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君子之道
第十二章 君子之道
1.夫妇之愚
【原文】君子之道,费而隐。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解释】君子之道是广大而隐微难见的。君子之道也就是中庸之道的,持守中庸就可以成为君子,就可以得道了的。相反也是的,如果是君子,必定也会持守中庸之道,不会违背的。然而,君子之道是广大的,如同此心,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
即使是愚夫愚妇这类普通的人,也可以去让他们知晓君子之道的。等到他们已经到了至善了,到家了,得到了君子之道了,已经修到了极致了,虽然是圣人也有所不知的。孔子的孙子子思在这里给大家信心了,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去知晓君子之道。下面那句还会讲,也可以去行君子之道,如此就知行合一了。六祖大师讲:佛性无南北。即使是愚夫愚妇,他们的佛性也并无差别的;他们也都可以知晓君子之道。圣人的境界层次深浅不同的,如果不继续向前修行的话,也许会落在愚夫愚妇后面了。愚夫愚妇一路向前修习君子之道,到达了彼岸,即使是圣人也有所不知的了。
即使是不贤的夫妇,也可以去行君子之道的,等到他们到了至善了,道家了,即使是圣人也未必就能够做到这个的。子思给世人很大的信心了的。圣人也需要持守中庸之道继续前进的,不可半途而废的,否则可能会如龟兔赛跑一样的,慢的反而到了的。
2.君子语大
【原文】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解释】天地至广大,没有什么不能覆盖的了,没有什么不能够承载的了,人尚且感觉有所缺憾。天地广大精微了,可是有些地方覆盖也不公的,老天有时还不会降雨的;有些地方承载也有所不公的,到处都是沙漠的。天地尚且如此,圣人也不能够全部都齐备的。圣人有所不知,有所不行,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所以说君子所说的大,天下都找不到什么东西能够承载。这个是说君子之道的广大。
君子所说的小,天下都找不到什么东西能够破开它,能够找到更小的东西的。这里说君子之道的精微。
3.其上下察
【原文】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
【解释】《诗经》中说:“鸢鸟在天空翱翔,鱼儿在深渊遨游。”鸟儿飞向天空,比喻君子上达于道。鱼儿在深渊中跳跃,比喻君子能够下通于器世界。君子能上下体察,所以能够持守中庸。前面讲舜能上下明察,而依循中庸之道。
4.察乎天地
【原文】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解释】君子之道,也就是中庸之道,即使是从愚夫愚妇开始,修习到了极致,到了至善了,就可以明察天地了。愚夫愚妇精进修习此道,同样可以做到上达于天,下达于地;上达于道,下达于芸芸众生。
第十一章 依乎中庸
1.吾弗为之
【原文】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解释】孔子说道:“寻找些隐蔽的歪理,去做一些惊世骇俗、怪诞的事情,以此来博得世上的虚名。这样做也许能够在后世留名,能够立经传。可是我却不会去做的。”孔子言行都符合中庸之道的,不愿意为了博取虚名而去背离此道的。
2.吾弗能已
【原文】「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解释】孔子又说道:“君子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不会半途而废的,我是是不会停止的。”前面说的是背离中庸之道,而这里讲半途而废也不可以的,贵在于坚持的。
3.唯圣者能之
【原文】「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解释】孔子又说道:“君子依着中庸之道行走,即使遁世默默无闻一辈子,不被世人所知也不会后悔的。只有圣人才能够做到这样的。”孔子这句话跟《论语》开头那句话有相互呼应的,人不知而不愠。
第十四章 素位而行
1.素位而行
【原文】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解释】君子安于平素所在的位,不会偏离的,不会一味的向外去求索的。这个也是符合中庸之道的,如果超过了平素所在的位,就要回来的。如果还没有到平素所在的位,就要继续加强的。
我们在进行股票投资的时候,也需要素位而行。巴菲特所说的价值投资,如果股票价格超过了内在价值,那么股票价格也会回落的。如果股票价格没有内在价值高,那么股票价格也会上扬的。举个形象的例子,主人出去遛狗,小狗如果跑在主人前面了,又会往回跑的;如果落在了主人身后太远了,它也会追上去的。前面讲言行的中庸之道,言行如果过了,就会拉回来;言行如果不足,那就做够的。
2.素富贵
【原文】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解释】如果平素就是富贵的,就安于富贵。如果处于富贵,也要安于富贵,做富贵该做的事情的。富贵容易产生骄慢情绪,就要注意克服的;富贵容易产生奢侈的习惯,也要注意克服的。富贵如果还是不满足,就会有危险了的。富贵和贫贱互为阴阳,也可以互相转换的。如果富贵多行恶事,就会易富贵为贫贱了。
如果平素贫贱的,就安于贫贱。颜回能做到安贫乐道,这也是符合君子之道的。此道是无上珍贵的,看似贫贱,实则无比富贵的。虽然贫贱,假如能够行善积德,就能够易贫贱为富贵的。这里说的安于贫贱,并不是说就甘愿一辈子受穷了的,而是说能够接受现在的贫贱,而勤勉的去努力,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如果平素就在边远地区,就安于在边远地区的。虽然身处于边远山区,还是能够随遇而安的。王阳明先生被流放到了贵州龙场那个地方,看似被贬,王阳明先生在那里得到了最宝贵的东西。正所谓福祸难料的。
