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一个蛋,是“养生”还是“伤身”?真相来了!
鸡蛋,低调的外表下,藏着一颗营养丰富的心:富含优质蛋白质及人体必需的全部氨基酸、维生素A、钙、铁等成分,还含有现代人易缺乏的磷脂、胆碱……因此也被称为“全能营养食品”。
有人把它当成
物美价廉的“营养佳品”
天天吃
有人却担心它
成为“血管杀手”
那么问题来了!
每天坚持吃鸡蛋
究竟是好是坏呢?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
相信您看完后就能解除困惑了~
01
鸡蛋胆固醇高
到底“是敌是友”?
国内外的研究告诉你答案!
人体为维持健康状态每天需要300mg的胆固醇,而每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根据大小和品种为141–234mg,由此可知:吃鸡蛋不会诱发心血管事件。
①我国一项研究对2.8万名没有心血管疾病人群进行了近10年的随访发现,每天一个鸡蛋不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病风险,反而有利于降低中风的风险。
②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纳入了416213人,探索鸡蛋摄入频率与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主要冠脉事件、缺血性卒中以及出血性卒中风险之间的关联。
结果发现,比起基本不吃鸡蛋的人,每天吃鸡蛋的人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降低了11%,死亡风险降低18%。
其实鸡蛋中除了胆固醇,还有很多利于预防心血管病的成分,比如多种B族维生素、甜菜碱、叶黄素、玉米黄素和少量Ω-3脂肪酸,所以适量摄入的话并不会威胁健康,还会带来各种好处:
01、改善大脑功能
鸡蛋中含大量蛋白质、维生素以及丰富的抗氧化剂,可改善大脑前额叶功能及执行功能。东芬兰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证实了吃鸡蛋对大脑的好处。
该研究招募了近2500名42~60岁的受试者,一组每天早上吃一个鸡蛋,另一组正常饮食。在22年的随访后,测试了参试者的记忆、认知以及心理情况。
结果发现,吃鸡蛋的参试者测试成绩普遍较好,患老年痴呆的比例远低于未吃鸡蛋的一组。
02、改善糖代谢能力
鸡蛋中的蛋白质、氨基酸、钾、镁等多种营养物质有助于恢复胰岛功能,改善人体代谢糖的能力,还有助于抑制体内炎症,进而降低糖尿病等多种慢病风险。
2015年,《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东芬兰大学的研究发现,每周吃4个鸡蛋,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38%。
03、帮助降压
爱尔兰皇家外科医学院在《科学报告》上发表的研究显示,吃天然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鸡肉和鸡蛋可帮助降低血压。
04、保护肝脏
鸡蛋中的蛋白质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还可提高人体血浆蛋白量,增强机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
因此对于肝损伤的人群,每天早上吃个蛋很有好处。
02
国人每天吃几个鸡蛋最合适?
这个“上限”要心中有数
01、每周3~6个鸡蛋,可改善血脂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发表的研究指出,对中国成年人来说,每周吃3~6个鸡蛋,可明显改善血脂代谢。
这项研究纳入了60952名成年人,随访一年后发现,与每周吃鸡蛋<3个的人相比,每周吃鸡蛋3~6个的人血脂指标更好,具体表现为: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降低了0.606、1.465、0.848、1.071mg/dl,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了0.461mg/dl。
