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区“2023六五环境日”主题宣传月活动落下帷幕
6月5日,持续6周的禅城区“2023六五环境日”主题宣传月系列活动,在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东鄱小学落下帷幕。其间,连续举办的六大精彩活动,带领市民走进区内多个生态环保宣教基地,共吸引线上线下超10万人次参与,结出一系列丰硕成果。
闭幕式上,东鄱小学合唱团用歌声助力禅城环保。
精彩活动助推环境教育“出圈”
“没想到我在禅城的小学校园里,会遇到如此专业称职的小小导赏员。”当天,在东鄱小学环保走廊、百草园进行参观时,小学生导赏员的一番介绍,让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校长孙水裕直呼印象深刻。
此次主题宣传月活动期间,类似的“破圈”对话、“出圈”宣传连番上演。
在去年由宣传日升级为宣传周的基础上,禅城对今年“六五环境日”宣教活动再作提升,在持续6周的时间内,精心策划推出6场环保主题活动,带领市民群众走进禅城区各具特色的环境教育基地,营造了精彩缤纷的各式科普体验,不断拓展环保宣教的深度与广度。
有创意、本土化、接地气,是人们眼中这一系列活动的鲜明标签。宣传月期间,禅城开启“青年环保力”培育计划,开设环保创意市集,并把大学生双创实践体验基地引入禅城乡间,吸引大批年轻力量“入圈”,让环保职业体验、生态创新创业工作加速“出圈”。
对于小朋友,活动则把环保大议题化解为小实验和小游戏,让小朋友与环境工程师、高校教授等进行“破圈”交流,大大增强了孩子们对“环保小局长”“小小监测员”等角色的代入感、责任感。
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宣传月期间六场活动,共吸引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10万人次。“通过对宣教基地、节日节点、创新议题、多媒介传播等关键环节进行串联,共同构成了相对完整的禅城区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品牌概念。”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副局长冯凯鸿说。
“禅城重视环境教育,并注重深挖本土特色,展示出禅城区生态文明教育的水平和成效。”关注到此次宣传月系列特色内容,广东省环境教育促进会会长,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中艺表示,特点鲜明、成效显著的生态文明教育本土化“禅城探索”,走在全省前列,值得借鉴和推广,助力全省环境宣教活动高质量发展。
《禅城区生态文明教育地图》首次发布
“一起让线上地图多多‘刷屏’,带动更多市民到线下体验实景地图!”作为此次宣传月重磅内容以及禅城探索生态文明教育本土化的实践成果,《禅城区生态文明教育地图(2023年版)》当天首发,将活动气氛推至高潮。
结合全区情况、深挖本土特色,“禅城区生态文明教育地图”项目梳理出首批15个生态环境教育阵地,覆盖乡村地标、城市公园、商业综合体、企业等场所。
当中既包含绿岛湖湿地公园、紫南村等5个省级环境教育基地,也把一批以往不为市民所熟知的、具有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条件的场所纳入其中,大力推动这些宝藏基地进入公众视线。
手机上轻轻一点,“生态文明教育地图”线上应用立即展于眼前。上面除了以精美绘画展示这些基地,还逐一开发了特色环境教育课程,对应每个场所能看到“环保职业体验”“课程设置”等内容。例如,走入产业园区,可体验环境监测无人机驾驶员、碳排放管理师等职业;在公园,担任鹭鸟导赏员、护林员;来到乡村,可试当循环再用艺术家、园艺师等。
这批宣教基地不仅能知、能看,还能实现能玩、能游。
当天活动上,项目相关负责人、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人居环境学院副院长李保庆分别与两家旅行社企业负责人签约,将结合市场所需、合作推出精品科普研学线路产品。
接下来,项目方将对接中小学校课程课标,完善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手册,根据各个基地量身设计互动环节、讲师配备、体验设施等内容,预计可在今年11月实现串点连线连片,把可观赏性、趣味性强的首批本地环境教育研学游产品推出市场,更好满足市民游客的探索游玩、创业就业需求,助力禅城构建生态环境共治新格局。
切实增进 民生福祉
此次宣传月系列活动画上圆满句号之际,禅城区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也传来捷报。
在2023年六五环境日广东省主场活动上,2022年禅城六五宣传周活动案例——“生态禅城低碳先锋,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主题宣传周活动,获颁“广东省优秀公众参与案例”奖牌,为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
“我们把今年宣传月闭幕活动设在学校,寓意通过这一个月的接力,把生态文明意识传承给我们下一代。”冯凯鸿表示,接下来,禅城区生态环境部门不仅要把生态文明科普工作“禅城探索”传承下去,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群众公益性品牌活动,更要进一步发动全社会参与环境治理,不断放大生态环保工作成效。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和生态环境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禅城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提升,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生态环境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去年,禅城区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排名全市第一。过去5年,禅城共整治了30多条黑臭水体。今年前4月,禅城区水质排名全市第一。
