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季华路西延线工程正式开建 27年老路再成广佛加速器
9月30日,佛山市季华路西延线工程正式开建。未来,现状季华路将继续向西延伸约15公里,衔接佛山第一桥西江富龙特大桥,一线通达佛山禅城、南海、三水、高明四区,实现西部区镇与佛山中心区最快15~20分钟速达,推动广佛全域化同城以及助力佛山西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历经27年,佛山季华路经历了多次升级改造,这条集多个“超级工程”和轨道交通于一线的佛山“超级动脉”,将成为佛山全域化同城新的助推器。
1.0时代
从2公里至20公里 农田变身季华商务带
季华路诞生于1993年。27年前的它,早期开发的是季华五路,而道路周边都是农田、小厂房,沿线仅有一幢高层建筑。之前,季华路不断东西“生长”,大幅扩大覆盖范围。到了1996年,季华路已延伸至季华四路与季华七路。2000年,季华路诞生了首个商圈季华商圈,实现了商务经济的启航。
佛山一环的开建、南庄并入禅城区,为季华路的东延西拓创造了机遇和条件。2003年至2013年,季华路进入快速延伸的新十年,最终成为一条东接佛山一环,西延至禅城南庄的城市主干道。2010年,禅城区提出将季华路打造成“总部第一街”的发展概念,并吸引了数十家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进驻,成为佛山中心区名副其实的“金融街”,消费商圈也随之增多。
从最初的2公里到后来的20公里,季华路如今承载着日均超过20万辆的车流。对于广佛车流而言,这是一条东西往来重要的大动脉,极大方便广佛市民的通勤、消费、商务、旅游等出行需求。从城市发展来看,季华路的不断生长,不仅使得禅城城区版图扩大,禅桂交通的无缝对接和交通融合,也实现了禅城西部经济转型升级和产城人融合,以及人才集聚和资源增值。
2.0时代
13个月快速化改造 打造佛山版“东风路”
2012年,禅城区启动了中心城区治堵。此时的季华路沿线,在建的城市综合体为18个,已建的为2个,拟建的为4个,建成后全线城市综合体将达24个,商业规模不亚于广州的天河路、东风路。在此轮治堵中,季华路快速化改造也摆上提升日程。禅城区计划通过快速化改造,取消南海大道至绿岛湖段的所有东西向红绿灯,实现小城交通向大城交通的转变。
2013年3月,长达13个月的魁奇路快速化改造正式启动。一度被国内业界高度关注并堪称“最牛隧道”的汾江工程,是这场改造中的“超级工程”。施工期间,距离广佛地铁最近仅1.5米,安全风险极高。尽管难度较大,汾江隧道在开建仅10个月后,便顺利实现了贯通,极大缓解了原季华路汾江路节点的交通压力。
2014年4月,季华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完工,当时经过实测,南海大道至绿岛湖段所有东西向红绿灯取消后,行车时间较原来缩短了大约28分钟。与此同时,沿线车流也大幅增加,最高峰时曾暴增3成。曾经,红绿灯太多,路况太差,使得季华路将桂城和佛山新城“隔城相望”,同时又导致了禅城东西两头城市发展失衡。季华路快速化改造后,季华路成功转型为“佛山版东风路”,不仅巩固了其作为佛山中心区重要商务主干道的地位,也缩短了广佛东西交通往来的时间成本。
3.0时代
季华路西延线开建 “断头路”终将打通
历经27年的发展,季华路虽然发生了巨变,但依然是佛山最大的“断头路”之一。据佛山市路桥公司介绍,目前,佛山中心城区通往西樵、高明方向的车辆需通过龙湾大桥、西樵大桥或广明高速丹灶特大桥跨越顺德水道,通往丹灶城区、三水方向的车辆仅能通过金沙大桥跨越顺德水道,造成上述桥梁车流量巨大,属超负荷运作。现状季华路终点接南庄码头止,属于“断头路”,若设置过江通道将季华路往西延伸,即可打通“断头”成为佛山市中心城区往佛山西部片区重要西出口。
2020年9月30日,季华路西延线正式开建,打通断头路的大幕拉开。季华路西延线工程起于现状季华路-紫洞路节点东侧,设置桥梁上跨紫洞路及地铁二号线,往西设置隧道下禅港路、南庄码头和顺德水道,工程自东往西途经禅城区南庄镇、南海区丹灶镇和西樵镇、三水区白坭镇,路线总长约15.41公里。季华路西延线工程作为整个一环西拓工程的收官之作、“闭环”之笔,项目的建设打通了中心城区的“西出口”,并通过富龙特大桥成为串联起禅城、南海、三水、高明四个区的交通动脉。据估算,季华路西延线通车后,将实现西部区镇与佛山中心区最快15~20分钟速达。
在这一项目中,季华路将再次打造“超级工程”。作为季华路西延线项目的控制性工程,顺德水道过江通道将采用盾构技术建设顺德水道隧道,隧道全长2655米,采用直径达15米的盾构机修建公路隧道,这是佛山首座盾构公路隧道。多次通过建设“超级工程”实现距离换时间,凸显了佛山为实现“内通外联”、助推广佛同城“加速度”的前瞻性和强大决心。
交通观察:“新季华时间”,满足更多市民同城出行需求
按照计划,季华路西延线工程将于2023年底建成通车,届时的季华路沿线途经佛山禅城、南海、三水各区并与西江富龙特大桥相连直通高明区。在佛山一环与佛山一环西拓南北环所组成的“大一环”里,它恰好位于中间位置,横跨东西,不仅将佛山一环与南北环联系在一起,也成为广州通往佛山西部最快最短的城市道路之一。
