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海三龙湾片区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
如果有人问,谁能代表佛山“顶天立地”的科研实力?
答案中肯定有位于佛山三龙湾科技城核心区域、文翰湖北部片区的季华实验室。
作为首批4家广东省实验室之一,季华实验室深耕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领域,致力于打造一支扎根佛山的科研队伍、搭建一个国际高端的科研平台、沉淀一批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带动一方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
佛山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加快推进“一区一园一城”建设,把三龙湾科技城打造成为科技创新高地。当前,三龙湾正以季华实验室为龙头,加快科研机构、创新团队、科创人才集聚,形成三龙湾科技城的创新矩阵,为佛山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支撑。
创新
一股佛山创新驱动的新力量
2022年开年,季华实验室先进遥感研究室就传来好消息:有人机载高集成度遥感时空谱信息同步获取设备(下称“航空遥感载荷设备”)首次飞行试验成功。
“这次试验非常成功,首飞就能获取这么多数据在行业内是极为罕见的。”研究员徐冲表示,该设备是团队研制的第一台航空遥感载荷设备,可以最高每小时300公里、最宽幅宽2公里、最高飞行3000米的参数,在同等的空间与时间系统里,采集形态、状态、光谱等不同方面的地物信息。在这之前,还没有人能将全部功能运用到一个设备上。
这只是季华实验室众多先进科研成果的一个缩影。
在去年底举行的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上,季华实验室就携10项科研成果亮相,纳米孔测序芯片、“墨子号”量子密钥高精度跟瞄地面轻量化收发系统、印刷OLED喷墨打印成套装备及墨水材料、一体化智能机器人驱控系统……让许多参观者眼前一亮。
自成立以来,季华实验室紧紧围绕佛山制造业的迫切需求,在科技创新方面动作连连:
牵头筹划显示制造装备国产化的“璀璨行动”,走出重大科研项目在组织及运营模式上的“佛山模式”“广东路径”;
筹备创建信息装备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谋划建设国家级半导体零部件与装备中心;
孵化一批落地佛山的科技型企业,与佛山本土优势企业开展深度战略合作,让“佛山制造”品牌更加明亮……
其中,半导体装备零部件产业就是季华实验室依靠科技创新人才,为佛山重点培育的一个新兴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佛山在新型显示、LED照明等电子信息制造领域的基础良好,形成了以群志光电、国星光电、佛山照明等为代表的重点企业,但这些企业多集中在电子器件、电子元件以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等领域,佛山在集成电路关键零部件领域基础薄弱。
因此,季华实验室在建设初期就把半导体技术与装备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2019年9月
季华实验室发布首批孵化企业的研发产品,其中包括具有高性能、低成本特性的集成电路装备核心零部件JHL-MW6000微波电源发生器;
2020年9月
季华实验室牵头筹划显示制造装备“璀璨行动”计划,规划建设半导体装备零部件产业集群创新示范区,在半导体和新型显示领域打造信息装备产业园,推动佛山泛半导体装备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
2021年
实验室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装备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复旦大学成立“复旦季华人工智能算法联合实验室”,成立“季华创新发展研究院”。
这些赋能举措,大大加速了佛山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三龙湾科技城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将继续协助季华实验室建立与佛山本地科研机构、高校、行业协会、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对接合作,推动季华实验室的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转化,赋能佛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聚才
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
三龙湾科技城要打造成为科技创新高地,人才是关键。
目前,季华实验室已经初步形成博硕士、博士后、青年骨干、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机制,并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佛山科技创新“王牌军”。
2021年,实验室全职引进佛山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引进双聘院士15名、高层次人才38人、高级职称人员239人,组建并引进高端科研团队共41个,总人员规模达1463人,其中固定人员达906人,全职人员数量占全部省实验室的38%。
