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第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
详细内容

第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

时间:2020-02-06     人气:1328     来源:佛山资讯网     作者:陈书增注解
概述: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呴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第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

1.【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呴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2.【注解】

前面的章节圣人教导世人如何为天下式,如何为天下谷,如何为天下溪。这一章圣人教导世人如何取天下,为天下的君主。大道质朴无华,没有任何的形象,似乎也没有什么用处。然而大道散开了就有了器,就有了用处了。大道的絮余可以治国,怀道的人可为百官之长。


春秋战国的时候许多诸侯王想取天下,成为天下的共主。大家都想问鼎中原,可是他们有没有想过,几百年后是什么样的情形,连秦国都不复存在了,成了一个小小亭长刘邦的天下了。圣人老子劝诫诸侯王,如果有为而为之,依老子的意见看来多半不能成功。天子的位置,可以称之为神器,是不能够有为得到的。天子的位置,在外看似荣光,可是时刻面临着许多的危险。清朝的顺治皇帝年纪轻轻遁入空门了。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天子虽为形而下的器,但是为万人之王,为天下的共主,可以称之为神器。天子为上天之子,只有德行相配的人,只有善人才能匹配。如果没有相应的德行,也不能长久。


说到神器,上古时候有一个神器叫作昆仑镜。在仙人故乡昆仑山的昆仑天宫中,传说有一面神镜,是拥有自由穿梭时空之力。但在一次仙人的盛会中,神镜被人所偷,至今一直下落不明。据说这面神镜能通晓天机。也许这面神镜人人都有,只是世人不知道罢了。古代可能世人都梦想有一天当上天子,可是并没有很清楚可能这同时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灾难。这个神器并不是什么人都能碰的,如果不是真命天子,如果碰了反而会引来杀身之祸。不用说是天子,只要是名利可能都会带来危险了。唐代庞蕴居士修为非常高,被人称为中国的维摩诘。维摩诘是佛陀在世的时候在家的居士。庞居士悟道了之后,用船把自己的家产全数沉入湘江,带着家人过起了隐居的生活。有男不娶,有女不嫁,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一家有四个人悟道,非常的了得。庞居士年轻的时候,曾经进京赶考,在路上遇见一个奇怪的僧人,给他看相,建议他选官不如选佛。他就去佛门拜师了。古人如此的行为是不是糊涂了呢?是不是很傻呢?世人在争的许多东西,在庞居士看来就没有那么重要了。世人不争的东西,在庞居士看来就是很重要的。


对于想成为天下共主的君王,假如有为治理百姓,老子在这里说,可以很显然的看到他不得天道人心,很难治理得好国家。百姓就像地上的草,君王就像风,风往哪儿吹,草儿就往哪个方向走。如果君王清静寡欲,百姓也跟着清静寡欲。如果君王追求物欲,百姓也跟着追求物欲了。君王如同溪流的源头,臣民如同溪流的支流。源头清澈,支流也清澈。源头污浊,支流也污浊。君王和臣民如同形影,君王是形,臣民是影。如果形正了,影也就正了。如果形歪了,影也就邪了。天道不喜欢污浊,喜欢澄净。人心不喜欢多欲,喜欢清心寡欲。人为天下的神物,为万物之灵。神物喜欢安静,不可以有为治理。如果政令烦苛,就会使得老百姓无所适从。如果有为治理百姓,就会影响败坏他们本有的朴素自性。治国者应当让天下清净自正。同一杯含有泥沙的水,只要放置不动,就能够慢慢的澄清。天下纷乱的时候,如果继续用很重的税赋徭役,严刑峻法,如何能够使得天下安定呢。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百姓没有天生就想为非作歹的,由于没有活路才会不顾廉耻,铤而走险。治国者减少贪欲之心,花费就会少。花费少赋税就轻,赋税轻老百姓衣食有余。老百姓衣食有余就没必要铤而走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自然就安定。治国之术可以用百数,其要在清静自化。用兵之术可以用百数,其要在奇正权谋。治国安邦的法门有许多种,其关键和要害就在于清静自化。后世学人修道,也在于清静自化。


