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洋综合执法队伍搭建“安全桥”联合推动“商渔共治”
为持续防范化解商渔船碰撞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海上交通和渔业生产安全形势稳定,近日,广州市海洋综合执法队伍与海事部门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助推“商渔共治2023”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开展宣传警示。在南沙,执法人员走进“渔村”,以现场宣讲典型事故案例、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向渔民介绍辖区水域近年来的典型事故案例。在番禺,执法人员走进培训班,围绕预防商渔船碰撞、渔业安全生产常识、海上救生知识等方面内容与渔民开展面对面交流,受到广大渔民一致好评。
开展应急演练。为加强水上安全宣传教育协作,番禺区海洋综合执法大队开展以“不安全、不出海”为主题的应急实操演练。执法人员详细演示了信号弹、船用救生筏的使用方法,现场示范了救生衣穿着和船员落水的人工呼吸应急救助流程,渔民在执法人员的指导下纷纷动手进行实操演练,现场互动良好、效果明显,有效提高了渔民应急处置能力和操作技能水平。
开展应急演练
开展商渔船船长“面对面”交流活动。南沙区海洋综合执法大队联合南沙海事处、南沙海警工作站组织一批商渔船船长到粤南沙渔66888船上参观学习;番禺区海洋综合执法大队联合番禺海事处邀请了10艘渔船船长代表到货船上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和座谈,渔船船长们对商船惯性大、操纵受到的限制以及渔船在风险水域附近捕鱼作业等不安全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促进了双方安全航行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有效防范海上商渔碰撞事故的发生。
商渔船船长交流
2023年南海伏季休渔即将于8月16日中午12时正式结束!集结在莲花山中心渔港的120多艘渔船整装待发,这几天渔民正忙着给渔船加冰加水,添加新的网具、渔具,准备充足的生产和生活物资,为开渔做好准备。据统计,今年番禺区休渔的海洋渔船共有379艘,涉及6个镇街、渔民1130人。
休渔期间,广州市番禺区海洋综合执法大队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番禺区休渔实际,按照“船进港、网封存、证集中、人上岸”的原则实施休渔管理,严格落实相关休渔工作措施。
一是宣教引导,绷紧“安全弦”。休渔前做好停泊点布置工作,广泛开展休渔宣传,加强渔民宣传教育工作,举办渔民渔船专题培训班,联合海事、公安部门围绕渔船走私、商渔船避碰、AIS使用等知识进行教学,特别是开渔前夕培训强化了渔船开捕安全生产的注意事项,就渔船防撞避碰、渔民水上应急救助、船上安全设备配置使用等方面进行细致讲解,并发放水上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手册等安全知识宣传资料,进一步提升渔业船员安全生产意识、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宣传教育
二是整改隐患,拧紧“安全阀”。休渔期间,先后2次对在港停靠的休渔渔船进行全面核实,查勘渔船身份标签、勘验渔船名号、进行船证比对,对非法加改装、擅自关闭或拆除渔船通导设备、渔船脱检脱管、船舶不适任、职务船员配备不齐、船员无证上岗等违规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共排查出渔船隐患79项,整改一项销号一项。开渔前对全区渔船再一次进行梳理,特别是对大中型渔船出港前再进行一次登船检验,确保“不安全、不出海”。
不安全不出海
三是严格执法,筑牢“安全线”。伏休期间,加强休渔期海域巡查,重点突出对交界水域、偷捕高发水域的执法监管,严打休渔期间的偷捕行为。联合多部门先后开展渔业安全交叉执法、“渔政亮剑2023”、伏季休渔、“商渔共治2023”等专项行动,全力保持渔业执法高压态势,筑牢海上安全防线。伏休以来,共查获涉渔“三无”船11艘,清理违规渔具180余件,未发现偷捕行为。
四是主动服务,系牢“安全绳”。休渔期间,开展渔船检验、职务船员证书换发、渔船登记等服务,引导渔民申请生产生活补助,主动为部分跨区停泊渔船送服务到家,上门提供北斗卫星定位器安装、渔船检验等服务;开展防御台风应急演练,提升渔船防御台风应急响应水平和海洋综合执法干部队伍应急处置能力。
珠水之畔,一座座斑驳的老建筑、一个个停转的老机器,至今回荡着“中国第一”的近代制造业先声。
在荔湾区芳村大道东毓灵桥边,屹立着一座淡黄色的百年厂房,正门顶部上方刻有“协同和机器厂”的商号,门楣上方雕有灰塑“1922”,代表着厂房所建年代。这里,是曾制造出中国首台柴油机的广州协同和机器厂旧址,而今已变身为宏信922创意园,广州市白鹅潭商务区核心区聚龙湾片区的宏伟蓝图正徐徐铺开。
