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资委领导率队赴企业开展主题教育重点课题调研座谈
为认真做好主题教育课题调研工作,更好发挥调查研究作用,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近日,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崔彦伦先后主持召开公益类企业、功能类企业两场专题调研座谈会,地铁集团、水投集团、交投集团、广环投集团、公交集团等5家公益类企业,广州港集团、产投集团、城投集团等3家功能类企业分别参加,市国资委综合处、规划处、资本处负责同志参加调研座谈。
在听取相关企业座谈发言后,崔彦伦同志充分肯定相关市属国企在推动广州经济发展、维护城市高效运转、提供公共服务、产业培育发展、满足市民美好生活愿望等方面的做法及成效。崔彦伦同志在座谈会上对各相关企业强调:一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定扛起经济发展勇挑大梁的政治责任,围绕全市发展大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提供有力支撑。二要明晰发展功能定位。要加强对标学习,认真吸取国内其他城市同领域或同行业企业的先进经验及教训,增强市场化发展能力,着力补短板、锻长板。三要统筹发展与安全,注重加快财务内控管理,统筹利用好各类资源,不断提升发展质量,防范化解风险,持续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形成广州发展新格局作出各自应有的贡献。

活化历史文化街区 市政协献计又出力
近日,岭南建筑大师林克明旧居陈列馆揭幕,将广州市政协《关于尽快启动微改造工程,建设越秀北历史文化名街的提案》描画的蓝图写进现实。近年来,广州市政协围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担当“参谋”,从建设三大文化街区到打造大湾区文创金融CBD, 为老城市实现新活力持续贡献智慧力量。
描画历史文化名街蓝图
在越秀北路394号,由林克明自行设计建造的自宅在原貌修复后活化利用为“林克明旧居陈列馆”,6月20日举行揭幕仪式后,未来将向公众开放。
林克明生于1900年,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华南建筑学科创始人和广东现代建筑的开拓者,自法国留学归国后参建或设计了中山纪念堂、广州市府合署、广东科学馆、广州体育馆、广州火车站等百余项优秀建筑作品,更于1932年与一众建筑先贤创办勷勤大学建筑系(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前身),为华南建筑学科发展开辟了一片融汇中西文化的广阔天地。
这座广州摩登住宅的先河之作,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口中“岭南乃至中国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代表”,一度藏在闹市,近年逐渐引起专家和市民的关注。2020年,广州市政协委员吴楷明提交了《关于尽快启动微改造工程,建设越秀北历史文化名街的提案》,建议将越秀北微改造工程列入城市更新总体计划,成立微改造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工作小组,注重文化保育,对越秀北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梳理、提炼,打造越秀北街区的文化品牌,开发包括“东濠涌博物馆、东濠涌、林克明故居、北园酒家、越秀公园”等在内的广州半天游/一日游的新路线。
提案得到市政府高度重视,组织越秀区政府、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和园林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开展研究办理。林克明旧居也列入广州市历史建筑保护活化利用的首批试点。
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林克明旧居的活化利用有助于推动社区复兴,陈列馆的落成开放也有望成为东濠涌、北园酒家、越秀山、中山纪念堂这一历史文化游径上的一个节点,提升旅游价值。
传承文脉的思路在创新
26片历史文化街区、792处文物保护单位、828处历史建筑、1206处传统风貌建筑散落全城,广州“家底”厚重,关键在“活用”。
2017年,市政协围绕“把海珠黄埔古港、越秀传统城市中轴线、荔湾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为世界级历史文化名片”开展主席会议协商,选取海珠区黄埔古港、越秀区传统中轴线、荔湾区西关文化街区作为试点,集中调查研究,提出针对性意见,联动相关区委区政府推动落实,提升广州传统文化街区软硬实力。
2018年,市政协对建议案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同时继续围绕“恢复黄埔古港原貌,纳入‘海丝’申遗项目”开展主席会议协商,围绕“关于将海珠广场片区打造成大湾区文创金融CBD的建议”开展专委会协商,把调研、协商、监督与试点实践深度结合,全力推动协商成果落地见效。
2019年,在广州三大文化街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市政协把“弘扬岭南文化,加大穗港澳紧密联系,建设粤港澳人文湾区的文化中心”作为主席会议协商议题,继续深化协商,务求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
时代在进步,传承文脉的思路也在创新。去年两会期间,市民在《关于建设沉浸式历史文化街区 焕发老城市新活力的提案》提出,广州历史文化街区数量众多,其中,荔湾、越秀、海珠和黄埔等4区的26片街区入选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占全省总数的四分之一。提案建议试点建设沉浸式历史文化街区,以“绣花”功夫促进街区保护和活化,焕发老城市新活力。一幅从保护、挖掘、激活三个角度着手,深入挖掘片区发展史、打造文化主题街区的老城复兴图景正徐徐铺开。
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郭永航讲话 王衍诗出席
7月5日,广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十次全体会议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传达贯彻省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九、十次全体会议精神,听取我市工作情况汇报,审议有关文件稿,部署下一步工作。市委书记郭永航主持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衍诗出席。
郭永航强调,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为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大动力。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上来,心怀“国之大者”,深刻认识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的工作要求,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携手共建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一要突出平台建设,聚焦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落实落地,高质量推动南沙、东部枢纽、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等一批重大平台建设,扎实推动海龙围广佛高质量发展科创区、大学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集聚区等平台成形起势,加快形成多点发力、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二要突出协同联动,坚持跳出广州看广州,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动与港澳等兄弟城市协同发展科技产业,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广佛全域同城化、广清一体化等为抓手,加强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提升区域辐射带动功能,拓展经济纵深,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三要突出规则衔接,落实与港澳规则对接任务清单,推动各类要素跨境流动高效便利,迭代推进营商环境6.0改革,全方位降低产业发展综合成本,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相互衔接,促进民生深度融合,推出更多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四要突出开放合作,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加快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内外循环质量和水平,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五要突出互联互通,加快推进白云国际机场三期、广中珠澳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拓展教育、医疗、文旅等领域合作,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深入实施“五乐计划”,推动穗港澳青年交往交流,促进城市群融合发展。六要突出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小组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研究谋划重大工作,解决重大问题。市大湾区办要发挥统筹协调、督办检查、绩效考核作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各成员单位要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参加。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