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广州日报:知识城里“大师说”
详细内容

广州日报:知识城里“大师说”

时间:2023-04-26     人气:23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概述:......

  中新广州知识城高质量发展规划建设战略咨询会召开    


  转存图片

  何镜堂院士、新加坡规划大师刘太格先生为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合作设计工作坊题词。    

    

  转存图片

  中新广州知识城宜居宜业宜游。    

     

  中新广州知识城再一次召开高规格的规划专家咨询会。 “知识城能否形成CBD?”“九龙湖如何打造世界级湖区?” “为何称这里是 ‘穗城源’?”现场灵感火花四溅,“燃”起谋未来的激情。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个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知识城发展之快有目共睹,仅仅在第一个10年就完成了两次面积扩容、11倍的人口总量增长。当下,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共识,知识城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有必要以高水平国土空间布局为支撑,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积蓄更强动能。

  在4月23日召开的中新广州知识城高质量发展规划建设战略咨询会上,众多规划、建筑大师建言献策,回望历史思索当下,也敞开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文/何瑞琪

  如何形成“大知识城”?

  协同四区,联动四镇

  “我好多年没有来知识城了。这次来很惊讶的是,知识城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引进的企业水平都是世界级的。” 新加坡墨睿设计事务所董事长刘太格说。享有“新加坡规划之父”美誉的他最早领衔设计知识城总体概念规划,故地重游之际,望见当年“一张白纸”变成浓墨重彩的画卷,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奠基13年,知识城从一片阡陌变为一座产业大城、一片宜居之地。而这场会议要讨论的是,在国务院批复的《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实施下,如何将总规落细落实,进一步探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的未来?

  与过去几年召开的规划专家会不一样的是,这次多了许多声音,希望知识城能强化辐射引领、协同联动的作用。

  知识城曾经历两次扩容,面积从123平方公里、178平方公里增至232平方公里,是其影响力最直接的反映。一开始,这里只是深植于广州的一片“试验田”,选择8.08平方公里作为起步区,符合稳妥渐进的探索原则;如今,随着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纷至沓来,人口持续涌入,知识城自然需要更大的空间作为承载。更何况,随着知识经济开花结果,创新高地拔节生长,这里成了广州东部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最耀眼的增长极之一,自然就有了辐射、引领和联动周边区域发展的可能。

  知识城不仅是黄埔乃至广州的知识城,还是湾区的知识城,更要走向世界的知识城。一方面,知识城需要夯实好现有的发展框架,另一方面,也要在新发展格局版图上将扮演好更为重要的角色,比如一个“大知识城”。

  据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郑勇介绍,黄埔区将探索协同相邻四区,联动知识城及周边四镇,共同构建“1+4 ”产业体系,实现片区高质量发展。

  这也关乎到产业布局、交通路网等全方位的对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建议,城际轨道建设是培育区域门户的最好机会,需要做一次比较客观的评估,谋划好知识城的功能布局与交通建设的关系。

  知识城有哪些新维度?

  历史、自然、人文均可做文章

  一个跨过“成长期”的知识城,近年来也多了新的维度需要重新认识。

  望向历史深处。随着陂头岭遗址等6处文化遗址的发现,再一次刷新人们对中新广州知识城范围史前至西汉早期遗存丰富程度,为解答“何以南国,何以广州”提供更详实的资料。

  “这个遗址是古墓,也有可能是粮仓。广州一直说是穗城,‘穗’在哪里?需要考古学家给我们一个判断。如果条件是成立的,建议环九龙湖片区主题可定为‘九龙湖、穗城源’,研究广州穗城的农业发展历史,为知识城奠定文化基础。”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会长潘安说,同时知识城也要延续历史文脉,加强历史文物和风貌保护。

  观察自然环境。知识城内有三山(帽峰山、福和山、油麻山)和两湖(凤凰湖和九龙湖),资源禀赋十分优越。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建议,广州已形成海洋文化的承载地,还可建设以山丘成型的文化依托。知识城着手做“山”的文章,是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

  更多专家学者如刘太格、李晓江等纷纷提出,要以“人”为尺度,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环境。基于知识城科研人才集聚程度,需要进一步分析人群的居住、交往、发展需求,从年轻人友好型转向全龄型友好,让城区的尺度更加人性化。

  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建设,知识城整体城市格局基本成型。现场的讨论角度,已经从大尺度城市开发渐渐转向小尺度精细化设计,建议知识城可从定位、结构、空间、交通、品质和基础六个方面不断优化提升,以高水平规划助推高标准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知识城形成哪些规划经验?

  打造亚热带地区典范城市

  从借鉴新加坡先进的经验,到融入岭南文化元素,到引入城市智慧应用……在知识城,能看到不一样的现代化格局——

  绿色建筑率达100%,知识城南起步区获评华南首个国家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大中小”海绵相结合,让城市实现自由呼吸;自动驾驶便民线在路面跑起来,车路协同的智慧交通“新基建”驶入快车道……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过去这些年来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对知识城的规划建设持续关注。知识城通过不断吸收意见和建议,也形成了良好的发展经验。

  知识城编制的历版规划,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聚焦“知识创新”和“生态宜居”,逐步缩小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比例,提升商业服务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例,逐步从产业新城转向综合性新城。这是一个从园区建设模式转向城市建设模式的经验借鉴。

  此外,知识城结合了国际性和岭南性,形成了特色的“氛围感”。宜居方面,借鉴新加坡邻里中心体系建设经验,实现居住区100%公共服务配套;宜业方面,打造 “一核两心多园”空间格局;宜游方面,依托优越的山、水、林、田、湖生态,营造“三山相拥,城景交融”的山水新城、公园城市景象。

  更值得一提的是,知识城与世界银行合作打造综合性降温方案。该项目将主要指标纳入地块出让规划设计条件,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报建阶段进行微气候仿真模拟,评估测定降温效果。这也体现出对规划严肃性和约束性的尊重。

  “时至今日,知识城已经成为最有潜力与新加坡比肩的亚热带地区典型新城之一。”潘安说,他建议未来可继续坚持低密度开发,注重丰富天际线的打造,要在城市中看得见山,望得见水。

  使命定义未来方向,内涵决定城市品格。这座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之城”,将广纳四方意见,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努力把知识城打造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科技与文化共生的世界级创新高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镜堂

  祝愿广州知识城打造为功能完善、形象优美、科技进步、经济繁荣、世界水平的城镇。

  ——新加坡墨睿设计事务所董事长 刘太格


  (广州日报   2023年4月25日)


     



附件下载: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