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拟出台“救命神器”配置规范
3-5分钟内取得AED到场
日前,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公开征求《广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置规范(暂行)》(以下简称《规范》)意见的公告。
记者从《规范》征集意见稿中了解到,广州市拟根据人口密度、人员流动量、分布距离、重点区域、场所面积等因素,按照3-5分钟内获取AED并到达现场为原则,在公共场所进行AED配置,以提高紧急救援效率、保障市民生命安全、降低心脏骤停致死率;并拟明确AED日常使用和管理的主体、人员培训、应急预案和演练等内容,保障AED“既要配好,更要管好、用好”。
新规:公共场所应配AED 违反要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规范》征集意见稿起草说明,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脏性猝死也逐渐进入高发期。心脏性猝死发病突然,鲜有预兆,超过80%的患者发生于医院以外,因此该病成功救治的比例不高,尤其在我国发生心脏性猝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不到1%,不及欧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广泛普及心肺复苏培训和实施公众电除颤计划是目前提高院外心脏性猝死救治成功率的最有效手段。自动体外除颤器,简称AED,是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急救的医疗设备,因其操作简单、方便携带、可被非医学背景人士使用的特性,常被称为“救命神器”。
广州市是全国最早进行社会急救立法的城市。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中,就新增了对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相关规定:政务服务大厅、机场、火车站、客运码头、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高速公路服务区、风景旅游区、学校、体育场馆、养老服务机构、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和单位应当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并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和做好记录。未按照规定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的,由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由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保障AED“既要配好,也要用好、管好”
目前,美国、欧洲、日本等多个国家或地区均开展了公众电除颤项目,已有使用AED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进行除颤的规范流程和指南,但在其中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AED配置密度高但使用率低下的困境。为此,《规范》征求意见稿不仅针对不同的公共场所的配置AED标准进行了界定,同时也明确了“日常使用、管理的主体”“人员培训”和“应急预案和演练”等内容,期望通过多方面措施,保障AED“既要配好,更要管好、用好”。
《规范》拟规定,政府统一配置的AED,由接收的公共场所管理机构或单位作为使用、管理的主体;单位自行购买的AED,由所购买的单位作为使用、管理的主体;社会力量捐赠的AED,由接收的公共场所管理机构或单位作为使用、管理的主体。
使用、管理主体负责对AED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等,落实每台AED的管理责任人;各单位配备AED后,每台AED须按照“1∶10”,组织在AED安装点附近工作的10名以上工作人员完成心肺复苏和除颤器使用的规范化培训,并获得培训合格证书或相关培训合格证明。AED的日常使用、管理主体应该制定针对突发心搏骤停患者的应急处置预案,每年至少举行1次应急演练。
根据征求意见稿,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建立AED电子地图、导航和远程管理系统,实现AED位置信息、品牌型号、配置单位、功能状态、日常检查、维护保养、使用记录等在线管理;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加强公共场所AED配置情况监督巡查,重点内容包括是否规范配置、日常检查记录、定期维护保养记录等;行业主管部门应采取措施,督促帮助指导配置单位按规定进行配置和维护保养AED。
近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广州市污水系统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由市水务局正式印发。其中提出,至2025年,规划新、扩建海珠西部净水厂、萝岗水质净化厂二期工程等28座污水处理厂。同时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力争实现河湖、景观生态补水应补尽补,工业用水“应供尽供”,园林绿化用水“应替尽替”。
学生和家长参观南沙区东涌污水处理厂
至2025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8%
规划以巩固、优化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建设及管理效能为目标,以“提质增效”为重点,持续优化污水治理系统,实现污水治理“双转变、双提升”。
规划提出的具体目标是,至2025年,广州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8%;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稳步提升,达到国家、省考核要求;至2035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9%;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90%以上。至2025年,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30%;至2035年,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国家、省考核要求。至2025年,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国家、省考核要求;至2035年,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还提出,逐步提升污水设施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和智慧化,积极探索和推进污水治理设施运营与养护的专业化、社会化、企业化和集团化。持续深化水权水价改革,以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设施运行成本,以合理盈利为原则,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动态调整机制。
至2035年满足3000万服务人口污水处理能力要求
截至2020年,广州共有污水处理厂(站)65座,总处理规模达775.5万立方米/日(含番禺祈福西、祈福东净水站2.2万立方米/日)。至近期2025年,规划常住人口2000万人,规划污水总量794.7万立方米/日,规划污水处理厂(站)76座,其中新建污水处理厂13座,扩建污水处理厂14座,改造污水处理厂1座,关停污水处理厂2座,污水处理规模达921.5万立方米/日。也就是说,至2025年,规划新、扩建海珠西部净水厂、萝岗水质净化厂二期工程等28座污水处理厂。
至远期2035年,规划常住人口2200万人,规划为62个污水处理系统,全市规划污水总量1077.5万立方米/日(城镇污水量1069.0万立方米/日,农村生活污水量8.5万立方米/日),共规划污水处理厂(站)92座(含结合城市开发建设配套净水站),其中新建污水处理厂20座,扩建污水处理厂47座,关停污水处理厂4座,按1374.0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规模进行用地预控,满足3000万服务人口污水处理能力要求。
新(改、扩)建地区以雨污分流为原则进行改造
本次规划再次强调了雨污分流的重要性,其中提出,为落实广州市总河长令第4号及市河长办的要求,开展源头污染源治理工程,推进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工作,实现“排水用户全接管、污水管网全覆盖、排放污水全进厂”的目标。结合广州市海绵城市规划,实现雨水径流、面源污染源头减量。
在现状合流制片区,以雨污分流制为目标因地制宜推进分流制改造工作。新(改、扩)建地区以雨污分流为原则进行改造,其中新建地区应采用分流制建设,改、扩建地区应优先考虑分流制改造,确有困难的地区,分阶段实施改造。
绿色低碳方面,推动城镇污水再生利用,节约利用水资源。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在生态补水、工业生产、园林绿化、道路清洗、车辆冲洗及建筑施工等领域的利用,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力争实现河湖、景观生态补水应补尽补,工业用水“应供尽供”,园林绿化用水“应替尽替”。
记者12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铁路国庆黄金周运输自9月27日开始,至10月8日结束,为期12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9亿人次。铁路12306将于9月13日开始发售铁路国庆黄金周运输火车票,预计9月15日为售票高峰日,当日开始发售9月29日假期第一天的车票。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铁路部门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心组织国庆黄金周运输,千方百计增加运力,优化售票组织,加大服务保障力度,最大限度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一是加大运力供给。将国庆黄金周运输期限延长为12天,运输期限安排超过历年黄金周。全国铁路实行高峰运行图,日均旅客座席能力预计较2019年同期增长18.5%。进一步挖掘运输潜力,充分运用线路、车辆资源,采取动车组重联运行、普速旅客列车加挂车厢等方式,增加热门方向旅客座席,进京、进沪、进穗方向原则上满轴或满编组运行;各铁路局集团公司根据客流需求,灵活增开管内旅客列车。
二是优化售票组织。根据铁路12306客票预售、候补购票大数据和客流规律,兼顾长途和短途旅客出行需求,动态调整票额分配策略,及时将票额投放至客流需求较大的车站,最大限度保障旅客出行需求。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