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祖述尧舜
第三十章 祖述尧舜
1.祖述尧舜
【原文】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解释】此章讲孔门心法的道统,并不是自己所独创的,而是继承了尧舜之道的。子思写《中庸》并不是自己所独创的,也是传承自己爷爷的心法的。
仲尼祖述尧舜。孔子仲尼所宣说的君子之道,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尧舜时代,传承了尧舜之道。
宪章文武。孔子所推崇的典章制度和礼乐,可以追溯到文王武王,以文王武王为宗的。
上律天时。孔子不仅仅是以古圣先贤为宗的,而且是已经知天了的,可以依天时而动了的。
下袭水土。孔子不仅仅是知天了的,可以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的。
2.日月代明
【原文】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解释】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圣人孔子所传承的尧舜之道,譬如上天一样高大光明,无不覆盖;如同大地一样广博深厚,无不承载。此君子之道首先发明了圣人自己本有的明德,还要去明明德于天下。君子之道不管是美的丑的,都同样的承载的,可以转化恶的为善的。
辟如四时之错行。此君子之道如同四时交错那样运行。犹如春天时候,此道生机盎然;犹如夏天的时候,大道行于天下;犹如秋天的时候,大道逐渐退藏,君子退隐于山野;犹如冬天的时候,大道不能行于天下,然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大道本身在世上的运行,也似乎可以用阴阳八卦图来形容的,也有盛衰变化的。
日月之代明。太阳和月亮会轮流的照亮世间的。尧舜如同太阳,虽然落山了;可是孔子如同月亮,还是继续去照亮人间的。后世圣人出来,如同日月星辰一样,给世人指引方向。
3.大德敦化
【原文】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解释】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君子之道如同天地,可以化育万物。万物并生而不相互侵害。这个即是中和之道的,和而不同的。在朝野之上有君子和小人,并不是非得要全部都清除掉的,小人自有小人的用处的。中草药中有些也有毒性,比如附子,可是附子如果使用恰当可以治疗许多大病的。
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各有各的道,并不是互相违背的,也都是殊途同归的。中庸之道是和而不同的。世人用对立的思维去理解,就会有伤害了的。举个例子来讲吧,比如婆媳关系是千年难题来的,婆婆以为媳妇抢走了儿子的爱,媳妇以为婆婆抢走了丈夫的爱,可是本来各有各的道的,并不矛盾的。儿子如同天上的月亮,婆婆如同秦淮河,月亮倒影在秦淮河中,这好比是儿子对母亲的爱;媳妇如同塞纳河,月亮倒影在塞纳河中,这好比是丈夫对妻子的爱。月亮的倒影都是一整个的,丝毫也不曾减少。对于股票投资而言,大家也许以为自己赚到的,就是别人亏损的,所以就巴望着别人亏损的。可是仔细想想并不矛盾的,人人都可以成为盈利者。人人可以成为尧舜,人人皆可成佛道,人人皆可以成为股神的。
小德川流。前面讲万物并行并育,在一起生长化育,不会互相伤害,不会背离。这些也都是由于小德的功德的。小德如同川流不息的河流一样,恩泽万物,使得万物各有其德而不会互相侵害。万物各自的德,可以说是小德的。
大德敦化。万物共通之德,可以称之为大德的。大德是敦厚而淳朴的,可是其中蕴含着大智慧的。前面子思有讲天地山川都是由点滴积累而成,而大德也是由小德积累而成。一个个百姓看似卑微,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发明自己本有的明德,每个人都能点亮心灯,聚在一起就是大德了,堪比日月了。
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天地恩泽化育万物,而且不会有互相伤害和背离的。这就是天地之所以伟大之处的。圣人之所以伟大,就是使得世人能够和平共处,而不会互相侵害的。
第二十九章 知天知人
1.王天下
【原文】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
【解释】要使得天下兴旺,出现太平盛世需要把三个重要的事情做好,就是前面所说的制定礼乐,制定法度,规范文字。这三样事情只有有德有位的天子能够推行的。
如果能够做好这三个事情,就能够做到不同的诸侯国也能够政令畅通,不会违背周天子的意愿了;家家户户都能够移风易俗了,风俗比较接近,矛盾也就比较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习惯也不会相差太远了,人也就比较少有过错了的。考文应该不仅仅只是规范文字的,还要去考究经典的,推行圣贤之道,使得世人都见贤思齐的。
2.不尊不信
【原文】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解释】在上位的人虽然说好是好,可是如果没有富有德行,不能首先在自己身上去验证,不能带头去做好,也是不行的。如果要去推行周朝的礼乐,可是自己还是不能遵从,不能从自己做起,自己不受礼教约束,为所欲为;不能去听雅正的音乐,而是听靡靡之音,去做乐,如何能够使得百姓信服呢?如果没有在自己身上去验证,就不能使得别人信服。如果世人不能信服,百姓就不会跟着去做的。
在下位的人,例如孔子这样的人,虽然富有德行,虽然是很好的人,可是地位不尊贵,没有响应的位子。如果没有尊贵的位子,人微言轻,别人也不会轻易相信的。如果百姓不相信,百姓就不会跟着去做的。
3.君子之道
【原文】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徵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解释】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徵诸庶民。所以说君子之道,从自身自性出发,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在百姓身上也都能够适用的。君子之道首先是要发明自己本有的明德,也可以去发明百姓的明德的,使得明明德于天下。
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乃至去考究夏商周三代圣王也是符合的,可以屹立于天地之间也不违背天理的。这里讲君子之道是可以圆融通达的,适用于所有的事情的。