02、每周超过6个,死亡风险高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在《欧洲公共卫生杂志》上发表研究显示,吃太多鸡蛋不利于健康,每周摄入鸡蛋不应超过6个。
研究人员招募了9444名年龄在45~64岁的受试者,历经14年发现:鸡蛋的食用量与死亡风险密切相关——每周食用鸡蛋3个以下和3~6个的受试者,死亡风险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而每周食用鸡蛋6个以上的受试者,死亡风险升高了35%。
总的来说,普通人群每周可以吃3~6个鸡蛋,而高血脂、胆囊炎患者则要适当“减量”。
03
鸡蛋有个最佳吃法
但这4种没营养还危险
蒸煮蛋是最佳的鸡蛋吃法,吸收率和营养素保存最高,但时间别太久,在煮沸状态下保持3~5分钟,蛋清凝固,蛋黄刚刚凝固、质地软嫩、颜色金黄,这时候营养物质的氧化程度相对较低。
不过,很多人嫌水煮蛋没味道,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吃法,但要注意的是,以下四种吃法不但会损失营养,还可能带来伤害。
01、生鸡蛋、溏心蛋
鸡蛋容易沾染多种致病菌,比如常见的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这些细菌能通过鸡蛋壳上的微孔侵入鸡蛋内部,可能引发食物中毒。
我国约有10%的鸡蛋表面被沙门氏菌污染,64%的蛋壳大肠杆菌严重超标,所以更建议煮熟吃。
02、煎蛋、炸蛋
不论是煎蛋还是炸蛋,都要用较多的食用油,不仅热量较高,还容易导致蛋白变性,甚至变焦,产生有害物质,影响身体健康。
03、茶叶蛋、卤蛋
制作茶叶蛋和卤蛋需要使用大量茶叶、香料、酱油、盐等,容易过多摄入钠元素。而且为了入味,煮的时间往往很长,易造成鸡蛋的营养流失,蛋白质过分凝固,胆固醇、脂肪酸氧化,会进一步加重肠胃负担。
04、毛鸡蛋
毛鸡蛋又叫死胎蛋,是一种没有成功完成孵化的鸡蛋。
毛鸡蛋很容易被沙门氏菌等污染,如果储存、加工不规范,在适宜的温度下非常利于细菌繁殖,食用后对健康有危害。
总而言之,吃鸡蛋对身体有好处,关键是不要过量,同时注意吃的方式,才能让鸡蛋成为真正的“营养佳品”。
有句俗语你听过吗?
“清明蔗,毒过蛇”
甘蔗作为一种清甜多汁的水果
一直很受欢迎
但是到了清明前后
食用甘蔗就要谨慎了
小编提醒大家
预防霉变甘蔗中毒
吃甘蔗会引起中毒?!
到底是为什么?
甘蔗一般在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收获上市,至第二年的清明前后才会卖完,其在运输及储存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霉变产生毒素。因此食用霉变甘蔗引起的食物中毒多发于初春季节,2到3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原来
“毒过蛇”的并不是甘蔗本身
而是发霉变色的
“红心”或者“黑心”甘蔗
甘蔗中毒会致死吗?
只有清明甘蔗毒比毒蛇?
把霉变部分砍掉之后还能吃吗?
这些问题一起了解一下
食霉变甘蔗中毒会致死吗?
甘蔗霉变后会产生一种神经毒素,是青霉属和曲霉属等少数菌种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3-硝基丙酸。进入人体后被吸收,发病急,一般是十几分钟至十几小时。
短时间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脑水肿、头痛,重者抽搐、四肢强直足呈鸡爪样、瞳孔放大;严重可导致缺血、呼吸衰竭死亡。还有部分因甘蔗毒素导致中毒的患者留下语言、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只有清明前后甘蔗毒比毒蛇?
清明节和甘蔗中毒有关系,那是因为天气变暖。春季气温不断升高,霉菌等杂菌适宜生长繁殖,甘蔗容易霉变;霉变的甘蔗就有产生毒素的风险,所以每年甘蔗中毒事件多发生在2月到4月。
值得注意的是,只要甘蔗霉变,无论是在清明节前后还是其他的季节,一样会导致中毒。
哪些甘蔗不能吃?
把发霉部分砍掉剩下的甘蔗能吃吗?
质软、变色、酒味、长毛、红心的甘蔗都不建议吃。很多人以为把甘蔗发霉的部分砍掉,再吃剩下的甘蔗就没问题了。其实,这是个致命的误区。
病菌入侵甘蔗后,菌丝可以延伸,即使砍掉霉变的部分,剩下的甘蔗也有肉眼看不见的大量毒素。
甘蔗汁到底还能不能喝?若甘蔗霉变,就有可能产生毒素,这样的甘蔗汁可能含毒素的量会更高,中毒风险就更大,因此,榨好的“成品甘蔗汁”最好不喝。
当然若是新鲜没有霉变的甘蔗,现买现榨的甘蔗汁是没问题的。
如何拣选好甘蔗?
