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务局召开加强水务工程占道施工审批和管理工作会议
3月17日,市水务局姚汉钟局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加强水务工程占道施工审批和管理工作。水务局副局长李化军,局建管处、督办处,市水务质监站、各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广州水投等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听取了各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市自来水公司、市排水公司关于水务工程占道施工审批管理情况的汇报,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副局长李化军进行了工作部署。
姚汉钟同志强调 ,要抓好水务工程占道施工管理,尽可能减少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加快施工进度,尽快还路于民;各区各单位要牢牢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践行“六个坚持”、念“民之所忧”、 行“民之所盼”、认真务实、“死磕到底”,全面强化水务工程占道施工审批和管理工作,保障全市道路交通安全顺畅。
姚汉钟同志要求 ,一是强化监督管理。要摸清水务工程占道施工底数,从项目谋划到施工现场,监管工作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坚决杜绝失管失控。二是注重沟通协调。要全面梳理在建项目占道审批情况,理顺审批流程,规范办理审批手续,精细化管理,杜绝超期施工问题。三是深入开展监督检查。要坚持问题导向,真抓实干,一查到底,开展占道施工全覆盖专项检查,压实各方主体责任,提升占道施工管理水平。
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是“管法的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地位极为重要。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这是2000年制定立法法以来的第二次修改。此次修改贯彻落实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总结了新时代立法工作的新成果新经验,完善了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健全了宪法实施监督制度,完善了立法权限、立法程序和备案审查制度。立法法修改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两次向党中央请示报告,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采取多种方式征求各方面意见,大会前组织代表研读讨论,大会期间代表两次小组讨论,实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贯彻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精神。
突出党对立法工作的全面领导,与时俱进完善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修改后的立法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宪法规定,充分体现新时代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一是明确“立法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保障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立法应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贯彻新发展理念,保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法的指导思想更加全面。二是完善依法立法原则,明确立法应当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三是完善民主立法原则,明确立法应当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四是明确立法应当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是明确立法应当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和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相统一的原则。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明确合宪性审查要求,完善备案审查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宪法权威。合宪性审查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的重要举措。修改后的立法法明确法律案起草和审议过程中、备案审查工作中的合宪性审查要求,确保每一部法律、每一项制度、每一条规定都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
备案审查是维护国家法治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修改后的立法法将近年来备案审查工作的创新经验和有益做法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完善主动审查制度,明确专项审查制度、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法律法规清理制度,有利于推动备案审查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坚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完善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相统一的制度机制
我国的法治建设与改革开放相伴而生、相伴而行。以前把握立法与改革关系的原则是先改革、后立法,改革积累实践经验,立法巩固改革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发生重要变化,强调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48项授权决定和改革决定,保障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修改后的立法法对有关授权决定的规定进行补充完善,拓展了暂时调整或者暂时停止适用法律的部分规定的领域和范围,并规定了授权到期后的处理方式,将实践中成熟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法律规定。同时,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专属立法权规定,将只能制定法律事项中的“仲裁制度”修改为“仲裁基本制度”,为地方探索国际商事仲裁制度改革留出空间。
总结实践经验,完善立法体制机制
总结新时代立法工作的新成果新经验,修改后的立法法完善了立法体制机制,一是将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法规、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浦东新区法规、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纳入立法法予以规范。二是扩大设区的市立法权限范围,扩大部门规章制定主体。三是贯彻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增加区域协同立法有关规定。四是明确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法律地位和作用,更好推动立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增加开展立法宣传有关规定,扩大立法公开。五是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明确立法技术规范、紧急立法程序,完善法律案的终止审议程序、法律解释制度,丰富立法形式,增加立改废释纂和决定等内容。
立法法的修改和贯彻实施,对于加强党对新时代立法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各地各部门抓住农时,辛勤耕耘,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落到实处,努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河北省晋州市槐树镇北白水村一家农业合作社的社员操作农业机械给冬小麦喷洒农药(2023年3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正值春耕备耕时节,鄂北岗地,春意正浓。
“总书记对粮食生产特别重视,我们很受鼓励。正是小麦春管关键时候,我要抓紧把800亩地的病虫害防治做好,给丰收打好基础。”湖北省老河口市竹林桥镇王湾村的麦田边,三同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建斌正在联系农机手,做好“一喷三防”田间管理。
连日来,老河口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开展农情调查,并结合气象预报指导农户科学防治病虫害。
在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三堂街镇双季稻万亩示范片,一家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的专业车辆正在田里撒施农家肥和沼液,种粮大户胡群正驾驶旋耕机翻耕土地。“国家那么重视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有了好政策,大家种地更有劲了。”胡群说。
桃江是生猪养殖大县。全县15个乡镇正全面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加强畜禽粪污收集、处理、还田等全链条服务,减少化肥用量,提升耕地质量。
“我国人多地少,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必须各个地方一起努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国人大代表、桃江县三堂街镇赤塘村党总支书记高亚说。
今年我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是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强耕地保护,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各地正抢抓农时加强冬小麦春季田管,压实责任稳住春播面积,下功夫大面积提升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攻坚克难扩种大豆油料。相关部门将加快研究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方案,督促各地提高建设质量,健全高标准农田长效管护机制。
3月18日,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白果镇棠兴村智能化育秧基地,村民在查看秧苗生长情况。新华社发(曹正平 摄)
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这让我们对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更有信心了。”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盐津县保宁村党总支书记陈衍刚说。
雨后的茶园腾起阵阵薄雾,一垄垄翠绿的茶树蜿蜒起伏。陈衍刚从北京一回来便一头扎进保宁村万亩茶园,仔细查看春茶长势,与茶农讨论市场行情。
保宁村曾是滇川交界的贫困村。这些年来当地带领群众发展茶叶、桑蚕、红薯等产业,建起茶叶和红薯粉加工厂,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56万元。“我们正在建设生态茶园和蚕丝被加工厂,大家辛勤努力,日子一定更红火。”陈衍刚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强调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我们很振奋,要把‘土特产’三个字琢磨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江苏双鱼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褚洁明表示,要努力擦亮金字招牌,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这家具有近百年历史的江苏老字号肉制品加工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高校紧密联系,把传统工艺和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结合。目前,江苏靖江市猪肉脯生产企业达40余家,年产规模超过20亿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当前,农业农村部门等加快推动落实,着力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系统谋划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强化科技支撑,完善金融服务,加快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建设。
3月16日,在位于南昌市安义县鼎湖镇的绿能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内,工作人员在为秧田施肥。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力量
“我们现在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听了魏巧代表介绍自己扎根农村、服务农业的经历后,语重心长地指出,我们的年轻人、知识分子,也要双向流动。一方面在城镇化过程中成为新市民,另一方面农村对人才需求很大。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这方面国家要有一些导向,有一些政策支持。
“科技、人才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也是现在乡村发展迫切需要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李宝聚,最近带领蔬菜病害防控创新团队讨论如何推动科技成果落地、做好农民培训。他们将加强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装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生物农药的应用研发,继续举办“蔬菜病害显微镜诊断培训”,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把培训班开在农村中、大棚里,手把手培训基层实用植保人才。
据了解,围绕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今年我国将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完善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激励机制。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科技是一个重要的支点。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我们信心倍增。”首农股份旗下的樱桃谷育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闫新建说。
我国是世界鸭肉重要的消费国和生产国。首农股份不断推动优质种源升级,通过先进育种技术与广阔市场结合,推动育种精确率不断提升。“我们将积极发挥企业在种业振兴中的作用,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闫新建说。
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当前,相关部门正加快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扎实推进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不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筑牢根基。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