这样的“超级东西大动脉”,将满足广佛市民未来交通出行的更多需求。首先,季华路沿线未来将集聚包括广佛地铁、佛山地铁2号线、4号线、3号线、广佛环线等大量轨道交通项目,季华路多个节点均可快速接驳轨道交通枢纽,实现地上地下不同出行方式的交互换乘,通达广佛中心区以及周围区域。其次,季华路以及西延线将串联起佛山包括广佛江珠高速、佛清从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实现城市路网与高速路网的高效融合,让广州进出佛山更加方便,选择更多。
目前,佛山正在大力推动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的前期工作。这个坐落在佛山西部的航空大枢纽,将极大方便粤西多个城市的航空出行。而对于广佛客流而言,季华路无疑是前往机场的最快最短捷径之一。未来,广佛市民可通过季华路接西江富龙特大桥后进入高明区,再通过衔接的高速公路直达机场。同样,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的航空客流也可通过季华路快速往来广佛中心区域,或转乘其他轨道交通前往更多目的地。
季华路新一轮的升级,让27年的老路焕发新颜。在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广佛全域化同城大背景下,季华路在佛山路网中率先迎接机遇,迈入立体化交通发展的新阶段,它也将给更多“广佛路”的发展带来新的经验和借鉴。
10日,佛山召开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现场会议。市长朱伟强调,各区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坚持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全力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要求、新期待,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为佛山创造美好生活环境与幸福生活作出更大贡献。
朱伟一行前往南海区桂城街道桂一社区、禅城区祖庙街道旭日社区进行实地考察。今年以来,佛山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启动省下达的123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截至目前已开工老旧小区40个,已完工5个;按照户数计算,全市开工率为46.6%。
“老旧小区改造,是党和政府为民服务、办好民生实事的必然要求,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加快补齐城市发展短板、提升城市内涵品质的重大举措。”朱伟强调,老旧小区改造,“改”的是与百姓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问题,“造”的是党委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与形象。全市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思想共识,切实增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更多改革成果惠及群众,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朱伟表示,今年是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实施的第一年,既要解决遇到的突出问题、完成繁重的改造任务,还要为今后几年工作打好基础。接下来要加强谋划,抓住关键,科学铺排重点工作。要尽快摸清工作底数,科学制定五年规划,采取“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办法,抓紧编制各区2021-2025年改造规划。要准确把握改造标准,科学编制每一个老旧小区专项改造规划和计划,决不能搞“一刀切”。要建立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预选库,改进项目规划设计和审批验收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加快审批速度,推动改造工作提高效率。要紧盯2020年改造目标,对未开工项目,要尽快完成前期工作,抓紧完成工程招投标等工作流程;对已开工项目,各相关主管部门和施工单位要加强协同合作,做到同步施工,确保一次开挖、一次完成,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尽早竣工,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活的影响。此外,区、镇两级要切实加快中央和省下达我市资金的支付进度。
