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第十四章 是谓道纪
详细内容

第十四章 是谓道纪

时间:2020-02-06     人气:1356     来源:佛山资讯网     作者:陈书增注解
概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第十四章 是谓道纪

1.【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为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2.【注解】

前面两章,有一章是教导世人不要受五官的影响,如果只是追求感官的刺激和享受,心就会迷失了。国家下设百官是为了方便服务百姓,为了百姓谋福祉。如果百官贪腐,如同五官腐烂了,不能再起到应有的作用了,就应该好好治疗。如果百官只顾自己的享受,而不顾及整个国家身体,如果君主再跟着这样的臣下转来转去,君主就会迷失了。君主身居宫中,如果不是特别的圣明,就容易被周边的人蒙蔽了。心如果不是觉悟了,就很容易被五官感觉所蒙蔽了,把假象当做真实的了。有一章是教导世人不要受整个有形的身体的束缚。人的身体有形部分是阳,无形部分内心是阴。国家有形的部分是阳,国家的无形部分是阴。中华五千年文明根植在每个人内心的就是阴。有身就有忧患,有国就有忧患。如果无身,哪里来的忧患呢?如果没有国家界限,世界大同了,哪有那么多的争霸和忧患呢?


这一章顺着前面两章的意思,一开篇就说大道虽然看也看不到,听也听不到,抓也抓不到,想也想不到,无形无相,无首无尾,但是只要反求诸己,溯本归原,就能够找到大道的纲纪了。文明的传承也需要继承道统。这是中华文明的根所在,如果失去了道统就失去了民族精神的根。这里老子也说了自己心中的境界,教导世人如何入道。大道无形无相,大道属阴为无形的部分,天地万物属阳为有形的部分。如果要找寻大道,只要回归古始,化繁为简,返璞归真,就可以找到大道的纲纪了,就回到家了。这里也给出了大道的印证,是不是道统,与老子心心相印便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有句古诗说道:杨朱泣歧路,墨子悲染丝。杨朱据说有一次他外出到了一个岔路口,竟然哭了起来,因为他联想到了人生的歧路,心中不禁伤感起来。长者坐在岔路口,看着许多年轻人像自己年轻的时候要走弯路了,他实在不忍心年轻人受到伤害,就劝说他不要往那条路上走了,可是年轻人血气方刚不愿意听,觉得他们的想法太保守,老古董了。年轻人走了许多弯路,跌了不少跟头,碰的头破血流了之后,痛定思痛后悔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了。年轻人变成长者之后,照样坐在岔路口等着,这时年轻人还是不愿意听他苦口婆心的劝说,重复他年轻时候的错误了。人们离家越来越远,不知道自己的家究竟在哪里。不知道回家的路该如何走了。耶稣为牧羊人,世人就像迷途的羔羊找不着归路。锤子本来安装着手柄,但是不能敲打手柄。大力士力能扛鼎,但是却提不起自己。眼睛能够看到百步之外的地方,百步穿杨,但是却看不到眼眶。人能够看得清别人,却看不清自己。人自认为能够看得清自己,却看不到自己的心。人能够看得清前方的路,但是看不到自己的家在何方。墨子先生见到染丝时感叹道:“在青色中染就是青色,在黄色中染就是黄色。所放入的颜色变了,它的颜色也就变了。”人心何尝不是如此,孟母三迁,只是从客观角度给孟子选择一个不被污染的地方。性相近,习相远,每个人的心性,本性本来都是简单的,只是后来被习性所污染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也是这样的道理。我们需要做善事,说善话,看善书来熏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重新回归原始。看看自然界的动物们吧,人们就知道怎么做了。鸟儿飞得再远,总要返回鸟巢。兔子跑得再远,总要回到洞穴。狐狸死的时候,头总朝着巢穴所在的山丘。鱼儿总爱在水里游。水鸟喜欢贴着水面飞。信徒们,三步九叩的朝圣,回归自己心灵的家园。人们在走路的时候,每跨一步所迈出的范围都是很小的,只要不停地走,就能走向远方,同样的如果往家的方向走,总有一天可以到家。


我们每个人的心如同天上的圆月,被乌云所覆盖,这片片乌云为我们的欲念。如果遇到缘分,缘风吹散了乌云,那么心本有的光明就会显现。我们的心如同生了锈的铜镜一般,如果不断地修行,不断地清理尘垢。终有一天,这块铜镜能够透露出一点点的光芒。不要小看这一点点的光亮,这种光亮就是明心见性,这一点点的光亮能够不断地扩大,直到彻底的明亮,照天照地。修习大道的人,需要朝着某一个特定的方向不断地努力,因为铜镜的锈非常的厚,如果均衡的磨来磨去,很难在一点上突破。我们是否不要在不同的法门之间转来转去,在山脚下转来转去,而是一门深入,能够钻破厚厚的锈层。如果能够看到一点亮光,然后沿着亮光走就有方向了。我们的心如同天上的圆月,在地上也有千江月,并非月有千万个,而是江河中的倒影使然。


