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南海“创熟”经验入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详细内容

南海“创熟”经验入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时间:2023-09-06     人气:1349     来源:南海发布     作者:
概述:“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3)”征集活动于2023年6月正式启动,得到各地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广泛响应,活动组织方共收到申报案例727份......

厉害了!


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入选名单公示


《南海善治 全域“创熟”》案例上榜!


一起关注!



南海区为佛山唯一上榜案例。


“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3)”征集活动于2023年6月正式启动,得到各地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广泛响应,活动组织方共收到申报案例727份,覆盖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经过分类汇总、材料审核、通讯评审、专家会审等环节,共遴选出100份案例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3)”。


《南海善治 全域“创熟”》案例从727份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3)”公示名单,为广东省十个入选案例之一、佛山唯一入选案例。


主办方表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3)”内容涉及面广、针对性强,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体现了近年来各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治理的诸多经验和智慧。


在全国727个案例中


南海“创熟”经验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呢


一起来了解一下!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2021年,南海区民政局牵头出台《南海区“创建熟人社区”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创熟”)》,推动人们“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全域深化“创熟”,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基层治理路径。


三年来,积极组织开展“创熟”专干或志愿者学习培训活动,累计培育楼长、巷长、街长约8500名,解决社区问题10000余例,化解邻里矛盾纠纷7500余件。带动居民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20000余人次,开展社区活动16000余场次。


可喜的不只是数据,而是数据背后呈现的变化。


01


从“关门拒绝”到“开门相迎”


社区治理翻新篇


“现在比以前好多了,居民见到我们来了,不会关起门来,愿意听我们解释几句,偶尔还会拉家常。”大沥镇嘉怡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冯桂贞说,从“关门拒绝”沟通到“开门相迎”拉家常,居民态度的变化让她觉得社区干部与居民的心真的“连”上了。


凭着多年的社区工作经验,冯桂贞深知,人心是一道锁,凡事心通了,人熟悉了,事就好谈了。可是,要做到“熟”,谈何容易?


“胆大、心细、面皮厚、脚头勤”——这是“创熟”带头人冯桂贞个人总结的“创熟工作法”。


嘉怡社区位于广佛交界地带,是大沥镇城市化程度较高的社区。社区面积1.8平方公里,超一半以上是流动人口。涌入的大量外来人口,让社区的人口结构变得复杂,也随之出现一些基层治理问题。“这些问题体现在一些邻里矛盾上。”冯桂贞说,如何把小区党支部、业委会、街坊会、物业公司、居民扭成一股绳,汇聚力量推进基层治理,她在“创熟”工作中找到了答案。


嘉怡社区探索出“创熟131”工作法,以社区党委为“主心骨”,通过建阵地、育主体和推服务3个“创熟”手法,以“纳百川、同心圆”为工作思路,培育了名雅花园等4个街坊会,培养出38名小区矛盾观察员,开展“百脑汇”居民议事厅协商议事活动,通过小候鸟驿站、同业互助会等“创熟”阵地,直面社区治理中的短板和弱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累计服务群众超过30万人次。


在南海,像嘉怡社区这样的“创熟”示范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参与,打开基层治理新局面的案例并不鲜见。


02


从“相见不相识”到“互信互助”


邻里情更浓


在走街入户中,社区工作人员敲开居民的家门,倾听诉求、解决困难,在无形间打开了他们的“心门”,鼓励他们走出家门,拉近邻里“心”距离。


来自湖北恩施的阳明兰,在南海工作生活多年,但忙碌的生活、陌生的邻居,一度让她走不进憧憬的社区生活。7年前,社区义工敲开了她的家门,邀请她参与社区志愿活动。


“本来是想带着孩子去体验一下,没想到就爱上了。”在志愿活动中,阳明兰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邻居。2017年,她注册成为“i志愿”的一员,参加长者生日会、交通劝导、便民服务、为长者送菜等各类志愿活动。


“创熟”路上,南海许多社区都涌现出像阳明兰这样的“创熟”同路人,他们可能是党员、志愿者,也可能就是普通居民,他们生动而具体地诠释了“远亲不如近邻”。


创建“熟人社区”,让居民从“相见不相识”到“互信互助”,是初衷也是目标。南海以党建为引领,以拉近居民之间感情为出发点,以“创熟”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志愿服务队伍作用,通过开展邻里活动、培育邻里文化、密切邻里关系等措施架起邻里温情桥,升温唤醒邻里情。


事实上,诸如读书会、故事会这样的“邻里节”活动,在南海众多社区贯穿全年。居民们在一场场活动中相互交流、增进感情,变陌生人为熟人,变成社区治理主角。


03


从“关我啥事”到“我能做点啥”


激发居民自治力


当生人变熟人,当“社区是我家,治理靠大家”的理念生根发芽,共建、共治、共享家园便会成为居民们的共同目标,而这也是南海“创熟”的路径。


“您看到了吧,这里有杂物占道,垃圾回收点也确实有异味。”在狮山镇罗湖社区翠湖绿洲,小区楼长团队队长贺方赞一路仔细巡查,对居民反馈的问题,核查一个就向物管人员反映一个。


社区是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这道困扰着许多基层党群工作者的难题,在南海的众多小区都有“高分答案”。


就像翠湖绿洲小区,在成立楼长团队后,公共设施设备破损、公共卫生、公共收益等问题都得到了回应与改进。在楼长的感染下,越来越多人主动询问“我能做点啥”,参与到小区的志愿服务中,这些看似微小的变化,令贺方赞骄傲不已。


从“关我啥事”到“我能做点啥”,折射的是居民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认同感。越来越多居民消除“看客心理”和“依赖心理”,更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治理,描绘出社区治理的“同心圆”。


里水镇金旗峰社区岭南机械厂生活区的“小圆桌”,就是居民“说事儿”的地。该小区是老旧小区,没有物业进驻,住户多是老人,楼道本就狭窄,还堆满杂物,居民上下楼都要“提心吊胆”。


针对杂物占道的问题,小区楼长议事代表召开融和圆桌议事会,商议解决方案。在执行阶段,一群可爱的“银发”老人亲自上阵,带动居民清理杂物。“现在再也不担心踢到杂物。”走在楼道内,居民廖月娥心情舒畅,幸福感指数直线上升。


起于城市社区的“创熟”,也在向农村社区延伸。2022年,南海建立健全“三长制”,其中,桂城街道以楼长制为蓝本,推动“巷长制”长效发展,以“巷长制”助攻工业区厂房治理难题,实现家门口、街区口的微治理,推动农村社区从粗放治理向精细治理转变。


社区治理水平直接关系着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2023年,南海区将“打造‘创熟’服务工作站,实现为民生办实事”列为入南海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小到房前屋后、邻里之间,大到城市精细化治理,南海“创熟”带来的基层治理之变还只是开始,并没有完结。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