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日,看看南沙是怎样夯实绿色发展生态底色的
2023-08-16 09:14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考察湖州市安吉县,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夯实绿色发展生态底色,我们来看看南沙是怎么做的。
一片绿林、一顷碧海、一张河网、一串湿地,一座新城,演绎南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章
通山达海,河海共济,山、河、海在南沙相拥。南沙位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东部,界于狮子洋和洪奇门水道之间的开阔平原和丘陵区,南面是珠江入海口,平原地带河涌环绕,有黄山鲁、大山乸、大虎山、铜鼓山、骝岗山、水牛头、大角山等山地。林田相养,水城相融,林、田、城在南沙交融。红树林湿地、万顷良田、河网水系构成了南沙自然生态的基底,与“一城四区”滨海新城共同形成了南沙特有的城市空间格局。2022年,南沙区森林覆盖率3.45%,建成区绿地率35.4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7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5.9平方米。一片绿林、一顷碧海、一张河网、一串湿地,一座新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正在南沙演绎。
高质量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调研红树林的保护情况时,强调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红树林这个国宝。1998年,南沙围垦开发公司开始在洪奇沥水道东岸、十四到十七涌、十九涌到南沙湿地公园等地人工种植红树林,至今,南沙区从未停下红树林保护修复的脚步。目前,南沙区红树林总面积约167公顷,是广州市红树林生态系统分布面积最大的区域。根据《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和《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工作部署,南沙区组织编制了《南沙区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规划(2021-2030年)》,在严格保护现有红树林基础上,积极开展红树林营造和修复,持续扩大红树林面积和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规划提出到2025年前完成43hm2的红树林营造任务和160hm2的现有红树林修复任务。
摸清海洋碳汇家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海洋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海洋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支持生物多样性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固碳量大、效率高、存储时间长,海洋被称为能力出众的“捕碳高手”。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是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海洋碳汇功能,尤其红树林是地球上固碳效率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滨海湿地海洋碳汇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南沙区毗邻海域广、海岸线绵长,在海洋碳汇建设方面优势突出,碳汇潜力较大。为掌握海洋碳库的规模、分布及固碳储碳“家底”,更深入了解承担碳汇功能的重要生态系统类型、分布、关键种以及固碳过程、固碳机理、增汇机制等,2023年,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南沙分局组织专业团队开展了南沙区海洋碳汇资源本底调查工作,对区内红树林等主要碳汇资源开展了现场调查和取样分析,后续将结合现场调查和测试结果形成南沙区碳汇资源分布、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汇现状等成果。
丰富“两山”转化路径,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南沙分局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南沙气候投融资试点为契机,扎实开展南沙区海洋碳汇资源本底调查,积极探索海洋碳汇核算模式和开发利用路径,大力推动南沙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南沙分局正有序谋划红树林碳普惠项目开发,持续提升“两山”转化反哺能力,结合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有力推动社会资金投入红树林保护修复。
南沙区万顷沙镇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培育“红树林+生态产业”绿色发展新范式,将红树林保护修复与周边生态养殖、生态旅游和科普教育等绿色产业相结合,丰富“两山”转化路径,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让红树林变成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金树林”。
“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发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号令。接下来,南沙将以实施《南沙方案》为总牵引,紧扣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新定位,以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为契机,在自然生态保护修复、气候投融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持续开展创新探索,充分发挥气候投融资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双碳目标的支撑作用,深入开展山水林田湖海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积极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造展现新时代新气象的广州城市新核心,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贡献南沙智慧、提供南沙方案。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南沙分局)
面积近500㎡
提供6类14项服务
桂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
于8月13日正式启用
助力桂城医疗条件持续升级
8月13日,正值桂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五周年之际,桂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馆启用揭幕仪式在桂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卫中心”)举行,为桂城街坊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助力桂城整体诊疗保健水平持续提升。
“本次中医馆和番海社区服务站的揭牌,也是桂城街道政府心系民生的具体体现。”南海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陈伟明表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桂城的健康管理水平将向更高质量更高层次迈进。
现场更为18名荣获桂城社卫中心2023年“优秀医师”称号的医生颁发证书,对他们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作出的努力表示肯定,进一步激励全体桂城基层医务工作者奋发向上、砥砺前行。
“希望社卫中心能够成为基层群众卫生健康的‘守门人’,持续做实做强基层的医疗卫生的资源和服务。”桂城街道党工委委员曹莉敏对社卫中心五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表示肯定,并提出“再定位、再提质、再合作、再出发”4点建议,号召桂城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守护健康的责任感和兢兢业业的事业心,共同奔赴未来五年,推动桂城社卫事业再次腾飞、蓬勃发展。
想知道中医馆有哪些内容?
