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与天地参
第二十二章 与天地参
1.与天地参
【原文】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解释】孔子的孙子子思真是够敬业的,把自己爷爷所教导的都原原本本的记录下来了,尽力的去传述孔子的心法,继承了爷爷的遗志的,终于等到了子思说一下自己的见解了的。
天底下只有做到了至诚能够尽心性。做到了至诚,尽心性可不只是明心见性的,已经是彻底的恢复了本心了的,已经是大彻大悟了的。明心见性只是看到了大道的方向,也可以说已经见道,可是还没有到家的。
如果能够做到尽性了,就可以知人性了的。发明了自己的本心了,就可以知晓别人的心性了。
如果能够尽人性,就可以尽万物之性了的。如果能够知晓人性,就可以知晓万事万物了的。朱熹教大家要先一物一物的格,就可以道了。王阳明先生年轻的时候被他误导了,去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结果病倒了的。朱熹误解了孔门心法了。中庸中传承的孔门心法刚好相反的,要先尽心尽性,就可以尽万事万物之性了的。如果通了孔门心法,就可以真正明白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了的。据说世界上没有人真正懂得量子力学。世界上只有三个半人懂得相对论。
如果能够尽万事万物之性,就可以助天地化育万物了的。如果能够尽万物之性,已经成为圣人了的。
如果能够助天地化育万物,就可以与天地齐了的。天地人可以并称了的。人已经具备了天地万物一体的心了。
第二十一章 自诚明
1.自诚明
【原文】「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解释】本章就这么一句话,可是要真正弄明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的。这一句话可以说也是中庸的根本来的。
孔子说道:“从诚修到明道了,可以称之为明了心性了的,可以说是明心见性了的。”一开始去修道的时候,要抱着专注诚挚的心去笃行的。如果没有这种别人付出一分努力,自己付出百分努力;别人坚持一年,自己坚持十年的努力,是很难去尽性的,很难去恢复自己本有的明德,很难去发明自己的本心的。
孔子又说道:“从明道到诚挚的去发明别人的本有的明德,使得明明德于天下,可以称之为教的。”如果已经明道了,已经有了天地万物一体的大爱之心,就会很诚挚的去教导天下人的。如果已经明心见性了,就会去教别人如何去修道,通往自己内心的道的。
孔子又说道:“如果以诚挚的心去修道,也就可以发明自己本心了。如果能够做到至诚了,也就是诚到了极点了,也就已经是发明自己本心了的。”这两者本来是一个事情来的,不是两个事情的。
孔子又说道:“如果已经明道了,已经明心见性了的,已经发明自己本有的明德了,就自然可以做到诚挚了的,就可以达到至诚了的。”这两者本来是一个事情来的。长江黄河互为阴阳,看似两个事情,可是回归到了源头,本来都是一个事情来的。
第二十四章 可以前知
1.可以前知
【原文】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解释】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如果可以达到至诚,就可以提前预知福祸了的。中庸之道并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哦,前面讲了那么多好处,大德必有大位,不要担心福禄的事情。这里还有更加神奇的事情的,还可以提前预知的。大家别以为是迷信哦,这是我们每个人本来都具有的本事哦。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就在推演周易的,周易可以未卜先知的。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如果还没有能够做到至诚怎么样呢?也可以通过一些预兆来提前判断的。国家如果将要兴旺,必将有祥瑞之兆的;国家如果将要灭亡,必然也有奇怪的事情发生的。这些预兆就是起到提醒的作用,如果君主能够警醒起来,努力去改正自己,也许还能够来得及挽救的。如果积善就可以易祸为福;如果行恶就会易福为祸了。成汤在位的时候,曾经出现了七年的大旱灾,这样的旱情极其严重的了。这可以说是很大的危机来的,可是成汤是位圣明的君主,他亲自坐在柴堆上祈祷上天降雨。他说如果上天有什么要责怪的就责怪自己一个人好了,不要累及无辜的百姓,宁愿牺牲自己来换取百姓的安宁。君王有此德行,自然可以易祸为福了的。
见乎蓍龟,动乎四体。如果不能做到至诚,也可以通过占卜来提前预知的。自己的身体也可以提前有所感知的。我们经常说的左右眼皮跳动,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福祸将要降临,是好的必然也可以先预知;不好的也必然可以先预知的。这个并不是迷信来的。既然说万法唯心造,这个心无所不包,有点先知不算什么。要不我们为什么说先知呢?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的。
故至诚如神。所以说至诚如同神明。如果能够做到一念至诚,就如同神明一般了的。这个是不神的至神的,不可以迷信的。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