谓的智者却人为的穿凿,用穿凿来治水,不能顺着水的本性。心如流水,心如止水。治心如治水。治民如治水。所谓的智者也人为的穿凿,用穿凿来治心,反而使得百姓有了智巧无孔不入。水本来也是无孔不入的,只是如果你待它以纯朴,它就不会钻营空子。智者如大禹行水,则不用所谓的智巧。大禹行水,只不过顺着水性而已,疏导而不是围堵,也是行无所事罢了。治民也是如此,只需要无为而治了。天空非常的高,星辰非常的遥远,假如世人想追寻它们的本源,不需要像夸父追日一样不断地追随,而是站着不动就能够看到了。太阳从东边升起来,又从西边落下去,一天当中人们不需要跟着太阳转,自然就会回到正中间。月亮不断地盈缺变化,不需要如嫦娥奔月般追随到月宫,只需要耐心的等待,月亮就会圆满。人的本性看似无比的高远,遥不可及,只要我们不断地行善,不断地专心念佛号,就能够坐而得之。
虽然大道虚无,但是并非没有用。正是因为虚无,无用才有大用。世人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大家可能都记得水浒传里面的军师吴(无)用了,实则有将帅的大用。可能很多人以为大道比较虚无缥缈,没有任何实际的用处,是真的如此吗?学佛学道是一种消极避世的做法吗?难道此部经典纯属避世之学?在朱元璋提到,这本经书是万物的至根,王者的上师,臣民的珍宝,并非一般人眼里的金丹之术。可见朱元璋给予道德经很高的评价,道德经给世人留下的并非炼丹术,而是阐释了大道的妙用,可以应用在方方面面。含道的文字,除了道德经以外,黄帝阴符经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典,年代更加的久远。黄帝阴符经用三百字来阐释,一百个字演道,一百个字演法,一百个字演术。道可以演出法,演出术,法和术都有实际的用处。参演这三者,可以混而为一,融会贯通。圣贤愚智不一,各取所需来参学。阴符经的应用很多,上可以修道成仙,中可以治国安民,下可以用于带兵打仗。大道怎么会没有用处呢?圣人学了就能够得道,贤人学了就能够得法,有智巧的人学了得术,小人学了就会遭殃了。经典如同一面镜子,如果内心弯曲的人看了,就会看了是歪曲的世界,就会引导小人和奸臣误入迷途了。如果机缘未到不能轻易的传给别人。经典阐释天机,天机不可泄露,即使明明白白的写了可是世人有业障,一叶(业)障目不见泰山了。大道外合于人事,内合于心灵。如同大海兼容百川,止水之中含有万象。如果其机张,如同天门洞开,能够包含宇宙囊括九州,不足以为大。如果其机关,如同天门闭合,隐微难觅如纳芥子,不足以为小。外有日月星辰云霞,内有血肉筋骨脏腑,天上五星对应人身内五脏。天道非常精微,经传子史不足以能够把天道描述清楚。天道如果使用出来所能达到的巧智,即使是孙武、吴起、韩信和白起等用兵奇才都不足以为奇。
(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三十条辐条共同对应着一个毂,正是因为车毂是空的,这才使得车能有用。车毂有形的部分为阳,无形的部分为阴。有无相生的,如果没有有形的部分,那就无法存在无形的部分了。如果没有无形的部分,那么势必有形部分就要连成一体,整个都是一个大圆饼了,就没有了车毂这个有形的东西了,就不能称之为车毂了。如果车轮转动不起来,车也就没有什么用了。正是因为车毂是空的,所以才能够把车轴放进去,车轴才能够在里面旋转,从而日行千里。人人都知道车毂有用,而不知用在毂中一窍。辐,是辐条,车轮上连接车毂和轮圈的木条。毂,是车毂,车轮中心有圆孔的圆木,可以把车轴放进去。正是因为车毂有中间的一个圆孔,才使车有用了。