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季华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毕海,回国前任职于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光学学会主席Eric Mazur的团队,从事近场光学领域研究。2019年12月,他全职加入季华实验室,并成为省级青年拔尖人才。如今,毕海带领的科研团队已有40人规模,共获批32项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负责和参与的项目科研经费总额超1.2亿元。
同样是博士后的季华实验室青年科技工作者饶衡,带领3D打印工艺与材料研发团队,完成了多项航空构件的创新设计与优化,多项航空构件的开发达到了航空航天所需性能指标要求并取得了适航认证。“佛山每年都会给我们发相应的人才补贴,还有家属安置、人才福利和人才交流会等,工作环境依山傍水,令我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中。”饶衡说。
季华实验室青年科技工作者饶衡博士正在操作3D打印设备进行实验。摄/佛山日报记者张弘弢
在三龙湾,科技人才不仅可以享受三龙湾国际人才客厅等高品质人才服务空间,更可以参与中欧文化周等系列活动。这些丰富的文化交流平台也让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选择佛山、选择三龙湾。
此外,2020年初经全国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批准,季华实验室获批博士后工作站,和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等本省或本地优势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硕士、博士的联合培养基地,借助高校的人才培养优势与实验室的工程实践优势,为本地产业培养应用型青年人才。
在季华实验室,越来越多的青年科技人才正在挑大梁、当主角。为此,季华实验室专门设立了每年经费不少于1500万元的青年创新基金,对于符合条件的创新性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创新经费支持,取得良好成效。
此外,季华实验室还组织科研人员成立了季华实验室青年创新学社,组织实验室青年科技工作者相互交流,拓宽学术视野,促进学科知识融合,提升科研活动组织能力的作用。同时,新揭牌成立的季华实验室高级职称自主评审委员会也极大地激发实验室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和热情。
更令人期待的是,致力于打造“人才友好之城”的三龙湾,将持续优化城市生产生活配套,提供近悦远来的科技人才优质服务软环境,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标杆
一个吸引全球科技目光的地标
在这个总占地238亩的高端科研园区中,岭南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科技有机融合,佛山季华实验室一期工程更是荣获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奖——2020-2021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实现了佛山近14年来“鲁班奖”零的突破。
目前,季华实验室二期正在稳步推进,将新增实验用房14万平方米,配备科研辅助用房例如体育馆、公寓等,为季华实验室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科研环境与条件保障。
去年4月,季华实验室研制的全球首颗100公斤0.5米分辨率光学成像卫星“佛山一号”成功发射,这颗“新星”在距离地球500公里的轨道上将佛山与太空连接起来,使佛山加入了卫星制造这一重要现代产业行列,在国土监控、环境保护等系列重要领域中发挥作用。
更多“顶天立地”的科研成果在季华实验室诞生:打破国外垄断的印刷OLED喷墨打印成套装备及墨水材料研制成功并点亮试验样品;在国内首次研制出用于半导体芯片制造装备的微波电源并实现产业化;自主可控的一体化智能机器人驱控系统已成功投产……目前,季华实验室已申请发明专利625件,数量居省实验室首位。
季华实验室还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科技目光。2021年,季华实验室举办了国际光刻大会、半导体装备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大会等系列高水平交流活动,吸引世界科技目光关注佛山。季华实验室主办的佛山首个高端英文学术期刊《Light:AdvancedManufacturing》(中文名《光:先进制造》),已正式出版3期并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
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发挥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以及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引领作用,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中力量突破现代显示装备、芯片封测装备等一批“卡脖子”技术。
可以预见,伴随着以季华实验室为龙头,众多科研机构、创新团队、科创人才集聚三龙湾,佛山将加速奔向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
最近,大沥盐步的王先生
偶尔会收到短信
显示自己的车进出村里的停车场
可他当时明明没开车
难道车还会自己跑吗?