锚定打造“佛山之心”、奔赴“六最”现代化禅城目标,禅城区生态环境部门接下来将以改善提升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深入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时,贴合民生需求,将重点围绕市民关注的“家门口”环境问题破解攻关,例如,针对夜市摊档的烧烤油烟扰民,以及污水管网“欠账多”、河涌返黑返臭等民生热点,联动各部门各镇街加快研究制定新措施,集中力量化解街坊反映频繁的民生难题,致力为市民提供更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相关稿件:
6月7日,南海举办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业务培训。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文物博物研究馆员李灶新带来《窑火千年货走天下,岭南美酒香飘四海》专题讲座。
2021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佛山市、南海区两级相关文博机构,对南海奇石窑址、文头岭窑址开展调查与发掘工作。其间,发现宋代少见的平焰式斜坡龙窑和障焰柱斜坡龙窑,出土大批层位明确的器物标本。结合前期考古调查资料,综合运用类型学及科技考古方法,确认了“南海I号”等东南亚古代沉船与南越国宫署遗址宋代堆层出土的酱釉罐等器物产自奇石窑址和文头岭窑址。
此前,“南海I号”为什么会在广东海域沉没,船上是否有广东生产的器物,它是否到过唐宋时期东方第一大港广州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外学者。
“2005年至2009年,在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发掘出宋代公使酒库遗迹,出土大量戳有‘酒墱’‘百花春’等与酿酒有关的酱釉罐。同类罐在‘南海I号’和佛山市南海奇石窑、文头岭窑也有发现。”李灶新介绍,经多学科综合研究,确认“南海I号”装载大量广州生产的公使酒和私酒,装酒的酒墱(罐)是由南海诸窑生产的,这为确认其到过广州,最后从广州港离岸提供了关键性实物证据。
考古研究表明,佛山地区陶瓷烧造历史悠久,特别是自唐宋以来,受海上贸易发展的影响,本地区陶瓷制造业迅速发展,其产品远销海内外,促进了岭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2022年,因为“南海I号”等东南亚古代沉船与南越国宫署遗址宋代堆层出土的酱釉罐等器物产自奇石窑址和文头岭窑址这个重大发现,佛山还成功入选“海丝申遗城市联盟”。这三处遗址为构建和复原更加完整、清晰、生动的古代陶瓷生产、海外贸易、市舶管理等历史图景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实物资料。南海区窑址的重大考古发现,证实了佛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海丝陶瓷货物的重要生产地。今年,佛山市南海区奇石窑和文头岭窑宋代窑址考古成果,入选了“2022年度广东重要考古发现”。
“这次培训的目的是要加强大家对南海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持续做好文物保护修缮、活化利用等工作,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组织方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文化的力量塑造更加鲜明的城市形象和品牌,讲好南海故事、彰显城市个性,让更多的人知道南海、向往南海、爱上南海。
南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方华刚,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旅体局领导班子成员,各镇街分管领导、镇街宣传文体旅游办和文化发展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聆听了讲座。
相关稿件:
6月6日,禅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礼锋一行,前往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佛山禅城分公司(以下简称“禅城广电网络公司”)视察。
王礼锋一行先后走进禅城广电网络公司安全指挥中心、佛山市应急广播指挥中心,观看了应急广播信息播发的现场演示,并听取工作汇报。近年来,禅城广电网络公司始终坚持以“党媒政网”的使命担当,守牢意识形态安全“主阵地”,织牢网络安全、安全播出、安全生产防护网,筑牢内容安全“金钟罩”。
同时,禅城广电网络公司推出了五大高清互动平台、千兆宽带、数字家庭、广电5G等智慧广电服务以及开展应急广播业务、三线整治、数字乡村、旅业专线、智慧消防、智能交通等智慧城市项目,助力禅城打造“佛山之心”。
王礼锋对禅城广电网络公司近年来在意识形态、应急广播、智慧广电、智慧城市等方面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
他表示,禅城广电网络公司坚持以“党媒政网”的使命担当,坚守舆论主阵地、把好意识形态安全关、守护电视网络安全播出的“生命线”,充分体现了高度政治站位和政治责任。同时,禅城广电网络公司在智慧广电、应急广播业务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创新精神。
王礼锋表示,当前禅城区正在不断加强禅城“智慧大脑”建设,禅城广电网络公司要积极加强与禅城区各企事业单位的沟通与交流,推进智慧广电与各领域融合发展的新实践,努力在服务禅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效益,助力禅城区奔赴“六最”现代化禅城、打造“佛山之心”。
相关稿件: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