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家底”厚重 关键在“活用” 从建设三大文化街区到打造大湾区文创金融CBD
活化历史文化街区 市政协献计又出力
近日,岭南建筑大师林克明旧居陈列馆揭幕,将广州市政协《关于尽快启动微改造工程,建设越秀北历史文化名街的提案》描画的蓝图写进现实。近年来,广州市政协围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担当“参谋”,从建设三大文化街区到打造大湾区文创金融CBD, 为老城市实现新活力持续贡献智慧力量。
描画历史文化名街蓝图
在越秀北路394号,由林克明自行设计建造的自宅在原貌修复后活化利用为“林克明旧居陈列馆”,6月20日举行揭幕仪式后,未来将向公众开放。
林克明生于1900年,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华南建筑学科创始人和广东现代建筑的开拓者,自法国留学归国后参建或设计了中山纪念堂、广州市府合署、广东科学馆、广州体育馆、广州火车站等百余项优秀建筑作品,更于1932年与一众建筑先贤创办勷勤大学建筑系(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前身),为华南建筑学科发展开辟了一片融汇中西文化的广阔天地。
这座广州摩登住宅的先河之作,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口中“岭南乃至中国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代表”,一度藏在闹市,近年逐渐引起专家和市民的关注。2020年,广州市政协委员吴楷明提交了《关于尽快启动微改造工程,建设越秀北历史文化名街的提案》,建议将越秀北微改造工程列入城市更新总体计划,成立微改造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工作小组,注重文化保育,对越秀北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梳理、提炼,打造越秀北街区的文化品牌,开发包括“东濠涌博物馆、东濠涌、林克明故居、北园酒家、越秀公园”等在内的广州半天游/一日游的新路线。
提案得到市政府高度重视,组织越秀区政府、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和园林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开展研究办理。林克明旧居也列入广州市历史建筑保护活化利用的首批试点。
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林克明旧居的活化利用有助于推动社区复兴,陈列馆的落成开放也有望成为东濠涌、北园酒家、越秀山、中山纪念堂这一历史文化游径上的一个节点,提升旅游价值。
传承文脉的思路在创新
26片历史文化街区、792处文物保护单位、828处历史建筑、1206处传统风貌建筑散落全城,广州“家底”厚重,关键在“活用”。
2017年,市政协围绕“把海珠黄埔古港、越秀传统城市中轴线、荔湾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为世界级历史文化名片”开展主席会议协商,选取海珠区黄埔古港、越秀区传统中轴线、荔湾区西关文化街区作为试点,集中调查研究,提出针对性意见,联动相关区委区政府推动落实,提升广州传统文化街区软硬实力。
2018年,市政协对建议案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同时继续围绕“恢复黄埔古港原貌,纳入‘海丝’申遗项目”开展主席会议协商,围绕“关于将海珠广场片区打造成大湾区文创金融CBD的建议”开展专委会协商,把调研、协商、监督与试点实践深度结合,全力推动协商成果落地见效。
2019年,在广州三大文化街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市政协把“弘扬岭南文化,加大穗港澳紧密联系,建设粤港澳人文湾区的文化中心”作为主席会议协商议题,继续深化协商,务求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
时代在进步,传承文脉的思路也在创新。去年两会期间,市民在《关于建设沉浸式历史文化街区 焕发老城市新活力的提案》提出,广州历史文化街区数量众多,其中,荔湾、越秀、海珠和黄埔等4区的26片街区入选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占全省总数的四分之一。提案建议试点建设沉浸式历史文化街区,以“绣花”功夫促进街区保护和活化,焕发老城市新活力。一幅从保护、挖掘、激活三个角度着手,深入挖掘片区发展史、打造文化主题街区的老城复兴图景正徐徐铺开。

为25年来最大规模修缮 力争明年春节前竣工 施工期间正常开放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自1931年建成以来,一直是人民纪念孙中山先生、缅怀历史的重要场所。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中山纪念堂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广州中山纪念堂将于7月10日(下周一)启动25年来最大规模的修缮工作,旨在彻底解决中山纪念堂屋面存在的“种种症状”,保障文物建筑安全。
广州中山纪念堂
据介绍,广州市中山纪念堂管理中心已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委托具有相关文物建筑修缮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了完善的修缮方案,并通过了省文物主管部门和国家文物局的审核。本次修缮严格落实“不改变原状”的原则,将对中山纪念堂屋面进行全面“揭瓦体检”,揭瓦后存在的深层次“症状”,将由专家“把脉会诊”,确定最终的“治疗方案”。这次修缮内容包括屋面揭瓦补漏,屋面排水管道疏通以及屋面紫铜天沟、飘檐、檐口椽子等结构的修补,以确保中山纪念堂的屋面在未来更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安全的状态。工期将持续200天左右,力争在2024年春节前竣工。在修缮期间,为确保施工安全,中山纪念堂建筑外立面将根据专家意见进行围蔽。施工期间,中山纪念堂正常开放,并将最大限度地把施工对参观及观演的影响降至最低。
近日,天河区各军休所陆续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为党龄达50年以上的军休老党员颁发纪念章。
颁发仪式上,军休老党员们精神抖擞、笑容满面,戴上熠熠生辉的纪念章,他们难掩激动心情,纷纷表示纪念章既是鼓励,更是鞭策,他们将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永葆军人本色,践行初心使命,始终高标准、严要求,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和退役军人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发挥余热。
活动最后,各军休所党委向军休老党员们表示热烈祝贺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军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全体党员干部要从老党员身上汲取精神力量,赓续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用心用情服务保障好军休干部,积极为军休老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真正让老党员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增强荣誉感、归属感、幸福感。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