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禅城实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程
详细内容

禅城实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程

时间:2022-11-30     人气:1939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概述:计划改造为儿童主题公园的佛山公园将于2023年春节前完工开放,一批儿童友好实践基地将正式挂牌,一批“和美家园·行走的课堂”......

  计划改造为儿童主题公园的佛山公园将于2023年春节前完工开放,一批儿童友好实践基地将正式挂牌,一批“和美家园·行走的课堂”家庭教育研学行动线路陆续推出……佛山禅城从“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和产业发展友好”理念出发,全面保障全年龄段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全域全面实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程。

  儿童友好是城市最大的善意和美好,也是禅城“最中心”“最活力”“最幸福”的集中体现。一座“高品质生活、高效益参与、高质量发展”的儿童友好城区正在万亿城市佛山的中心崛起。

  高品质生活

  “行走的课堂”体验“六最”禅城

  “在座的同学们是石湾陶艺的传承者,希望大家努力学习,让石湾陶走得更远。”面对石湾一小的孩子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潘柏林,对佛山制陶文化的历史娓娓道来,并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和心得体会。

  这是由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举行的石湾育“陶”树第二期培训活动的现场。

  在禅城致力于打造中国的美淘湾、世界的美淘湾背景下,潘柏林等国家级陶艺家走进校园开展陶文化公益活动,增进辖区少年儿童对陶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发掘青少年陶艺人才。同时,该馆还连续八年举办“小小讲解员”公益培训班。

  该馆馆长助理陈雪兰说,他们努力让孩子们成为南国陶都陶瓷文化的宣传使者,让博物馆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文化活动场所,并以此搭建佛山青少年陶艺人才储备库。

  不只在石湾,祖庙博物馆、岭南酒文化博物馆、佛山古镇风貌展示馆等,随着展览展示和互动项目的不断更新,让孩子们通过参观展品、科普讲解、互动参与等,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升实践能力,领略佛山历史文化之美。

  作为人口密集、经济集中度最高的佛山市中心城区,禅城区坐拥丰富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规划馆、体育场馆等设施,还有安全教育基地、消防教育基地、自然教育基地、环保低碳教育基地等丰富的儿童教育服务资源。这些场馆和空间为丰富禅城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贯彻儿童友好的价值理念,作出了贡献。

  “现在禅城多了很多亲子活动的空间。”家住轻工三路花曼丽舍的罗凯,每周末都会挤出至少半天时间,和家人到王借岗森林公园游玩。

  山林可亲近,滨水可嬉戏。

  禅城大力推进儿童成长友好空间建设,王借岗森林公园、智慧公园、佛陈桥公园等多个户外公园和滨水空间完成儿童友好设施改造升级。东平河北岸佛山公园改造提升项目、佛山新港滨水公共空间、东平河石湾生态廊道项目、绿岛湖儿童公园等一批新项目,也同样是禅城构建“15分钟”儿童娱乐活动空间的重要内容,它们正在为亲子家庭带来更多家门口的休闲娱乐空间。

  围绕儿童衣食住行学医养服等方面,禅城高标准回应社会和亲子家庭的期盼,为儿童提供高标准的成长服务。

  2022年9月,禅城区智城学校(佛山市第四中学附属学校)全新的教室里传出琅琅读书声,开启了首个公办学校12年一贯制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随着一批新的学校、幼儿园项目启用,增加各类公办学位超5000个,这是倾斜财力资源新建公办学校,扩增优质教育资源的生动写照。

  禅医白玉兰大楼(国际妇儿医疗中心)近日正式开放。新的院区每一处细节都充分考虑“母亲安全、儿童优先”的妇幼保健政策,为妇女和儿童提供不同场景的温馨、安静和便捷就医环境。

  这些空间和场馆不断丰富着儿童友好城区的内涵。

  这是寸土寸金的万亿城市中心城区成功挖潜,实现“环境大优化”“空间大拓展”“配套大提升”的生动写照,让中心城区的孩子们在城市的土壤、“行走的课堂”里体验“最佛山、最便捷、最中心、最活力、最平安、最幸福”禅城。

  高效益参与

  儿童友好与城市相融共生

  在禅城城南湖景片区,全新共享校车停靠站近日启用,成为湖景片区街头的一道靓丽风景。校车停靠站,正是社区儿童议事会经过深入走访、实地查看、汇聚智慧的成果。孩子们从儿童视角出发,提出的增设校巴时刻表、安全护栏、休息座椅和防晒防雨棚等建议,已经一一落地。

  围绕孩子们关心的主题,让孩子们发出自己的声音,禅城多个社区都进行了尝试。为了促成“听童声、聚童智”的儿童议事模式,禅城还计划出台儿童参与工作指引和评价手册,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儿童参与机制。