(1)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对于想成为天下的主人的诸侯王,如果有为的治理百姓,依我看来很明显是不得天道人心的。天道厌恶污浊,喜欢简易。人心厌恶多物欲,喜欢静定。老子告诫说,对于想君临天下的人,当任自然,不可有心为之。有心为之,我料想他也不能成功。命中有的就会有,命中没有的就没有。人为万物之灵,君王为万人之灵,这是通天的,自有天命,不是争能争得来的。如果德行不到,去用强力争夺了,反而白白失去了性命。由上章提到,朴散就可以为器。原始的未经雕刻的木材称之为朴,这里譬喻大道。经过雕刻文饰的木材则成为器,这里譬喻天地万物。大道的絮余可以治国,怀道的人用之则为官长,就可以官天地、府万物。


(2)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人为天下的神物,神物好安静不可以有为而治。天子为天下的神物,神物好安静也不可以有为而治。不有为而治,国家就安定。治身也是如此,如果有为就多欲而多妄想,如果无为就寡欲而静定。为什么有为治理百姓而不可得呢?天下者大器,百姓为神物。这是由天道主宰的,有一定的自然规律。岂可以凭借着人力私智取而争夺它呢?然而有为的人,必遭失败。即使偶尔有为而得到它,也不可执着以为自己的。如果有为而执着认为自己的功劳,以为都是自己的,必反失去它。周文王夺天下,为的是拯救天下苍生。是由于商纣王荒淫无度,周文王贤德,不得已而为之。唐太宗李世民夺天下,同样也是为了拯救百姓。由于隋炀帝穷奢极欲,李世民爱民如子,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如果有为治理百姓就会改变其本来朴素的本质。如果有为治心就会强制改变自己内心的想法,而不是顺着心性,如何能够安心呢?心性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只有顺着心性才能让心安定下来,有为如何能够安心呢?如果有为的强行教化百姓,反而使得百姓生起了智巧,更不好管理了。强秦力能并吞六国,统一天下,是有为得天下。而且期望大秦帝国能够传一世以至万世。可以想象是如此的执着,以为能够建立万世基业,传承后世子孙。但是没有能够过多久就失败了,仅仅传至第二代就灭亡了,岂非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的应验吗?然而强秦之所以败之、失之者,是因为其所处太过,而奢泰至极了。天道自有其生杀的无为形迹,如果人为的进行斩杀,武力有为的进行统一,只是形式上的统一而已,最难统一的是人心。秦国就像一颗大树,长大了,天道就要砍伐它了。物状则危险了。


(3)故物或行或随。或呴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故物或行或随。万物有因必有果,如影相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身居高位的人所言所行,在下面的人必定跟随他。治理天下的君主,不能有为强行治理,而应当清静自化。齐王喜欢紫色的衣服,全国的人都喜欢紫色的衣服。楚王喜欢细腰的女子,全国的人都喜欢细腰的女子。唐朝宫廷喜欢丰满肥美的女子,全国都喜欢这样的女子。君王如形,臣民如影。形怎么走,影就跟随怎么走。君王如同月亮,臣民如同月影。月亮走月影也走。君王有为追求物欲,臣民就会过之犹不及。国家就浊乱了,君王也危险了。


或呴或吹。这一小节的这几句圣人老子劝诫世人天下神器,不可有为而为之,为者必失败,执者必失去。这里提醒君主,应当居安思危,如履薄冰,在暖和的春天,应当想到寒冷的冬天。如果能够有这种心态,那就能够虚心的听进贤臣的直谏,执政就会减少过失。如果不能引以为戒,心存侥幸,可能就会引来灾祸了。前面强行妄为,可能灾祸还没有降临,不尽得意,遭难一旦降临,悔之晚矣。李斯在腰斩前感叹,再想牵着小狗出去溜达一下的机会都没有了。和珅在监狱里面感慨万千,留下了绝笔诗句,几十年白忙活了,得来的是一场空。古人教导世人要慎独,就是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也不能做坏事。这真是苦口婆心的,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今,有多少令人唏嘘的例子。或呴或吹,或温或寒。天有温暖的时候,必有寒冷的时候。我们在形势很好的时候,也不要得意忘形了。我们在很恶劣的环境中,也不要灰心气馁。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经济高歌猛进的时候,我们有无想过必然会有寒冬的降临,我们是否为寒冬做好了准备呢?项羽和虞姬第一次见面,两眸相对春意盎然的时候,是否隐藏着垓下的灾难了呢?