(1)视之不见、名曰夷。


视之不见、名曰夷。大道虚无没有色象,圣人老子说了如果想看见大道,睁大眼睛四处张望,也是看不到的。大道这么大的光明大道,都看不到了,正所谓一叶障目看不见泰山了,一个豆子塞住耳朵听不到打雷声音了。老子担心着相来找大道,以为他所说的大道是可以用肉眼看到的,这里交代清楚了。不要被邪师给骗了。佛经上说,不能跟着幻想走,也不能跟着音声走,如果这样的话可能会人行邪道了。如果着相念佛可能就有麻烦了,如果出现了观世音等的幻象,也不能跟着幻想走。世人想看到大道,可是大道不是具体的某件东西,把眼睛睁得多大也没有用,如果看不到还是看不到。夷,无色的意思。这里的色是色即是空的色,是外在的形相。猎人在打羚羊的时候,拿着枪老是在地上找,可是从来都不会向上看一看。原来羚羊夜里睡觉的时候,喜欢把自己的角挂在树枝上吊起来睡觉。我们想找到大道,如同在找挂角羚羊。我们想找到打开天门的钥匙,可是天门似乎都没有什么锁洞,甚至连天门在哪里都看不到了。如果人们睁开眼睛到处看,到处找,也找不着大道在哪里。及至机缘到了,可能会发现大道在我们身边。可能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骑着毛驴在找毛驴。谭子悟道之后留下诗句:蓬莱信道无多路,只在谭生拄杖前。这句诗句能告诉我们什么呢?正法眼藏,只是世人没有慧眼看到正法而已。并不是世人没有慧眼,而是世人的慧眼被尘垢蒙蔽了。可能世人看到正法认为是邪法,看到了邪法认为是正法。可能看到真正的老师但却对面相见不认识,看到了邪师却如影随从了。只是因为人们的真心受了尘垢的蒙蔽,才体悟不到大道。一般载道之言,如果以蒙蔽的心来看,都觉得不可信,带着怀疑的目光。不信不要紧,可能还会说是假的,甚至会笑话,会毁坏经典就是罪过了。叔本华在三十岁的时候就写了一本《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但是却被冷落了几十年,直到暮年才被世人所认识。叔本华深受印度哲学影响,印度哲学的核心就是佛教了。体悟大道是要超越于世界的表象,例如声音和名相等的,才能够认识到本体。所谓的意志指向大道,所谓的表象指向天地万物。尼采受到了叔本华的影响,自称为欧洲的佛陀。世间本来没有光明也没有黑暗,光波在非光明非黑暗的宇宙中穿梭了亿万年,花朵也在无声的寂寞开了又谢,没有人去欣赏它。直到进化出了人类的双眼,接收到了光波称之为光明,接收不到光波称之为黑暗。


(2)听之不闻、名曰希。


听之不闻、名曰希。圣人老子教导世人如何找到大道,听也是听不到的。声波在地球上激荡了亿万年,人类进化出了耳朵之后才听到了声音。如果耳朵没有接收到声波,就没有声音。如果耳朵接收到了声波就有了声音。世人没见过大道,圣人老子在这里形容大道,又怕世人理解不了而产生了误解。如果盲人没有见过月亮,如何形容月亮是什么给他听呢,这也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如果说像一个圆饼一样,可是圆饼也没有见过。希,无声的意思。世人想听到大道的声音,看看它在哪里,听也听不到。古人修身养性的乐器包括古琴、尺八等,这些乐器擅长奏出人心的正音。虽然听琴也听不到大道,但是心明的人可以从琴声中听到心声。《太古遗音》中写道:“琴声琴声清耳目,治世正音天下曲。难将千古圣贤心,传向三尺枯桐木。下指弹须易,人来听却难。”琴声能够清耳目,让耳目远离物欲。治理天下需要的是正音,而不是靡靡之音。很难将千古的圣贤心传向三尺的枯桐木,让大道通过琴声传给知音。下指来弹琴是很容易的事情。大道通过手指和琴弦之间触碰产生的声音来传达。手指是主动的属阳,琴弦是被动的属阴。如果没有手指,琴弦自己怎么能弹出声音来呢?也就没有了琴声。如果没有了琴弦,手指面对空气,如何能够弹出琴声呢?手指和琴弦是有无相生的,就像福祸互为阴阳有无相生。下指来谈琴是很容易的事情,可是很难找到知音来倾听。圣人老子写下的经典,如同琴谱,弹出来又有谁来听呢?谈出来容易,可是多少人能够听懂呢?听懂不懂不要紧,关键是世人有多少人能够按照他说的去做呢?这也难怪高山流水遇知音,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把琴弦挑断,把琴摔碎了。伯牙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来听懂他谈的琴了。