又有哪些全新服务?
快和桂城君一起提前探营!
近500㎡,提供6类14项服务
“家门口”的中医馆来了
此次全新启用的中医馆
位于桂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部1号楼二楼
建设面积近500平方米
已投入超250万元
目前,中医馆服务覆盖范围
包括桂一、西约、东约等社区
实现15分钟医疗康复就医圈
让中医医疗服务触手可及
中医馆正式揭牌启用
桂城医疗卫生服务阵容+1
走进中医馆
舒适雅致的现代中式风格
和一览无余的布局
让人觉得开阔宽敞
馆内结合传统中医门诊特色建设
设置中医诊室4间
康复治疗室2间及候诊区、中药房
能够满足桂城街坊的就诊需求
中医馆馆内设有挂号收费处
从挂号、号诊到理疗都十分方便
已有桂城街坊前来率先体验
针对多种症状的需要
馆内还新引入超短波治疗机
中药熏蒸机、牵引床等
中医及现代康复设备
为促进患者痊愈提供有效保障
作为中医馆的示范建设点
馆内还设有中医药文化宣传展示区
将打造中医特色治疗服务
持续弘扬中医药文化
提供6类14项中医服务
桂城街坊康养条件UP
社卫中心中医馆现有
中医师、康复治疗师多名
利用传统医学和现代理疗、康复技术
提供针灸、艾灸、拔罐等
6类14项中医适宜技术服务
中医馆内以坐堂视诊为主
保留了传统中医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每间诊室独立分隔
保证患者就诊私密性
针对市民的身体状况
医生在号脉时也会给出食疗建议
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桂城君也亲自“上阵”
体验贴耳穴和艾灸全过程
直呼“有料到”
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
桂城15分钟医疗圈加速建成
优质的医疗资源,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配套。
“从今天起,桂城社卫中心将围绕‘医、养、产、研、学’五核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找准定位、锚定目标、苦练内功,外树品牌,在未来五年基本实现五大愿景。”桂城街道卫生健康办公室主任、桂城社卫中心党支书记陈柱广表示。
广交会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渠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8月15日,“贸易之桥”广交会贸易对接活动启动仪式暨8月系列专场推介会在广交会展馆举办。
据悉,为进一步发挥广交会贸易促进平台作用,提升贸易对接成效,广交会在线上平台常态化运行期间,精心策划了“贸易之桥”全球供采对接系列活动,助力企业开拓市场。另外,自第134届广交会起,所有线下参会的境内外采购商和采购代表均须提前预注册,采购商预注册后可免费快速办证。会上,广交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储士家宣布,“贸易之桥”广交会贸易对接活动暨第134届广交会全球采购商线下参会预注册正式启动。
记者了解到,为更好发挥广交会贸易平台促进作用,服务全国外贸保稳提质,服务地方开放和经济发展,服务企业抓订单、拓市场,外贸中心创新举办“贸易之桥”精准对接和“好宝、好妮探广交”展示活动,以此推介国内重点产业集群、品牌企业及创新产品,展示“中国智造”的魅力,为供采双方创造更多商机。
据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对外联络处刘铨东介绍,广交会常态化策划举办20余场“贸易之桥”广交会推介暨全球供采对接专场活动和“好宝、好妮探广交”展示活动,全力推动贸易成交。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12场“贸易之桥”广交会推介暨全球供采对接专场活动和3场“好宝、好妮探广交”展示活动。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