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书画院中国画学术作品邀请展在天河区文化馆开幕
2月10日,由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指导,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天河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天河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河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鸿篇翰墨 盛世风采——2023新春天河书画院中国画学术作品邀请展”在天河区文化艺术中心开幕。
展览通过天河书画院书画家们老、中、青三代层递式的综合性展出,旨在加强艺术的传承和融合,使老一辈艺术家的精神、创作理念得以传承和发扬,进一步激发天河书画院的整体创造力和凝聚力。本次画展所呈现的鸿篇佳制,无论从思想主题上,还是从艺术创作手法上,都体现了艺术家的时代精神风貌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荷香》
《黄土地的眷恋》
天河书画院的书画家们一直秉承着到群众中去的创作理念,以鲜活生命为创作源泉,感受时代变迁,从人民的美好生活中汲取艺术营养,通过深入生活、写生交流、异地下乡帮扶、环保治理、非遗探究、疫情防控宣传等渠道的实践,创作了大量体现天河地域文化、体现时代新气象的精品力作。
基本形成15分钟优质就医诊疗圈
全市三级公立医院数量位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佛山医疗综合实力在全省地级市排名第一
2月11日,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吴永科带队上线《民生直通车》节目,围绕“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同大家互动交流。
群众就医需求
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就医秩序良好,群众就医需求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实现了延波削峰,平稳渡峰。
另外,为了满足群众核酸检测的需求,目前全市提供101个核酸采样服务点,其中90个核酸点可提供中英文检测报告。市民可以通过“健康佛山”微信公众号“核酸采样点一站查”就近选择核酸采样点进行检测。
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医疗机构2600多家,其中医院130多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500多家。78%的镇街建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中医馆建设全覆盖。全市三级公立医院数量位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全市收治异地疑难重症住院人次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一,医疗综合实力在全省地级市排名第一,基本形成15分钟优质就医诊疗圈,市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5%左右。
建设高水平医院
为市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在高水平医院建设方面,“十三五”以来,全市公立医院扩(改)建面积约256万平方米,超过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规模的总和。引入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等近10家高水平医院和高等医学院校合作办医。全市共有22家胸痛中心通过国家级认证,建成7家高级卒中中心(含建设单位)、9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6家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在“医养结合”工作方面,佛山通过改建、扩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就近的普惠型医养服务,着力打造“家门口医养结合”基层创新模式、校地共建老年健康管理区域中心等多个医养结合改革实践样本。“家门口医养结合”佛山模式被纳入广东省深化改革委第二批基层创新改革经验复制推广清单在全省推广。
市一医院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建设中,主要工作集中在人才引进和科研创新等方面。其中,医院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2022年在职员工硕士以上学历722人,较2019年增长19%,博士学历人才123人,较2019年增长43%。与此同时,医院引进很多尖端医疗设备和技术,包括达芬奇机器人系统、高清3D微创手术设备、人工智能诊断设备等,提高微创外科和疑难重症疾病的诊治水平。
市中医院在诊疗技术、高水平学科群建设等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医院以骨科为龙头引领,今年1月医院成功实施华南区三甲中医院首例关节机器人手术,覆盖骨折内固定、复位和关节置换三大领域。截至去年12月,医院骨科机器人手术已突破千例,手术总量位居全国中医系统和华南地区综合医院的第一位。骨骼肌肉专业、多发严重创伤专业在全省医院(含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学科专业建设排名第一。中医院评为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建设单位、高血压达标中心建设单位。
守正创新
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佛山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近年来,政府也积极打造名院、名科、名医等“三名工程”。目前全市共有4家三级中医医院,其中市中医院连续11年在全国中医医院排名中位居地级市中医医院第一名,全市现有国家中医重点专科7个,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
传统中医焕发新魅力
去年12月底,市中医院中医经典病房正式揭牌,为佛山首个以中医药为主导治疗危重疑难杂症的科室正式成立。在新冠疫情高峰期,集中收治新冠重症患者,100%施以中医为主导的治疗手段,约1/4患者以纯中医治疗,疗效显著。上个月,市中医院获得“广东省中医经典病房建设试点单位”称号。
市中医院引进周岱翰、熊继柏等国医大师,开设名医工作室。去年,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许能贵及其科研团队在针灸科挂牌“华南针灸研究中心临床研究分中心”,推动产学研共同发展。
弘扬传播中医文化
市一医院持续加大对中医的投入,大力推动中医药发展,成立了中医新冠救治小组,制定中西协同诊疗方案等。医院中医医师以会诊、查房等多种方式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医院还设立了中西医结合病房,建设传统疗法中心,全院范围内开展中医药服务和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中西协同,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康复。另外,医院建立了“互联网+中医药”便民医疗,开展中药代煎配送到家服务。
由广东省中医药局和佛山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今年将在佛山举行,将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市民问答
1
Q:网友包先生:在市一就医时,经常碰到门诊大堂站满了前往咨询的患者。现场指引不够清晰,希望能够推出数字化就诊服务。
A:市一医院门诊大堂正门设置便民咨询点,每天都有一到两个工作人员提供服务,但自从春节以后,门诊量明显增多了,每天最少也有8000多人。针对这个情况,市一医院将引入门诊医疗社工和志愿者,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增加两至三名社工,这些社工是专门帮老人、孕产妇和携带儿童人群提供服务。另外,计划通过信息化管理,将智慧服务贯穿到各个楼层。在原来的服务基础上再细化,逐步解决市民关心的问题,包括我想到哪个地方,直接导航;患者利用手机便办理入院和出院结算等问题。
2
Q:网友“阿水”:去年初,我朋友去市中医院就诊,需要拍MR。当时门诊预约MR要十天后才能检查,他觉得门诊预约检查太长了。
A:佛山市中医院在2月6日启用了一台新的MR设备,力争MR门诊预约检查时间从10天缩短到7天。市中医院去年增加了CT及MR等检查设备,CT检查基本实现了当天预约,当天完成检查。
3
Q:听众仇先生建议高明区人民医院在住院大楼与医技楼二楼之间搭建一条通道,方便住院部病人通行。
A:高明区人民医院将会对现场进行勘察,看两栋楼之间是否具备搭建通道的条件,再作进一步的安排处理。
元宵节后首个周五,广州地铁运客906万人次,创今年新高,达到2019年日均客流水平,也是2022年底防疫政策调整以来单日客运量首次超900万人次,距离上一次超900万人次(2022年9月30日,国庆节前一天)已有132天。
记者了解到,10日线网客运量排名前五的线路分别为:三号线(含北延段)191万人次、二号线115万人次、五号线111万人次、八号线95万人次、一号线86万人次。地铁方面表示,客流回暖的原因在于春节假期结束后,各行各业返岗复工和各大院校学生陆续返校。
单日客流906万人次是什么水平?2019年是广州地铁迄今的客流高峰,日均客流达905.7万人次。三年过去,广州地铁运营里程从514.8公里增长至621公里,新开通八号线北延段、十八号线、二十二号线、七号线西延段等线路,未来客流水平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