(3)搏之不得、名曰微。


搏之不得、名曰微。大道没有具体的形体,伸手去抓取它也是无法抓到的。前面三句话连起来,大道看也看不到,听也听不到,伸手去抓取也抓不到,怎么才能找到大道呢?微,无相,没有具体的形象。盲人摸象的故事来源于古印度。几个盲人同时摸着大象不同的部分,摸着大象腿的人说象柱子,摸着大象鼻子的人说像蛇,摸着大象身体的人说像堵墙。大家都没有说错,每个人都是有道理的。为什么会选择大象来作比喻呢?也许是大象无形吧,大音希声,大美无言,大象比喻大道。我们从小听这个故事,可能从来没有想过古印度的圣人是这么打比方的吧?用大象来比喻大道再合适不过的了。如果世人从来没有看过大道,只能是用自己感官去感受,通过书上的描述去体会,通过别人的描述来体会了,各人感觉到的大道是不同的。世人在大道面前如同盲人,如同迷路的人。需要领路人,觉悟了的圣人带路才能够见道,才能找到回家的路。搏的技术最高的,莫过于少林武功了。即使是少林的武功,也无法抓到大道。可是武功中蕴含着大道。武术的经典中说,这里所说的易筋,其中的易字非常的广大深远。易为阴阳之道。易为变化的易。易的变化,虽然关乎阴阳变化,可是实在和人有密切关系。易是可以巧妙的改变的,如果处于祸中,可以通过易变为福。如果处于福中,可以转化为祸了。圣人知晓大道的道理,如同弄壶中的日月,搏掌上的阴阳,易如反掌了。可以顺应天道,顺势而为,可以用实来易虚,可以用柔来易刚,可以用静来易动。如果在高的可以易其升降变为下。如果为先的可以易其缓慢变为后。如果是顺的易其为逆了。如果是危的易其为安了。如果是乱的易其为大治了。如果是祸的可以易其为福。如果要亡的易其为存。如果气数快尽了易其挽回。甚至于天地可以易其变化,改天为地,改地为天。不过现在看来这样我们也是可以做到的。如果我们到了火星上生活,火星就变为地了,地球反而变成了天上的一颗星星了。这些变化都是易的功劳了。对于人身上的筋骨而言,怎么不可以易呢?先天比较萎缩的筋骨,可以易其张开。筋为人体的经络,因为先天遗传和后天的原因,有筋缩的,也有筋弱的,种种不一。通过一套拳法和心法,转化人的筋骨。


(4)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前面说到的大道的夷、希和微三者,虽然用了三个不同的形容词来形容,可是大道实在是只有一个,只是从不同的三个方面来形容大道而已。不可执著的继续不断地追问究竟。正如中国传统文化经常划分为儒释道三家,可是古代有许多圣人推崇三教归一,其中包括许多人崇拜的武侠小说中的高手王重阳,历史上真有这个人,而且还是得道高人。儒释道名字上虽然是三,实际上是可以混而为一的。有时候学生往往追着老师问,宇宙到底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宇宙外面是什么?宇宙有没有一个起始?宇宙有没有终结呢?佛陀在世的时候,对于一些容易引起徒弟误解的问题,是暂时放着不予以回答的。待到徒弟自己悟道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就很清楚了,不用再多解释了。这里破除世人对大道的执着,不要再继续追问下去了。如果是一时半会找不到大道,也不要太过于执着和难过。机缘一到,缘分一到自然就能够明白了。清代著名的中医黄元御,他曾经是乾隆皇帝的御医。他年轻的时候被庸医所害,一只眼睛变瞎了。本来他的文采和才能相当出众,可以考取功名的,但是清朝那时候相当重视官员的形象,这样他就失去了考取功名的机会。后来他奋发学习中医,不为良相,变为良医。如果不能救世,就努力救人了。他反复研读张仲景的伤寒论,而且找来了许多不同版本的注解来研读。可是读了几年,虽然里面的文字内容都滚瓜烂熟了,但是还是觉得没有领悟其中的要旨,还是看不懂。他够执着的了,不断地冥思苦想,有一天突然顿悟了。一时半会有疑问的东西,不要执着的去追问,可以暂时放下,后来机缘一到就领悟了的。佛陀教导我们老老实实的念佛,我们有疑问,为什么念佛这么简单的法门就能够解决问题呢?有疑问不要紧,不要追问,也不要执着,不要管那么多照样按照佛陀说的老老实实的去做。大道虚无没有色,也没有声响,也没有形象。大道不能通过说话和文字来完全说清楚,也不能像件东西一样传下来就可以了。只能是以静求道,入定求道,而不是不停地歇斯底里的追问,这是很难得道的。都说大道难寻难觅,可是后世学人如何才能找到修行的方法呢?


