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台民用液氢罐车研制成功
科技日报讯 (记者陆成宽)记者2023年12月29日获悉,国内首台民用40立方米液氢罐车研制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在液氢制取、储运与加注等关键技术装备及安全性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对促进我国民用液氢储运装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液氢罐车是实现液氢上路运输的关键装备,也是实现氢能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卡点之一。据悉,该民用液氢罐车由张家港中集圣达因低温装备有限公司设计制造,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以及西安交通大学共同参与完成。
研究团队克服了研制周期短、基础数据缺乏、设计与制造标准缺失等困难,依次攻克了40立方米液氢罐车总体工艺流程及安全结构设计、高性能绝热材料高效配比应用、超低温材料焊接、高真空获取及长效维持技术等核心关键技术。
其中,张家港中集圣达因低温装备有限公司制定的移动式真空绝热液氢压力容器企业标准是我国首个液氢罐车企业标准,该标准已经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移动压力容器分技术委员会备案通过;同时,相关工作还为移动式真空绝热液氢压力容器专项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的制定作出重要贡献。
大型“充电宝”为粤港澳大湾区增“绿”聚能
◎本报记者 叶 青 通讯员 黄 昉
1月3日,记者从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我国首个多技术路线锂电池储能站——宝塘电网侧独立电池储能站(以下简称“宝塘储能站”)在广东佛山正式投运。这是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储能电站,装机规模为300兆瓦/600兆瓦时,占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总量的五分之一,也是我国一次性建成的最大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
建设多技术路线的“充电宝”
宝塘储能站占地面积58亩,相当于5.5个标准足球场大小。记者走进宝塘储能站,只见88套磷酸铁锂储能系统分7个区域整齐排列,这些看似“集装箱”的储能电站,内部结构却不简单。
“这里面有电池簇、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能量管理系统等多个重要系统。电站运行时,可实现电能在储能系统中的精准充电和放电,毫秒级地迅速响应电力系统调节需求。”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广东)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储能科技公司”)建设中心总经理刘邦金说。
储能电站犹如城市里的大型“充电宝”,可在用电低谷时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进行“充电”,用电高峰时将这些绿电稳定可靠地输送到千家万户,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
截至2023年9月底,我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2123万千瓦,位居全球前列,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其中,以锂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在新型储能中占比超过90%,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宝塘储能站项目于2022年底启动建设。按照国家现行标准,规模达到100兆瓦即为大型储能电站。“如何把300兆瓦的规模用好,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除了为电网提供调节服务外,我们还希望项目能促进储能行业技术发展。为此,我们决定建一座多技术路线的锂电池储能站。”南网储能科技公司董事长汪志强说。
构筑9条技术路线性能对比“大擂台”
电芯性能、热管理、结构连接是直接影响锂电池储能运行性能的3大技术要素。在热管理方面,宝塘储能站运用了风冷、一般液冷和浸没式液冷三种热管理技术。在结构连接方面,宝塘储能站的连接方式多达5种,包括组串式、双极式、单极式、低压级联、高压级联。
值得一提的是,高压级联技术通过模块级联的方式,将储能系统电压直接升至10千伏,在大幅减少储能系统数量的情况下实现同等效率,省去变压器的储能系统可灵活移动,解决了传统储能应用场景受限的问题。该技术是南方电网首批“揭榜挂帅”制科研项目的技术攻关成果,已应用到在河北保定投运的我国首个高压移动式储能站上。
