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丨“微空间微改造”,共建共治携手打造魅力增城
随着广东省、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召开,荔乡大地一片勃发兴盛。传承千年古县基因,保护传承文化根脉,在广州城市发展“东进”的过程中,增城有序更新老城区,推动老城焕新,不断呈现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
旧城微改,彰显特色
近年来,按照广州市统一部署,增城区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补齐民生短板,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计划“十四五”期间实施15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总投资预算超过8000万,预计惠及1700多户家庭、5000多个居民,涉及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
除此之外,增城区也积极探索老旧城区微改造之路,目前已取得一定成绩:
1. 积极推动增江东岸的1978电影小镇建设,打造工业厂房微改造示范项目。通过盘活原增城糖纸厂和周边旧村庄,打造成以影视产业为基础,集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小镇,于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1978电影小镇
2. 正果文旅小镇微改造坚持“风貌原真、产业活化、生态保育”原则,整体提升正果镇旧墟风貌,实现以传统特色建筑群、本土文化风情等元素共同展现“老墟镇新活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老旧街区微改造示范区,于2021年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正果老街
政策护航,行稳致远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时,对广州寄予殷切期望,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2021年12月住建部发布《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为精细化、精准化的居住社区建设提供了六条指导方向,解决社区居民服务管理“最后一公里”。
广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挖掘文、商、旅、创等片区价值,改善民生设施、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市场活力,坚持“拆治兴”并举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实现新突破。
今年2月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的城市更新规划专项中,提出对老旧城区、老旧社区以“微改造”方式为主进行城市更新,且明确应将老旧城区、老旧社区分类别进行改造并提出了多条改造策略。
为此,增城区委区政府把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作为“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为老城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十四五”期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增城区分局组织代管国企城乡院/图鉴公司将创新SPACE服务模式,以“微空间微改造”设计为核心,为增城的老城市新活力提供力量。
1.续文化,坚持文化传承,唤醒社区文化活力。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挖掘老街区、老墟市的历史,让更多居民了解增城的文化,增加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此营造以文化价值优先的场所,推进老旧街区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文化传承。
2.重党建,推动共同缔造,发挥党建优势,聚力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党委持续提升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聚焦垃圾分类、旧楼加装电梯、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工作,全方位打造多元化的共治共享宜居社区,实现“老街坊新生活”。
3.“政府投资+社会资本投资”模式。项目引入市场力量,与政府一起分担项目投资,缓解政府压力,创造改造新模式。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基础改造内容,如垃圾分类、雨污分流等。社会投资主要用于提升改造,如改造闲置用房、提升公共空间等。
4.建管有序,多部门联动推进项目。组建三级的工作架构,一是居委牵头,业主组成建管委,负责处理居民咨询、建议和意见工作;二是镇街指导,由项目建设、施工、设计、监理单位组成项目部,解决项目实施问题;三是区住房建设主管部门成立督导组,督导项目建设实施。
5.营造空间。尊重居民意愿,建筑适度抽疏,合理置换居住人群,腾挪产业空间。增加邻里花园和开敞空间,增加社会停车场,规整“三线”。以岭南建筑风貌为主体,遵循“有旧有新”的原则,保持原有建筑外轮廓不变,对建筑立面进行保护和修复,保留原有街巷肌理,修补岭南建筑原有风貌和空间形态。对低效、空置公房统一进行拆除、腾挪,为老旧城区增加更多活动空间、口袋公园、绿化空间或是兴建机械式智能停车场等公益设施,
6.匠人营城。发挥“本土工匠”技术力量,支持在重要的公共空间设计上,开展本土化设计,让增城工匠的作品更多的留在自己的家园。在商业业态方面,优先支持地域美食,传统工艺制作,本地文化宣传等根植性强的业态。
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人民政府:
报来《关于申请办理G105国道(太和地铁口-钟落潭交界处)沿线绿化提升整治工程文物考古调查与勘探的函》及其附件收悉。经研究,现将我局意见函复如下:
一、G105国道(太和地铁口-钟落潭交界处)沿线绿化提升整治工程位于我市白云区,用地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九条、《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第三十二条和第三十三条的有关规定,在建设前应当进行文物考古调查、勘探。
二、请及时与具有考古发掘团体资质的单位联系,提供相关资料和必要的考古工作条件,尽快协助进行工程地块的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如在文物考古调查、勘探中发现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还须进行考古发掘。根据《广州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前考古调查勘探程序规定》,该项考古工作可委托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展。
三、在文物考古调查、勘探中,如发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石刻等不可移动文物,须在文物部门指导下制定保护措施,并将保护措施列入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任务书,报当地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后实施。