(2)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人人都知道陶器有用,而不知用在器中的空虚。正是因为陶器中间虚空,才能煮水煮汤。埏埴,用水和粘土进行制陶。陶器有形的部分为阳,陶器无形中空的部分为阴。有形的部分可以用来承受汤水米饭,无形的部分能够把东西给放进去。有形和无形两部分有无相生,如果没有有形的部分,那么只是一片虚空。如果没有无形虚空的部分,那就是一个实心的陶球了,也不能称之为陶器了。实心的陶球就不能装什么东西了。舜帝曾到黄河边上学习制作陶器。他见到工匠们制作出的陶器胚子粗糙,烧出的陶器既不中看,又不中用。工匠用烧制出来的陶器换不回多少食物。舜帝到了学习制陶以后,就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他挨个走访工匠,反复试验,终于赢得了成功。烧制出的陶器一改旧观,变得工艺精巧,美观大方,而且品种繁多,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舜帝兼爱百姓,务于道德,有光如日月,天下归之如同找到了自己的父母。
(3)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世人凿洞来做房屋居住,正是因为其中空虚,才能有室的用处。房屋有形的部分为阳,无形空虚的部分为阴。人身体有形的部分为阳,无形空虚的内心为阴。房屋有形的部分可以遮风挡雨,房屋无形的部分可以给世人居住。世间万物有无相生,如果没有有形的部分,只是一片虚空也不存在着无形的部分。如果没有无形的部分,房屋都完全是实体,就不能称之为房屋,世人就无法居住也无法放什么东西了,也就没有什么用处了。户牖,户为门,牖为窗户,合起来用来指代室。人人都知道房屋有用,而不知房屋里面有空的地方,才能够使用。正是因为室内的中空才能够容纳百姓居住,才成就房屋的用处。
(4)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因此有形的天地万物就有具体的用处了,无形的大道有无用的大用了。天地恩泽有利于万物,大道无形生育天地万物。人的身体是有形的,可以称之为有。人的内心虚空无形,可以称之为无。人的身体可以行走,吃饭给身体补充营养,可以有利于身心。人的内心为虚空,摸也摸不着,看也看不到,可是内心有无上的智慧,看似无用实则有大用。国家和百姓是有形的,万里江山可以看得到,百姓生活的幸福与否可以看得到,这些属于阳。君主无为而治,属于阴。有形的部分利国利民,无形的部分君主无为而治。房屋实在有形的部分为世人遮风挡雨,大门和窗户可以通风换气。房屋虚无无形的部分,内部看不见任何东西的虚空可以居住人。房屋实在有形的部分为阳,房屋内部虚空的部分为阴。经典中经常形容我们的人身为火宅,被物欲的火所焚烧,没有半刻消停,非常烦恼非常痛苦。人有形的这个身体,这个臭皮囊为阳,无形虚空的内心为阴。有形的这个身体可以吃东西,满足身体的营养需要。无形的内心有无穷的智慧,自性之中含有万有,内心虚空然而有大用。人们都知道人有形貌而有用,而不知道用在虚灵无形无相的真心。人们有这个四大假合而成的身体,这幅臭皮囊。如果没有人身,那么妙明的真心也就不复存在,也不能发生作用了。但人们只知道追求物欲和享受,却不知道有一颗无价的珍宝在自己身上。人们登上珠穆朗玛峰,潜下马里亚纳海沟,无所不能,但是在每个人身上的无价珍宝,无价的智慧却没有能够让它自然散发出来。人们愿意花毕生的精力沉没在书籍的海洋中,而却不知求道。只要反求诸己,就能够获得真正的智慧。