朱伟强调,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市、区政府承担主体责任。要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做好宣传引导;二是拓宽筹资渠道,强化资金保障和管理;三是做好试点带动,严格监督检查,摸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确保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副市长赵海主持会议。
佛山12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确保今年底前全部开工
五区区级示范点力争年底见成效
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是佛山今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10日召开的佛山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现场会议要求,各区各部门要全力确保12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今年底前全部开工。
出台“1+3”文件
加快老旧小区改造进度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改造提升城镇老旧小区,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推动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佛山积极开展“宜居佛山共同缔造”工作,不仅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还出台《“宜居佛山共同缔造”行动指南》和《“一社一策”编制指引》《佛山市“宜居佛山共同缔造”电梯加装指导意见》《共同缔造工作流程》三个配套文件(“1+3”文件),并于9月3日针对区、镇召开政策宣贯会。
今年省下达给佛山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为123个。截至目前,全市完成前期调研和改造准备的老旧小区71个,已开工老旧小区40个,完工5个。全市开工进度为46.6%,其中禅城区34.5%、南海区30.6%、顺德区62.4%、高明区29.6%、三水区60.7%。镇街层面,西樵镇、北滘镇、龙江镇等镇街完成情况靠前,开工进度均超过80%。
突出示范引领
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由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难度较大,根据广东省住建厅工作安排,佛山市禅城区旭日社区和南海区桂一社区被选为省级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在实践中探索难点、痛点的解决方案,摸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带动全市乃至全省城镇老旧社区改造工作。
桂一社区是桂城街道老旧城市社区,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商品房为主,共18个生活小区。桂一社区改造以微改为主,通过雨污分流、电力管线、公共设施与空间改善等手段,提升居民舒适度;同时引入万科物业团队以EPCO模式进行改造,即将运营前置,实现改管一体,解决设计施工及后期运营脱节、共有设施维护、社会公共资源盘活等痛点。“特别是针对后期运营问题,将由专业团队全面盘活社区公共资源,实现资源收益最大化,并将收益最终反哺社区日常管理、维护,减少财政资金投入。”万科物业有关负责人介绍。
“一社一策”是我市老旧小区改造的方向。祖庙街道旭日社区主打“微改造”,以“先民生后提升”为设计原则。在改造公共环境方面,将通过旧房屋外立面规整、规范遮挡空调机、统一外墙颜色等方式,结合社区特色呈现岭南风韵。同时对公共空间进行重新规划设计,通过增设景观小品、配置适宜的绿化绿植、规范规划停车位等举措,达到提升居住幸福感的宗旨。目前,旭日社区“一社一策”改造方案已编制完成,交由禅城区进行立项和EPC招标工作。
会议要求,五区同步打造一个区级老旧小区改造示范点,力争年底前见成效,发挥带动效应。
强化资金保障
加快制订改造资金计划
经初步摸底统计,佛山现有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2110个,涉及投资金额超过83亿元。按照国务院相关要求,佛山到2022年要完成一半改造任务,到“十四五”期末要基本完成全部任务。
目前,佛山已完成提前批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分配,下达2020年首批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用于老旧小区改造部分)超过883万元,并申请下发共同缔造市级配套资金6825万元,用于各区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同时各区积极申请政府专项债,三水区落实6300万元的老旧小区改造专项债,南海区正申请35.5亿元的老旧小区改造专项债,顺德区正申请1亿元的政府专项债。此外,佛山还探索引入大型企业作为实施主体连片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020年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用于老旧小区改造部分)分三批下达超过1.9亿元,占全省老旧小区改造中央补助资金的三分之一。
