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三水白坭农村“三资”改革如何突破?跨村集约连片用地!
详细内容

三水白坭农村“三资”改革如何突破?跨村集约连片用地!

时间:2023-03-24     人气:1150     来源:白坭发布     作者:
概述:近日,三水南部的白坭镇接连发出公告,称有连片规模土地将通过三水“三资”平台发包。公告看似寻常,但仔细阅读就会发现......

近日,三水南部的白坭镇接连发出公告,称有连片规模土地将通过三水“三资”平台发包。公告看似寻常,但仔细阅读就会发现,这次对外交易的主体是行政村的经联社,而集约的资源来自行政村的多个村民小组。


这意味着,率先为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改革探路的三水区,已经对跨村资产集约这块“硬骨头”发起了进攻。


自改革启动至今半年多来,三水区已经立足实际,在平台上增加了批量立项、委托交易、挂牌简易交易、公开协商等功能。但要想在多个村民小组中进行土地资源集约,需要统筹解决利益分配、土地交付日期不统一等复杂因素,这要求三水再次作出突破,而三水也的确给出答案:“跨村集约+分期交付”,按集约土地比例进行分红……


化零为整,是否就能如愿发挥“1+1>2”的协同效应?因跨村集约而产生利益博弈,是否能一一转化为共谋乡村振兴的共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动力?以三水南部的富景社区为样本,这项探索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奏响畅想曲 445.3亩土地的价值跃升


富景社区的中灶村和下灶村,位于这次改革新探索的其中一个风暴眼。


最近几天,两村村民纷纷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转发了这么一则消息:“现有445.3亩土地连片发包,租期20年,有兴趣的老板可以通过三水‘三资’平台参加竞投。”


“要不是这次连片发包带来转机,这十几亩鱼塘就继续抛荒喽。”3月20日,三水白坭富景社区下灶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陈耀华在田头转悠,把村集体的资产又盘算了一遍。


隔壁的中灶村也有相似的困扰。“十几户种养户,年纪最大的75岁,最小的也有50岁,他们承包了近200亩鱼塘,但年均亩产值也不过万把块。”该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徐柱勋为发展乏力而着急。


随着这些资源集约化经营,有望破解亩产效益不高等问题。本就相邻的中灶村与下灶村走得更密了,中灶村将拿出180多亩鱼塘、150多亩耕地,下灶村也将拿出110多亩鱼塘。更为重要的是,两个村的鱼塘本就相连,趁着这次集约化,其市场竞争力将大幅提升。


“有些四五亩的鱼塘,一年的租金也不过几百块。现在我们两个村的鱼塘连片面积接近300亩,同时把土地承包期延长至20年,希望借此引入现代农业企业。”徐柱勋说,村民的共识与信心,来自于南边村的成功。


1个多月前,富景社区南边村连片面积达415.82亩的30多口鱼塘集约化发包后,被广东省水产行业龙头企业、广东何氏水产有限公司以111.6万元/宗·年的价格竞得,对比以前总租金约59万元/年,价格翻了一倍。往长远看,连片土地载体可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形成养殖、生产、加工、研学观光等一二三产业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南边村可以引进大企业、养高值鱼,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呢?”徐柱勋和陈耀华信心满满。


按照三水“三资”平台的流程,到4月4日上午10时整,这445.3亩土地将正式在平台上对外发包,走向其价值跃升的拐点。


做好当家人 一场凝聚广泛合力的探索


不过,在今年1月初的时候,徐柱勋和陈耀华可不是现在壮志踌躇的样子。该项探索启动不久便陷入停滞状态。


当时,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村民对“跨村集约”的不了解、不信任,加之以大部分鱼塘也集中在本村种养户手中,受观念、年龄、市场认知等因素制约,他们也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


关键时刻,镇、村各方凝聚起合力。对群众最为关心的土地集约、管理和分红问题,白坭镇制定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工作机制。即明确由村(社区)经联社牵头,对分散在各个村民小组的土地、鱼塘予以集约,再在三水“三资”平台发包,并为之设置了一个分期交付的柔性机制。对村民最为关心的分红问题,则采取“土地入股”的形式,各村按投入土地比例对分红进行分配。


在1月31日那天,广东何氏水产有限公司与南边村的成功签约,提振了村民的信心。


“这次探索,由社区和村民小组的两级经济组织唱主角。”富景社区党委书记陈伟标说,当时,许多人对三水“三资”平台还不够了解,社区一级首先明确了该项探索的前提:由中灶、下灶两个经济社委托富景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通过三水“三资”平台进行公开发包。因为全流程公开、全过程监管,杜绝了村民办事找关系、走后门的念头,也免去了基层干部难以自证清白的后顾之忧,村民还一致放弃只许本村人投包的惯例。