因此说有虽然有用,而实际上关键在于无、在于虚空。然而无不能由自己产生用处,须赖以有来辅助它才行。一个碗有形的部分为有,无形的虚空部分是无。有形和无形这两部分都是相互依赖的。碗如果不清空,如何装得下东西呢?心如果不放空,如何能启迪智慧呢?老子的学问,要用有以观无。世间万事万物为有,如果不是看到世间万事万物来体悟大道,大道虚无缥缈,如何能够看得到呢?世间万事万物之中有大道的玄妙行迹。
第十四章 是谓道纪
1.【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为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2.【注解】
前面两章,有一章是教导世人不要受五官的影响,如果只是追求感官的刺激和享受,心就会迷失了。国家下设百官是为了方便服务百姓,为了百姓谋福祉。如果百官贪腐,如同五官腐烂了,不能再起到应有的作用了,就应该好好治疗。如果百官只顾自己的享受,而不顾及整个国家身体,如果君主再跟着这样的臣下转来转去,君主就会迷失了。君主身居宫中,如果不是特别的圣明,就容易被周边的人蒙蔽了。心如果不是觉悟了,就很容易被五官感觉所蒙蔽了,把假象当做真实的了。有一章是教导世人不要受整个有形的身体的束缚。人的身体有形部分是阳,无形部分内心是阴。国家有形的部分是阳,国家的无形部分是阴。中华五千年文明根植在每个人内心的就是阴。有身就有忧患,有国就有忧患。如果无身,哪里来的忧患呢?如果没有国家界限,世界大同了,哪有那么多的争霸和忧患呢?
这一章顺着前面两章的意思,一开篇就说大道虽然看也看不到,听也听不到,抓也抓不到,想也想不到,无形无相,无首无尾,但是只要反求诸己,溯本归原,就能够找到大道的纲纪了。文明的传承也需要继承道统。这是中华文明的根所在,如果失去了道统就失去了民族精神的根。这里老子也说了自己心中的境界,教导世人如何入道。大道无形无相,大道属阴为无形的部分,天地万物属阳为有形的部分。如果要找寻大道,只要回归古始,化繁为简,返璞归真,就可以找到大道的纲纪了,就回到家了。这里也给出了大道的印证,是不是道统,与老子心心相印便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有句古诗说道:杨朱泣歧路,墨子悲染丝。杨朱据说有一次他外出到了一个岔路口,竟然哭了起来,因为他联想到了人生的歧路,心中不禁伤感起来。长者坐在岔路口,看着许多年轻人像自己年轻的时候要走弯路了,他实在不忍心年轻人受到伤害,就劝说他不要往那条路上走了,可是年轻人血气方刚不愿意听,觉得他们的想法太保守,老古董了。年轻人走了许多弯路,跌了不少跟头,碰的头破血流了之后,痛定思痛后悔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了。年轻人变成长者之后,照样坐在岔路口等着,这时年轻人还是不愿意听他苦口婆心的劝说,重复他年轻时候的错误了。人们离家越来越远,不知道自己的家究竟在哪里。不知道回家的路该如何走了。耶稣为牧羊人,世人就像迷途的羔羊找不着归路。锤子本来安装着手柄,但是不能敲打手柄。大力士力能扛鼎,但是却提不起自己。眼睛能够看到百步之外的地方,百步穿杨,但是却看不到眼眶。人能够看得清别人,却看不清自己。人自认为能够看得清自己,却看不到自己的心。人能够看得清前方的路,但是看不到自己的家在何方。