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财政局加强财政直达资金管理
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22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和要求,建立健全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和管理办法,全面加强和规范我市直达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管理。
2022年,我市分配下达财政直达资金指标264.7亿元,指标已100%分配下达至各区和各部门预算单位,实际支出261.5亿元,支出进度98.8%,除上级同意结转下年使用的资金外基本实现100%支出。资金主要安排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城乡义务教育补助、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项目。有力保障城乡居民医疗待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城镇安居工程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我市直达资金使用规范安全、精准高效,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春节将至,伴随着浓厚节日氛围而来的还有南下的寒冷空气,广州市民政部门以“时时放不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用心用情开展好节日走访慰问和关心关爱,全力保障群众度过温暖安康的节日。
心系困难群众,服务保障不打烊
认真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广泛开展对困难群众、五保安居点、麻风病患者走访慰问、寒冬送暖等活动。
元旦以来,共开展困难群众、五保安居点走访慰问33675户、59157人次,发放春节慰问金2958万元。及时将因意外或突发重疾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符合条件留穗务工人员纳入紧急型临时救助范围,2023年1月共发放临时救助金26.64万元。2023年1月起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提至195元每人每月、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提至261元每人每月,春节前按新标准将补贴资金发放到位,发放补贴资金约3400万元。开展新春入户探访慰问特殊困难重度残疾人帮扶行动,鼓励各区、街(镇)多措并举为特殊困难重度残疾人送上节日关怀。
全市176个“双百工程”社工站积极开展“红棉守护”行动,进行走访慰问、送福上门,服务困难群众10.8万人次,链接爱心物资16.5万件,折合价值超过466万元。广州市慈善会开展“善暖万家”新春慈善行活动,向全市5000个困难家庭发放新春爱心包。
心系“一老一小”,关心关爱送上门
加强对社区高龄独居、孤寡等特殊困难老人和困境儿童等群体慰问巡访,根据需要每日提供助医、送餐、代购、生活照料等服务,切实保障好老年人和困境儿童在春节期间的基本生活需要。
对全市养老院、长者饭堂、儿童福利等机构进行安全检查,举办“庆新年·迎新春”系列主题活动,确保民政服务机构安全有序、年味不缺。充分发挥平安通智慧养老服务平台“6秒内响应、24小时在线”服务优势,回访问候56486人次特殊困难老年人,及时做好需求转介等服务。开展“耆贺新年好”2023年新春社区贺年志愿服务大行动,为社区困难长者微心愿服务,送上“新春福袋”及节日慰问。
广泛链接社会资源开展“情暖新春 共护未来”2023年寒假春节期间困境儿童系列关爱服务活动,走访慰问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送上价值4万元米油、爱心餐券、零食礼盒、棉被、学习礼包等慰问物资,惠及240名困境儿童及家庭。
开展“情暖童心 相伴童行”广州市社会组织2023年新春关爱困境儿童系列活动,重点关爱各区困境儿童群体,如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及关爱中心动员13家市行业协会商会和基金会、筹集近30万元慰问金和慰问物资,为全市2049户的困难儿童家庭送去新春关爱。
心系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帮扶助团圆
全面部署春节期间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13支救助小分队加强重点区域巡查救助,加大巡查力度、扩大覆盖范围、延长巡救时间,严格做好街面流浪滞留人员健康监测工作,积极劝导护送流浪乞讨人员进站受助。扎实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构建“政府+社会”政社联动关爱网络。
开展特殊困难受助人员“过年团圆、温暖回家”专项行动,专人护送已核实身份信息特殊困难受助人员回乡过年。开展全市救助管理机构等服务机构春节前安全工作专项检查,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营造祥和节日氛围。
通讯员 李国全 严 煦
(人民日报客户端2023年1月19日)
广州市市域社会治理创新项目经验巡礼2
