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至诚无息
第二十六章 至诚无息
1.至诚无息
【原文】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
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解释】所以说至诚无有息止。如果已经发明了本有的明德,恢复了本心,就不会发生退转了的。此心已经恢复了本有的光明了的,就不会熄灭了的。之前心灯也不曾熄灭,只是被物欲所遮蔽罢了。
不息则久,久则征。如果已经做到了至诚,此心已经与古圣先贤相应,延续了圣人的心灯,不令止息的。不仅是自己达到了至诚,还要去发明别人本有的明德,使得孔门心法永久的传承下去。此心法传承久了,经过了时间的验证,是可以圆融的解释万事万物的,是可以合于内外之道的。对于个人修行来讲,如果能够真正得到孔门心法,就可以处处找到验证了的,可以做到圆融通达的。
征则悠远。不仅仅是书面上理解孔门心法,而是要去验证的。如果能够验证了的,的确是证悟了孔门心法,就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了的。时间和空间只是人类认知的错觉罢了。此道悠远,不可思议,包含万有。
悠远,则博厚。此心至诚,包含万有,就好像是无边无垠的大地一样。博大而厚德,可以承载一切,不管是干净的还是污秽的,都可以承载的。
博厚,则高明。积淀起来广博又深厚,如同大地一样,属阴。发出来就会高大而光明,如同上天一样,属阳。天地互为阴阳。
2.博厚载物
【原文】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解释】博厚,所以载物也。如大地一样广博而深厚,可以承载化育万物。圣人的心也是如此,不管是善人恶人都去感化的。
高明,所以覆物也。如上天一样高大而光明,可以覆盖护佑万物的。圣人如同上天一样高大而光明,如同天上的太阳,照亮世人的心。
悠久,所以成物也。如同天地那样悠久,阴阳和合可以化生万物的。如果没有天覆地载,就不会化育万物的。天地阴阳相交,就会降下甘霖滋养万物的。
博厚配地。广博而深厚可以配地之德。
高明配天。高大而光明可以配天之德。
悠久无疆。如果能够如天地般悠久,就可以万寿无疆了的。圣人做到至诚,可以配天地之德,圣人的心法永远流传子孙后世的。
3.一言而尽
【原文】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解释】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如果能够达到至诚,虽然不去刻意显示已经能够彰显了。虽然想和光同尘,可是掩盖是掩盖不住的了。如果富有盛德,必定会发出光明的。如果能够做到至诚,必定富有大德,大德必有大位的。不动就可以变化了,我们坐地可以日行千里,这是由于我们的地球在动的。我们说到修行的功夫也是如此的。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我们在静定当中自然就会发生变化的,直至至诚,直至恢复本心的。只需要无为就可以成就了的。
这个世界似乎是反过来的。无为就可以成;不争而争,争即是不争;不动而动。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前面讲这几句已经可以把天地之道给讲清楚了的。佛陀说颠倒众生。张果老倒骑驴就是为了警醒世人的。布袋和尚有一首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方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此道和语言文字不相关,子思跟我们苦口婆心的说了这么多,就是想把孔门心法传承给子孙后代。这里说一言而尽,还有更绝的就是鬼谷子的无字天书。
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化育万物。大地厚德载物,上天高大而光明。这里说为物不二,对于好的不好的,美的丑的,也都能够同样的去恩泽。天地化育万物的恩德,不可测度。佛家有一个不二法门,也是说的这个意思。如果区分善恶、美丑,就不是好事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区分了善恶,世人就喜欢善的,憎恶恶的;如果区分美丑,世人就会不择手段去追求美的,而厌恶丑的。可是美丑只是个人相对的概念而已,并不是绝对的。楚王好细腰,而齐王好紫衣。楚王喜欢细腰的女子,全国的人都喜欢瘦的女子,而女孩子也拼命的减肥。齐王喜欢紫色的衣裳,结果全国的人都跟着喜欢的。
4.天地之道
【原文】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解释】天地之道是如此的广博深厚、高大光明、悠然清净、永恒不变的。虽然这里说天地之道,实则也是说我们的心的。