墨子先生见到染丝时感叹道:“在青色中染就是青色,在黄色中染就是黄色。所放入的颜色变了,它的颜色也就变了。”人心何尝不是如此,孟母三迁,只是从客观角度给孟子选择一个不被污染的地方。性相近,习相远,每个人的心性,本性本来都是简单的,只是后来被习性所污染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也是这样的道理。我们需要做善事,说善话,看善书来熏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重新回归原始。看看自然界的动物们吧,人们就知道怎么做了。鸟儿飞得再远,总要返回鸟巢。兔子跑得再远,总要回到洞穴。狐狸死的时候,头总朝着巢穴所在的山丘。鱼儿总爱在水里游。水鸟喜欢贴着水面飞。信徒们,三步九叩的朝圣,回归自己心灵的家园。人们在走路的时候,每跨一步所迈出的范围都是很小的,只要不停地走,就能走向远方,同样的如果往家的方向走,总有一天可以到家。
我们每个人的心如同天上的圆月,被乌云所覆盖,这片片乌云为我们的欲念。如果遇到缘分,缘风吹散了乌云,那么心本有的光明就会显现。我们的心如同生了锈的铜镜一般,如果不断地修行,不断地清理尘垢。终有一天,这块铜镜能够透露出一点点的光芒。不要小看这一点点的光亮,这种光亮就是明心见性,这一点点的光亮能够不断地扩大,直到彻底的明亮,照天照地。修习大道的人,需要朝着某一个特定的方向不断地努力,因为铜镜的锈非常的厚,如果均衡的磨来磨去,很难在一点上突破。我们是否不要在不同的法门之间转来转去,在山脚下转来转去,而是一门深入,能够钻破厚厚的锈层。如果能够看到一点亮光,然后沿着亮光走就有方向了。我们的心如同天上的圆月,在地上也有千江月,并非月有千万个,而是江河中的倒影使然。
(1)视之不见、名曰夷。
视之不见、名曰夷。大道虚无没有色象,圣人老子说了如果想看见大道,睁大眼睛四处张望,也是看不到的。大道这么大的光明大道,都看不到了,正所谓一叶障目看不见泰山了,一个豆子塞住耳朵听不到打雷声音了。老子担心着相来找大道,以为他所说的大道是可以用肉眼看到的,这里交代清楚了。不要被邪师给骗了。佛经上说,不能跟着幻想走,也不能跟着音声走,如果这样的话可能会人行邪道了。如果着相念佛可能就有麻烦了,如果出现了观世音等的幻象,也不能跟着幻想走。世人想看到大道,可是大道不是具体的某件东西,把眼睛睁得多大也没有用,如果看不到还是看不到。夷,无色的意思。这里的色是色即是空的色,是外在的形相。猎人在打羚羊的时候,拿着枪老是在地上找,可是从来都不会向上看一看。原来羚羊夜里睡觉的时候,喜欢把自己的角挂在树枝上吊起来睡觉。我们想找到大道,如同在找挂角羚羊。我们想找到打开天门的钥匙,可是天门似乎都没有什么锁洞,甚至连天门在哪里都看不到了。如果人们睁开眼睛到处看,到处找,也找不着大道在哪里。及至机缘到了,可能会发现大道在我们身边。可能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骑着毛驴在找毛驴。谭子悟道之后留下诗句:蓬莱信道无多路,只在谭生拄杖前。这句诗句能告诉我们什么呢?正法眼藏,只是世人没有慧眼看到正法而已。并不是世人没有慧眼,而是世人的慧眼被尘垢蒙蔽了。可能世人看到正法认为是邪法,看到了邪法认为是正法。可能看到真正的老师但却对面相见不认识,看到了邪师却如影随从了。只是因为人们的真心受了尘垢的蒙蔽,才体悟不到大道。一般载道之言,如果以蒙蔽的心来看,都觉得不可信,带着怀疑的目光。