或强或羸。有所强大,必有所羸弱。李世民亲眼看见隋朝的覆灭,记忆犹新,引以为戒,知道即使再强大的国家,如果穷奢极欲,使得民不聊生,都有倾覆的危险。有一天,太宗李世民对大臣说:“人们都说君主至为尊贵,无所畏惧。朕就不是这样,对上害怕上天对天子的监督,对下怕群臣的密切关注和老百姓的期望,因此兢兢业业,还惧怕不符合上天的旨意和民众的期望。”魏徵说:“这确实是治国安民的关键所在,希望陛下能够慎始慎终,这就好了。”


或载或隳。有所安,必有所危。有乱也会有治,有治也会有乱。圣人老子劝诫世人居安思危,不可强行妄为。当时春秋战国的形势很混乱,周朝衰落,各个诸侯国就争强争霸,哪个都想当天子,这就给天下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在帝国衰落过程中爆发的。汉朝的衰落,各路英雄逐鹿中原。世人可能根本都不注意养生,觉得身体很强壮。殊不知美酒如同喝进去的毒药,美色如同刮骨的刀。喝一次酒可能不算什么,可是勿以恶小而为之。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身体生病了,到处寻找庸医来治疗,已经悔之晚矣。身体也如行军打仗,兵败如山倒。天下神器自有天道安排,不能人为的妄为。千里马虽然能够飞驰千里之外,可是如果没有人骑着也不能自己跑到那里。天下神器如同神马,需要天道来驾驭,而不是人来驾驭。人虽有冲天之志向,可是如果命中没有,运程没到也不能腾达,可能还会有危险了。孔子的文章盖世,可是困厄于陈国。姜太公武略超群,可是在遇见周文王之前垂钓于渭水,只是一介草夫。命中有就有,命中没有就是没有,不可强求。


(4)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前面说圣人知道强的会变弱,安全的会变危险。这里圣人劝诫世人为了避免危险,去掉极端的事物,去掉奢侈的物欲,去掉过分的舒适就能够趋吉避祸了。


去甚。去掉极端的想法和行为,去掉极端的事物。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太过,如果太过了反而犹不及了。前面说了,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如果能够慈悲的面对世人,慈悲的面对万物,就不会受到什么伤害了。去掉极端的有为,君主就安全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可能早晨看来是坏事,可能到了傍晚就会传来好消息了。蜈蚣虽然长了差不多百条脚,可是还不如没有脚的蛇走的快和灵活。有时可能无还胜过有。有时少还胜过多了。有时有为还不如无为。


去奢。去掉追求奢侈的思想,去掉追求奢侈物欲的行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此部经典圣人老子说自己有三宝,其中有一大法宝就是俭。作为君主如果能够去奢,臣民就会跟着去奢。这在前面都说明了的,臣民追随君主如影随形。去掉华美的服饰,去掉靡靡之音,去掉宫室台榭,去掉美酒美色,去掉山珍海味。如果君主能够如此清心寡欲,君主的德行自然就会很高了。国家里虽然有小人和奸臣,也不敢轻举妄动了。如果君主能够清心寡欲,所需就比较少,就没有必要取之于民,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


去泰。去掉过分舒适的思想和行为。世人在吃着山珍海味的时候,觉得非常的可口。在听着靡靡之音的时候,欲仙欲死,非常的陶醉。可是这种建立在物欲基础上舒适的生活,可能会给自己的自性带来灾难。如果过于舒适和安逸,可能就不会生起出离心,也不会发起菩提心。佛陀有那么舒适的太子生活,可是他还是放弃了,去追求解脱的大道。如果没有深刻的体悟人生的苦,而是觉得很舒适,可能就离大道越来越远了。佛陀一开始修苦行,可是苦行并不能解决问题。世人可能只知道物欲能够让他们过的舒适,可能他们没有体会过还有更加舒适和美好的。世人只体会过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舒适和喜事,可从来没有体验过法喜充满的感觉。如果体验过了,可能就不会再迷恋尘世了。如果过于安逸,而不知道灾祸,就可能有危险了。人生在世的时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富贵就容易有骄傲的心,待人就比较傲慢无礼,容易得罪人。金玉满堂,莫之能保。有的人先贫而后富,有的人先富而后贫。汉朝朱买臣在五十岁之前都是个穷打柴的,可是后来却当上了会稽太守。南宋的皇族,贵为天子,可是元朝灭宋之后就沦为亡国奴了。有的人到老了还能够老当益壮,而有的人却未老先衰了。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