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黄埔区黄埔街道综合发展中心招聘环卫工人公告
根据工作需要,我街综合发展中心决定近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环卫工人若干,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原则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二、招聘岗位:环卫工人
三、招聘人数:15人(不限男女)
四、招聘岗位工作地点:黄埔街道辖区内
五、招聘基本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强,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具备履行职责的独立工作能力。
(二)尊重、热爱环卫事业,能吃苦耐劳,服从管理,听从安排,积极主动,落实街道及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
(三)6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能够适应连续高强度工作的需求。
(四)无违法犯罪记录及其他不良记录,没有参与非法组织。
(五)熟练驾驶环卫车辆或在黄埔街道及周边居住的优先考虑。
六、招聘方式
面试-试工-基本条件审核-体检,经综合考评后决定是否录用。
七、招聘程序
(六)报名与资格审核
1. 报名时间:自发布公告之日起(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下午14:00-17:30 ,法定节假日不接受报名)
2. 报名地点:黄埔区港前路361号5楼502室;联系人:张女士 联系电话:020-31604283。报名须提交材料(1)《黄埔街道环卫工人报名表》(可现场填写);(2)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3)近期正面免冠小一寸彩照2张;(4)无违法犯罪记录承诺书1份(可现场填写)。报考人员需如实、准确、完整地填写,保证提交材料和填报资料真实有效。所有个人资料原件,在报名时进行核对后现场退回,复印件不再退还。
(七)面试及试工
面试、试工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
(八)体检
面试和试工合格人员到指定医院进行体检(自费)。
(九)录用
经综合考评合格人员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录用。试用期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试用期不合格的,不予以正式聘用。
八、工资福利待遇按有关政策执行。
九、本公告未尽事宜,由广州市黄埔区黄埔街道综合发展中心负责解释。
广州市黄埔区黄埔街道综合发展中心
2023年8月16日
附件下载:
相关信息
8月16日,广东省智慧托育信息系统正式启用。这标志着我省托育服务大数据应用平台基本成形,实现了托育服务监管和托育机构运行的信息化,有助于托育行业的服务提升和规范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研发应用婴幼儿照护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在优化服务、加强管理和统计监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广东连续3年成为全国唯一出生人口超100万的省份,连续5年出生人口数量全国第一,托育服务事业在广东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广东省提供托育服务的各类主体近6000家、提供托位近30万个。为让庞大的托育市场实现科技赋能,我省自2021年上半年启动系统研发工作。经过分析论证、实地调研、试点运行和优化升级等多个环节,正式上线了广东省智慧托育信息系统。
该系统按照“服务优先、管理兜底”的设计理念,在满足行政管理需要的前提下,以服务托育机构和送托家长为着力点,打造“1+3+N”的架构模式,即智慧托育1个大系统,面向家长、机构和管理者的3个端口,以及深入托育机构园区的N个应用。
目前,该系统主要面向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全省托育机构开放。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快速办理托育机构备案手续,在线开展监督检查,全面掌握辖区内托育机构和托位的增长变化情况,实时开展相关数据分析等工作。托育机构通过信息系统可以清晰掌握婴幼儿到园情况、健康情况以及在园内的生活情况,全面统筹保育人员的工作安排,保障园所正常规范运行。同时,该系统覆盖国家备案系统的各项功能,打通了与国家备案系统的信息通道,实现了机构信息、备案信息和年报数据的全面共享。
目前,该系统已在深圳、东莞和佛山市顺德区3地1150余家注册机构试运行。东莞市卫生健康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今年8月11日,东莞市注册试用省托育系统的托育机构有402家,录入工作人员信息3479人、在托婴幼儿信息9734人。通过使用省托育系统,可以实时动态掌握全市托育机构人员情况,有效避免保健员或保育员同时挂靠几家机构申请备案,规范了托育服务从业人员和入托婴幼儿的信息管理。
佛山市顺德区奇乐托儿所是该系统的试运行单位之一。园长区女士表示,省托育系统与国家系统共享数据,年报信息不再需要重复填写,大大减轻托育机构的工作负担;优化了教职工和婴幼儿信息管理,有效降低了管理层的时间成本与管理风险。在省托育系统的支撑帮助下,奇乐托儿所成功入选全省首批示范性托育机构。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刘元亮表示,我们将进一步提升系统功能、改进体验,开发更多面向家长的服务功能,实现托育机构在线查找、婴幼儿在园情况一键查看、家长与托育机构无缝衔接等,还将搭建在线培训平台、托育机构评价体系,努力将之打造成全国托育系统的新样板,有力推动全省托育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广州城区外围有大量传统村落,拥有良好的自然人文本底,但面临着人居环境衰败、公服设施匮乏、产业发展滞后、人口流失严重等问题,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推进社区设计师工作,打造乡村振兴系列,将良平村微改造纳入示范项目选点,开展“社区事·大师做”,邀请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骆建云团队开展方案设计,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以示范设计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良平村位于从化区良口镇,三面环山,沿河而建,享 “三山一河一瀑布”自然山水格局,建村约600余年,历史悠久。村域及周边拥有得天独厚自然资源,天堂顶、老虎头、碧水峡漂流、影古徒步线、鸭洞河等旅游景点远近闻名,对外交通较便捷。然而,良平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公共服务设施较缺乏,村庄对外吸引力不足,旅游资源对村庄经济发展的带动性不强。