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广汽、比亚迪领跑 新一轮汽车出口竞速 头部车企加码角逐海外市场
刚过去的6月底,广汽埃安正式官宣进军泰国市场;7月5日,比亚迪确认豪掷45亿元在巴西建生产基地;去年出海“破百万辆”的上汽集团,也同日宣布新海外出口目标。全媒体记者留意到,乘着新能源的春风,中国车企正施展新一轮出海“快手棋”。与去年众多造车新势力在北欧开启海外布局的“小打小闹”相比,今年的“出海”由中国龙头车企挑大梁搭台唱戏,尤其是上汽、比亚迪等出口“大户”不约而同深化海外战略,中国制造的海外布局进入竞速环节。不过,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品牌虽然借助新能源实现对国外品牌的“弯道超车”,但“出海”仍面临诸多挑战。
海外市场已成为上汽、比亚迪、长城等头部车企的重要业绩增长点。
海外市场成车企新增长极
“2023年上汽将力争在欧洲打造首个‘20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目前欧洲建厂的工作已提上日程。”7月4日,上汽集团总裁助理、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余德向记者透露,上汽集团出海战略将进一步“升级”,今年还分别在美洲、中东、澳新、东盟及南亚要打造出5个“10万辆级”市场,预计全年海外销量超过120万辆。最新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汽在海外市场累计销售53万辆,同比增长40%。
比亚迪近年也在加速海外市场的“攻城略地”,出口量已经连续7个月超过1万辆。广汽在今年3月底的业绩沟通会上,也明确把海外市场作为集团业绩的新增长点;同时,奇瑞、吉利、长城等也表明正深化海外战略,奇瑞近期更宣布加码在东盟三国建厂的计划。
众多车企纷纷竞速海外,底气何在?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会长严斐指出,全球低碳转型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迎来广阔的国际市场。“我国汽车产业已然融入国际汽车大循环,呈现出出口市场高端化、产业布局全球化、汽车出海低碳化等新特色。”中汽协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问鼎全球,并在今年第一季度已跃居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今年前1~5月,我国汽车整车出口193.3万辆,同比增长79.8%。其中新能源汽车功不可没,前五月累计出口量达到45.7万辆,同比增长1.6倍。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预计,今年我国汽车出口规模将达到400万辆的水平。
哪些海外市场更爱“中国车”?
6月28日,广汽埃安宣布正式进军泰国市场,并将成立东南亚总部。对于广汽埃安的出海首站选择,并不让业内意外。记者留意到,经过多家车企在海外市场的“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东南亚等汽车产业落后的国家,已经是中国车企的首选出海地。如在泰国,上汽、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城等主流中国车企均已进入布局。
与此同时,汽车工业发达的欧洲成为了小鹏、极氪、蔚来等中国新能源车企出口热门地,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顾志军表示,中国车企走向全球集中在两条路径:新能源品牌依靠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先发优势,以如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为跳板,进入汽车产业发达的欧洲市场;上汽、比亚迪、长城等车企,则重点以燃油车、插混车型拓展汽车产业相对落后的东南亚市场。
挑战仍然非常巨大
中国品牌“走出去”的方式已更发多元。如吉利从全球供应链体系、产品出口、技术“出海”,进入“产品、技术、人才、管理”全产业链输出的新阶段。去年通过入股雷诺韩国汽车首次将技术输出到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广汽集团也为出海做了诸多“铺垫”,广汽米兰前瞻设计中心在去年11月开业,形成米兰、洛杉矶、上海、广州“三国四地”的全球化设计创新体系。
虽然海外市场机会很多,但挑战仍然非常巨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指出,“中国品牌在关键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企业国际化体系能力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他指出,更多中国企业在国际航运保障能力、本地化的金融服务能力、供应链的海外协同发展能力,海外售后服务、二手车租赁报废回收等体系能力上都很欠缺。业内人士还指出,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出口时,不管是充电设施还是售后维护等,都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确保消费者的用车满意度,防止出现服务烂尾现象,以此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口碑和信誉。

1-5月,广州市服务业各行业延续恢复向好态势,服务消费势头持续抬升,叠加五一假期效应和广交会利好推动,“流量经济”助推文旅会展业强势复苏。据广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广州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021.88亿元,同比增长9.4%,较1-4月提高1.6个百分点;5月当月实现营业收入1538.46亿元,同比增长15.4%。
五一假期
文旅消费增势旺
五一假期期间,广州各大景区推出精彩活动为旅客上演文化大餐,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游玩。据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初步测算,五一假期全市接待市民游客1058万人次,同比增长近54%。其中,融创文旅城接待游客近23万人次,同比增长近8倍;长隆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近52万人次,同比增长5.6倍。在此推动下,5月全市旅行社及相关服务、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4倍和63.3%。电影方面,《人生路不熟》和《速度与激情10》位居5月全国票房冠亚,带动广州市斩获1.2亿票房。5月当月全市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7.3%。