5.昭昭之多
【原文】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
【解释】现在这个天,是由一点点的光明所积累起来的,可是等到积累到了无穷的程度,日月星辰都要靠它来维系的。万物都要靠它来恩泽和覆盖。
6.撮土之多
【原文】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万物载焉。
【解释】现在这个地,也是由一小撮土一小撮土而积累而来的,等到积累到了广博深厚的程度了,承载了像华山那样的高山也不会觉得有多重的,容纳了很多的江河湖海也不会泄露的,可以承载万物的。
7.卷石之多
【原文】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解释】现在我们所说的山,只不过是如同拳头大小的很多石头堆积而成。等到堆积到了一定广大的程度了,草木就会生长茂盛了,禽兽也会在那里休养生息了,也会有无尽的宝藏的。
8.一勺之多
【原文】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解释】现在说的水,只不过由一小勺一小勺那么多的水聚集起来的,待到积累到了深不可测的程度,蛟龙鱼鳖等都在里面生长,珍珠珊瑚等珍贵的东西都在里面繁殖生成了的。
9.纯亦不已
【原文】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解释】诗经上说:“上天赋予人的命运,悠远深邃而无有止息。上天似乎在冥冥之中注定了的,主宰了人的命运。”大概说的是天之所以称之为天的缘故吧。
诗经上说:“啊,真是伟大,虽然富有盛德,可是却不刻意显现,文王的德行真是纯正的。”这句诗大概说的是文王之所以被称为文吧。文王使得自己的德行越来越纯正,无有止息。我们说提炼真金,金子的纯度总是可以不断地去提升的,我们的心也是如此,不断地提升做到至诚的。
第二十五章 诚者自诚
1.诚者自诚
【原文】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解释】诚者自成也。要做到至诚要靠自己来成就的,并不是靠他人。向外去求是求不到的,关键还是要向内求,自己去修就可以成功了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修行是自己的事。因果报应,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受,自己如果想要有好的果报,就要自己去修。佛渡有缘人,如果自己不去主动修行,别人也没有办法帮你的。
而道自道也。修道要自己去修道的,修成通往自己本心的大道的。道从来都不会离开自己,不会离开我们的心。身边处处都是道,处处都是禅机的。正如庄子说的,道在屎尿的。
诚者,物之终始。至诚可以说就可以知晓物的终始了。万事万物也可以说是无始无终的,无生无灭的。从古至今我们看到月亮有盈有缺,可是实际上月亮并不曾有盈有缺的,从太空看一直都是整个的。只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错觉罢了。万事万物都是起于一,分散成万物,而后又归于一。这样的循环,玄之又玄,类似于阴阳八卦图的。
不诚无物。如果说不能做到至诚,也就可以说无物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古人讲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我们经常用生锈的铜镜来比方我们的心,如果铜镜没有生锈,也就是能够做到至诚,就具备良知良能了,就能够照天照地,照见万事万物了的。如果铜镜被锈迹全部都遮蔽了,类似于我们的心被物欲遮蔽了的,就无法照见外物了,所以说不诚无物的。
是故君子诚之为贵。所以说君子以能够诚之为贵,也就是把本来被物欲所遮蔽,被物欲所污染的心变到了至诚,以此为贵。如果能够恢复本心的至诚,就可以有物了的。
2.合内外之道
【原文】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解释】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诚,并非只是成就自己而已,并非只是完善自己而已。我们不仅是要发明自己本有的明德,还要去发明别人本有的明德,使得明明德于天下。菩萨并不是只顾着自己得到解脱的,还要去渡众生脱离苦海的。
所以成物也。诚不仅是成就自己,还要自利利他,甚至推及万事万物的。圣人至诚,助天地化育万物的。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如果要成就自己要靠仁,而如果要有成物之功就要靠智慧了的。孔门心法的仁首先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如果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去帮助他人了的。自己都解决不了自己问题,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如果要成物,就要做到至诚,就要具备良知良能了,就要有大智慧了的。