今年佛山需开工老旧小区改造户数为47622户,涉及投资金额约10亿元。会议明确要强化资金保障,制订老旧小区改造资金计划,在争取中央财政投资和市级配套资金的基础上,各区给予户均2万元以上的配套资金投入,确保改造资金及时到位。
佛山秋色是佛山人民秋季庆丰收的节令习俗,佛山手工业者制作出精美的工艺品,通过秋色赛会进行展示和竞技,使他们的店号行业和个人技艺名声大振,促进佛山手工业繁荣发展。2008年,佛山秋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秋色巡游成为佛山市民了解、观赏秋色民俗的一道风景线。
自2016年起,在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指导下,佛山市博物馆、佛山市非遗保护中心主办佛山秋色赛会“小手拉大手·大城小工匠”活动,每年一届,由非遗传承人传授,佛山青少年亲手制作非遗作品,经过展览和评选、投票,获奖学员将有机会在秋色巡游中向观众展示自己的优秀作品。这项活动至今已吸引约2500个家庭参与非遗传统技艺的学习,成为佛山市民喜闻乐见的非遗公益品牌,从而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和参与者。
让孩子近距离体验传统魅力
佛山市博物馆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曹学群介绍,这一面向青少年的秋色赛会活动,将非遗传承基地与学校链接起来,让非遗传承人进入校园,指导学生创作各种非遗工艺品,学生的优秀作品2016年至2019年都参与到当年的秋色巡游中。
2020年佛山秋色赛会“小手拉大手·大城小工匠”活动在国庆节假期举行,约460名小学生及家长在禅城区国瑞升平商业中心一楼分别体验了佛山彩灯、佛山木雕、佛山秋色、佛山狮头、佛山剪纸、佛山木版年画等项目的传承课程。
黄宏宇、何雅欣、陈嘉彦、黄卓浩、周嘉欣、刘钟萍等新一代的非遗传承人出任今年的授课老师,他们不仅带来了新颖的课程内容,还开发了独创的材料工具包。黄宏宇带来了新作《喜莲莲》文创彩灯,不仅灯身色彩粉嫩,材质独特,孩子们不再需要扎骨架、黏合等复杂的工艺,而是通过分解巧妙设计的图案,经简单的拼接、折叠就可制作出一盏古色古香的佛山彩灯,提高了彩灯的可观赏性和可操作性。
刘钟萍与师母带来两块佛山木版《少年黄飞鸿》和鼠年主题的《丰年福鼠图》。在她们的指导下,孩子们自选图案后,便在帆布包上进行印制,并在包上绘上五彩的颜色,写下美好的祝愿。
不少学员都是佛山非遗的忠实粉丝。12岁的小学生黄梓淇,曾参加两届“小手拉大手·大城小工匠”活动,获悉国庆节假期又有佛山彩灯的学习机会,主动请妈妈给她报名。黄梓淇告诉记者:“经过三年的学习,我对佛山彩灯有了更深的了解,亲自动手让我特别有成功感,同时也体会到佛山民间艺术的无穷乐趣。”
佛山市第二十五小学多名学生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三年级的梁漪文以嫦娥奔月为主题创作的剪纸作品获评一等奖,张朝闻制作的佛山秋色《仿生苹果》荣获三等奖。张朝闻说,他参加过多项佛山非遗体验课,这是第一次体验制作秋色仿生瓜果,制作过程很特别,希望明年还能继续参加这项有趣的活动。
“经过5年的培育,佛山市民对这项活动的认知度非常高,官网发出报名信息后,不到1天时间,180个名额全部报满。”佛山秋色赛会“小手拉大手·大城小工匠”活动项目负责人郭燕冰说,今年的赛会活动精选了6个非遗项目,无论是课程作品,还是非遗传承人的教学方式,都很令人惊喜和期待,不少新开发的非遗课程在此次活动中首发。
当天,不少参观市民纷纷表示,期待这项活动也能让中学生、大学生以及成年人参与,让更多的优秀非遗文创产品获得大众的关注。
让“非遗”活化,融入日常生活
佛山共有9所学校和13个非遗传承基地成为“小手拉大手·大城小工匠”活动中青少年体验、学习非遗的主要阵地。
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萎缩,很多传统手工艺都面临着生存困境。为给佛山非遗提供更多发展机遇,佛山市非遗保护中心主动联系南海金箔锻造技艺的传承人,建议他们利用南海区联和金箔厂的场地,开展“小手拉大手·大城小工匠”活动。郭燕冰回忆道:早前,非遗传承场地和师资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砖木结构的民居年久失修,光线和空气欠佳。金箔锻造技艺则是一项重复捶打的体力劳动,没有太多的创造性内容,项目课程需要进行调整才能适合小朋友学习。
于是,郭燕冰与年轻的传承人吴炜全商量调整课程设置,在课程中融入金箔历史和内涵文化,让小朋友体验捶打和切箔的步骤,参观工场的机器,用贴金箔的工艺制作儿童感兴趣的文创作品。为了让小朋友感受金箔的材质,传承人还开发“传递金箔”的小游戏增加了课程互动性和趣味性。