四、在文物考古调查、勘探中如发现具有特别重大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必须实施原址保护的,应由具备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的单位制定勘察设计方案,相应的文物部门批准后实施。
此复。
附件:广东省内文物考古发掘单位及联系方式
广州市文物局
2023年4月19日
(联系人:罗翀,联系电话:38925449)
附件
广东省考古发掘团体单位统一对外联系方式
单位 | 联系人 | 办公电话 | 联系人手机 | 单位地址 | 单位邮箱 |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郜凯玮 | 020-87049371 | 15013329447 | 广州市越秀区培正一横路8号 | gdwwkgs@126.com |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程浩 | 020-31361609 | 13539753625 | 广州市番禺区南汉二陵博物馆 | gzkg95@163.com |
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 | 吉笃学 | 0755-22202827 0755-22201245 | 13632726012 | 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2001号鸿昌广场61楼 | Kgs2004@163.com |
珠海市博物馆 | 郭雁冰 | 0756-3324116 | 13192277951 | 珠海市吉大景山路191号九洲城 | zhsbwg@163.com |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 靳静山 | 020-84113167 | 18802034664 |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334栋 | 496006329@qq.com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要求,充分发挥广州市作为全国首批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试点城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以及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试点城市的导向作用。近日,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王保森副局长在“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领建园区广州设计之都主持召开了“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推进会。
会议强调了充分认识“新城建”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通过“新城建”带动新技术应用、新产业集聚、新业态形成,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具韧性、更有智慧。会议要求各区制定“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建设专项规划,精心谋划落地一批建设项目,培育产业链条和产业生态,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会议观摩了领建园区广州设计之都二期项目和广联达智慧建造及华南总部基地项目。广州设计之都二期项目以“数字化设计、工业化建造、智慧化管理”为主要技术路线,在智能建造、绿色低碳、国产BIM软件应用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广联达智能建造及华南总部项目以全过程国产BIM应用为主线开展项目建设及运营,探索从设计、采购、施工到运维的项目全过程BIM应用。
相关区“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阶段性工作推进情况:
一、领建园区——“广州设计之都二期”
白云区广州设计之都二期以园区CIM平台为核心,聚焦CIM平台园区扩展、绿色低碳和建筑产业互联网,强化智慧园区、智能建造、智慧市政设施、智慧车行、智慧安全管理等七大应用,在全国率先开展国产BIM技术综合应用,装配率达到AAA级标准,实现装配式与数字化设计的有效融合,全面建设绿色三星级建筑集群标杆,高标准打造全市“新城建”创新综合体。
二、领建园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园”
黄埔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园以中新知识城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园为主,京广协同创新中心和大湾区高端装备制造创新中心为辅,依托智慧城市、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试点建设和智能建造,积极推动“新城建”平台经济和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产业在园区集聚。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入驻企业共20家,京广协同创新中心入驻企业共4家。
三、关联园区——“人工智能与新城建融合发展产业园”
海珠区人工智能与新城建融合发展产业园依托广州市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整体规划,积极推进琶洲智慧园区项目建设,琶洲智能网联汽车、“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建设,打造人工智能与“新城建”融合发展产业园。其中车城网琶洲示范项目已完成上线和初步运行,开通2条自动驾驶便民服务车线路,全长约20公里。
四、关联园区——“未来建筑绿色智造产业园”
花都区未来建筑绿色智造产业园聚焦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推进未来低碳建筑关联产业的研发、设计、制造、应用和运维全产业链发展,积极推进工信部车联网先导区、住建部CIM平台和城市汽车智慧基础设施花都试点项目建设,以中建四局“湾区低碳科创智造园”和东方雨虹绿色建筑建材生产基地为驱动器,打造建筑规划设计、绿色建造、绿色新型建材、建筑工业化综合研发应用基地。
五、关联园区——“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
番禺区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在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基础上,培育以智慧社区为重点的“新城建”产业。截至2023年3月,园区入驻企业超600家,累计已培育出独角兽企业2家,未来独角兽企业3家,高新企业 60 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4家,引入和培育出一批知名初创企业,日益成为广州地区乃至大湾区的重要科创中心。
六、关联园区——“明珠湾智慧城市示范园”
南沙区明珠湾智慧城市示范园依托明珠湾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管理,培育“新城建”平台经济和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推动智能网联示范园建设,吸引生态企业落户。重点打造一批智慧型企业及应用示范项目,吸引一批智能网联智能制造企业和云网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企业来南沙集聚,建设成集辅助驾驶、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共享出行、产城融合于一体的智能网联汽车特色区域。创新打造“明珠样板”,探索智慧交通应用场景。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