01、看外观和中心部分
表皮黑中带红、光滑、有白霜的甘蔗比较新鲜。如果甘蔗色泽差,在末端出现絮状或茸毛状的白色物质,切开后的剖面如果有泛红黄色、棕褐色,或青黑色的斑点斑块,表示已霉变,这样的甘蔗别买!
02、摸硬度
新鲜甘蔗质地坚硬,霉变甘蔗质地较软。如果质地比较松软的甘蔗那就要注意了。
03、鉴别有无异味
正常甘蔗榨出来的蔗汁清甜爽口,具有甘蔗特有清香风味,如果闻到有酸馊霉味或酒糟气味等异味,说明已经变质,这样的甘蔗不能食用。
万一吃到霉变甘蔗怎么处理?
应急要点
01、潜伏期短,10分钟-17小时,大多食后2-8小时发病。中毒症状最初为恶心、呕吐、腹疼、腹泻,继之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幻视或复视、下肢无力、不能站立。重者呕吐剧烈、大便呈黑色、血尿、发热、神志恍惚,出现阵发性抽搐,抽搐时头向后仰、四肢强直、两臂后曲、两手均呈鸡爪状,两眼球向上偏向一侧凝视,瞳孔散大,牙关紧闭,出汗、流口水、意识丧失,继而进入昏迷。病人可死于呼吸衰竭,幸存者可能留下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极似大脑炎后遗症,导致终生残疾。
02、对早期中毒病人迅速洗胃或灌肠以排除毒物。
03、迅速将病人送到医院救治。
专家提醒:
1、有霉点的甘蔗不能吃
一根甘蔗上有几处发现了霉点,而其它部位看起来还不错并没有发霉迹象,也是不可以食用的,因为由于甘蔗含水量很高,霉菌毒素会在其中自由渗透而转移其他处。
2、霉变甘蔗引起的急性食物中毒无特效治疗
目前对霉变的甘蔗引起的急性食物中毒无特效治疗,只能采用对症处理,如保护肝脏和肾脏,纠正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酸中毒。给适量镇静剂止痛。疑有脑水肿者,使用脱水剂和激素。重症病人应给促进脑组织代谢药物。昏迷病人给予苏醒剂。
小伙伴们在吃甘蔗时
一定要仔细观察哦
一旦发现变质要果断舍弃
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日前
广东省教育厅印发
《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版)》
适用于2022和2023学年
《意见》提出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
其中语文九年总课时占比21.58%;
数学九年总课时占比13.88%;
劳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九年总课时占比14.61%;
体育与健康九年总课时占比10.6%。
《意见》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时代新人。
《意见》对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科技、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16门科目的课程实施作出要求。
《意见》明确,每学年新授课时间35周(九年级33周),九年总课时量9522;每学年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第一学期复习考试时间1周,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3周);每学年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可用于集中安排劳动、科技文体活动等。小学每课时40分钟,初中每课时45分钟。学校可在保证周总时长不变的情况下,确定各科目周课时数,根据学科实际探索长短课。
地方课程原则上在部分年级开设,覆盖年级累计不超过六个,一个年级最多开设一门,不超过九年总课时的3%;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班团队活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课时可统筹使用,可分散安排,也可集中安排。鼓励将小学一至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与小学阶段的科学、信息科技、劳动、综合实践活动,以及班团队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相关内容整合实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作为必修内容,由思想政治课教师主讲,平均每周1课时,可与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班团队课、校本课程等统筹安排课时。
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一二年级开设英语,以听说为主,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安排。初中阶段开设外语,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初中阶段若选择开设科学,需统筹科学和地理中自然地理学习内容。
结合广东当前师资配备、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等现状,信息科技在四至九年级独立开设。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一二三年级开设信息科技课,课时可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中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每周均不少于1课时;班团队活动原则上每周不少于1课时。专题教育以渗透为主,融入相关科目中,原则上不独立设课。
书法在三至六年级语文中每周安排1课时,鼓励有条件地区在一至二年级开设书法课,课时可在语文科或校本课程中安排。
统筹各门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安排,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
有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创造条件开展体育锻炼、艺术活动、科学探究、劳动与研学实践等校本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统筹安排,每两周至少安排1课时。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