质诸鬼神而无疑。君子之道可以解释鬼神的,对于鬼神这类的事情都没有什么疑问了的。《金刚经》中有讲到得道的人,对此经不惊不怖,没有什么疑问了,也没有什么感到恐惧害怕的了。
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所建立起来的君子之道,中庸之道,即使是过了百世这么久,有圣人出世也不会感到有任何的迷惑的。孔门心法过了一千多年以后,明朝圣人王阳明先生又出现了的,与孔子心心相印了的,不会感到任何的疑惑的。王阳明先生在贵州龙场得道以后,在四书五经中都找到了印证的,没有任何的迷惑的。
4.知天知人
【原文】质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
【解释】如果要做到对鬼神都没有什么疑问,这就要知天的。如果不能知天,也不能知自性本心的。如果能够做到知自性本心,也就是明心见性了,也就是得道了,就可以对鬼神无疑问了的。
君子之道流传百世之久,可以待后世的圣人出世,而不会有任何的疑惑。后世圣人和古圣先贤心心相印,互相印证。古人可以知后人的心,后人可以知先人的心,如此可以称之为知人的。
如果不能知己也不能够知人,知己首先要知自性本心。《道德经》中讲自知者明。
5.近之不厌
【原文】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解释】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所以说君子言行可以世代成为天下之道,言行之中都是载道的。圣人的言行被弟子们记录下来就成为了经典,经典中都是载道的文字。
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君子之行世代为天下人所效法,君子之言世代为天下人的准则。
远之,则有望。如果离开圣人久远了,又会盼望着能够在身边,能够听到圣人的教诲。子思这么形容圣人,特别是自己的爷爷孔子。圣人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似乎还能够感受到圣人的音容笑貌的。我们学习这部经典,可以传承孔门的心法,如同面对面的聆听孔子、聆听子思的教诲的。
近之,则不厌。接近圣人,也不会感觉到厌倦。人往往有这样的习惯,在身边的时候就会觉得厌倦了,不在身边就期盼着能够见到的。也许圣人在身边,苦口婆心的教诲,又觉得厌烦了的。可是子思这里讲,即使在圣人身边也不会厌烦的。
6.以永终誉
【原文】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解释】《诗经》中说道:“在彼处不会有人憎恨,在此处不会有人厌烦;日日夜夜也都是如此,始终如一的保持这美誉。”这里引用《诗经》中的话,形容君子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间,始终如一的保持着自己的本性。
君子没有不如此的,而能够早早的有美誉于天下的。如此才可以万古流芳的。君子不管是在上位的时候,还是在下位的时候,始终持守中庸之道。不管邦国有道,还是邦国无道,都能够持守中庸之道的。
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经
1.天下大经
【原文】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
【解释】子思在这里点明孔门心法了,大家可要注意了的。
唯天下至诚。只有天底下至诚的心,是经世的大道的。圣人之所以德配天地,就是由于其心达到了至诚的境界的。
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至诚的心是经世的大道来的。圣人有至诚的心,所以德配天地,就有了治世的大智慧的。圣人首先发明了自己本有的明德,做到了至诚,再去发明世人本有的明德。如果世人都做到了至诚,天下就大治了的。什么是经纶呢?经纶本来是治丝线的事情的,也可以用来比方治世之道的。经是把头绪给理清楚,该分的头绪要分清楚,该分的路要分清楚的。纶是按照类别,该合并的就要合在一起。治理天下像治理丝线那样,整理得有头有尾,井井有条,天底下就治理好了。我们忘记了初心,忘记了我们心原来的模样,就好像我们忘记了线头一样。我们平时所说的传统,这个统也是线头来的。我们传承孔门心法,也要找到孔门心法的线头和源头的。
立天下之大本。至诚是立天下的大根本所在。对于个人来讲,修为到了至诚,就具备了大智慧了,就找到了根本。每个人的根本,也是天下的根本所在的。
知天地之化育。如果能够做到至诚,就可以知天地之所以化育万物了。如果做到至诚,也就是得道了的。
夫焉有所倚?难道还要依靠什么别的吗?子思在这里反问,提醒大家要注意,不要去怀疑了。不需要依靠别的什么了的,要依靠至诚的。如果能够做到至诚就可以了的。如何能够做到至诚呢?关键还是得靠自己呀,虽然有圣人指导我们也极其重要,可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还是得自己精进努力的去渡自己的。
2.浩浩其天
【原文】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
【解释】肫肫其仁!圣人的仁德至诚,诚恳到了极致了的。肫肫是诚恳到了极致的样子。
渊渊其渊!至诚如同深渊一样,静默渊深看不见底。圣人至诚的恩德,如同深渊大海一样,恩泽到了所有的众生。虽然说是如同深渊,可是并不是一潭死水,而是源源不断的有智慧从深处流出的。自性就是源头活水的。
浩浩其天!至诚如同上天一样广大高远,看不到尽头。圣人至诚的恩德,如同上天一样,恩泽到了所有的众生。古人讲,皇恩浩荡,是讲天子的恩德如同上天一样浩瀚无边。只要有天覆盖的地方,天子的恩德都恩泽到了。
3.孰能知之
【原文】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解释】如果不是真的有圣人的那种大智慧,能够上达于天德的圣人,又有谁能够知道这些呢?只有圣人能够知圣人的。当然圣人以心印心,也可以把道统给传承给后世的。
子思在这里感慨了,这也是提醒大家不能把这部书当普通的书本来读的,只是学习知识的。这里是在传道的,在传孔门心法的。子思又在感慨,又有谁能够真正读懂这本书呢?又有谁能够真正懂呢?子思担心随着时间的流逝,孔门心法失传,所以要写这部经典,延续孔门真血脉。明代王阳明先生继承了孔门心法,可是一开始弘扬的时候遭到了世人的排挤。大家都不懂真正的孔门心法,而懂的人必定是少数派,如何能够以一人之口劝说一万张嘴巴呢?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