“我们把各要素领域的不同技术手段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了9条差异化的锂电池储能技术路线,各路线装机规模从5兆瓦到75兆瓦不等。这相当于把9座不同技术特点的中型规模储能电站聚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技术性能对比的‘大擂台’。”汪志强表示。
“大擂台”搭建好了,如何评定不同技术路线的运行性能高低,宝塘储能站让关键技术指标数据来“说话”。在宝塘储能站的多技术路线验证方案中,不同领域的关键技术指标总数多达20项。
按照每天“两充两放”测算,宝塘储能站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4.3亿度清洁电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万吨,满足2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直接提高广东近20%的在运新型储能总量。
近日,我国公示了56个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旨在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宝塘储能站在我国首次实现了多条锂电池储能技术路线的“一站集成”,将有力提升新型储能产业的技术精益化水平,为我国新型储能的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实证参考。
地铁十一号线全线或于今年完工
广州地铁1月4日宣布,地铁十一号线(市区环线)首列车已顺利抵达赤沙车辆段,正式“亮相”羊城。截至2023年底,十一号线全线土建工程累计完成96%,如无意外将于今年完工。
8节A型中国标准列车 载客量达3460人
作为广州首条地铁环线,十一号线是强化广州地铁线网整体性、缓解广州中心城区交通压力的环形骨架线路,具有线路里程长、换乘站点多等特点。线路全长约44.2公里,全部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全线共设车站32座,其中换乘站24座,设置赤沙车辆段1座。
为适配后续运营需要,该线车辆项目共采购8节编组A型车55列,均为时速80公里A型中国标准地铁列车,车长185.6米、车宽3.09米、车内高2.1米,载客量可达3460人。列车实现了整车标准化、功能配置化、系统集成化、部件模块化、零件通用化、关键部件自主化,进一步提升车辆的服务性能和安全性能。这是中国标准A型地铁列车继广州地铁二号线示范落地后,又一次在广州应用,也是继十三号线启用“巨无霸”列车后第二条线路采用8节编组A型车。
十一号线首列车外观及车厢内部。
从外观设计上看,十一号线车辆一改以往亮眼的色调,整车车身为珍珠灰,车头以黄金分割涂装星空深灰色,强化视觉冲击,独具一格。车头前脸造型沉稳有个性,加入汽车常用的“进气格栅”元素彰显运动感。浅黄、亮橙双色带从车头往车身后上扬延伸作为点缀,寓意向上的活力和创新的精神。
十一号线首列车外观及车厢内部。
走进车厢,客室内部保持一贯的素雅简约风格,并沿用了十八、二十二号线的LED灯带、中顶环形灯及侧顶板黑色镜面电子标识,既通透明亮,又提升客室美观性和科技感。门区动态地图和贯通道顶部分别采用48英寸、36英寸LCD屏,方便乘客及时获取列车行驶信息。
整车节能15%以上,具备自动运行功能
十一号线的车辆全面采用中国标准,应用自主化攻关部件,具有智慧先进、绿色节能等特点。
绿色节能是标准列车的重要发力方向,列车采用永磁牵引系统及运用综合节能控制技术,与传统异步牵引系统相比,整车节能15%以上;采用轻量化高频辅逆系统,每列车减重600公斤以上,进一步降低运行能耗。此外,列车还采用多项智能先进技术,具备自动发车、跳跃、对位隔离等自动运行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环线的线路特点,列车在平稳降噪、空气净化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列车配置变频空调、空气净化装置,具有空气净化及病毒消杀功能,可提升客室空气质量;车轮安装了降噪阻尼环,减少车轮向外辐射噪声。
截至2023年底,十一号线(火车站—琶洲—火车站)全线土建工程累计完成96%;2座车站(员村和天河公园)已开通,28座已封顶开始机电施工,1座正在进行土建施工,1座进行前期准备工作;32个区间中,1个(员村至天河公园)已建成开通,31个全部贯通,正在进行轨道施工;赤沙车辆段土建完工,出入段线已贯通。
看亮点
●地铁十一号线线路全长约44.2公里,全部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全线共设车站32座,其中换乘站24座,设置赤沙车辆段1座。十一号线车辆项目共采购8节编组A型车55列,均为时速80公里A型中国标准地铁列车。
●车厢客室内部沿用了十八、二十二号线的LED灯带、中顶环形灯及侧顶板黑色镜面电子标识。门区动态地图和贯通道顶部分别采用48英寸、36英寸LCD屏。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