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区已完成30个农村供水改造工程
走进宁西街石迳村,干净整洁的村道两旁,一栋栋两三层高的楼房随处可见。住楼房原本是一件开心的事,但近年来,村民却遇到了烦心事——自来水水压不稳定,二三楼经常断水。
“现在不用担心啦,即便一楼用水,楼上照样也能保障水压水量,实在很方便。”随着农村供水改造工程完工并实现通水,石迳村村民梁叔点赞说道。
开展农村供水改造工程是增城区今年十件民生实事中“提升乡村宜居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记者从区水务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30个农村供水改造工程(总共35个),完成率为85.7%。
新建供水管网362公里 惠及村民超7万人
梁叔告诉记者,他一直生活在村里,经历过自家挖井打水、铺设管网引水再到如今市政供水的过程。这也是增城村民用水变化的真实写照。
增城区农村地域面积广阔,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且住户较为分散,普及市政自来水供水存在较大困难。2014年以前,增城区通过第一、二轮农村供水改造工程,实现了农村集中供水的100%覆盖,初步解决了村民的饮用水问题。
然而,与市政供水相比,农村集中供水点的水源多为山泉水或地下水,普遍无完善的消毒处理设施,难以达到乡村振兴工作关于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90%的要求。
为努力构建农村供水新格局,基本实现“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作、智慧化服务”农村供水体系,增城区于2019年全面启动第三轮农村供水改造工作,总投资约22.54亿元,计划2023年全面完成,受益人口60万人。其中,今年计划开展35个农村供水改造工程,总投资约4.39亿元,修建供水管网约400公里,已纳入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惠及人口约8.89万人。
截至目前,已完成30个农村供水改造工程,具体为中新镇17个行政村、仙村镇5个行政村、宁西街8个行政村,新建供水管网362公里,惠及村民超7万人。
“一户一表” 全面实施同网同价
此轮农村供水改造意在将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更新改造或重建原有老旧质量差、漏损率大的农村集中供水设施,确保农村饮水水质合格率提升至100%。
改造前,增城农村供水管网一般使用易老化、易渗漏、易影响水质的PVC管材,各行政村多为总表供水,总表后管网漏损率高达30%。改造后的管网改为使用年限不低于50年的新型管材,能有效减少供水管网跑冒滴漏现象,供水管网漏损率低于5%。
改造完成后,不管是市政供水或是农村集中供水,均全面实施“一户一表,抄表到户”模式,并采用远程传输智能水表,由供水单位统一管理,实现同网同价,供水城乡一体化,提高管理效率、规范水费征收工作,有效提升村民节约用水意识。
“这里没有吱吱吱的声音,说明附近地下管道没有漏水情况。” 在石迳村,东进供水有限公司宁西服务站的巡检人员撬开井盖,将1米多长的听音杆一端放在水管表面,双手握住另一端,耳朵紧贴上去,判断水管是否漏水。这是该公司日常巡查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提升农村饮水水质。

提振精神状态 提升能力水平
以人大工作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根据主题教育工作安排,7月5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衍诗为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市委主题教育第二巡回指导组组长程明到会指导。
王衍诗结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主题教育情况和自己的学习体会,围绕进一步提高对人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振人大干部的精神状态、提升人大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锤炼人大干部过硬的工作作风、加强人大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等五个方面内容,与大家共同分析广州人大工作情况,教育引导机关全体党员干部找差距、查弱项、促提升,不断推动新时代广州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王衍诗强调,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从人大的法律地位、法定职权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对人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政治责任感。要提振人大干部的精神状态,发挥好市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的火车头作用、中层领导的接力带动作用、年轻干部比学赶超的活力作用,焕发人大干部创先争优的精气神。要提升人大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切实解决一些干部存在的不懂、不会、不强、不严、不学等短板弱项,努力做到在其位胜其职,独当一面开展工作。要锤炼人大干部过硬的工作作风,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勤勉尽责的工作状态、紧抓快办的工作效率、团结干事的合作精神。要加强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严守底线,强化监督,不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王衍诗要求,要坚决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及省委、市委关于主题教育的部署要求,抓好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把规定动作做到位,把自选动作做出彩,在以学促干上下功夫,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以人大工作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近年,我区积极引进生物医药创新龙头项目,加快推进创新药成果产业化,继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康方生物双特异性抗体卡度尼利单抗等新药申报上市后,广东恒瑞瑞卡西单抗获国家药监局受理上市申请,该产品获批上市后将在广东恒瑞知识城产业化基地投产,将助力我区生物医药向千亿产业集群迈进。近段时间,为进一步推动全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一批重点生物医药企业加快投产,区投资促进局一是开展专项工作。全面梳理近年引进重点生物医药项目,研究拟定加快促进项目产业化的若干措施;二是分类精准施策。与恒瑞、康方等龙头企业密切洽谈,推动成熟药品管线转入我区生产;对威斯克等创新企业,协调各部门加快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助力产品迅速投产;三是强化工作协调保障。针对瑞卡西单抗的转入,开展从药品生产许可证B证申请审批到药品上市申报的全流程跟进服务。其中,许可证B证从申报到发证用时仅10天,产品已于6月21日获国家药监局正式受理上市申请。
附件下载: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