信访人唐某(化姓)是一位重度残疾人,父母年迈,一家人原居住在荔湾区的公租房,2009年因房屋老旧损坏无法居住,后长期借住亲友房子,生活有诸多不便。收到唐某的诉求后,广州市信访部门积极联动区有关部门帮其解决问题,协调荔湾区住建部门为其置换了公租房。
近年来,广州市信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牢记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源头治理化解矛盾,坚持依法按政策解决问题,党建引领创新培育信访“家文化”,忠诚履行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信访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四项核心职责,有效发挥信访工作、信访部门服务保障功能。
培育养成信访“家文化”
让群众信访变“家访”
来访群众当家人,群众来信当家书,群众诉求当家事,群众信访当家访,与群众沟通聊家常话,全市信访系统积极融入社会治理探索和创新打造新时代广州版“枫桥经验”,创新培育“家人、家事、家书、家访、家常话”信访“家文化”,促进群众满意率逐步提升。
坚持暖心接访为民解忧,通过硬件再配套、软件再升级、素质再提升,积极营造温馨接访环境,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句问候暖心、一颗真心服务,打造“红棉信访”服务岗,擦亮信访为民党建品牌,让来访群众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走进广州市人民来访接待厅内,一座崭新的列车服务驿站吸引了不少来访群众的目光,小小的驿站内茶叶、药箱、书籍等设施一应俱全,不少群众在这里休息、喝水,话家常。这是广州市信访局联合广州地铁集团、中铁四局搭建的“幸福号列车”信访服务驿站,旨在为来访群众提供精细化、个性化、亲情式的优质服务,成为传递“广州温度”的新窗口。
创新建设“幸福号列车”党群服务驿站,打造为民解难大窗口
近年来,广州市信访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严格落实信访办理“日清日结”、全流程闭环管理、全员包案督办等工作制度,成立“向明工作室”,创新“五步工作法”,制发满意度评价《九条措施》和《五条规则》,推进见案见人见工作、见案见人见机制、见案见人见责任、见案见人见满意,引导干部职工以“对家人的爱心亲情、对家书的愉悦缜密、对家事的担当尽责”来办好群众一件件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赢得信访群众普遍好评。
与此同时,广州市信访局推进积案化解按“家事”督办,推进领导包案“双包双挂”,落实积案化解“双交双办”,采取电话、书面、约请、实地、联合督办等多种形式强化跟踪问效,提升信访工作质效。
2022年,全市信访形势平稳可控、持续向好,主要信访数据指标进一步优化,市信访局督查处获表彰为“全国信访系统先进单位”,花都区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北京街等5个镇(街)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镇(街)”。
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
千方百计为民排忧解难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近年来,广州市信访系统逐步构建“1+11+176+N”征集网络体系(1个市+11个区征集办+176个镇街征集站+N个村社征集点),拓宽信访途径、政府网站、手机APP、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征集渠道,不断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提出建议、贡献智慧、维护合法权益。
“云客服”人员为信访群众提供在线服务
健全线下信访网络体系的同时,市信访局还积极打造“网上群众之家”,建设便民、高效、优质“穗智访”信息化系统,优化网上信访登记录入、受理办理、汇报审核业务流程,全程动态追踪受理答复和及时规范填报台账,打造“网上群众之家”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提升初信初访办理效能。
信访无小事,件件系民生。广州信访坚持接诉即办、首办负责,认真办好群众的每一次来信来访,严把信访矛盾化解“第一关”。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信访“家文化”有效融合,总结推广花都区“10号工作室”和白云区“网格捕捉、三情打捞”等基层预防化解矛盾创新做法,把可能引发信访问题的矛盾纠纷更多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在化解涉教育“双减”政策信访案件中,市信访局协同市教育局积极运用组织力量统筹各方资源,全力指导辖区内受教育“双减”政策影响学生的学位安置,使该类信访事项群众满意率明显提升。
【工作成效】
2022年,广州市初信初访办理效能进一步提升,综合办理效能同比去年提升5.91%,全市及时受理率100%,按期办结率100%;重复信访治理效能提升,全市重复信访量同比下降9.46%,重复信访率同比下降27.52%;信访群众满意度上升,全市信访事项办理群众参评率95.16%、同比上升35.51% ,信访群众满意率96.70%、同比上升21.25%;信访积案化解率上升,国家交办5629宗重复信访积案全部报结,省交办1680宗信访积案和64宗重点类案以及市自排806宗信访积案化解率100%。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