如果平素患难,就安于患难的,接受患难并作相应该做的事情。如果身处患难之中,也能够接受现状的。周文王被囚在羑里,他能够安于患难,推演周易的。
君子能够持守中庸之道,无论出于什么情况下,都能够安然自得的。不管遇见什么情况,都能够活在当下,安于中庸之道的。
3.上不怨天
【原文】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解释】在上位的时候,不欺凌下位的人;在下位的时候,不去攀援上位的人;端正自己,特别是端正自己的心,不求于别人就不会有怨恨了的。
什么是正己呢?正己首要的是正心的,使得心居于至中至正之位的。《大学》里面有讲到正心,与正心相对就是偏心了的。心为君主,而五官类似于百官。心只要居君主之位就可以了,也就是安居君主之位,而五官也该安居五官之位,不可喧宾夺主的。对于一个国家也是如此,百官各司其职,安居其位,这样就不会出现以下犯上的事情了。这里讲下位的人,不去攀缘巴结上位的人,也不会做以下犯上的事情。现在比较流行吃货,对于吃货而言,心跟着嘴巴走了的,心就不正了的。心是君主,只要下达圣旨,下达命令就可以了,哪里见到君主每次都还要跑到臣下哪里去呢?我们的心跑到五官那里去,也是这个道理的。
对上不抱怨上天的不公,对下也不抱怨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命运。命和运是互为阴阳的,命是祖辈累劫以来积累的功德所定的,运是自己主观努力和外缘共同决定的。古人讲德要配位,如果德不配位,即使有很高的权势,很多的财富,也不会长久的。所以不抱怨天,也许由于自己积累的阴德还不够的,还要去做善事的。不抱怨人,别人那么对待自己总有自己的道理,反求诸己就可以了。
4.居易俟命
【原文】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解释】所以说君子居于简易的素位而等待天命,而小人却不安于本位而铤而走险,想侥幸的获得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天命不可违背,君子该退藏的时候就会退藏,而等待天命。刘伯温当年退养青田老家,写了一本《郁离子》,以待后世明君。范蠡很懂得天命,辅佐越王勾践完成灭吴大计之后,功成身退。由于他知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这也是天命来的。
5.反求诸其身
【原文】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解释】孔子说道:“君子安身立命类似于射箭。如果射不中靶子,不会怪靶子不好,也不会怪别人,而是反求诸己,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的。”我们凡事抱有偏见去看,抱有对立的思维去看的。比如跟别人比赛射箭,如果输了,射不正,首先是要反求诸己,而不是怪别人射得太好的。君子通过射箭来修正自己,修正自己的心。这里也呼应了前面向内求,而不是向外去求。婆媳关系是几千年以来的难题了的,婆婆会怪媳妇把儿子的爱给抢走了大半了;而媳妇也怪婆婆的。实际上并不矛盾的,儿子的爱就像天上的月亮,在婆婆这里投影是一整个,这个是母子之爱,也是完整的;在媳妇那里投影也是一整个,这是夫妻之爱的。根本都没有冲突,冲突的是自己的心,要反求诸己的。投资股票也是如此的,我们总以为别人亏了,就是自己赚的;自己亏的,就是别人赚了自己的。实际上不然的,每个人都可以赚,每个人都可以亏的。人人都可以为尧舜,人人都具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为股神的。
第十五章 行远必自迩
1.行远必自迩
【原文】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解释】君子之道,也就是中庸之道看似很高远,实则要从近处着手。比如行远路必定还是要从近处开始的;比如要想登到高处,必定还是要从卑下的地方开始的。正如老子所讲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去蓬莱无多路,只是在拐杖前,也就是在自己的跟前,只是在每个人的心里。《大学》里有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要做什么大事,首先要从小事做起的,修身好了就可以了的。前面有讲到以人治人,也是首先要修正自己,以自己来引导别人。以人治人,以心印心。
2.妻子好合
【原文】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解释】《诗经》中说:“与妻子和儿女都能好合,如同弹琴和鼓瑟一样。兄弟关系很融洽,和顺又快乐。使你的家庭美满,使你的妻儿子孙幸福。”中庸之道虽然看似很遥远,只在于修身和齐家。如果能够把自己的心修持好,只要能够齐家,也就离中庸之道不远了的。家庭也是道场来的。
3.孝顺父母
【原文】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解释】孔子吟诵前面《诗经》中的那句话,如果妻子和子女都好和,兄弟和睦。孔子就说道:“如此父母就能够得到安乐了,这样才是对父母真正的孝顺的。”
我们平时所说的孝顺父母,并不是完全什么都顺着父母,不对的也要顺着父母,而是以孝敬恭敬的心来对待父母。以父母期望的方式来孝顺父母,像前面孔子讲到的,你想自己子女怎么样对待自己,首先要这样去对待自己的父母。我们自己是一个小宇宙,父母是一个小宇宙,每个人的视角是不同的,要站在父母的角度来孝顺,如此才能称之为顺。
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件大事。孝顺父母有色难问题。长辈父母看到子女的时候,大多都充满慈爱和期望。而子女看到父母长辈,可能很难给比较好的恭敬的脸色和言语,如此就不能做到孝顺了的。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