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第十八章 忠孝仁义
详细内容

第十八章 忠孝仁义

时间:2020-02-06     人气:1404     来源:佛山资讯网     作者:陈书增注解
概述:前面一章圣人说大道不断地衰落的整个过程,到最后世人不但不信大道,还会诋毁大道,觉得大道的可笑。圣人教导世人恢复先天本有的自性,治国理政恢复太古无为之治。......

第十八章 忠孝仁义

1.【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注解】

前面一章圣人说大道不断地衰落的整个过程,到最后世人不但不信大道,还会诋毁大道,觉得大道的可笑。圣人教导世人恢复先天本有的自性,治国理政恢复太古无为之治。圣人教导世人修道的方法,需要反求诸己,追本溯源,恢复先天本有的天真,成为真人。这一章顺着上一章的意思。圣人说大道衰落了,就会产生忠孝仁义了。道德日益衰退,世道愈流愈下,人们逆道而行。如果属于正道时期,根本不需要这些的,世人自然就能够做的好。


如果世人有不仁义的行为,就要进行教化。如果世人有不忠孝的行为,也要进行教化。现在不仁义不代表着以后不仁义。现在不忠孝不代表着以后不忠孝。君主可能很难保证所有的人都是忠心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内明而外用,内圣而外王。内心和合,安静守一,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有一颗宽容和包容的心。小人反倒是什么都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无理要求别人,要求完全相同,这样就容易起纷争了。彩虹需要有不同的颜色才美丽,音律也有不同的乐器和音调才动听。泰山不让土壤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成其大。不管是什么样的土壤,红的,黑的,细的,粗的,都进行包容。不管是什么样的细流,不管是污秽的,还是干净的都是接受的。


什么是和呢?中国人很喜欢这个字。如果君主是甜的,臣下就应该是酸的。如果君主是淡的,臣下就应该是咸的。这也就和君做好人,臣做恶人有些类似。高下相和,一唱一和。只有这样,才能阴阳搭配。如果君主甜,大臣也甜,那就甜得腻人,甜得不好吃了。满朝文武一个味,就没有生气。一台戏,有的人唱戏,有的人要弹琴的。有的人演主角,还要有人演配角,都很重要的。草原上面有狼也会使得其它的动物会有生存的危机感,会更擅长奔跑。如果天下都是一个颜色,反而就失去了许多颜色了。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和谐配搭,就很好看。如果只是单单一种颜色,就很单调了。白光透过棱镜可以分成五色。声音透过竹管可以分出五音。心灵面对外境可以生出七情六欲。齐王喜欢紫色的衣服,就不要其它颜色了,这样没有了万紫千红和谐的美丽了。


什么是同呢?单调的颜色使人疲倦,单调的声音使人烦躁,单调的味道使人反胃。这就是同的不足。如果君主只允许有一种意见和看法,就可能会存在着问题了。如果朝堂上不准有不同意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存在,朝政一定会衰落了。每个人的心就如同一面镜子,可以让君主看的更清楚,决策更加的准确。千里这么远的路,很难用绳子来拉直作为扶手。有万户那么多人口的一个大都市,很难处于同样的高度了,地面都是不平整的。不要搞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了,而应该是乡有自己的风俗,国家有法度,饮食不同味,衣服不同色。中医讲究天地人。对于不同地域的人,天气水土不同所用的药也是有讲究的。天时有所不同,春夏秋冬不同时候所采用的治疗的方法也是不同的,要顺应季节的规律进行养生。不同的人体质是不同的,有的人气血过剩,就要损有余。有的人气血不足,就要补不足。当今中国,需要培养多元的价值观。并不是非得大家都追求高的地位和权力,追求财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果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就是好事了。产业培育方面,不要搞一窝蜂,给个地方有自己的传统特色。


(1)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废、有仁义。前面一章讲大道越流越下,大道荒废了,圣人就用仁义来教化世人。上古纯真的时候,百姓淳朴,家有孝子,户有忠信、仁义。但是人们并不知道什么叫仁义,什么叫忠信。人们并不推崇,把它当做自然的,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事情。这也是每个人本有的良知和天性。大道荒废了,世人有些对大道半信半疑,有许多人根本就不信有大道了。世人只顾追求名利,恶逆的事情就比较多的发生了。圣人为了挽救世道人心,就弘扬仁义孝道了。因为这时再说大道,百姓很难听得进去了的。仁义有心爱物,即有亲疏、贵贱的区别。


君子看重仁义而看轻名利,小人嗜好名利而背信弃义。世人所看到的利,未必就是真正的利益。世人所看到的害,也可能反而是利益。名利可以驾驭小人但是不能驾驭君子。名利什么时候都可以去争取,性命是有限的。即使按照寿命为一百岁来算,总共也就是三万多天而已,三万多块钱多不多呢?名利永远都不会由某个人来独占,金玉满堂是很难长久的。天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个人的命运有起有伏,国家的命运有兴有衰,这也是告诉世人要心存敬畏之心。


(2)智慧出、有大伪。


智慧出、有大伪。世人本有的天真自性,具有良知良能大智慧。如果不含敛自重,而是炫耀于外,就会有大伪奸诈产生了。自性智慧含光内照,如果照出外面去,追求物欲和功名,那么就会有大伪了。上古时期世人不识不知,含光内敛,民风很淳朴。到了中古时期,百姓开始看重名利了,而治理天下的君主,以智巧设法以治之。殊不知智巧一出,百姓因法作奸,想方设法如何摆脱严法的束缚。也难怪说,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如果百姓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如何能够用苛刻的法令来制止他们成为盗贼呢?严令苛法也不能够制止百姓的行为。偷盗等恶行屡禁不止,言而不信,有大伪。治国安民,首当治心。百姓的贪欲,只能够清静自化,引导疏导,不能够强制限制它。不仅仅是治国安民当治心,带兵打仗也同样的要治军心。为将之道,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治心。即使是泰山崩倒在面前都能够面不改色。即使是麋鹿出现在左边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只有这样才能够面对利害,才可以去对敌作战了。