  “感谢帮忙开路的家长,下雨天你们辛苦了!”过去的一周,上学高峰期正值阴雨绵绵,同济小学花园校区“警家校”护畅群,有家长发出了这样的道谢语。这个学期,佛山三中校门口智慧潮汐车道机器人、聚锦小学、澜石小学等新一轮校园周边的缓解拥堵方案,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从2016年禅城启动“警家校”护畅模式后,禅城已有80多间学校加入,每年有超过15万人次志愿者站在校园门口与民警一同护畅。改善校园周边交通和治安环境,减少家长接送孩子的平均时间,群众参与度、满意度和获得感大大提升,这些是禅城创建儿童友好城市的底气与信心所在。

  在儿童权益保护中,禅城坚持多元参与。2022年,禅城区以“双百工程社工+慈善+志愿”联动服务模式,通过入户走访精准识别服务对象,联动慈善、志愿资源,为特殊家庭儿童提供情绪疏导、心理抚慰、精神关爱、关系适调、能力建设、资源链接、社会融入等方面的专业服务。

  在城市化程度高、教育期待和教育质量需求高的中心城区,家庭教育工作模式亟须做出改变。

  今年,禅城区持续开展家庭文化节并重磅推出“禅城人家·共创家门口的‘家校社共育’家教服务”项目,重点打造“禅城宝爸宝妈家教吧”家教交流平台,为让家长们在“家门口”就能学习到有效的育儿方法。

  禅城区妇联还聘请省家庭教育专家智囊团指导全区的家教服务,支持四个镇街妇联开展不同方向的家教服务探索。各镇街正倾力打造的美丽乡村线路、古村风采线路、红色党史学习教育路线、岭南历史文化线路、石湾古镇陶艺文化线路等,正掀起禅城亲子家庭研学的潮流。南庄镇还致力于打造家庭教育联盟以及“小南书屋”品牌,石湾镇街道推出了亲子议事会和小小讲解员培育计划,张槎街道主推特色主题家庭研学系列活动,祖庙街道则酝酿推出“讲好佛山古镇故事”研学等。

  禅城推动全社会根植儿童友好理念,创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制度供给,掀起了社会多方力量高效参与儿童友好建设的热潮。禅城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将“六最”禅城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共融共通,助力禅城儿童实现“五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并举。

  一条以儿童友好社区为基底,与岭南文脉、乡村振兴、智慧城市等相融合的复合型建设路径,成为中心城区打造儿童友好城区的独特“禅城样本”。

  高质量发展

  创新政策驱动完善制度供给

  贝斯卡婴幼儿成长中心服务人巫诗迪,近日在朋友圈里分享了一则信息:“祝贺佛山与广州、珠海一道,进入广东省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公示名单。”

  巫诗迪事业的成长,与禅城对婴幼儿照护事业创新发展的关注和努力密不可分。

  “我们要多想办法调动社会资源的支持,推动全社会采用多样的形式办好托育服务,促使托育机构更加灵活地分布在村居、企业和产业园区。”

  “政府需要通过政策和服务,促进托育体系完善,帮助托育机构解决难点问题,用普惠托育服务为家长们解决后顾之忧。”

  围绕禅城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这一主题,禅城区人大代表张槎代表团在进行实地调研后,人大代表们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近年来,禅城新增婴幼儿普惠托管位1000个,禅城区千人托位数已达6.5个。禅城制定出台《佛山市禅城区普惠性托育服务建设实施方案》,着力从完善政策入手,为更为灵活、更有针对性地精准发力,补齐短板打造“15分钟托幼圈”,回应了群众最集中、最迫切的需求,完善了制度供给,激活了社会各界的参与积极性。

  儿童友好城市创建涉及政府不同部门,企业、社区、学校和家长等不同社会主体,必须要做好儿童友好城市的顶层设计和行动规划,让儿童友好理念真正落地生根,并保证实施过程中横向纵向的政策贯通,首先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组合拳”。

  禅城高起点进行顶层设计、强化规划指引,编制出台《禅城区儿童友好城区建设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将“儿童优先”理念贯穿在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将职能部门、镇街、社会多元主体的力量拧成了一股绳。

  在《禅城区儿童友好城区建设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的基础上,今年7月15日,禅城区出台《佛山市禅城区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从儿童与健康、安全、教育、福利、环境和法律保护的七大发展领域,提出了72项主要目标、78项策略措施。

