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沙看科创新品走出国门 第133届广交会南沙参展企业数量创新高
第133届广交会正在进行中。本届广交会南沙区参展企业数量和展位数量均创新高,并推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展馆”。乘广交会东风,越来越多的南沙科创新品走出国门。自《南沙方案》发布以来,南沙区不断完善科创平台体系,加快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4月24日,记者走进南沙区科研一线,近距离感受南沙科技创新力量。
“中国芯”产品外销17个国家和地区
在广州南沙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的展馆里,南沙本土企业广东晶科电子运营总监郑永生正为嘉宾介绍晶科电子新一代 Mini LED COB OD 5mm轻薄型双面灯驱背光方案,该方案刚获得第十一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创新奖,也是第一次在广交会亮相。此外还有智能照明模组、背光模组、智能车灯照明模组等产品,在展会现场也备受关注。
实际上晶科电子所在展位展示的只是该企业产品应用的小小一隅。在广交会现场,晶科电子产品身影随处可见,覆盖了汽车、电视、灯具等多个产业领域,飞利浦、三星、海信、TCL、创维等晶科电子的合作商均携带产品亮相广交会。
“‘中国芯’自主核心技术是晶科电子的制胜法宝,我们采用的是先进倒装LED集成封装技术,已申请400多项专利,产品外销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在晶科电子展厅内,晶科电子总裁侯宇告诉记者,“2006年落户南沙,只是个小小的实验室,当时仅十几个人,现在已经扩展到1500多人,拥有两个先进工厂,正计划进一步扩大投资。预计今年产值将突破20亿元,再创新高。”
自主研发百亿元设备助力打造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在广州海洋局南沙科研基地,记者看到,天上飞的纯电无人机、海底游的水下滑翔机、深海遥控水下机器人……各种海洋探测装备一应俱全,为海洋科研国家队——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增砖添瓦。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深海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正式纳入国务院《南沙方案》。去年整体搬迁至南沙以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正聚焦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重大需求,立足南沙支撑打造我国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目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自主研发的ROV系统、深拖系统等世界一流的技术设备总资产已达百亿元,调查能力国内第一。我们已经构建起了全时全域的‘空天海潜地’立体化探测观测检测体系,实现了海洋勘察装备的国产化。”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牟泽霖告诉记者。
目前该局正推动可燃冰、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技术研发和应用。“可燃冰是全球公认的战略替代能源。我国可燃冰前两次试采均创造了世界纪录,在全球‘领跑’。目前我们正冲刺第三次可燃冰试采,力争2024年实现生产性试采,2030年进行产业化示范开采。”牟泽霖介绍,该局去年还成功实施了国内首次船载规模化深海水取水,52吨南海深海水正在全国50余家单位企业进行产业化探索,已试验推出了深海水豆腐、矿泉水等产品,未来将应用在日化、饮食、医疗等方面。“深海水非常纯洁,无污染,应用前景广阔。”
在世界一流、我国首座深水科考码头,“海洋地质十二号”科考船正在准备下一次西太平洋科考调研活动。船上装载着气枪震源系统、电缆系统,展开后可以形成绵延数公里的超大“喇叭”和超大“耳朵”,通过倾听来自海洋深处的地壳反射声音,展开对地震带的科研调查。
“海洋地质十二号”科考船正在准备下一次西太平洋科考调研活动
多项首创助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中心建设
“我们的基因测序仪和检测试剂为国产自主研发的,将降低约50%的检测成本,检测准确率甚至高于进口产品。”嘉检生物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嘉检生物是位于南沙的广东医谷产业园孵化企业之一。在这里,350多家企业蓬勃成长,带来一批细胞治疗、生物制药、检验诊断等优秀项目。
博雅辑因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的首个人体造血干细胞基因编辑药品的临床试验批文;天科雅去年获得全球首例加载PD-1的TCR-T免疫治疗临床试验批文……这些进展,广东医谷执行总裁谢嘉生如数家珍。
据介绍,广东医谷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自广东医谷落地南沙以来,得到了区政府各个部门的关心与大力支持,园区建设了4000多平方米的保税仓,为园区企业提供了贸易商便利。除此之外,还给园区企业争取到出口通关审核绿色通道,工商登记实现“零见面、零跑腿、自助打照”。广东医谷与10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建立合作,解决企业“缺钱”难题,企业共获得风险投资近60亿元。
“梧桐花开,凤凰自来。”去年《南沙方案》发布,赋予南沙打造重大战略性平台的使命,也为南沙企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
广东医谷形成聚集效应,生物医药企业纷至沓来。目前一园已经爆满,二园尚未投产已供不应求,已经被闻讯而来的企业抢占,正在筹划建设三园。“希望今年底三期园区能动工,明年底就可以交付了。”谢嘉生介绍。
如今,广东医谷已成为生物医药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正致力于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中心。广东医谷特别设立国际医疗产业创新中心,推动海外优质医疗项目落地中国。目前中以、中比等医疗创新中心已正式落地,接待了大量的海外医疗代表团并组织和省内企业的交流合作。“很多企业产品出口,部分企业已经取得了海外注册证,今年也亮相了广交会。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能走出去,打造一个世界一流的国际医疗产业创新中心!”