王先生曾一度怀疑车辆被盗,可跑到停车场,发现车好好地停放在自己的停车位上,以为是短信平台出现故障,也就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直到3月9日,王先生第三次收到自己车辆进出停车场的信息,怀疑有车辆套牌,但是在停车场走了一圈,却没找到套自己车牌的车,于是前往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交警大队报案。
接报后,民警立即展开调查,发现一辆粤E号牌的车辆有重大嫌疑,遂通知该车驾驶员张某到交警部门协助调查。面对民警的询问,张某知道瞒不下去,就承认了自己冒用王先生车牌进出停车场的事实。
据张某交代,其在王先生家隔壁有一住房,但是很少回来住,所以没有租停车位,为了省下这笔停车费,他决定冒用旁边固定停车位的车牌号码进出停车场,遂找人制作了一块用于“蒙骗”停车场闸机的“车牌”,每次进出前便挂上,通过闸口后就取下。张某自以为天衣无缝,不料每次进出停车场,车主都会收到短信通知,最终冒用车牌的事情败露。
最终,民警对张某
依法作出驾驶证记12分
罚款5000元的处罚
警方提醒
车主若发现车辆被套牌
可收集整理自己的
停车场出入记录、行车记录仪视频、
ETC缴费记录等佐证材料
向当地交警部门报案
养鱼先养水,
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是水产养殖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022年起,
佛山市计划用五年时间
推进全域池塘改造提升,
达到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
为此市农业农村局通过
实地调研、专家论证筛选出
以下适合佛山推广应用的
7种尾水处理技术模式,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三池两坝尾水处理模式
该模式主要流程为生态沟渠——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过滤坝——生态净化池。该模式对养殖水域进行科学规划,在池塘升级改造基础上(进排水分开),利用物理和生物生态的方法,对养殖尾水进行生态化处理,实现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该模式尾水处理面积要求占总面积5%~10%,适用于淡水集中连片池塘。
三池两坝尾水处理模式工艺流程图
【费用参考】
费用方面以佛山市南海西樵礼记水产养殖场为例,每亩约6500元,主要建设内容有池塘方格化改造、清淤固基、三池两坝建设(面积19亩,约占总面积10%)、进排水分离等,电费约为每月2000元(约3240度电),主要用于曝气池配备一台3kW的罗茨风机,24小时运行。生态净化池配备一台1.5kW的叶轮增氧机,24小时运行。
人工湿地尾水处理模式
该模式主要流程为生态沟渠——沉淀池人工湿地(复合式人工湿地)——养殖池塘(外部水域)。该技术是在池塘建立人工水生态系统,利用内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等协同作用,经过物理和生物两重处理,达到去除或消减水中污染物的目的,可实现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该模式尾水处理面积要求占总面积10%以上,适用于淡水集中连片池塘。
人工湿地尾水处理理工艺流程图
【费用参考】
费用方面以三水区太二农业有限公司为例,改造面积共1775亩,项目投入885万元,每亩约5000元。主要建设内容有鱼塘整治、进排水管网和尾水处理。电费每月约660元(约1080度电),电费主要用于人工湿地配备一台功率为1.5kW的喷水式增氧机,24小时开启。
综合型尾水处理模式
该模式主要流程为沉淀池——陆基高位池(配备紫外线消毒)——陆基养殖圆桶——固液分离池——生态沟——水稻田/生态湿地——沉淀池——曝氧池——蓄水塘。该模式灵活运用生物、化学、物理的方法,结合生产经验和生产需要,对现有的养殖尾水处理模式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升级尾水处理模式,适用于淡水集中连片池塘。
陆基高位池模式+渔稻共作尾水处理模式工艺流程图
【费用参考】