不信不要紧,可能还会说是假的,甚至会笑话,会毁坏经典就是罪过了。叔本华在三十岁的时候就写了一本《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但是却被冷落了几十年,直到暮年才被世人所认识。叔本华深受印度哲学影响,印度哲学的核心就是佛教了。体悟大道是要超越于世界的表象,例如声音和名相等的,才能够认识到本体。所谓的意志指向大道,所谓的表象指向天地万物。尼采受到了叔本华的影响,自称为欧洲的佛陀。世间本来没有光明也没有黑暗,光波在非光明非黑暗的宇宙中穿梭了亿万年,花朵也在无声的寂寞开了又谢,没有人去欣赏它。直到进化出了人类的双眼,接收到了光波称之为光明,接收不到光波称之为黑暗。
(2)听之不闻、名曰希。
听之不闻、名曰希。圣人老子教导世人如何找到大道,听也是听不到的。声波在地球上激荡了亿万年,人类进化出了耳朵之后才听到了声音。如果耳朵没有接收到声波,就没有声音。如果耳朵接收到了声波就有了声音。世人没见过大道,圣人老子在这里形容大道,又怕世人理解不了而产生了误解。如果盲人没有见过月亮,如何形容月亮是什么给他听呢,这也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如果说像一个圆饼一样,可是圆饼也没有见过。希,无声的意思。世人想听到大道的声音,看看它在哪里,听也听不到。古人修身养性的乐器包括古琴、尺八等,这些乐器擅长奏出人心的正音。虽然听琴也听不到大道,但是心明的人可以从琴声中听到心声。《太古遗音》中写道:“琴声琴声清耳目,治世正音天下曲。难将千古圣贤心,传向三尺枯桐木。下指弹须易,人来听却难。”琴声能够清耳目,让耳目远离物欲。治理天下需要的是正音,而不是靡靡之音。很难将千古的圣贤心传向三尺的枯桐木,让大道通过琴声传给知音。下指来弹琴是很容易的事情。大道通过手指和琴弦之间触碰产生的声音来传达。手指是主动的属阳,琴弦是被动的属阴。如果没有手指,琴弦自己怎么能弹出声音来呢?也就没有了琴声。如果没有了琴弦,手指面对空气,如何能够弹出琴声呢?手指和琴弦是有无相生的,就像福祸互为阴阳有无相生。下指来谈琴是很容易的事情,可是很难找到知音来倾听。圣人老子写下的经典,如同琴谱,弹出来又有谁来听呢?谈出来容易,可是多少人能够听懂呢?听懂不懂不要紧,关键是世人有多少人能够按照他说的去做呢?这也难怪高山流水遇知音,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把琴弦挑断,把琴摔碎了。伯牙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来听懂他谈的琴了。
(3)搏之不得、名曰微。
搏之不得、名曰微。大道没有具体的形体,伸手去抓取它也是无法抓到的。前面三句话连起来,大道看也看不到,听也听不到,伸手去抓取也抓不到,怎么才能找到大道呢?微,无相,没有具体的形象。盲人摸象的故事来源于古印度。几个盲人同时摸着大象不同的部分,摸着大象腿的人说象柱子,摸着大象鼻子的人说像蛇,摸着大象身体的人说像堵墙。大家都没有说错,每个人都是有道理的。为什么会选择大象来作比喻呢?也许是大象无形吧,大音希声,大美无言,大象比喻大道。我们从小听这个故事,可能从来没有想过古印度的圣人是这么打比方的吧?用大象来比喻大道再合适不过的了。如果世人从来没有看过大道,只能是用自己感官去感受,通过书上的描述去体会,通过别人的描述来体会了,各人感觉到的大道是不同的。世人在大道面前如同盲人,如同迷路的人。