(3)六亲不和、有孝慈。


六亲不和、有孝慈。上古时期虽然没有孝慈的美名,而父子、夫妻、兄弟之情自足。亲人朋友间其乐融融,全然不知有孝慈。到了后来,世道日益衰退了。为父不慈的人多了起来,圣人立慈以规范天下的为父者。为子不孝的人多了起来,以立孝以教天下之子。父子之道,君臣之义,这是代表着天性了,也是基本的人伦了。中国数千年以来频繁上演的弑君篡位、杀父夺权、杀兄夺位的人间惨剧,何尝不令万千中国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赵惠文王将赵武灵王困死在沙丘宫,那时赵武灵王已经在筹划带领骑兵进攻秦国了,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唐代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两位亲兄弟。当然皇权之争,在那个位置上面你不杀他,就是被别人所杀,有好些时候也是比较复杂。但是可以看出权利地位的凶险,能够使得兄弟反目,父子成仇人。孝慈的美名,是因六亲不和而后有。孝慈之名也不是本有的。现在为了教导世人,有孝经,也有二十四孝的故事。孝慈也是最基本的人性,如果对自己的幼儿都没有慈悲之心,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没有孝顺之心,那么如何能够对一个陌生人有多少的仁德呢?易牙烹子的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齐桓公有个厨师叫易牙。桓公久居宫中,什么山珍海味都吃腻了,有一次半开玩笑地对易牙说:“我就是蒸婴儿的肉没有吃过。”易牙为了讨好齐桓公,将自己的三岁儿子蒸了献给了桓公吃。桓公认为他对自己忠心耿耿,于是提拔重用了易牙,成为宠臣。后来管仲生病,齐桓公前去探望,并问管仲:“你有什么话要对我讲呢?”管仲说:“请陛下切勿重用易牙和竖刁”。桓公说:“易牙连他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蒸煮给我吃了,还不能信任吗?”管仲说“世人没有不爱自己的小孩子的。如果连自己的小孩子尚且不慈爱,怎么可能爱自己的君主呢?”。直到管仲死后,桓公仍不信他所说的话。不久齐桓公病危,易牙果然作乱,闭塞宫门,桓公被活活气死在病榻上。


(4)国家昏乱、有忠臣。


国家昏乱、有忠臣。国家昏乱,这时候才会有大臣出来为了国家和百姓大声疾呼,不顾生死的挽救。这样的大臣被称为忠臣。治国安民,如果君主德不配位,昏暗无能,政令就可能不畅通。小人可能就会争夺君主的权力,这时候就有忠臣匡正其君。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英雄辈出,人才济济,有功盖千秋的贤帝,也有出将入相的能臣。有残暴昏庸的暴君,也有遗臭万年的奸人。有敢谏直言的忠臣。唐代的魏征原来为道士,后来成为史上出名的忠君谏臣。君王如同人体的心,百官如同人体的五官。如果人心昏乱,身体五脏六腑不安,身体各个部分就要忠心的反应真实情况了。如果这时候发烧了,不舒服了,疼痛了,这种忠实的症状反应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如果身体已经危险了,可是症状却被压下去了,就可能会失去性命了。国家就相当于身体,百姓如同身体中的细胞。如果有饥荒灾害,忠臣会建议如何安抚百姓,如果君王不能采纳的话,可能危及到国家安危。人身体虽然有治病的因素,但是如果内心比较宁静,暂时就能够降伏住,疾病没有发出来。每个国家都有忠臣和奸臣。可是如果君主为得道的人,非常的圣明,奸臣也不敢胡作非为。反而奸臣的聪明才智也被明君所用了。国家中的奸臣,就像木头中的火。火从木头中产生,如果火烧起来了就会焚烧木头了。木头中蕴含着能量,能够引火,但是平时没有燃烧。奸诈的人,在哪个国家中都会存在的,但是对于仁德智慧之君来说,并不构成威胁。奸诈在国家内部产生,如果阴谋产生了就可能会使得国家遭遇灭顶之灾。木头中藏有火,可是火却没有固定的形象在木头中。大火往往发于无形。国家内部藏奸,阴谋始发于无形。如果不是明君就不能使得奸火不发。圣人恢复先天本真,身体自然无恙,福寿延年。仁君爱民如子,仁德布于天下,自然奸臣不敢为非作歹。如果国家有贤臣,就能够确保没有灾祸了。箕子劝说殷纣王不听只好逃走了。蹇叔哭送秦军,劝说秦穆公不要劳师远征郑国,可是秦穆公不听而导致战败了。箕子和蹇叔这些贤臣是君主的贵人,应当要很重视了。老子期望恢复太古之治,实现天下太平。大道在世了,仁义就堙没了,孝慈的美名就销声匿迹了。如同太阳出来了,自然很多的小星星就没有了,就黯然失色了。如果没有太阳,才会看到月亮。没有月亮,才能看到星星。忠臣以劝谏君主而得名。上古的世道,君道无为而天下自治,民自朴素。臣道不曾不忠,也不曾以忠立名。身为臣下有杀身劝谏而不足惜的,不足以尽其忠。忠臣的美名,是因国家昏乱而才有。老子因见世道衰微,思量复太古之治,并非愤世励俗之谈。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