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隐患 遏事故 保安全
为贯彻落实近期省、市、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有关会议精神,深刻吸取河南安阳“11.21”特别重大火灾和新疆乌鲁木齐“11.24”重大火灾事故教训,加强我镇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12月8日上午,镇委副书记,镇长宋颖彪带队,联同镇应急管理办、消防救援所、公资办、南庄居委会等有关单位,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到南庄社区教师宿舍楼、吉利市场停车场改造项目等地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综合检查。现场重点查看了老旧教师宿舍楼消防问题及停车场施工安全问题。
镇长宋颖彪强调:岁末年初历来是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发频发期,天气干燥、赶工加班、聚集性活动、物流繁忙、高危作业等各种高风险因素叠加,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压实责任,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加强岁末年初的安全巡查,实打实地把问题找出来,点对点地把隐患消除掉,严防各类隐患事故,确保全镇安全稳定。
高明区住建水利局创新举措,提前完成文华路片区老旧小区改造
经改造,文华路片区老旧小区的破损围墙得到修复,新增了门面大字。
老旧小区改造期间,工人在修缮破旧围墙。
文/图 佛山日报记者李祥锐 通讯员梁苑图
昨日,高明区文华路第三、第四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提前完工并通过验收,比预计工期提前了半个月。
该项目建设提速,离不开高明区住建水利局创新工作方法,克服施工困难。这个创新做法,为今后高明区开展同类工程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昨日,记者跟随该项目的负责人实地走访文华路第三、第四片区老旧小区改造现场,一探究竟。
创新意见反馈渠道 满足居民合理诉求
文华路片区由于建成时间早,内部不少设施已残旧。2021年起,高明区分两期对该片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着力完善片区内的公共照明系统、翻新楼门楼道、整治墙皮剥落、完善建筑给水排水、提升公共活动空间品质。
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改哪里”“怎么改”的问题贯穿始终。在区住建水利局的牵头下,高明区今年制定了全市首份区级城市建设领域重大事项决策制度——《佛山市高明区城市建设领域重大事项决策制度(试行)》,进一步畅通群众对城市建设领域重大事项的意见反馈渠道,充分听取民意、集中民智。
该制度很快便展现出成效。该项目施工过程中,有部分居民通过城市建设领域重大事项意见反馈渠道反映,楼栋背面有部分破旧铝合金外窗及防盗网因被建筑物遮蔽导致不起眼,之前没被列入改造范围。但这个位置经常有居民通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调整施工。
接到群众意见后,区住建水利局立即组织摸排,最终确定3栋居民楼存在类似现象。经过几次上会讨论,区住建水利局研判居民建议可行,于是组织设计单位出具变更图纸、施工单位出具变更工作联系单、全过程造价单位编制变更预算审核书,顺利完成这些楼栋的窗网更换。
破解历史遗留难题 居民楼用上公用灯
吸纳民意、改善工程设计,只是高明区住建水利局在推进文华路第三、第四片区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克服的一部分困难。该项目更大的困难为各类历史遗留难题,如楼道电灯等。
文华路片区大多数居民楼在兴建之初并未落实公共用电规范,如果某住户需要楼道照明,通常会由该住户自行拉线安装,电灯的使用权也掌握在该住户手上,其他居民难以享受到楼道照明。
要改变这种现象实属不易,因为这些居民楼长期没有公共用电,从未安装过公用电表。没有公用电计费接口,楼道新装的公用灯具就不能通电。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说服全体居民同意安装公用电表,或在住户中挑选一家,以他家的电表作为整栋楼的公用电表,但这两种办法在居民中接受度都不高。
如何破解这些遗留下来的难题,成为推进文华路第三、第四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重要一环。为此,高明区住建水利局通过集思广益,摸索出新的做法。
负责该片区改造工作的区城市重建和项目代建中心工程师谭伟光介绍,结合居民意愿,区住建水利局相关工作人员多次组织供电部门、社区居委会等单位开会协商。最终,供电部门同意居民先以居委会名义报装公共电表,后续再通过居委会协调,选出每栋楼的公用电费收费员,完善居民楼公共用电收费。
在这项创新举措的推动下,该片区各栋居民楼很快就装上了公用电表,高明后续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也有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如今,走进文华路第三、第四片区老旧小区,一栋栋居民楼换上新防盗网,楼道粉刷了新白漆,此前部分剥落的外墙也得到修复。在永兴巷居住多年的康先生开心地说,小区现在更加干净整洁,也比以前更安全了。
在文华路第三、第四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高明区住建水利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需求,成功让86栋楼、216个梯道大变样,2651户群众直接受益,赢得群众的认可。
“我是眼见着价格降下来的!通过在指定医院开具的肝癌诊断书,超万元一盒的肝癌特效药仑伐替尼只需要不到300元了。”辽宁患者家属王齐(化名)告诉记者。