“天气很舒适,坐在广福台前叹粤剧,身心舒畅!”4月25日,广交会媒体集中采访活动之“传统文化线”来到粤剧艺术博物馆,街坊杨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经常到粤剧艺术博物馆看粤剧演出,“多数时候跟街坊一起睇大戏,周末还会带孩子一起来,让他们也能对粤剧、对传统文化有更多了解,我们之间也能有更多共同话题”。
在粤剧艺术博物馆,数十位戏迷临水凭栏叹粤剧,听到兴致处,有人击节伴奏,轻轻哼唱。工作人员梁颖告诉记者,如今园区仿古戏台广福台每天都有3场粤剧粤曲展演,动态展示粤剧艺术特色,“为了丰富观众朋友的体验感受,粤剧艺术博物馆现在延长了开放时间,周一到周日每天都开放,而且上午、下午和晚上都会有私伙局的演出”。粤剧艺术博物馆通过延长开放时间、数字化建设、多媒体互动设备等方式,丰富市民游客试听体验感受,也希望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博物馆,感受传统岭南文化的魅力。
在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当日入馆市民游客超过4000人。不少市民表示,到广州市文化馆新馆既可以“打卡”,方便在社交网站“晒美图”,还可以参观各式展览,“到文化馆好好感受广州文化氛围”。
据悉,目前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内有多个展览正在展出。其中,《“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广作华章——从外贸商品到非遗保护》在中心阁展厅一楼展出,是“非遗+博物馆”的一次深度融合,是广作传统工艺历史华章的深度展现。展览共分为“黄金时代”“广交会时代”“非遗时代”三部分,展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广作精品,展品包括广绣、广彩、广州珐琅等广作传统工艺。馆内常设展《花城百花开——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分为“粤韵流芳”“食在广州”“岁时节庆”“医养岭南”等展区,展示广州人的文化传统,带观众了解岭南文化精粹和人文特质,感悟“花城百花开”的绚丽多姿。
市民带着孩子在咏声动画科技馆游玩
在咏声动画科技馆,展览空间、亲子游乐空间引起现场媒体的兴趣。新颖独特的数字动画沉浸式互动体验、寓教于乐的动画科普,让咏声动画科技馆成为广州新晋动漫文化打卡点之一。该科技馆打造了融合广府文化、岭南特色以及“猪猪侠”“百变校巴”等广州原创IP,以主题场景、汽车驾驶、安全教育等体验为主的沉浸式体验馆,以青少年儿童喜欢的形象、感兴趣的体验方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咏声动漫相关负责人透露,粤产动画电影《新猪猪侠大电影·超级赛车》将于4月29日在全国上映。作为广东土生土长的动画IP,自2005年诞生起,猪猪侠陪伴一代又一代的观众成长。从一个本土IP发展成为一个国民IP,它的成功离不开粤产动漫的地理和文化优势。
2023年4月23日上午,市农监所党支部书记张华和所长洪振涛同志带队到白云区食尚(广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调研农产品标准化工作,就企业产品要求、产地环境、投入品管理、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初加工、营销、废弃物处置、产品追溯等相关环节进行座谈交流,指导企业贯彻落实“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并就编写企业的产品标准进行了现场答疑。
同时一行6人到白云区农检中心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仪器设备采购等工作进行指导。
本次调研活动是市农监所开展“提站位、转作风、促业务、讲奉献”专题学习教育的重要环节,促进了《蔬菜产品标准综合体编写指南》《水果产品标准综合体编写指南》宣传贯彻、落地见效和我市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