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诚为自性本有的功德的。我们说自性含有万法。性字右边为生,左边为心。自性可以生心的,自性类似于蜡烛,而心为蜡烛所生的光,心无所不包,光无所不照。至诚也是合内外之道的,不仅仅是成就自己的,也能够成就他人乃至万事万物的。
故时措之宜也。如果能够做到至诚,任何时候遇见任何事情去应对都是适宜的,就可以无往而不利了的。我们的心类似于明镜,物来则应,物去不留,如此应对外事外物就没有什么问题了的。
第二十八章 反古之道
1.反古之道
【原文】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解释】子思引用自己爷爷的话,这个明着看似乎是损孔子的话,实则是在称赞孔子的,生逢乱世为了天下苍生,不顾自己的性命安危去推行大道于天下。
孔子说道:“我反省一下自己,愚笨又自以为聪明,自己似乎有点坚持己见;贫贱地位卑微而又有点自专,有点过分自信了的,按照自己的主见去行事而不轻易改变。”这只是孔子在自嘲而已,并不是真的自己在批评自己的。孔子圣人已经得道了,是大智若愚的。孔子自己所认定的事情,必定要坚持到底的,如果不坚持的话,早就飞黄腾达了的,只是他不愿意去同流合污罢了。
孔子又说道:“生在当今的乱世,却不去好好的适应这个乱世,而还要去推行大道,去推崇古圣先贤所推崇的大道。这么做灾难就很容易殃及自己了。”王阳明先生在明代推行孔门心法,受到了众多的排挤和非议。明朝相对来说还好的,在孔子当年那种乱世更是危险的。
前面刚讲完明哲保身,可是孔子并不是像世人所想的那样去明哲保身的。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然孔子看似在反省自己,其实也不是的。即使再重新来过,孔子还是会这么去做的。
2.天子所为
【原文】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解释】孔子虽然不顾性命去推行大道,想去挽救天下苍生。虽然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可是也不能力挽狂澜的。这里子思给大家解释一下,并不是说自己爷爷没有本事,而是大势所趋的,真正的权柄掌握在天子手里,需要周天子去推行的。
如果不是天子就不好去制定礼教,不好去制定法度,不好去考订文字规范。虽然孔子可以给天子提建议,但是采不采纳还是天子的事情的,孔子不可强行而为的。子思这也并不是把责任推给了周天子的,而是说明这是大势所趋的,周天子也无能为力了的。
3.天子功德
【原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解释】这里是讲周天子的功德的。
当今天下,已经是道路畅通了,车轨也相同了的,大小相同可以互通了的。如果车轨不同,有些大有些小,也无法跟道路匹配的。语言文字也能够互通了的,原本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语言文字,现在起码文字能够互相通了的。行为习惯,基本的人伦还是相同了的。
这些也都是周天子的功劳的。这样的功德只能是有德有位的天子可以做到的。如果光如孔子那样有德没有位是无法推行的,起码像姜太公遇见周文王那样,而且还要在适当的时机,而不能逆天下的潮流而强行的。
4.德位兼备
【原文】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解释】虽然有位,可是假如没有德行,也不敢做礼乐的。如果像夏桀和商纣王那样,虽然有天子之位,可是失去了德行,礼乐也很难去推行的。
虽然有德,可是假如没有位,也不敢做礼乐的。当然也不一定要天子之位才可以称之为位,如果能够作为相国那样的也可以说是有位了,但是很关键的需要有一位富有盛德的天子相配合的。如此才能够君臣一心,一唱一和的。孔子虽然富有盛德,但是也没有位,很难去推行礼乐的。
子思这么帮自己的爷爷解释,并不是爷爷没有德行,而是没有得到重用,没有位子的。
5.吾学周礼
【原文】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解释】孔子说道:“我谈到夏朝遗留的礼乐,虽然主要在杞国那里保存的最好,可是那里也不足以说是真正的夏礼的;我学殷商的礼乐,在宋国那里还有保存的。我学周朝的礼乐,现在还在用的,我遵从周朝的礼乐的。”
前面讲只有德位兼备的人才可以做礼乐的,可是现在礼乐不兴。孔子虽然有德但是没有位,不能指定新的礼乐,那就遵从周朝的礼乐也很好的。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