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增江“一江两岸”工程入选行业全国最高奖项
近日,“2021-2022年度中国水利工程优质 (大禹)奖”获奖工程名单公布,增城区增江“一江两岸”水利综合整治工程入选。一是前瞻性布局,建设千里碧道。编制《广州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和配套文件,树立“一年试点建设、三年大见成效、七年基本建成”远景目标,构建溪-涌-河-江-海多层次,北部山水、中部现代、南部水乡三片区多节点的广州特色千里碧道格局,凝聚部门合力,明确工作原则,细化工作任务,强化资金保障。截至2022年底,已累计建成人水和谐碧道1029公里。二是坚持示范引领,建设精品碧道。精细碧道类型划分,搭建市区“一对一”技术指导平台,“一碧道一策”编制设计方案,倾力打造碧道精品工程,引领全市碧道工程建设,南岗河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水利部首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大沙河碧道荣获国际风景园林联合会亚非中东地区奖和广东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奖,增江“一江两岸”水利综合整治工程被水利部评为“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在全国广泛宣传。三是注重低碳生态,建设绿色碧道。打通荔湖及荔湖湿地连通堵点,实现区域河湖水系连通,促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使增江生物多样性和水质得到明显提升,让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成为常态。把碧道建设与防洪排涝、黑臭水体治理、乡村振兴、产业升级、历史文化保护等工作有机结合,花“小钱”办“大事”,促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整体提升,助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近年来,广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河湖长制工作连续4年获得省考优秀,市民对水环境满意度由2015年的19%跃升至2022年的81%。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创新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七级治水体系,建立“河长责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监督考核、激励问责”五大制度,构建精准高效、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治水保障体系。二是推动改革发力。着力攻坚市级4个流域管理机构改革,充分发挥流域机构在河湖长制中的协调、指导、监督、监测等作用,强化全市流域统筹和区域协作,推进流域联防联控联治,构建流域保护治理的整体格局,推进从“治河”向“治流域”转变。三是坚持系统治理。倾力打造“用户全接管、管网全覆盖、处理全达标”系统治水网络,高标准推动 206 个城中村截污纳管全覆盖,基本消除城区污水收集处理空白区。开展全市 443条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累计355条合流渠箱达到清污分流改造标准。新一轮提质扩容以来,新(扩)建污水处理厂 38座,全市 62 座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达到800 万吨/日,居全国前列。四是创新生态治理。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治理原则,推行河涌自然水位运行、减少清淤、再生水利用等措施,充分发挥蓝绿设施的自然净化作用,实现“厂网河一体、蓝绿灰协同”的治污模式,打造广州绿色治水新名片。
今年一季度,我国旅行服务明显恢复,进出口3376.3亿元,同比增长56.6%。其中,出口同比增长38.4%,进口同比增长58%。
商务部9日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服务进出口总额15840.1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出口6805.1亿元,同比下降4.7%,降幅比1至2月收窄7.1个百分点;进口9035亿元,同比增长21.6%;服务贸易逆差2229.9亿元。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提升是主要特点。一季度,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6947亿元,同比增长12.8%,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3.9%,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4155.7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长较快的领域是保险服务,增幅达276.4%。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2791.3亿元,同比增长5.1%;增长较快的领域是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同比分别增长35.4%、20.5%。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