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广覆盖无死角 防疫宣传入脑入心
3月21日一大早,一群身穿“红马甲”的机关志愿者来到三水区主要交通干道路口,为市民派发口罩,提醒市民自觉遵守防疫要求。
近段时间,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佛山市迅速行动,吹响疫情防控宣传集结号,运用多种宣传形式,让防疫宣传做到广覆盖、无死角,让防控疫情宣传深入基层、深入村居,打通防疫宣传、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营造群防群治、人人参与疫情防控的浓厚氛围。
禅城 多措并举防疫宣传广覆盖无死角
3月18日,在禅城区疫情防控指挥中心宣传信息组会议上,禅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礼锋提出,各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通过在人员密集或流动性较大场所、交通工具的各类电子显示屏刊播疫情防控宣传海报和宣传视频,进一步加大刊播频次,切实形成疫情防控良好氛围。
工作早到位,安全多一分。3月19日10时,佛山日报记者来到禅城区石湾镇街道番村村,村中的“文明实践+智慧广播”系统正在播放防疫音频。
“接种疫苗,共同防疫,我们一起参加。”
“请辖区出租屋房东和租客积极配合,做好疫情联防联控工作。”
番村村党委书记徐灿金介绍,每个整点,村内的“大声公”都会播放一次防疫音频,每次15分钟。“这样的‘大声公’全村共设置20余处,主要分布在公园、市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让村民听得懂、好理解。”徐灿金说,村里每个店铺都张贴了防疫海报,深入落实“进门三件事”,村口的电子宣传栏也换上最新的防疫海报。多种形式的宣传之下,村民的防疫意识显著提升,时刻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在佛山大道、季华路、魁奇路等主干道,人行天桥的巨型横幅也换了新装。“进一步提高接种率筑牢群防群控防线”“戴口罩打疫苗防疫情不松懈”等语言精练的红色横幅,将疫情防控知识传达到过往行人和司机;街边的商铺纷纷张贴防疫海报,提醒市民注意防护;农贸市场和汽车站等人流密集场所也设置了“大声公”,循环播放防疫音频。
连日来,禅城区充分整合全区各方力量,挖掘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村居、社区等各类场所一切可利用的宣传载体,铺天盖地刊播防控疫情宣传短片、海报、标语横幅、音频,全方位覆盖市民活动的各类场所。市民上楼下楼、上车下车、出入小区,抬头低头都能看到各类防疫信息,迅速营造起人人参与防疫的浓厚氛围,让疫情防控意识入脑又入心。
目前,禅城区大型商超、文化场馆、景区景点等人员密集场所2000余处各类电子显示屏(含走字屏)已广泛刊播疫情防控宣传内容;季华路、岭南大道、佛山大道、魁奇路等主次干道设置大型天桥横幅8条,临时护栏宣传板400幅;万科金融中心、九鼎国际、绿地中心等大型灯光幕墙纷纷开展疫情防控主题亮灯;全区近40个户外商业LED大屏、350余家银行网点和营业厅、147个村居、438辆出租车、1700余辆公交车、101所中小学等已落实刊播工作;同时印发张贴3万余份主题海报。此外,全区各文明实践所(站)纷纷开展文明实践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宣讲服务,打消老年人接种疫苗顾虑,用心用情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三水 创新形式打通宣传“最后一米”
近段时间,走进三水区大街小巷,多种形式的防疫宣传铺天盖地。三水区通过标语挂起来、LED屏亮起来、喇叭响起来、宣传单送起来、红马甲动起来、红绶带戴起来“六个起来”措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防范意识。
“防疫道路千万条,接种疫苗第一条”“防疫情不松懈戴口罩勤洗手”……3月19日,三水区明富昌体育馆外天桥、文锋路天桥、人民医院天桥等5座天桥都换上了最新的防疫海报,大型天桥横幅增加至12条。此外,三水还在主干道路口、村门口、家门口、厂门口以及市场商超等公共场所悬挂防疫宣传标语、横幅500多条,遍布各镇村组。
3月以来,三水区累计刊播疫情防控主题宣传短片、宣传画电子屏点位数量18443个,滚动刊播约1200万次,让抗疫宣传不留死角。