随着探索的推进,另一个“拦路虎”——资产发包期不一致,又差点导致中灶村与下灶村的合作泡汤。


原来,下灶村107.41亩鱼塘原则上在2025年2月18日到期后才可交付。“到嘴的鸭子绝不能飞走。”白坭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陈诏勇说,白坭镇有2000多宗鱼塘在出租,面积约1.1万亩,零散分布在各村,资源整合任重道远,而中灶村、下灶村有望为全镇作出有借鉴意义的探索。


经多方协商,白坭镇创新推出“分期交付”的弹性机制,即架设沟通桥梁,新承包方可与原承包方协商提前支付。


随后,白坭镇还成立6个工作小组,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乡贤等基层治理力量的协助下对重点人群做思想工作。加之以中灶村、下灶村每年都会共同举办龙舟竞渡活动,两村人文相亲、地缘相邻,在各方合力的推动下,这次跨村集约最终得到大部分村民认可。


作为镇职能部门,陈诏勇等人尤其注重发挥释疑解惑的作用。对群众关注的发包年限太长、租金能否跑赢通货膨胀等热点问题予以解释,陈诏勇与拍档们一一以数据说话。如群众最为关心的集体收入问题,445.3亩连片土地交易底价为1246840元/宗·年,租金递增方式为第1~3年不递增,第4~10年在上一档基础上增幅15%,第11~15年、第16~20年也分别在上一档基础上递增20%。


对土地发包出去之后村民靠什么为生,陈诏勇以该镇南边村、沙围村的经验说服村民:“你们村靠山面湖,河网密布,且毗邻丹灶、白坭的工业园区,文旅产业有戏可做。日后,村民可以就近到现代农业企业就业,或者做门小生意。”


在这一场凝聚起广泛合力的探索实践中,曾经摆在面前的这些问题,如今一一成为改革继续往纵深推进的基石


乡村精算师 为村民“争利”,向企业“让利”


白坭镇党委书记喻晓坤表示,跨村集约、连片发包的探索,本身就是基层治理能力提高的体现。中标者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对提高生产效益,提振村集体经济都有帮助。这样的探索,是白坭对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农村“三资”改革的生动探索。


诚如其言,记者梳理发现,在该项探索中,白坭镇还尝试将不同意见的人团结到一起,将他们关注的问题聚焦到集体经济发展中,将利益博弈的焦点转化为共谋乡村振兴的共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动力,为化解基层矛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探索可行路径。


这样的探索,在中灶村、下灶村对外发布的《三水区白坭镇富景社区445.3亩土地连片发包公告》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在该公告中,记者发现了这么一份用心良苦的《补充条款》。


这份《补充条款》提出对人居环境、道路维护、后续发展等的要求,如“承包方须对中灶村2022年鱼塘承包者现存的农机器械进行一次性折旧补贴”——这是为了照顾原种植户的利益,并专门安排了若干个鱼塘供他们过渡使用。而村民为了企业能立足当地长远发展,也一致认同将承包期延长至20年。


“与中灶村生活区邻近鱼塘的农机设备(增氧机等)要求设置相应防噪音设施”——这是为了最大限度保障人居环境和村民健康。


在《补充条款》的第12条,还明确提出了为村民保留6亩自留地以用于种植蔬菜——这是考虑到部分村民有耕作自留地的习惯。


可以说,正是事前通盘考虑各方利益,制定各种人性化的机制,在原种养户、村民和投包企业之间搭建起了沟通与互信的桥梁。


究其深层原因,这是基层治理效能水平的体现。在这次改革实践过程中,白坭镇“一三四”基层治理模式(即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四会联动)发挥起作用,还顺藤摸瓜解决了不少民生事。


同时记者发现,现年52岁的徐柱勋和58岁的陈耀华都是2017~2018年前后回到村里当选村民小组长。当时,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三水全力推动一件事:推动头雁回归,为乡村振兴寻找领头人。五六年来,回归的领头雁早已扎根乡村,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精算师。


“这次整合鱼塘,我们节省出至少10亩地。”陈耀华让记者看了他算好的一盘账:下灶村毗邻白坭汇金工业园,节省出来的10亩土地用于修建农贸市场、停车场、羽毛球馆等,村集体收益将有望大幅提高。


那边厢,徐柱勋也早已画了一张发展蓝图:中灶村预留了8个鱼塘,计划借助后山山林、耕地、鱼塘、樵北涌等打造一个文旅产业项目。


敢于为村民“争利”,善于向企业“让利”。在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服务过程中,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并将博弈过程中村民关心的问题转化为发展的共识,三水区作出了示范。


而这项探索能走多远,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