需要领路人,觉悟了的圣人带路才能够见道,才能找到回家的路。搏的技术最高的,莫过于少林武功了。即使是少林的武功,也无法抓到大道。可是武功中蕴含着大道。武术的经典中说,这里所说的易筋,其中的易字非常的广大深远。易为阴阳之道。易为变化的易。易的变化,虽然关乎阴阳变化,可是实在和人有密切关系。易是可以巧妙的改变的,如果处于祸中,可以通过易变为福。如果处于福中,可以转化为祸了。圣人知晓大道的道理,如同弄壶中的日月,搏掌上的阴阳,易如反掌了。可以顺应天道,顺势而为,可以用实来易虚,可以用柔来易刚,可以用静来易动。如果在高的可以易其升降变为下。如果为先的可以易其缓慢变为后。如果是顺的易其为逆了。如果是危的易其为安了。如果是乱的易其为大治了。如果是祸的可以易其为福。如果要亡的易其为存。如果气数快尽了易其挽回。甚至于天地可以易其变化,改天为地,改地为天。不过现在看来这样我们也是可以做到的。如果我们到了火星上生活,火星就变为地了,地球反而变成了天上的一颗星星了。这些变化都是易的功劳了。对于人身上的筋骨而言,怎么不可以易呢?先天比较萎缩的筋骨,可以易其张开。筋为人体的经络,因为先天遗传和后天的原因,有筋缩的,也有筋弱的,种种不一。通过一套拳法和心法,转化人的筋骨。
(4)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前面说到的大道的夷、希和微三者,虽然用了三个不同的形容词来形容,可是大道实在是只有一个,只是从不同的三个方面来形容大道而已。不可执著的继续不断地追问究竟。正如中国传统文化经常划分为儒释道三家,可是古代有许多圣人推崇三教归一,其中包括许多人崇拜的武侠小说中的高手王重阳,历史上真有这个人,而且还是得道高人。儒释道名字上虽然是三,实际上是可以混而为一的。有时候学生往往追着老师问,宇宙到底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宇宙外面是什么?宇宙有没有一个起始?宇宙有没有终结呢?佛陀在世的时候,对于一些容易引起徒弟误解的问题,是暂时放着不予以回答的。待到徒弟自己悟道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就很清楚了,不用再多解释了。这里破除世人对大道的执着,不要再继续追问下去了。如果是一时半会找不到大道,也不要太过于执着和难过。机缘一到,缘分一到自然就能够明白了。清代著名的中医黄元御,他曾经是乾隆皇帝的御医。他年轻的时候被庸医所害,一只眼睛变瞎了。本来他的文采和才能相当出众,可以考取功名的,但是清朝那时候相当重视官员的形象,这样他就失去了考取功名的机会。后来他奋发学习中医,不为良相,变为良医。如果不能救世,就努力救人了。他反复研读张仲景的伤寒论,而且找来了许多不同版本的注解来研读。可是读了几年,虽然里面的文字内容都滚瓜烂熟了,但是还是觉得没有领悟其中的要旨,还是看不懂。他够执着的了,不断地冥思苦想,有一天突然顿悟了。一时半会有疑问的东西,不要执着的去追问,可以暂时放下,后来机缘一到就领悟了的。佛陀教导我们老老实实的念佛,我们有疑问,为什么念佛这么简单的法门就能够解决问题呢?有疑问不要紧,不要追问,也不要执着,不要管那么多照样按照佛陀说的老老实实的去做。大道虚无没有色,也没有声响,也没有形象。大道不能通过说话和文字来完全说清楚,也不能像件东西一样传下来就可以了。只能是以静求道,入定求道,而不是不停地歇斯底里的追问,这是很难得道的。都说大道难寻难觅,可是后世学人如何才能找到修行的方法呢?