(5)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大道本无上无下,无形无相的。圣人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大道而已。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超越了形相的称之为道,着于形相的称之为器。没有形相的为阴,有形相的为阳。陶器中间虚空无形相的部分为阴。陶器有形的部分为阳。在大道之上,如同日月照耀但是不足以增其明。我们常用乌云遮蔽着的月亮来比喻大道。如果穿透乌云,到达乌云之上,可以看到了月亮,可是月亮并不会太过于耀眼。皦,洁白、光明的意思。如果处于乌云之下,可能乌云完全遮蔽了月亮了,一点亮光都没有,可是并不影响它原有的自性。月亮还是在那里,一点都不会幽暗不明,它还是照耀在乌云上,只是没有穿越乌云罢了。昧,阴暗的意思。大道是不明不暗,不可名状的。圣经中上帝第一天创造了光,可是光在宇宙天地间穿梭了亿万年,如果没有人眼去感知它,可以称之为光明或者黑暗吗?可能是没有光明也没有黑暗的。只是后来人们接收到了光波称之为光明,没有接收到光波称之为黑暗罢了。佛教的心经中说,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不增不减。这里说大道不明不暗。自性是不垢不净的,虽然世人在污浊的尘世大染坊里面,看似蚕丝一样放进染缸就出来不同的颜色,可是其本质还是没有变化的。自性如同淤泥中的莲花,机缘一到它可以生长出来。世人的错觉认为人有生灭,如同灯有生灭,如同日落日出。可是实相并非如此,太阳也是无出无落的。只是因为地球围绕着太阳转,背对着太阳的一面看不到太阳就处于黑暗,正对着太阳的一面可以看到太阳处于光明。前面说大道看也看不到,听也听不到,抓取也抓不到。这里说大道不明不暗,也很难以光亮来找。


(6)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大道看也看不到,听也听不到,抓也抓不到,不明也不暗,很难捉摸。那大道是不是根本就一点都不存在,也没有什么作用呢?也不完全是无法找到,总是可以找到大道的蛛丝马迹的。大道绵绵不绝,似乎在哪里都可以感受得到,如果没有体悟又如同隔了层纸在哪里都找不到。这个大道如同在和世人捉迷藏。前面说大道在天地万物之间留有形迹。大道绵绵不绝又不可言说,不可思议,只能是自己去感受了。这里害怕世人误解大道是绝对的无,绝对的空,就说了这一句。虽然说大道似乎绵绵不绝,又似乎真真切切感觉到它的存在,有点像莲藕,中间有些空洞,可是似空非空。可是最后还是找不到踪迹,还是归于无物。要说有又不是绝对的有,要说无也不是绝对的无。世人的自性似乎空而无物,可是智慧的源泉不断的涌出。自性静定不动,可是如果面对外境,被物欲牵着走了,就会不断地攀援。心念绵绵密密,如流水般不知道停歇。世人如同春蚕吐丝,不断地吐出很细的丝线,绵绵不绝把自己给束缚住了。大道编织的天网,似乎看不到网线,可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绳绳是绵绵不绝的意思。


(7)是谓为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


是谓为无状之状。大道没有固定的形状,可是却能够赋予天地万物以形状。大道没有长短,没有高下,没有疏密。长短等这些都属于形状了。


无象之象。大道大象无象,正如大音希声,大方无隅,大美无言。真正大到一定的程度就超乎世人想象了。也不能够着相的来看这个大字。大道也大的超乎了世人的想象了。大道没有具体的形象,却为万物设了形象。大道没有具体的形象,可是似乎又有一定的形象。


是谓惚恍。恍惚之中,而似有物在。世人离家日子已经久远了,不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哪里了。可能自己的家在大海的对岸,平时烟雾缭绕的看不到,可是突然来了一阵风,把雾气吹淡了一些,恍惚之间似乎看到了家乡的影子了。大道似乎没有什么形状,似乎没有什么形象,可是恍惚之间似乎又并不是什么都不存在,而还是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的。人们可能有一定的认识的制约,可能看到的并非实相。人们习惯性的区分内外。人们猜想宇宙外面又是什么呢?可是宇宙的本源真的有内外之分吗?宇宙可能是无内无外的呢?时间不也是人们认知的一种错觉而已吗?世间万物的变化,日月的轮回运转,才有了四季的推移,白天和黑夜。可是时间真的确实是存在的吗?空间是否也是人类认知的错觉呢?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告诉我们说是错觉。黑暗和光明是真实的存在的吗?