  在禅城这座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万亿城市中心城区,童装产业曾是工业镇时期支柱产业的“四朵金花”之一,由此延伸出来的禅城“童经济”,有着较好的底蕴和积累。佛山市儿童用品协会秘书长罗建忠介绍,在高峰时期,中国每10件童装中,就有七八件产自佛山。“佛山童装”这个产业金字招牌下,其实是庞大的“童经济”产业集群。

  近期,禅城区根据行业发展实际,重点推进童装产业提质增效、童装产业协同创新、童装产业链升级“三大行动”。新近出台的《佛山市禅城区童装产业振兴计划》提出,要在2022年至2026年,重点实施三大行动计划。在吹响童装制造业振兴的号角之时,更让佛山产业发展“童经济”迎来了新的空间。在区级层面,禅城还正在推动成立儿童友好产业基金,动员更多企业参与儿童相关设施的普惠型运营服务,让儿童设施和服务走向专业化。

  不论是打造“15分钟托幼圈”、构建“15分钟”儿童娱乐活动空间还是提振“童经济”三大行动,在全域创建儿童友好城区中,禅城面临的更深层次的发展新命题、新探索呼之欲出。以儿童友好为载体,禅城开启了“生产建设驱动”“增长竞争驱动”转变为“美好生活驱动”的城市发展哲学,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链接

  将岭南文化要素融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儿童友好城市”的倡议提出至今,全球已经有40多个国家的3000多个城市参与,深圳、长沙、上海、武汉、北京等地的实践经验,为开展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佛山禅城依托深厚的岭南文化积淀,在岭南广府文脉之城建设的东风中,尤其注重将岭南文化高品质融合和贯穿于儿童友好城区建设,让岭南文化之城的魅力与特色更加鲜明。

  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公园

  在佛山大道与丝绸大街附近的一处社区公园里,诚信幼儿园的孩子们放学后,总喜欢在这里玩耍,镬耳墙造型、纯色剪纸点缀等最具岭南文化风格的创意元素,汇聚在这小小的“口袋公园”里。像这样,禅城在利用闲置共建、边角空间打造的儿童游戏角、微花园和运动场中,注入了丰富的岭南风特色元素。同时,儿童公园也要成为岭南文化展示的景观载体。如正在规划中的南庄绿岛湖儿童公园分为六个功能区,其中的无动力公园就是从岭南文化中提取特色元素。

  禅城将岭南广府文化嵌入儿童文化体验活动中,从“传统文化进校园”到在校园、公园、社区开辟传统文化、国防教育、家庭教育等主题实践基地和研学体验路径,一批“和美家园·行走的课堂”家庭教育研学行动线路正陆续推出。

  不论是美丽乡村线路、古村风采线路,还是石湾古镇陶艺文化线路等,都将岭南文脉资源串珠成链。孩子们可以更加生动、清晰地感受到广府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些行动不但激发起禅城全域和社会各界全面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成为“六最”禅城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共融共通的写照。

  “五一”特质打造本土教育特色典范

  既有祖庙、梁园、南风古灶等岭南文化景点,也有行通济、饮早茶、秋色等岭南民俗活动,更有代表岭南文化传统技艺的佛山功夫、醒狮、粤剧等……在建设岭南文脉之城的背景下,连续两届的“小小导赏员”评选活动作为“小眼睛看禅城”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带动和引导着越来越多的亲子家庭关注和了解佛山本土文化,鼓励亲子家庭为岭南广府文脉的推广和传承建言献策。

  从“小小导赏员”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的周远泽,在祖庙街道文南社区与南庄镇紫南“爱心学堂”联合开展的交流中,现场为大家演示和分享佛山传统非遗十番技艺;“小小导赏员”获奖者何俊盈,在建设社区的爱心学堂上现场展示传统剪纸“五瓣花”……这些现象背后,“五一”特质是禅城师生耳熟能详的一个高频词,即打造成素质教育创新发展先行区,使每所中小学都成为体育、艺术特色学校,让每个学生都具有“五一”特质——掌握5项体育、艺术、劳动等技能,精通1门(武术、陶艺、粤剧、狮头扎作、十番、书法、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土传统技艺,打造本土特色教育典范。

  今年6月,首批10个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正式授牌,它们与禅城区内的12所学校结对。禅城区青年之家、铁军公园(陈铁军纪念馆)等首批营地(基地),为禅城区少先队提供了传承红色基因的新阵地,提供了更多元的社会实践体验新平台,释放出禅城鼓励和引导孩子们从课堂走向校外积极实践,在校外教育实践中丰富课余生活的积极信号。一批家庭教育示范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打造,都旨在培育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

  九大工程“童”心“童”行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程

  普惠托育服务专项工程

  基础教育提升工程

  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程

  儿童护眼爱牙工程

  儿童安全教育工程

  净网护苗工程

  儿童综合素质提升工程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程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