截至12月1日,31个省份均已发布第七批国采药品落地文件,明确表明各省市落地执行时间以及相关配套措施。记者从各地医保局、医院、专家、患者等多方证实,第七批国家集采已相继落地执行。
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院长助理、价格招采室主任蒋昌松告诉记者,“关于给老百姓带来的益处,最直观的当然是价格和药费的下降。第七批国家集采落地情况达到了预期,像河北、山东、江西等多地落地较早的部分省市,医院已经可以开药了。”
药价降下来了
天不会塌下来了
王齐父亲在2021年7月确诊为肝癌。那时距离王齐的婚礼只有几个月。她一边筹备婚礼,一边陪父亲抗癌,每次接到电话王齐的心都会狠狠一紧。她希望爸爸能出席自己的婚礼,看见她走进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2018年,仑伐替尼原研药在国内获批。一盒30粒的药物,要花费16800元。这意味着每一粒小小药片,需要整整560元。
2022年11月20日,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在辽宁落地执行,仑伐替尼每粒降到不足20元。王齐说,父亲的情况在慢慢好转,肝右叶的肿瘤较之前有所减小,家人已经采取保守治疗,父亲只需要在每天太阳落山时服用仑伐替尼。还有一个半月就到父亲的生日了,这是最好的礼物。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第七批集采共计60个品种中选,平均降幅达48%,中选品种覆盖治疗领域涉及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全身用抗感染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10种大类,覆盖了肿瘤、肝炎等多个治疗领域。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专家组成员、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院长常峰告诉记者,此次以仑伐替尼胶囊为代表的抗癌药降价效果显著,其作为肝癌的一线靶向药,平均降幅高达83%,极大降低了肝癌患者的疾病负担。
“11月29日,我在厦门的药店买到了集采降价的仑伐替尼。终于等到了!三盒一共1580元,父亲能用上集采药了。”福建厦门的林先生告诉记者。
11月28日起,福建省落地执行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肝癌一线靶向药仑伐替尼胶囊每粒从平均108元下降到最低10.68元。林先生一看到落地的消息就冲到了药店。“降价了吗?”“降下来了。”他松了一大口气。2021年4月父亲确诊为肝癌以来,手术切除、预防性介入、消融,再到复发,一家人的心情像坐过山车。抗癌之路依旧艰难,但药价降低,家庭负担减小了,终于可以专心对抗癌症了,“药价降下来了,天不会塌下来”。
“仑伐替尼价格的确降了,每天都有患者来取药。”12月1日,记者从广东、河南、山西、福建、辽宁等地多家医院药房了解到,肝癌靶向药仑伐替尼已在各家医院落地
“医院从28日开始落地执行后,我们通过系统设置,在电脑上提醒医生优先选用中选药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药学部主任刘茂柏说,医生开药时根据系统提示,能够优先找到中选药品,目前门诊和住院部都在电脑系统中设置了“用药推送”,更快地让更多患者用上集采药品。
一盒慢性病常用药的价格
比一杯奶茶还便宜
“我四十岁的时候就确诊高血压了,吃药已经整整三十年了,近十年服用的都是硝苯地平控释片。”江西的郑奶奶刚过完70岁生日,因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需要联合服用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药物,每月的药物支出近千元。
郑奶奶女儿介绍,因消费观念问题,郑奶奶在药物支出方面相对拮据。“服药种类太多了,老人不容易记住。硝苯地平控释片一天只需要服用一次,而且价格比较低,降价之后老人更开心了。”
江西省医疗保障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1月25日,全省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和驻赣军队医疗机构全面执行第七批国家集采中选结果。其中,在降血压领域首次纳入缓控释剂型,硝苯地平控释片降价58%。
12月1日,郑奶奶从社区医院买完药高兴地说,“很划算,现在家门口就能买到降价药。三十片控释片几块钱,比年轻人喝杯奶茶还便宜。”
常峰告诉记者,用于高血压降压治疗的硝苯地平控释片和美托洛尔缓释片降幅均超50%,为长期用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节省了大笔支出。
哈尔滨市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降血压领域首次纳入缓控释剂型,如硝苯地平控释片(30毫克)每片价格降至0.617元,药品降价切切实实让百姓享受到集采政策的红利。
“国产乙肝药品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降幅最大,中选价格0.32元/粒,降幅达98%。”广东佛山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乙肝患者一个月(一个月的使用量为30粒)的费用由398元减少至9.6元,减轻费用负担388.4元。
双重政策红利叠加下,参保人医药费用负担进一步减轻。广东佛山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补充,11月佛山市职工和城乡居民门诊共济政策出台后,乙类药品纳入报销比例由60%提高到95%。到三级定点医院门诊就诊,上述治疗乙肝药品,职工医保参保患者一个月只需支付5.04元,而医保参保患者只需支付5.95元。
