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首家智慧型社保镇村通服务站在新龙镇大坦村正式启动
11月15日上午,黄埔区首家智慧型“社保镇村通服务站”在新龙镇大坦村正式揭牌启动。黄埔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中国建设银行开发区分行合作共建,在大坦村联合部署了“裕农通”智慧终端和“智慧眼”手持终端认证设备,让村民实现了足不出村即可自助办理42项高频社保业务,针对高龄、孤寡等特殊情形的老人,还提供手持智慧终端设备上门社保服务。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石出席活动。
织密立体便民服务网
为织密社保便民服务网,2021年9月黄埔区人社局实施了社保服务向17个街镇延伸;2022年9月,黄埔区人社局又与建设银行合作建立了10个湾区社保通服务站,在建行的10个营业网点开通了面向港澳居民和全区居民的社保导办服务。今年以来,黄埔区人社局开始大力推进社保服务“镇村通”工程。目前,黄埔区已实现16街1镇社保服务网点全覆盖;167个村居社区实现社保业务代办导办服务;千余名网格员实施全区域社保宣传网格化管理;5个村居社区部署建设银行“裕农通”自助机,实现42项社保业务自助办理。社保服务“镇村通”工程既是落实“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决策部署的重要一环;也是增进民生福祉、提升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更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硬招实招。
构建社保服务新格局
随着我区社保镇村通服务点建设的全面铺开和社银合作的不断深化,以区级社保经办机构为主体,横向到银行、纵向到镇村的社保公共服务体系将全面建成,全线打通。全区群众将会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的社保“零距离”服务,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将更加充实、可持续。
清华校友科创发展大会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高新区举行。
“黄埔紫荆创业投资基金”正式启动。
11月19日上午,清华校友科创发展大会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高新区举行。广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孙志洋,清华大学校长、清华校友总会会长王希勤,市领导陈杰,区领导冼银崧、董彦君、徐丹出席活动。
本次大会由广州市政府、清华校友总会主办,以“汇聚大湾区 协同促发展”为主题,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集成电路、关键材料与核心装备、生物医药与医工三大领域,旨在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人才智力富集优势,搭建高端交流平台,形成创新资源互通共享模式,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郭毅可、郑泉水、常瑞华、邱学青、张晓平、苏竣等中外院士专家代表,清华校友总会、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科技企业、投资机构代表等600多名嘉宾齐聚黄埔,共襄盛会。
共话科技未来:高峰论道大湾区科创发展
会议现场举行了大会主题演讲及圆桌对话。
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郭毅可以“拥抱人机共生同创的新时代”为主题发表演讲,强调人工智能的重要性,表示人工智能是未来新型工业体制的推动力量。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首席教授、深圳零一学院创始院长郑泉水以“魔幻界面:从定义技术到定义产品”为主题发表演讲,指出了界面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清华大学智库中心主任、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高端智库负责人、清华珠三角研究院创新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苏竣以“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探索智能社会治理中国道路”为主题,以智能社会治理面临的五大风险展开,提出探索构建有温度的人文智能社会的具体路径。
精彩纷呈的主题演讲后,圆桌对话环节再次掀起高潮。分别以“‘科学家精神’与‘企业家精神’”“大湾区科技创新生态建设”为主题举行了两场圆桌对话。来自产、学、研等领域的专家展开深度交流,纵论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产业发展。
共建产业发展:真金白银扶持增添产业动能
黄埔区、广州高新区与清华大学的合作由来已久。
201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5年10月,广东省、广州市和广州高新区正式启动共建清华珠三角研究院。2019年4月,清华珠三角研究院成立粤港澳创新中心,探索开展港澳合作。2020年12月,科技部批复同意以清华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科研力量为基础,联合有关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共同组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黄埔区、广州高新区与清华大学陆续在黄埔落地共建了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粤港澳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引育高层次人才、培育孵化优质产业项目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清华大学系列项目的承载属地,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始终坚决执行上级部署,抓好工作落实,为各个项目运行提供服务保障。
大会上,启动了“黄埔紫荆创业投资基金”支持清华校友创业活动,进一步强化了产学研合作机制,也是真金白银的扶持——基金主要服务于促进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清华校友优质项目在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黄埔区落地发展,带动区域科技创新快速发展。
大会同期,还举行了新能源智能汽车及半导体产业链融合分会场活动。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黄埔区、广州高新区近年来持续打造“2+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总部“3+1”直属创新平台,持续推进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国家纳米智造产业创新中心、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等高水平科创平台建设,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挂牌运作,推动一批更贴近产业、贴近市场、集研发和转化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签约落地。创新主体活力全面迸发,培育超600家高成长瞪羚企业,区独角兽(含潜在)企业超10家,高新技术企业2573家,其中千亿级企业1家、百亿级企业7家、上市企业54家。
(林文慧、罗震楠)
附件下载:
相关信息
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国家级重点工程,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今年以来,花都区分局多措并举,夯实土地要素保障,有力保障扩建工程实施。截至10月底,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共获得约1.2万亩地用地批复,核定留用地指标约1928亩。
一是科学布局超前谋划。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花都区占地约1.9万亩,涉及5个镇街27条村,花都区分局一改过往“被动安置”的做法,主动谋划,统筹城港用地功能、公共服务设施、片区综合交通、城市风貌特色、活力社区营造,充分保留搬迁村记忆,完善道路交通系统的层级与衔接,着力提高公共设施承载能力。
二是用活用好留用地政策。为落实村集体经济发展留用地,保障被征收土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全面梳理平西村、小㘵村、清㘵村等27条村留用地指标,逐地块分析可选址方案,结合交通承载力、基础设施支撑紧密分析,不断优化完善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花都区项目留用地选址方案,确保“村民诉求能满足、社会稳定有保障”。
三是创新用地报批模式。会同技术单位反复论证,创新性将项目主体工程各功能分区,空管工程、场外排渠改道工程组织合并报批,顺利完成土地勘测定界报告,协调落实涉林地、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违法用地等36项材料组卷工作。
下一步,花都区分局将继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对接,不断提高土地要素保障能力,助推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加快建设。
(花都区“一区一城一港一湾”产业布局图)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