2018年,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公布,全国100处遗产中,广州有2处入选,协同和机器厂就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见其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地位。关于它的故事,要从100多年前谈起……
协同和机器厂旧址
探古:“中国造”柴油机诞生
1911年,在机器维修厂工作的技师陈沛霖、陈拔廷因不满老板的苛刻而辞工创业,和何渭文三人筹集了3万银元,在芳村大涌口开办了一间“协同和碾米厂”,取名“协力同心,和衷共济”之意,主要经营碾米和机器维修。这是广州最早的民族工业企业之一。
二陈既重视技术革新,敢于同洋货竞争,也有爱国之心,立志推动民族机器工业的发展。当时,广州的航运业逐渐发展,但内河轮船多采用锅炉蒸汽机,行驶很不方便。二陈认为如能制售柴油内燃机,不但业务大有可为,对广州航运业也大有裨益,为此他们决定“偷师”。
陈拔廷有心结识了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一艘火轮上的“大偈”(机房领班),以晚上上船修理机器为名,偷偷将船上的柴油机拆卸,探究机器构造,并画成草图带回去研究。
几经摸索修改,协同和机器厂终于在1915年试制成功70匹马力的火胆柴油内燃机,成为中国第一台柴油机,扛起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大旗。有了这件法宝,协同和的发展如日中天,迅速成为当时华南地区生产动力机最早、最大的工厂。
协同和发展迅速,到1937年已有设备85台,职工340人,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机器厂,产品行销华南、东南亚和加拿大等地。但是,抗日战争期间,协同和机器厂遭受重创和浩劫。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协同和的生产实际上已经停顿,仅剩50余人及20多台陈旧的设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华南地区最大柴油机厂
协同和的命运,在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转机,当中,有几个时间节点值得铭记。
1949年8至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在全国战场上势如破竹,广州的国民党当局在溃败前企图大肆破坏市政和工业设施。当时社会秩序混乱、盗贼横行、劫案极多,但经过工人们的护厂斗争,协同和机器厂完整无损地迎来了黎明:1949年10月14日的广州解放。
1953年8月,协同和机械厂向人民政府提出公私合营的申请。翌年1月1日,协同和机器厂正式宣布公私合营,成为广州市最早的合营企业之一。在国家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精神鼓舞下,工厂生产发展较快,至1957年,职工人数已超过1000人。
1966年,协同和机器厂改名为广州柴油机厂。经过几代人的开拓与奋斗,广州柴油机厂发展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柴油机专业制造厂,是广州著名的老字号企业。
寻迹:百年厂房变身博物馆
协同和机器厂位于芳村大道东,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记者走进厂区旧址,可见历经百年风雨后,协同和机器厂当年的主要厂房依然“健在”。厂房1座、仓库1座和吊机、水塔、车床等设备,屹立至今。
毓灵桥边的建筑,正是建于1922年的机器车间,其内部以德国钢筋搭建,屋顶是木梁砖瓦,因此得以保存。最为难得的是,该旧址还留有若干遗存设备,如底座有“协同和”三字的剪床以及臂长4米的吊机等。
2008年以来,广州推进市区产业“退二进三”工作,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改善城市环境。2009年,广州柴油机厂搬迁到番禺区,其旧厂区以租赁的形式进行再开发,宏信922创意园应运而生。
创意园打造了一家颇受欢迎的博物馆——协同和动力机博物馆,2015年成为广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免费向公众开放。在展馆内,可以看到协同和生产的中国第一台柴油机的模型,还有“镇馆之宝”——1933年美国产的辛辛那提立式机床,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立式机床。
在博物馆室外展区,还能看到广州柴油机厂在不同年代生产的各类大型机器,虽然这些带有时代印记的机器永远按下了“暂停键”,但其背后的故事仍值得人们不断地挖掘回忆,而广州现代工业的发展也将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