蒋昌松认为,集采药品落地,带来的其实还有用药层次的提升,表现为至少两方面:一是更多百姓用上了通过安全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二是用药结构的进步,以前同通用名的缓释片、控释片比较贵,不少患者选择用普通片剂和胶囊,集采后缓释控释片与原来普通口服剂型的价格相比可能还便宜,当然就倾向于使用更好的缓释控释剂型了。另外,用药可及性提高了不少,从前几批的情况看,一个采购周期执行下来,多数药品在医院的实际采购量均大于报量,有的甚至是数倍。
备供机制,确保患者能按期
买到质优价宜的中选药品
第七批带量采购落地执行时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在中选产品之外,每个省还有备选产品,一旦主供产品出现供应问题,可第一时间启动替代计划。
“第七批集采药品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中选企业因受疫情影响无法正常发货,医院采购了备选企业生产的同种产品,有效保障了集采药品的供应与使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蒋光峰向记者举例说,“第七批集采60个药品,青岛市自11月18日开始有40种已经能够满足供应,其中1种因为疫情原因不能保供的药品,我院采购了备选产品,目前可以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这一备供机制也同样落地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一旦主要供应药品出现断供情况,我们就会向医保部门反映,经核实确认后采购备选药品。”河南省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司维向健康时报介绍,一般中选药品断供后,企业会向医院出具相关情况说明,医院凭此证明向医保局反映,经过审核确认,根据临床用药需求,采购备选的药品,同时报药事会备案。
各地在落地文件中进一步细化供应要求,如广东落地文件中规定,如中选企业不能对医疗机构订单及时做出响应,医疗机构可采购备供药品。上海对备供药品进院使用工作做进一步部署,要求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应畅通备供企业的用药渠道,及时进院。
常峰认为,第七批新增备供企业机制,根据规则设置,每个省份同时拥有一个主供企业和一个备供企业,当主供企业无法满足该地区市场需求时,备供企业可按有关程序获得主供企业身份。备供机制最大程度降低因断供重新确定供应企业的时间和行政成本,减轻断供对患者的影响。
“广东省内医疗机构总体来看,中选药品到货及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药学部主任刘韬告诉记者。因第七批国采刚落地,尚未出现中选药品断供现象,后续有待观察。但从机制上,本次采购中引入了“一省双供”的设计,即每个省份将同时有一个主供企业和一个备供企业,确保临床使用稳定,对药品及时、稳定、顺畅的供应提供了更为保险和直接的手段,理论上更能有效保障临床用药。
“在降低价格同时也通过消除带金销售节省大量销售费用,企业的利润并没有大幅度减少,很多中选企业的利润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保障。”常峰算了一笔账,2020年上市药企销售费用基本下降了6个点,集采以来,部分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的研发费用逐步上升,有些头部企业的研发费用,从6%、10%,已上升到20%。集采政策使得企业在成熟产品上的利润回归合理,倒逼企业加强创新投入。
11月是第七批集采集中兑现期
第七批集采各地落地主要集中在11月。蒋昌松告诉记者,集采产品落地前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组织医疗机构和供应企业签订采购协议、集采平台中选产品挂网、医保基金预付不低于30%的货款、医院采购入库使用等,各地时间差异完全是正常现象。另外,略微错峰实施,有助缓解中选企业的供应压力。
“集采由国家统一组织产生中选结果后,各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落地执行时间。由于各省经济水平等因素存在差异,集采落地时间也不尽统一,这都是各地综合考虑多方原因,因地制宜确定的结果,执行时间的差异不会影响集采的实施成效。”常峰说。中选药品落地,还只是集采的第一步,落地执行后,还应加强生产、流通、经营、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管,协同医保支付等配套政策,做到保证使用、确保质量、保障供应、保证回款,确保集采成果落地见效。
未来,集采还将以常态化、制度化、联盟化推进。蒋光峰告诉记者,国家对于药品的集中采购政策,有明确要求,即“应采尽采”,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药品被纳入到集采药品目录。国家在集采药品和创新药品的政策制定上有很清晰的思路。对于已过专利期,用量大,并且已有国产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采取国家集采的政策;同时对于创新药,在专利期内的药品,则采取国家谈判的方式,既保障企业的利益,又维护患者的权益。伴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化,国家还会逐渐完善集采和国谈的政策细则。
“建议要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哈尔滨市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是要推进医疗机构加强内部协同,共同推进集采工作的落实。二是要加强行政部门间协调联动。集采工作作为医改的重要一环,需各部门协同推进。医保要与卫健、药监等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建立部门间的长效合作机制。此外要加强监测,利用信用评价规范采购流程。对中选产品供应、配送等情况进行监测,并作定期评估。
王齐拿到降价药的那一刻,父亲老王和她对望着笑了。父亲骑着摩托车,在乡间的路上骑了很久,风拂过面颊,他想,“新的一年要开始了,下一年会更好的。”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