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越秀区审计局聚焦服务民生“实效关” 精准保障教育“质量关”
广州市越秀区审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的理念,对越秀区公办初中理化实验室整体提升项目开展绩效情况审计调查,聚焦教育民生,扎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服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民生,保驾护航教育公平。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理化实验室整体提升项目为越秀区2022年度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越秀区审计局立足“保民生、系民心”,加强审计力度,保障改造落实,推动课室优化和实验设备提升精益求精,保证师生正常开展课堂实验与考试模拟,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守护越秀教育公平。
二是聚焦标准,改造质量全面覆盖。审计组以相关法律法规为标准,中考实验场地为模板,实地勘查了区内开展实验室改造的16所公办初中,从装修设计、设施配备、实验反馈、管理使用、安全监管等细节情况全面核查,一一对应,保障学校实验室功能安全高效,改造质量落地见效,促进财政资金发挥效益。
三是聚焦实效,抓铁有痕排查问题。审计组聚力攻坚,多维推进,现场取证调查精准有力,以改造目的为依据,通过横向对比,在不同学校的改造工作中排查不足,举一反三,梳理共性问题,发现个性问题。以改造期望为准绳,通过纵向对比,对每个学校改造前后变化情况着重考量,调查师生反馈满意度,注重实际使用效果,充分发挥实验室改造成效。 (吴霖)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王东堂21日说,今年上半年,我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规模继续增长12.3%,高出服务进出口总体增速3.8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王东堂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加快培育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新动能。主要从四个方面推进工作:一是推动出台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加强促进政策和监管政策协调,营造良好的数字营商环境。二是积极推进服务外包数字化高端化,积极发展研发、设计、检测、维修、租赁等生产性服务外包,大力扶持众包众创、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服务外包新模式加快发展。三是高标准建设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进一步落实支持基地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扩大可数字化的服务出口。四是加快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支持旅游、运输、建筑等传统服务贸易数字化改造,同时大力推动智慧物流、远程医疗、线上办展等新兴领域发展,不断提高服务的可贸易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广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把握信访工作的政治属性和为民本质,通过创新培育彰显家国情怀、广府文化的“家人、家事、家书、家访、家常话”信访“家文化”,探索打造新时代广州信访版“枫桥经验”,有效推动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有关经验做法被国家信访局微信公众号和《人民信访》转发推广,获中央信联会议第四督查组充分肯定。市信访局被中央信访联席办、国家信访局评为“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工作先进单位”。
坚持把来访群众当家人
夯实信访服务新理念
坚持把信访“家文化”作为构建新型信访关系的重要载体,始终站稳“人民信访为人民、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的立场,以党建强组织、聚合力、提质效,着力把全市信访系统建成“信访为民之家”。在市人民来访接待厅建设“幸福号列车”党群信访服务驿站,为来访群众提供精细化、个性化、亲情式的优质服务,让小驿站成为体验“广州温度”的大窗口。在全市信访系统构建“1+11+N”党建矩阵,实施“羊城信访、为家解忧”计划,开展“红棉信访”服务评比活动,推动信访服务提档升级。在全市来访接待场所集中打造“文化墙”“家话栏”“家事照”“家访区”,大力宣传“信访为民家文化、排忧解难暖万家”工作理念,让来访群众置身于“家”的氛围、感受到“家”的温暖。大力加强信访铁军队伍建设,完善基层“两代表一委员”、律师和心理咨询师、网格员等社会力量参与信访工作机制,不断壮大信访“家”的力量。
坚持把群众来信当家书
拓宽信访服务新渠道
坚持敞开信访家门,拓宽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收集群众“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全力吸附和化解信访矛盾。在全省首创成立人民建议征集处,全方位、全天候扫描民生领域信访“弱信号”。建设便民、高效、优质“穗智访”信息化系统,优化网上信访登记录入、受理办理、汇报审核业务流程。在住宅小区、建筑工地等人流密集、信访类案高发场所张贴信访受理二维码,24 小时受理群众信访诉求不打烊。逐级挂牌成立驻接访厅(室)人民调解工作室,充分借助“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乡贤、社工志愿者、老党员及“广州街坊”、网格员等社会力量助力信访矛盾调处、参与解决信访问题,有效提升信访工作公信力。
坚持把群众诉求当家事
优化信访服务新举措
注重听民意、解民忧、纾民困,聚焦群众满意办“家事”,优化信访工作举措,全力化解信访突出矛盾,千方百计为民排忧解难。坚持用“望远镜”排查风险、“放大镜”个案提醒、“显微镜”痛点诊断,每日收集交办信访“强信号”和“弱信号”,梳理出一大批信访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及时就地解决群众信访问题,推进信访矛盾发现得早,严防信访风险形成现实危害。认真落实信访事项首办责任制,紧盯受理、转送、办理、答复、回访、满意度评价等各环节落实全流程闭环管理,紧盯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的动态和反映及时开展下访约访,紧盯群众满意用好“五步”(沟通、对接、上门、联系、再上门)“四法”(全程跟踪、模拟评价、分段评价、代理评价),依法依规解决群众的合法合理诉求,以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推动提升群众满意率和参评率。今年上半年,信访事项按期办结率 100%,求决类初次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 97.35%。
坚持把群众信访当家访
建好信访服务新网络
着眼为群众提供更快捷、更贴心、更优质、更高效的信访服务,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着力夯实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健全各级信联会议机制,完善市信联办工作规则,重点强化区、镇(街)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建设,推进镇(街)主要领导兼任镇(街)信联会议第一召集人,探索在镇(街)由政法委员兼任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村(居)设置信访委员。目前,全市 176 个镇(街)实现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全覆盖。结合主题教育进一步推进“区信访超市—镇(街)服务中心—村(居)服务站点”建设全覆盖,着力建好群众“家门口”信访服务网络。优化网上信访登记录入、受理办理、汇报审核业务流程,实现信访业务一站式统一性访问、一站式贯通性挖掘、一站式综合性研判、一站式协同性预警“四个一站式”信息化赋能,对群众诉求实行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努力“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坚持与群众沟通聊家常话
提升信访服务新成效
按照“家文化”、信访办理、基层平台建设“三位一体”思路,在全市培育打造一批镇(街)吸附能力强、化解能力强的“两强”样本。大力推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和全省信访工作示范镇创建,总结推广花都区“10号工作室·党员连心桥”、海珠区“马师傅工作室”、荔湾区“如意流动调解室”、黄埔区“信访超市”、白云区“同心亭”等创新经验,培育打造基层吸附能力强、化解能力强“两强样本”。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到区信访量占比全市信访总量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7个百分点。攻坚积案化解减存量,全市信访系统固化“积案库”“案管室”以及“双包双挂”“双交双办”等创新做法,组织开展市领导包案,引领带动各级各部门领导包案处理挂点区域和分管领域信访突出问题,推动今年中央交办广州市第三批信访积案逐案攻坚化解。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