各镇(街道)充分利用“村村响”广播系统固定循环播放防疫音频,各村的“小喇叭”化身宣传员,以最接地气、最通民心的方式,传递出科学防疫、全民防疫的最强音。同时,区内各中小学也利用校内广播宣传防疫知识,让学生们时刻牢记防疫要点。
截至3月21日,三水区已经制发10万份宣传海报和宣传单,在酒店、文化场馆、公园景点等公共场所登挂。同时,每天组织近2500名机关志愿者在主要交通路口、高速公路、商场、市场等场所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向市民派发疫情防控宣传资料,将最新的疫情信息、防疫知识送入千家万户。
三水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充分整合全区资源,充分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村居、社区等各类场所宣传载体,全方位刊播防控疫情宣传短片、海报、标语横幅、音频,让防疫信息充分与市民生产生活相融合,让市民时刻将疫情防控放在心中,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我们要急迫融入大湾区,推动真正的广佛同城。”在1月18日南海区举办的“加强交通建设推动城乡融合”现场推进会上,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勇提出,交通建设要高起点谋划格局,从粤港澳大湾区、广佛同城以及南海作为智造高地三方面来谋划。
3月22日,广佛新干线佛山一环隧道工程主线完工通车。该项目位于南海区大沥镇,为旧路改造工程,总投资约4.05亿元,通车后将加强珠三角地区、广佛都市圈、佛山市区联系,巩固南海区作为佛山市重要交通枢纽和广州市西面门户的战略地位,增强对外吸引力和辐射力。
加快广佛融通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1月4日,南海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明确提出,2022年南海将加快广佛融通。广佛新干线作为南海直达广州城市中心的快速通道,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广佛新干线佛山一环隧道起于广佛江珠高速(原佛山一环)与广佛新干线交叉口以西约520米处,下穿广佛江珠高速跨线桥向东延伸,终点与盐步大道跨线桥引道相接。
随着周边城市化进程加快,且邻近白坭市场、世贸纺织城等商业中心,该路段的通行压力日益增大,双向交通量高达67948辆/天。然而,项目建设前,该路段广佛新干线直行交通与广佛江珠高速(原佛山一环)出入交通无法分离,导致在路口交叉处各个方向的车辆都需要等较长一段红绿灯,不少市民反映早晚高峰时段出现拥堵现象。
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交通问题,在南海区交通运输局的统筹下,南海区道路建设管理处实施了广佛新干线佛山一环隧道工程,通过各参建方的共同努力,于2022年3月22日完成主线隧道建设,并实现开通。主线开通后,过往车辆将疏导到主线通行,两侧辅路建设也将全面铺开,计划2022年5月底完善全部辅道并通车。
施工过程中,项目组对施工围蔽位置进行灵活调整,尽可能减少对路面交通的影响和噪音扰民;同时还帮忙解决了周边住宅小区和商铺的排水问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施工单位负责人王利坦介绍,该项目主线总长1210米,拓宽为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为80千米/时,并增设双向四车道的辅道,可有效缓解广佛路、海八路、穗盐路的交通压力,快速疏通南海区对外和过境的交通。整个断面车道数量从4个增至10个,通行效率将大幅提升。
此外,新建的下沉隧道长635米,道路设计更加流畅和人性化,可充分发挥城市交通“人工河”的作用。不仅能实现道路快速化,提升市民出行效率,还可以实现人车分流,从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行人安全。同时,由于隧道的环境相对封闭且植被丰富,可以有效限制车流噪音和尾气污染,有利于优化城市生活品质,实现低碳发展。
“这条隧道开通后,大大减少了我的通勤时间,每天都能多睡一会了。”家住南海区大沥镇的徐先生对改造效果十分期待。他和成千上万的广佛候鸟一样,每天都要开车往返广佛,广佛交通联通给两地市民的生活和出行质量带来飞跃提升。