因此,良平村亟需高水平设计力量介入,把优越的自然禀赋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设计团队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充分挖掘良平村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借助广州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为乡村引流。改变自上而下的单向性规划建设模式,把规划设计的过程作为行动平台,调动多方面力量共同打造美丽乡村,发动村民、村集体、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实践中。以公共空间环境整治为抓手,将绿色作为底色、乡土作为特色,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把良平村打造成绿色低碳、本土特色、生态宜居、休闲宜游、活力宜业的美丽乡村。
公共空间改造前 公共空间改造后
巧用乡土资源,构建整体发展和渐进式推进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一方面从资源发掘、产业发展、空间设计、环境提升、乡村治理等多维度入手,秉承“策划+规划+设计”的思路,从周边区域资源及良平村自身资源本底出发,以鸭洞河为核心连接纽带进行村域发展总体谋划。另一方面根植于乡村魅力的原生态与原真性资源要素,巧用当地乡土材料,选取了村民反映意见最强烈、最能突显良平村特色的四个重要公共空间场地作为启动项目,将经济性、乡土性、生态性、艺术性与创新性协调统一,实现良平村整体发展和渐进式推进有序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村入口节点设计:针对现状缺乏村庄主入口及登山旅游标识,设计既要满足旅游景点的标识要求,同时又要兼顾体现村入口形象需求。设计增加入口村石、老虎头景点标识指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竹构、河石等乡土材料作为设计元素,以竹打造“小空间”“微设施”,融入周边乡土环境,兼顾农产品销售、候车、休憩等功能,强化地域标识与特色,满足村民及游客设施需求,让村民和游客放下脚步,寻味乡愁记忆、品味乡土风情,强化了村民对家乡的归属感、认同感,为进出良平村的群众增添了乡愁记忆,留下美丽乡愁。
村入口改造前 村入口改造后
风水塘节点设计:水塘周边分布着祠堂、村居及旧水平学堂,是村民文化活动交流的重要空间场所,但现状存在乱停乱放、杂草丛生、场地闲置等问题。通过梳理场地功能,将风水塘周边闲置地纳入设计范围,实现从祠堂门前-风水塘-闲置地的空间连片微改造,对风水塘周边进行合理的功能布局,保留岭南风水塘传统特色,以绕塘步道串联文化资源,巧用当地传统材料石与竹子,通过艺术化竹构介入公共空间形成亮点,吸引人停留,提升活力,将原闲置的公共空间改造成成集篮球场、休憩亭、村民广场、停车场等复合功能于一体,形成适合全龄村民休闲、娱乐、运动的重要活动场所。
风水塘节点改造前 风水塘广场改造后
旧村委节点设计:旧村委位于村域中心,靠近村内主要道路,是村民活动交流、登山及徒步旅游人群的汇集点,对带动村域整体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设计在尊重现有村庄格局的基础上,保留古巷小径路线,采取拆除旧村委原围墙、架空一楼等方式,打开入口空间,凸显空间的通透性、公共性、可达性,方便村民及游客到达村委后广场、竹影公园。同时植入村内随处可见的传统材料石与竹子,打造亮点,将旧村委改造为村史文化宣传、农副产品展示与销售、村民活动室、旅游驿站等多功能于一体、主客共享的“乡村客厅”。
村委前广场改造前 村委前广场改造设计效果
村委后广场用乡土材料制作的公共设施
影村广场节点设计:现状广场及滨水空间缺乏活力,整体风貌有待提升。规划通过对广场功能的重新划分,保证入口空间的开阔性;通过石阶消化高差,将共青路、影村下沉广场、鸭洞河碧道及山林梯田进行串联;就地取材,种植本土竹群;利用标识及景墙,形成视觉引导,吸引人从影村广场进入鸭洞河及梯田游玩,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影村广场改造前 影村广场改造设计效果
以人为本,与乡村 “共情”共谋发展
强调与乡村“共情”。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和市更新院设计团队多次前往良平村进行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并深入村中去体会乡村的复杂性、综合性特点。以规划设计的过程作为行动平台,采取多专业、多部门协同,发动村民、村集体,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
围绕村庄资源、发展诉求、存在问题,引导各方参与到规划设计中,激发大家与乡村共情,一起谋划乡村发展。同时,发挥设计师的创意,不仅要提升乡村空间及建筑品质,也要为乡村发掘出更多在地性的经济、文化、社会价值。
多方联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在设计过程中,与镇政府、村委、村民代表进行多次交流座谈,采取多种方式调动村民参与乡村建设和乡村发展的积极性。同步征询专家意见,并邀请市人大代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从化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相关部门进行指导和讨论方案,同时动员企业一起谋划实施研究,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从单纯注重基础设施的提升向培育乡村可持续发展机能的“自我造血”方式转变。
经过公共空间节点改造设计,以点带面地提升了村人居
环境和公共空间品质,推动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反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乡景乡韵”。结合新打造的公共场地还可发展“地摊经济”,扩大就业岗位,吸引资源、客源、服务等更多要素聚集,加快休闲、民宿、健康养老、农产品加工等业态扎根,推动消费流通和本地文旅融合发展,促进良平村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激发乡村活力,助力农民增收,进一步增强村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助推良平实现乡村振兴。
结语
在良平村微改造中,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让社区设计师以公共空间节点为抓手,以点带面促进良平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用设计为乡村留下美丽乡愁,助力乡村振兴。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进社区设计师工作,投身并带动更多力量参与城市和乡村的规划设计工作,为广州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