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恒瑞一类新药瑞卡西单抗新药申报上市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近年,我区积极引进生物医药创新龙头项目,加快推进创新药成果产业化,继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康方生物双特异性抗体卡度尼利单抗等新药申报上市后,广东恒瑞瑞卡西单抗获国家药监局受理上市申请,该产品获批上市后将在广东恒瑞知识城产业化基地投产,将助力我区生物医药向千亿产业集群迈进。近段时间,为进一步推动全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一批重点生物医药企业加快投产,区投资促进局一是开展专项工作。全面梳理近年引进重点生物医药项目,研究拟定加快促进项目产业化的若干措施;二是分类精准施策。与恒瑞、康方等龙头企业密切洽谈,推动成熟药品管线转入我区生产;对威斯克等创新企业,协调各部门加快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助力产品迅速投产;三是强化工作协调保障。针对瑞卡西单抗的转入,开展从药品生产许可证B证申请审批到药品上市申报的全流程跟进服务。其中,许可证B证从申报到发证用时仅10天,产品已于6月21日获国家药监局正式受理上市申请。
附件下载:

7月5日下午,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市双拥办常务副主任张文扬率广州市双拥工作第四检查组到增城区考评调研省双拥模范区创建工作。区领导霍阳、尹飞鹏、张英智、唐华参加。
检查组一行先后到增城区双拥文化教育基地、双拥碧道、双拥主题标志、社会化拥军联络点进行实地调研,随后召开考评汇报会,观看双拥创建工作专题片,听取双拥工作和拥政爱民工作情况汇报。
张文扬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增城区双拥工作取得的成绩,认为增城区的双拥工作领导重视、推进有力、成效明显,“全市首个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智慧化服务平台”“首个老兵调解室”“首创驻区部队与少数民族双拥共建新模式”等十个首创亮点突出,为广州市双拥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他要求增城区以此次检查验收为新起点,认真查漏补缺,逐项抓好落实反馈意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创建任务,进一步推动双拥工作上新台阶。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优抚对象生活保障,加强对优抚对象的关怀,进一步完善安置政策,达到地方、部队和退役军人“三满意”。要大力创新双拥共建品牌,全面提升双拥工作水平,围绕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聚焦科技信息等优质社会资源力量,助力部队提升战斗力,通过军地双方共同努力,进一步推动双拥工作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霍阳表示,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区是增城区委、区政府和全区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奋斗目标,全体军民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发挥增城优势、擦亮增城品牌、树立增城标杆,努力谱写新时代双拥工作新篇章。
据了解,区委、区政府和驻区部队持续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走深走实,实现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良性互动、同频共振。一是通过高规格建强组织体系,高要求压实创建责任,高标准健全基层保障,高质量打造特色品牌,筑牢增城双拥工作“奠基石”。二是通过全方位完善保障机制,多举措支持部队建设,宽领域凝聚拥军力量,当好部队备战打仗“服务部”。三是落实移交安置政策,化解涉军群体矛盾,抚恤困难弱势群体,全力促医疗颐养合作,用心办好拥军优属“暖心事”。四是大力推动军地挂钩结对,支持军校企业互帮互助,鼓励军地党建共联共建,用情架起军政军民“连心桥”。五是多渠道建好实体阵地,多形式用好宣传平台,多途径塑好先进典型,用力奏响双拥矩阵“最强音”。
“小”设施,大“变身”!近年来,广州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探索城市高品质建设、高质量治理的途径,在全市积极推广社区设计师工作。聚焦市民需求,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日前邀请行业内有影响力的设计师,对广州大桥底公厕、大南路公厕、1路公交车总站公厕开展了设计改造,打造城市品质建设的精品示范。
广州大桥底公厕设计
打造二沙岛便民服务设施“新名片”
公厕位于二沙岛、广州大桥底,如今面临厕位不足、立面简陋、气味较大且第三卫生间缺乏等问题。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马震聪及其团队关注市民需求,契合场地周边高品质城市面貌,致力于打造二沙岛便民服务设施“新名片”。
设计师团队改变公厕现有布局,为其融入了第三卫生间,并保留了管理设备间,做到在解决通风不足、气味难闻等问题的同时,丰富内部空间功能,提升市民使用体验。不仅如此,设计师团队还根据场地现状特点,以通透的设计造型,植入“木棉花”元素,打造舒适、简约、大方的城市公厕。
广州大桥底公厕改造效果图
环形屋檐下,公厕室内外空间若即若离,营造出“坚韧简约”的整体风格。木棉的花瓣自然形成厕所空间,内部采用开放式天井布局,通过竖槽分隔提高室内采光与空气流通,既保证了公厕的通风,又保护了使用者的隐私。
大南路公厕改造
打造北京路商圈的“小精致”
大南路公厕位于北京路核心商圈,起义路与大南路交界。该公厕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厕位数量较少且男女厕位比例不合理,已无法满足当今日益增长的居民和游客使用需求。改造邀请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胡展鸿团队主持设计。设计师团队提出将“公共性”作为改造突破的重点,将居民和游客的使用需求放在首位。灵活使用轻介入、低成本的改造手段增加厕位数量、优化公厕内部流线、提升女厕厕位比例,整体优化公厕使用体验,打造北京路商圈的“小精致”。
在外立面提升上,设计师团队结合公厕所处步行街花店与灯饰店较多的特点,提出“花之钢琴”的概念,通过钢琴琴键般叠合的格栅曲线勾勒公厕外表皮。夜深人静,暖光从建筑的空隙中透出,与大南路的灯饰店交相辉映。
大南路公厕改造效果图
1路公交车总站公厕改造
打造学校旁简洁大方的“巧立方”
1路公交车总站公厕位于署前路与庙前直街相交处,西侧为地铁进出风口,东侧为署前路小学,南侧为1路公交车总站。公厕常常有大量的游客、学生、家长使用,但却面临着厕位不足且缺乏第三卫生间等问题。为更好为市民排忧解难,项目邀请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刘珩参与设计。设计师团队打通内部闲置杂物房增加公厕厕位,同时优化公厕内部流线并增设了工具间及第三卫生间,大大提升了公厕的空间功能。不仅如此,还通过设置多功能厚墙的方式,匿藏清洁用房的工具存贮功能,做到在有限的场地内,最大化提升市民用厕体验,成为学校旁一座简洁大方的“巧立方”。
1路公交车总站公厕设计效果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表示,社区设计师公厕改造系列项目致力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注重对城市文化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高效结合,借助设计的力量,解决市民使用公厕时遇到的困难。未来将加快推进项目实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宜养的品质之城。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