打通“断头路”助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路通人通经济流通。广佛新干线佛山一环隧道是南海区打响“东部广佛同城核心区”交通规划建设的首炮,将进一步强化广佛新干线的跨市衔接作用,推动“白云-南海”片区主动脉的无缝对接,实现广佛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双向奔赴”,进一步加强产业分工和产业链共建。
当前,市、区正实施及计划实施的交通项目共193个,南海段总投资约4662亿元。南海将围绕“两高四新”产业和“七湖两湾一站一园”布局,以东西南北中五大片区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推进“四网合一”的轨道建设、城铁一体的TOD综合开发、畅通工程的实施,构建“五纵七横半环”高速公路及“六纵六横”快速干线体系。
广佛新干线佛山一环隧道既是近年来佛山全市唯一一个道路隧道项目,也是佛山市“断头路”连通两年攻坚行动计划中2022年计划打通的“断头路”之一。
佛山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该项目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功能,逐步改善周边片区交通拥堵状况,提高城市路网整体通行效率,改善民生民情,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
此外,同为广佛同城快速通道之一的S267帽三线佛山一环至南港立交段改造工程,目前已入场开工。该项目建成后,全线仅保留一个红绿灯,从南海桂城通往广州的车程将由半小时提速至10分钟左右,极大提升道路通行质效,推动广佛道路基础设施全面互联和深度融合。
目前南海共有13个在建重点道路项目,包括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南海段)工程、广东金融技术服务区B区市政工程(滨江二路)第一标段(K0+750-K1+360)剩余工程、禅西大道北延线立交工程、机场大道工程等,总投资约88.88亿元。其中,广珠铁路官窑站至一汽-大众厂专用公路工程将于今年通车。
广佛新干线佛山一环隧道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断头路打通打顺,使基础设施的“虹吸效应”与“扩散效应”相得益彰,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和韧性,涌现出更多产业集聚高地,提升广佛全域同城化的经济效率,使广佛都市圈在粤港澳大湾区焕发生机。
3月22日上午,央广网云遇四季丰收节·千里追“耕”大型活动走进高明区更合镇吉田村,向全国观众展示了吉田村无人水稻农场的春耕景象。
春分后、清明前,是春耕生产的重要时节。在高明区更合镇吉田村智慧农业园区内,大部分农田已经种上了水稻、玉米等作物的幼苗。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台旱播机正规则行走在稻田上播种,驾驶室空无一人……这是国内首个商用无人水稻农场的运作情况。在这台无人旱播机的旁边,还有一辆宽数米的喷洒机在作业。稻田的上空,一辆可装载20升药剂的无人机正在飞行。
机器是这片农田里春耕的主角。2021年,吉田村花大力气集约原本零散的耕地,联手中科智慧农业创新研究院、广东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高明区供销合作社等单位共建“高明吉田智慧农业园区”,园区内最大的亮点就是无人水稻农场。一批无人驾驶的大型农机依靠5G和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实现水稻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操作。同时,种植户通过云管控平台便能迅速掌握农田的酸碱度、降雨量、温度、风速等条件,真正实现智慧种田。
吉田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钟志强表示,过去吉田村由于缺乏青壮年劳动力,导致出现耕地丢荒的情况。无人农场的落地与运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吉田村缓解劳动力紧缺、土地丢荒等问题,减轻农民劳动负担,为高明其他乡村的农业现代化、科技化发展提供示范。
据悉,央广网3月22日推出的云遇四季丰收节·千里追“耕”大型活动在海南省、广东省等地线上直播联动。其中,一个直播团队来到高明区更合镇吉田村,和全国观众一起体验智慧农业,感受科技助农。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