费用方面以广东银鹏农业公司为例,改造面积共15亩,项目投入250万元,每亩约16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特制陆基圆形养殖池,2个储水圆池和26个直径达10米的养殖圆池共约3000立方米养殖水体,还有三级污水圆池5个,每月电费约为6000元(约1万度电),主要用于高位蓄水池抽水,紫外线消毒,养殖桶供氧以及换水。
“一池一渠”简易尾水处理模式
该模式主要流程为养殖池——生态沟渠——生态净化池——养殖池。要求养殖用水循环使用,利用生物生态的方法,采用“一池一渠”的简易工艺流程,对养殖尾水进行处理实现循环利用。该模式尾水处理面积要求占总面积3%-5%,适用于淡水分散型池塘。
“一池一沟”简易尾水处理模式工艺流程图
【费用参考】
费用方面以三水区刘氏水产为例,改造面积共166.7亩,项目投入136.67万元,每亩约8000元。主要建设内容有建设进排水管网、生态沟渠、尾水处理池等。电费每月约350元(约550度电),主要电费为750w分水沙井水泵,水流通方式主要依靠高位蓄水池进行水体自留。
池塘“零排放”生态圈养模式
该模式主要流程为圈养桶——底排污管——尾水分离塔——消化处理桶——上清水回塘;浓缩水进入下两级固液分离装置——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在池塘中构建圈养装置,把养殖品种圈在圈养桶内养殖,通过圈养桶特有的锥形集污装置高效率收集残饵、粪污等废弃物,废弃物经吸污泵抽排移出圈养桶、进入尾水分离塔,固废在尾水分离塔中沉淀分离、收集后进行资源化再利用。该模式尾水处理面积要求占总面积15%,适用于淡水分散型池塘。
池塘“零排放”生态圈养模式工艺流程图
【费用参考】
费用方面以更合镇香山村池塘“零排放”生态圈养为例,改造面积共7.5亩,项目投入48万元,每亩约6.4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四组共16个圈养桶和1套养殖尾水分离塔。电费每月1700元(约2800度电),7.5kW 水泵2台每天抽水处理2次,约1.5小时;1.5kW水车式增氧机2台每天24小时开启。
池塘养殖三级过滤池尾水处理模式
该模式主要流程为尾水收集池——池塘底部铺设PVC排水管道——溢流系统——弧形筛——碎石过滤池——细沙过滤池——陶粒过滤池(复合微生物)——生物降解。该模式充分利用池塘自然条件和辅助设施开展池塘养殖水生态治理,主要是在排水沟渠、空地等地方开挖并且修建水泥池,通过修建水泥池并添加滤料来完成。
根据不同养殖品种,设施面积占比建议如下:四大家鱼、罗非鱼,设施总面积应达到养殖总面积的 3%;虾类,设施总面积应达到养殖总面积的 2%;蟹类,设施总面积应达到养殖总面积的 1.5%;杂交鳢、加州鲈、太阳鱼、黄颡鱼、斑点叉尾鮰等鱼类,设施总面积不小于养殖总面积的 5%。适用于淡水分散型池塘。
池塘养殖三级过滤池尾水处理模式工艺流程图
【费用参考】
费用方面以佛山市林远水产有限公司为例,改造面积共242.2亩,项目投入97.88万元,每亩约4000元。主要建设内容有进出水管网的改造提升、边界河涌改造沉淀池和生态沟渠设施、净化池塘多级净化设施、微孔曝气系统、电力配套设施、自动化水质检测系统。无需电费,主要维护费用用于池塘清淤,疏通排水管道以及滤材的清理。
池塘岸基一体化设备尾水处理模式
该模式主要流程为主要为养殖池塘——一体化尾水处理设备——快速离心固液分离——上清水回塘;浓缩水进入下两级固液分离装置——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该设备首先将池塘底部营养盐较高的水体抽提到一体化尾水处理设备中,一体化尾水处理设备处理分为三级处理,一级处理是利用快速离心的方式实现养殖尾水的初级固液分离,分离出大多部分的残饵和粪便,浓缩后的养殖尾水经水生植物及微生物处理器,实现脱氮、除磷和消毒后,可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每套设备占地约10平方米,适用于淡水分散型池塘。
池塘岸基一体化设备尾水处理模式工艺流程图
【费用参考】
费用方面以南庄镇醒群村岸基一体化池塘循环水养殖与尾水处理项目为例,改造面积共200亩,项目投入108万元,每亩约5400元。主要建设内容有15套池塘循环水与尾水处理系统,1套养殖尾水净化处理系统,通过塘前端厌氧沉淀处理、水生植物吸收氮磷,塘末端进行泡沫分离以净化养殖尾水。电费每月约1350元(约2200度电),一套该设备功率约3kW,需24小时运行。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