(8)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前面圣人说大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形象,不明亮也不黑暗。这里说没有头也没有尾,大道如此的难以琢磨。圣人知晓这点,不敢为天下先。其实世人以为的先,正是圣人以为的后。世人以为的后,正是圣人以为的先。世人看到的可能都是颠倒的。古书中记载有一种两个头的蛇,如果打它的头部,尾部的头马上就到了。如果打它尾部的头,头部马上就到了。如果打它的中间部位,俗话说打蛇打七寸,头尾两个头同时都到了。这条蛇很清楚,不管是哪个蛇头吃下去的东西,都是供养共同的身体的,没有必要互相争斗。可是世人就有分别心,难道还没有这两头蛇有智慧吗? 从前面看却看不见前面,从后面看却看不见后面。人们在想宇宙有没有始终呢?现代的物理学认为宇宙从大爆炸中来,可是大爆炸之前的宇宙会是怎么样的呢?也许大爆炸的原点为由静定的心发出呢?佛陀说万法唯心造。佛经中告诉我们宇宙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无内无外的。难道真有个大爆炸的开始吗?


(9)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圣人以远古的妙道来御世。其实大道并不分古今,古代的大道并不就是旧了过时了,现在的大道并不是就先进了。大道就是大道,在今不增在古不减。在今不明不暗,在古也是不明不暗。并不是古代的月亮就比现在的亮多少,也并不是现在月亮就比古代的亮。此道亘古不变,不生不灭。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古渡津,可以比喻有一个机关,只是人们未曾察觉而已。只要人们发现了一丝真理的亮光,就能够沿着这一丝亮光,走向光明。为了纪念伯牙和钟子期有一首诗:清风明月自来往,流水高山无古今。清风明月只是顺其自性来了又往而已,古人看到的月亮和今人看到的月亮又有什么不同呢?古今的人心又有什么不同呢?南北的人心又有什么不同呢?中外的人心又有什么不同呢?日月双轮的变化使得世人有了时间的概念,如果没有了时间的概念,就没有了古今了。时间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点了,当下即是永恒了。古圣先贤修身养性和治国安邦的大智慧世人应当学习,古为今用。圣人老子感慨,如今天道衰微了几乎要熄灭了,世道乱到了极点,诸侯国之间不断地混战,而没有人来救它。孔子在大声疾呼,可是如同闹市中人语,飞瀑下鱼鸣。当今许多人还以富贵为乐,以田猎驰骋为乐,这不是很可悲吗?圣人老子愿意给世人讲尧禹之道,论汤武之事,法古以治今。尧舜禹以大道治世,商汤和周武王以仁德治理天下。古代不乏得道的天子,也不乏怀道的贤臣,比如商代的伊尹和周朝的吕望。当今有道的君主应当稽考先王的典章制度,以仁德挽救世道人心。法制还是需要严明的,要不就乱了。礼乐还是需要的,起码有长幼尊卑,这样就不会乱来了,大家也不会乱争。清除世上的靡靡之音,以正道之音来影响和教化世人,净化人心。有志于大道的君子应当这么做,来等待新的王者之兴。


(10)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假如有人能知道此古始之道,那么就是道统所系了。这里老子给后世学人给予印证。如果能够与老子圣人心心相印,契入妙道,就是找到道统所在了。也就可以成为老子的学生了。前面圣人说世人向外求道,睁大眼睛也看不到,竖起耳朵来听也听不到,用手去抓也抓不着。大道不明不暗,如果明亮可能一下子就找到了。大道又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形象,似乎又存在于万物之中,似乎又什么都没有。向外追寻可是很难找到。在今世找也找不到,似乎当今发展的很好,远古时代生活要方便许多,现在人似乎也比古代的人聪明许多,可是还是找不到。这里圣人老子教导世人要返回去找,也要返回自心去找。纪,纲纪。如果能知古始之道,那么就知道溯源归宗了,找到道的纲纪。不管是哪门哪派,都是由此道统派生出来的。此道此心广成子传给黄帝,黄帝传给尧帝,尧帝传给舜帝,舜帝传给大禹,大禹传给了商汤,商汤传给了周文王。这是道统的传承。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