这种授课形式颇让孩子们满意。连续三年,南海金箔锻造技艺传承基地承接了三次“小手拉大手·大城小工匠”培训班。通过升级改造,该基地还成为南海区定向非遗旅游点,开发了10种以上的非遗体验项目,每年接待大量游客; 吴氏父子成功转变了经营理念,除了接工程和加工外,还开展工艺培训、文创销售、旅游参观等业务。
五年时间,“小手拉大手·大城小工匠”活动广泛走进佛山各所学校及非遗传承基地,通过“学习——制作——巡游”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和家长参与到制作和巡游当中,体味工匠精神,感受非遗传承的荣耀感。
佛山市铁军小学美术老师欧琦辉,用8年时间向佛山狮头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黎伟拜师学艺,她在校园第二课堂推广佛山狮头课程,并在学校的支持下建立了佛山狮头工作室。“2016年,佛山狮头培训课是在纸扑狮头上绘画,让学生们初步了解狮头纹饰的文化涵义;2018年,欧琦辉尝试让学员进行狮头扎作,更加接近狮头制作技艺的核心。”郭燕冰说,通过多次“小手拉大手·大城小工匠”课程,欧琦辉老师开发的系列课程影响更加深远,不但在国内多次获奖,还受到国外学校的邀请前往开课,而狮头课程也成为铁军小学的精品课程,学校里学习制作佛山狮头的氛围日益浓厚。
佛山市博物馆副馆长、佛山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关宏谈到,佛山拥有丰厚的非遗资源,但活化非遗的道路任重道远,通过“小手拉大手·大城小工匠”活动,一方面让孩子们了解佛山非遗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另一方面引导非遗传承人参与到非遗创新中,通过产品创新、更新传播方式,从而拉动非遗持续性发展。
让孩子体验“沉浸式”非遗教育
佛山秋色赛会“小手拉大手·大城小工匠”活动至今已举办5年。期间,由佛山市博物馆、佛山市非遗保护中心牵头,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与学校、社会机构联动,不仅在学校内举行非遗展演、展览、讲座等活动,更让非遗项目融入课堂,成为学校第二课堂或融入各个学科,甚至将学生带进非遗传承基地,深入现场进行“沉浸式”非遗体验。
今年,主办方还联合禅城区青少年关爱协会开展青少年志愿者服务,使课程内容渗入大中小学学生心中,在青少年职业体验和非遗传播方面进行尝试和拓展。
据郭燕冰介绍,自2016年开始,佛山市非遗保护中心重视整合资源,发挥该中心的示范作用,带动学校和非遗传承人群体参与其中,“这个过程中的每次活动都有系统设计,项目负责人提前与非遗传承人进行课程内容设置、非遗传承环境等内容进行细节沟通,我们一直提倡非遗传承人进行创新式非遗教育,比如开发适合孩子特点的课程、创新教育方式或编写因地制宜的非遗教案……不少佛山非遗传承人在这方面做出一定的探索和实践,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佛山秋色赛会“小手拉大手·大城小工匠”活动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模式。2016年该项目获得佛山市博物馆优秀项目奖、2017年获得广东省“博物馆优秀青少年教育项目十佳奖”。
对此,曹学群谈到,非遗保护传承要从娃娃抓起,只有让孩子从小接触、了解、喜欢上非遗文化,才能让孩子真正成为非遗文化、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创新者。因此佛山秋色赛会“小手拉大手·大城小工匠”活动意义重大,对孩子的成长也有裨益,因为传承、保护、弘扬、活化非遗文化,不仅能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也能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
新闻
链接
历年硕果
2016年佛山秋色赛会“小手拉大手·大城小工匠”活动的优秀作品网络投票点击量达到77万人次;
2017年 该活动扩展至佛山五区,传承项目从之前的8项增加至15项,时间从8~11月延长至3~11月,达到了时间、空间、数量的几何级增长,十天内网络投票点击量高达184.9万人次,投票达到35.3万人次;
2018年 在宣传和体验感方面进行了改进,开发了手机报名系统等,同时尝试运用新媒体的H5、作品专属二维码、抖音视频、朋友圈广告、课程直播等创新方式,大大提升活动的宣传力度和广度;
2019年 在开展线下课程的同时,开展了3个线上课程,创新文创工具包,把课程范围从线下扩展至线上,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美国、印度等地都有学员领取工具包。国庆期间在万达广场举办秋色赛会优秀作品展和评选活动,短短7天参观者达到了20.8万人次;
2020年 共有460人参与6个非遗项目课程,新闻、图片、视频专题点击量达到10万+。在课程开展的同时,还与佛山市老字号协会合作在商场中设置了“非遗市集”,20个非遗摊位有吃有玩,带动了参观人流并有效促进了非遗文创品的销售。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