(5)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大道本无上无下,无形无相的。圣人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大道而已。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超越了形相的称之为道,着于形相的称之为器。没有形相的为阴,有形相的为阳。陶器中间虚空无形相的部分为阴。陶器有形的部分为阳。在大道之上,如同日月照耀但是不足以增其明。我们常用乌云遮蔽着的月亮来比喻大道。如果穿透乌云,到达乌云之上,可以看到了月亮,可是月亮并不会太过于耀眼。皦,洁白、光明的意思。如果处于乌云之下,可能乌云完全遮蔽了月亮了,一点亮光都没有,可是并不影响它原有的自性。月亮还是在那里,一点都不会幽暗不明,它还是照耀在乌云上,只是没有穿越乌云罢了。昧,阴暗的意思。大道是不明不暗,不可名状的。圣经中上帝第一天创造了光,可是光在宇宙天地间穿梭了亿万年,如果没有人眼去感知它,可以称之为光明或者黑暗吗?可能是没有光明也没有黑暗的。只是后来人们接收到了光波称之为光明,没有接收到光波称之为黑暗罢了。佛教的心经中说,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不增不减。这里说大道不明不暗。自性是不垢不净的,虽然世人在污浊的尘世大染坊里面,看似蚕丝一样放进染缸就出来不同的颜色,可是其本质还是没有变化的。自性如同淤泥中的莲花,机缘一到它可以生长出来。世人的错觉认为人有生灭,如同灯有生灭,如同日落日出。可是实相并非如此,太阳也是无出无落的。只是因为地球围绕着太阳转,背对着太阳的一面看不到太阳就处于黑暗,正对着太阳的一面可以看到太阳处于光明。前面说大道看也看不到,听也听不到,抓取也抓不到。这里说大道不明不暗,也很难以光亮来找。
(6)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大道看也看不到,听也听不到,抓也抓不到,不明也不暗,很难捉摸。那大道是不是根本就一点都不存在,也没有什么作用呢?也不完全是无法找到,总是可以找到大道的蛛丝马迹的。大道绵绵不绝,似乎在哪里都可以感受得到,如果没有体悟又如同隔了层纸在哪里都找不到。这个大道如同在和世人捉迷藏。前面说大道在天地万物之间留有形迹。大道绵绵不绝又不可言说,不可思议,只能是自己去感受了。这里害怕世人误解大道是绝对的无,绝对的空,就说了这一句。虽然说大道似乎绵绵不绝,又似乎真真切切感觉到它的存在,有点像莲藕,中间有些空洞,可是似空非空。可是最后还是找不到踪迹,还是归于无物。要说有又不是绝对的有,要说无也不是绝对的无。世人的自性似乎空而无物,可是智慧的源泉不断的涌出。自性静定不动,可是如果面对外境,被物欲牵着走了,就会不断地攀援。心念绵绵密密,如流水般不知道停歇。世人如同春蚕吐丝,不断地吐出很细的丝线,绵绵不绝把自己给束缚住了。大道编织的天网,似乎看不到网线,可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绳绳是绵绵不绝的意思。
(7)是谓为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
是谓为无状之状。大道没有固定的形状,可是却能够赋予天地万物以形状。大道没有长短,没有高下,没有疏密。长短等这些都属于形状了。
无象之象。大道大象无象,正如大音希声,大方无隅,大美无言。真正大到一定的程度就超乎世人想象了。也不能够着相的来看这个大字。大道也大的超乎了世人的想象了。大道没有具体的形象,却为万物设了形象。大道没有具体的形象,可是似乎又有一定的形象。
是谓惚恍。恍惚之中,而似有物在。世人离家日子已经久远了,不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哪里了。可能自己的家在大海的对岸,平时烟雾缭绕的看不到,可是突然来了一阵风,把雾气吹淡了一些,恍惚之间似乎看到了家乡的影子了。大道似乎没有什么形状,似乎没有什么形象,可是恍惚之间似乎又并不是什么都不存在,而还是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的。人们可能有一定的认识的制约,可能看到的并非实相。人们习惯性的区分内外。人们猜想宇宙外面又是什么呢?可是宇宙的本源真的有内外之分吗?宇宙可能是无内无外的呢?时间不也是人们认知的一种错觉而已吗?世间万物的变化,日月的轮回运转,才有了四季的推移,白天和黑夜。可是时间真的确实是存在的吗?空间是否也是人类认知的错觉呢?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告诉我们说是错觉。黑暗和光明是真实的存在的吗?