史上最大规模广交会
强挺会展业复苏
广交会是千年商都的金字招牌。今年二季度迎来史上最大规模广交会,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十余万境外采购商蜂拥而至,来自全球各地的参展商累计实现200多亿美元的超预期出口成交额,进一步激活寂静了三年的会展行业。在此带动下,1-5月,全市会议、展览及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倍,较1-4月提高65.8个百分点,5月当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7倍。
五月,商贸流、旅游观光流、探亲流三流合一,为广州注入高人气,叠加广州市3月起月度客流量倍增的发展势头,1~5月,全市完成旅客运输1.17亿人次,同比增长74.7%。分运输方式看,水路、航空、铁路、公路运输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5.4倍、1.3倍、89.5%、22.7%,带动水上、航空、铁路、公路旅客运输业1-5月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4倍、97.9%、53.2%和4.5%。
“走!周末去打卡广州这些专业批发市场”“广州宝妈必收藏,8个超省钱超好逛的批发市场”……曾被诟病“脏乱差”的各式专业批发市场正渐渐变身年轻人“省钱抵逛”的打卡地,这正是近年来广州各大专业市场优化升级的缩影。今年5月,广州国际轻纺城、广州红棉中大门等16家市场荣获广州市首批商品交易市场优化升级试点市场表彰,标志着2022年以来广州专业市场优化升级的试点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蝶变:软硬环境双提升,“潮流地标”叠加专业服务
盛夏炎炎,走进广州国际轻纺城,七层的环形商城内,往来客户络绎不绝;红棉中大门内,第十届红棉国际时装周的余热仍存;一德路上的万菱广场,海外客商正在逐层“扫货”……
2021年8月进驻广州国际轻纺城的蓝金康,是hello APM针织面料的创始人。水泥式墙面、极简式设计……从读书时的建筑设计到现在的服装设计,2006年就入行的蓝金康,其店面具有浓厚的个人风格。
专业市场的商场化、时尚化是当下包括广州国际轻纺城在内各大专业市场的趋势。
2005年5月正式开业的广州国际轻纺城是当时中大布匹市场内一家较早从传统到现代转型升级的核心龙头,带动了一批商户“入户”上楼。卓悦纺织品牌主理人陈海珍就是那个时候入驻,“当时很多商户不理解,很多人认为在市场成熟的情况没必要上楼,担心客户习惯在一个‘平面’上扫货,上楼后反而影响客流。”
经历近20年的沉淀,当年的疑虑早已散去。人们熟知的“中大布匹市场”即中大纺织商圈也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的纺织品面辅料交易基地,商圈也从单一的面辅料交易业态逐步扩展到时尚设计、时尚发布、直播电商、面料研发等业态。
如今,除了在“硬环境”上“刷新”人们的认知外,专业市场链接的“软服务”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假设客户在店面选定了一款面料,通过如蓝金康、陈海珍背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工厂下单制造,一般可能在半个月内就可以拿到成品,极致如希音等则甚至可以做到24小时内出货。”广州国际轻纺城公共关系及企业传讯部总监周瑛智告诉记者,希音正是依托包括中大纺织商圈在内的独特优势,在服装生产供应链上探索出一套全新的互联网模式。
互联网模式下,当前的专业市场正在向线上延伸。目前广州超过300个专业批发市场引入直播电商行业,如沙河商圈已成为全国最大淘宝直播基地之一,广州国际轻纺城则逐步推出秒布SaaS系统、秒布视频、秒布商城等多款数智化产品和服务,掀起纺织品营销数字化升级新浪潮。
路径:多方联动协同发力,推动专业市场加快创新发展
新形势下,专业市场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
近年来,广州紧抓荣获国家级商品市场优化升级试点城市的机遇,由市商务局牵头制定实施方案,结合各区特点在7大优势行业选取16家市场开展优化试点:出台实施《广州市关于支持专业市场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广州市时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依托优势产业资源禀赋,越秀、海珠、荔湾、白云、番禺等区围绕优势行业优势市场开展优化升级专项行动,试点市场范围逐步拓宽。
首批优化试点市场也“各显神通”:广州国际轻纺城推出设计大咖联名秀以及面辅料采购节、流行趋势静态展、纺城云播等系列IP活动与举措;广州红棉中大门帮助纺织服装企业整合设计制版、面料研发、总部办公、展贸、直播、社交等复合功能;岭南花卉市场建设“易批花”等线上交易平台,以“市场+平台”模式整合全国花卉资源……
政府的关注与支持力度为市场运营方和商户都带来了信心。站在广州国际轻纺城AB区,记者看到2楼目前正在紧锣密鼓装修中。“我们希望在该区域打造一种潮流化、年轻化、零售化的采购空间,更加类似购物商场,兼具批发与零售功能”。周瑛智介绍,这一升级项目预计今年底完工,主要是要面向“电商服装潮品牌”的面料采购专区。
链接:最新调研报告显示广州专业市场地位独特
据统计,2022年广州有专业市场500余家,亿元以上市场112家,亿元以上市场年交易额超2000亿元,已形成在全国乃至全球规模领先的产业集群。
今年以来,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联合广州市委办公厅(综合二处)、广州市商务局、广州市场商会,开展关于专业市场的重大专项调研。5月,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发布了首期广州专业市场调研报告。根据该报告,早在唐朝时期,广州已拥有世界级的专业市场,当时是全球最大的茶叶、陶瓷、丝绸、珠宝出口市场。时至今日,广州专业市场已然成为“千年商都”的载体,市场体系完整、品类多样,涉及国内外贸易多个领域,建立覆盖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业网络。
同时,广州专业市场的业态是多样化的,包括了地域和交易时间的多种形式。其中周期性集群交易的专业市场,最著名的是“广交会”,还有如美博会、茶博会等大型商会,都是广州专业市场的类型之一。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