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检查组到增城区考评调研省双拥模范区创建工作
7月5日下午,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市双拥办常务副主任张文扬率广州市双拥工作第四检查组到增城区考评调研省双拥模范区创建工作。区领导霍阳、尹飞鹏、张英智、唐华参加。
检查组一行先后到增城区双拥文化教育基地、双拥碧道、双拥主题标志、社会化拥军联络点进行实地调研,随后召开考评汇报会,观看双拥创建工作专题片,听取双拥工作和拥政爱民工作情况汇报。
张文扬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增城区双拥工作取得的成绩,认为增城区的双拥工作领导重视、推进有力、成效明显,“全市首个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智慧化服务平台”“首个老兵调解室”“首创驻区部队与少数民族双拥共建新模式”等十个首创亮点突出,为广州市双拥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他要求增城区以此次检查验收为新起点,认真查漏补缺,逐项抓好落实反馈意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创建任务,进一步推动双拥工作上新台阶。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优抚对象生活保障,加强对优抚对象的关怀,进一步完善安置政策,达到地方、部队和退役军人“三满意”。要大力创新双拥共建品牌,全面提升双拥工作水平,围绕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聚焦科技信息等优质社会资源力量,助力部队提升战斗力,通过军地双方共同努力,进一步推动双拥工作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霍阳表示,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区是增城区委、区政府和全区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奋斗目标,全体军民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发挥增城优势、擦亮增城品牌、树立增城标杆,努力谱写新时代双拥工作新篇章。
据了解,区委、区政府和驻区部队持续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走深走实,实现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良性互动、同频共振。一是通过高规格建强组织体系,高要求压实创建责任,高标准健全基层保障,高质量打造特色品牌,筑牢增城双拥工作“奠基石”。二是通过全方位完善保障机制,多举措支持部队建设,宽领域凝聚拥军力量,当好部队备战打仗“服务部”。三是落实移交安置政策,化解涉军群体矛盾,抚恤困难弱势群体,全力促医疗颐养合作,用心办好拥军优属“暖心事”。四是大力推动军地挂钩结对,支持军校企业互帮互助,鼓励军地党建共联共建,用情架起军政军民“连心桥”。五是多渠道建好实体阵地,多形式用好宣传平台,多途径塑好先进典型,用力奏响双拥矩阵“最强音”。

走进宁西街石迳村,干净整洁的村道两旁,一栋栋两三层高的楼房随处可见。住楼房原本是一件开心的事,但近年来,村民却遇到了烦心事——自来水水压不稳定,二三楼经常断水。
“现在不用担心啦,即便一楼用水,楼上照样也能保障水压水量,实在很方便。”随着农村供水改造工程完工并实现通水,石迳村村民梁叔点赞说道。
开展农村供水改造工程是增城区今年十件民生实事中“提升乡村宜居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记者从区水务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30个农村供水改造工程(总共35个),完成率为85.7%。
新建供水管网362公里 惠及村民超7万人
梁叔告诉记者,他一直生活在村里,经历过自家挖井打水、铺设管网引水再到如今市政供水的过程。这也是增城村民用水变化的真实写照。
增城区农村地域面积广阔,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且住户较为分散,普及市政自来水供水存在较大困难。2014年以前,增城区通过第一、二轮农村供水改造工程,实现了农村集中供水的100%覆盖,初步解决了村民的饮用水问题。
然而,与市政供水相比,农村集中供水点的水源多为山泉水或地下水,普遍无完善的消毒处理设施,难以达到乡村振兴工作关于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90%的要求。
为努力构建农村供水新格局,基本实现“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作、智慧化服务”农村供水体系,增城区于2019年全面启动第三轮农村供水改造工作,总投资约22.54亿元,计划2023年全面完成,受益人口60万人。其中,今年计划开展35个农村供水改造工程,总投资约4.39亿元,修建供水管网约400公里,已纳入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惠及人口约8.89万人。
截至目前,已完成30个农村供水改造工程,具体为中新镇17个行政村、仙村镇5个行政村、宁西街8个行政村,新建供水管网362公里,惠及村民超7万人。
“一户一表” 全面实施同网同价
此轮农村供水改造意在将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更新改造或重建原有老旧质量差、漏损率大的农村集中供水设施,确保农村饮水水质合格率提升至100%。
改造前,增城农村供水管网一般使用易老化、易渗漏、易影响水质的PVC管材,各行政村多为总表供水,总表后管网漏损率高达30%。改造后的管网改为使用年限不低于50年的新型管材,能有效减少供水管网跑冒滴漏现象,供水管网漏损率低于5%。
改造完成后,不管是市政供水或是农村集中供水,均全面实施“一户一表,抄表到户”模式,并采用远程传输智能水表,由供水单位统一管理,实现同网同价,供水城乡一体化,提高管理效率、规范水费征收工作,有效提升村民节约用水意识。
“这里没有吱吱吱的声音,说明附近地下管道没有漏水情况。” 在石迳村,东进供水有限公司宁西服务站的巡检人员撬开井盖,将1米多长的听音杆一端放在水管表面,双手握住另一端,耳朵紧贴上去,判断水管是否漏水。这是该公司日常巡查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提升农村饮水水质。
近日,低保租户李淦能的家人将感谢匾额送到市城市更新项目办,对该办工作人员为公房困难租户排忧解难、减免房租的纾困措施和贴心周到、快速高效的服务表达感激之情。
“真是雪中送炭啊!市城市更新项目办考虑到我们家的实际困难,按政策减免了我部分租金,你们执行得又快又给力,感谢政府!”李淦能家人内心的激动溢于言表。市城市更新项目办在日常管理中,了解到李淦能的家庭经济困难且配偶患有重大疾病,立即按政策减免了部分租金,并上门协助其办理了家属入户事宜。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市城市更新项目办坚定忠诚信仰,厚植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冷暖放在心头。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