(8)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前面圣人说大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形象,不明亮也不黑暗。这里说没有头也没有尾,大道如此的难以琢磨。圣人知晓这点,不敢为天下先。其实世人以为的先,正是圣人以为的后。世人以为的后,正是圣人以为的先。世人看到的可能都是颠倒的。古书中记载有一种两个头的蛇,如果打它的头部,尾部的头马上就到了。如果打它尾部的头,头部马上就到了。如果打它的中间部位,俗话说打蛇打七寸,头尾两个头同时都到了。这条蛇很清楚,不管是哪个蛇头吃下去的东西,都是供养共同的身体的,没有必要互相争斗。可是世人就有分别心,难道还没有这两头蛇有智慧吗? 从前面看却看不见前面,从后面看却看不见后面。人们在想宇宙有没有始终呢?现代的物理学认为宇宙从大爆炸中来,可是大爆炸之前的宇宙会是怎么样的呢?也许大爆炸的原点为由静定的心发出呢?佛陀说万法唯心造。佛经中告诉我们宇宙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无内无外的。难道真有个大爆炸的开始吗?
(9)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圣人以远古的妙道来御世。其实大道并不分古今,古代的大道并不就是旧了过时了,现在的大道并不是就先进了。大道就是大道,在今不增在古不减。在今不明不暗,在古也是不明不暗。并不是古代的月亮就比现在的亮多少,也并不是现在月亮就比古代的亮。此道亘古不变,不生不灭。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古渡津,可以比喻有一个机关,只是人们未曾察觉而已。只要人们发现了一丝真理的亮光,就能够沿着这一丝亮光,走向光明。为了纪念伯牙和钟子期有一首诗:清风明月自来往,流水高山无古今。清风明月只是顺其自性来了又往而已,古人看到的月亮和今人看到的月亮又有什么不同呢?古今的人心又有什么不同呢?南北的人心又有什么不同呢?中外的人心又有什么不同呢?日月双轮的变化使得世人有了时间的概念,如果没有了时间的概念,就没有了古今了。时间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点了,当下即是永恒了。古圣先贤修身养性和治国安邦的大智慧世人应当学习,古为今用。圣人老子感慨,如今天道衰微了几乎要熄灭了,世道乱到了极点,诸侯国之间不断地混战,而没有人来救它。孔子在大声疾呼,可是如同闹市中人语,飞瀑下鱼鸣。当今许多人还以富贵为乐,以田猎驰骋为乐,这不是很可悲吗?圣人老子愿意给世人讲尧禹之道,论汤武之事,法古以治今。尧舜禹以大道治世,商汤和周武王以仁德治理天下。古代不乏得道的天子,也不乏怀道的贤臣,比如商代的伊尹和周朝的吕望。当今有道的君主应当稽考先王的典章制度,以仁德挽救世道人心。法制还是需要严明的,要不就乱了。礼乐还是需要的,起码有长幼尊卑,这样就不会乱来了,大家也不会乱争。清除世上的靡靡之音,以正道之音来影响和教化世人,净化人心。有志于大道的君子应当这么做,来等待新的王者之兴。
(10)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假如有人能知道此古始之道,那么就是道统所系了。这里老子给后世学人给予印证。如果能够与老子圣人心心相印,契入妙道,就是找到道统所在了。也就可以成为老子的学生了。前面圣人说世人向外求道,睁大眼睛也看不到,竖起耳朵来听也听不到,用手去抓也抓不着。大道不明不暗,如果明亮可能一下子就找到了。大道又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形象,似乎又存在于万物之中,似乎又什么都没有。向外追寻可是很难找到。在今世找也找不到,似乎当今发展的很好,远古时代生活要方便许多,现在人似乎也比古代的人聪明许多,可是还是找不到。这里圣人老子教导世人要返回去找,也要返回自心去找。纪,纲纪。如果能知古始之道,那么就知道溯源归宗了,找到道的纲纪。不管是哪门哪派,都是由此道统派生出来的。此道此心广成子传给黄帝,黄帝传给尧帝,尧帝传给舜帝,舜帝传给大禹,大禹传给了商汤,商汤传给了周文王。这是道统的传承。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