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基鱼塘:鱼花春晚下横塘 两岸青青万株桑
冬日的岭南乡村,依旧绿意盎然。西江、北江奔流不息,两江之间,水网密布,在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下,仍然完整地保留着万亩桑基鱼塘和古朴自然的乡村风貌。从山上远眺,碧绿的水网纵横交错,鱼塘、桑树点缀其间,正静待来年春季的萌发。 千百年前,一片片鱼塘、一畦畦桑树、一船船新丝曾在此极力述说着桑基鱼塘最美好的故事,在风云变幻间吟唱着岭南大地最动人的农事之诗。 佛山桑基鱼塘的发展,大抵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从明朝的初露锋芒,到清朝末期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全民皆桑”以及创新探索,再到如今渐渐式微,桑基鱼塘在经历了果基鱼塘、蔗基鱼塘等阶段后,踏出了一条独有的生态农业循环之路,创造了“基上桑林绿,塘里鱼儿肥”的辉煌。 鱼米香,水成网,两岸青青万株桑……从古至今,万亩桑基鱼塘以其最长情的守护,见证了佛山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经沧海桑田,那最美好的时光虽已渐渐消逝,但它曾经养活一方百姓,致富一片地区,为佛山留下一份永恒的记忆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桑基鱼塘历沧桑
珠三角地区顺水而生,但并不特别受水的眷顾。每当洪水来临,农民辛苦种下的庄稼经常被冲毁。因此无论是建房子,还是建果园,家家户户都要挖鱼塘以蓄水防洪。
明朝起,每年冬至前后,农民都会把自家庭院的鱼塘抽干,将塘底的淤泥挖出来堆在鱼塘旁筑基。次年春天,农民在塘基上种果树、种蔗、种桑,用鱼的排泄物做果树的肥料,或者用桑叶养蚕,蚕粪便用来养鱼……
桑基鱼塘的耕作模式,便由这样的庭院农业演变而来。而农业发展的尝试,也从果基鱼塘开始,并由此拉开书写土地变迁与农民智慧的历史篇章。
基塘的出现,为桑基鱼塘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谓基塘,即塘边种作物。明朝时,南海九江是低洼地,明洪武年间筑塞倒流港之后,基塘逐步成为占一定比例的土地类型。而顺德开县以后,一些建县有功的宗族开始添置基塘等资产,从此,果基鱼塘和桑基鱼塘便开始步入发展快车道。
例如当时的顺德北门罗氏,便用商业眼光来种桑和种果。“初,为举业不就,乃颇修计然之术,有桑八百株,有木奴千头,家藉以饶……”这或许是最早被市场需求所驱动的基塘农业,其中兼有果基鱼塘和桑基鱼塘。
“以树果木,荔枝最多,茶桑次之,柑橙次之,龙眼则树于宅。亦有树于基者。”据明朝万历末年的史料记载,当时顺德的果基鱼塘模式为当地最多。万历《顺德县志》也有记载,当时陈村便是以果基鱼塘为主,陈村人到处出售果苗以增加收入,以便经营好果基鱼塘。此后,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桑基鱼塘才逐渐走上历史舞台,出现较快增长。
基塘桑果累累、塘里水沃鱼跃……古人的智慧,承载了珠三角最早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让“鱼花春晚下横塘”这一盛况开始风靡。在历经风雨洗礼后,变得更具光华。
方塘万亩青桑缀
作为桑基鱼塘的摇篮,上世纪20年代时,佛山桑基鱼塘达100多万亩,约占珠三角桑基鱼塘的一半,可谓“全民皆桑”。方塘万亩如镜,镜中青桑如缀,足以道出它曾经的辉煌。
清朝中期以后,顺德人口快速增长,但是耕地反而下降了。人多地少,迫使顺德人追求能够容纳多余劳动力的商业和手工业。而蚕桑业,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当时,虽然社会极为动荡,但由于外贸对蚕丝的强烈需求,广东的蚕丝业很快就恢复起来,广州成为全国生丝唯一对外输出港口,国际生丝需求促进了蚕桑业的发展。
在南海九江、顺德的龙山、龙江一带,当地农民纷纷“废稻树桑”,桑基鱼塘迅速传到本地以及珠三角各地。《广东新语》记载,九江“地狭小而鱼占其半,池塘以养鱼,堤以树桑,男贩鱼花,妇女喂爱蚕,其土无余壤,人无敖民,盖风俗之美者也”。而与九江毗连的龙山、龙江,也是如此。
清朝顺德逢简村的丝织业曾非常繁荣,村民种桑养蚕,村内有30多个丝织厂,800多名工人,还有东西二市。到清代全盛时,以顺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三大生丝产区之一,桑基鱼塘模式渐渐走向巅峰。
清光绪末年时,桑基鱼塘已经遍及全县,加上南海的桑基鱼塘,佛山地区被誉为“南国丝都”。由于生丝的国际价格达到顶峰,生活在珠三角的农民也借机先富了起来。
方塘万亩青桑缀,鱼塘遍地映天红。可以想见,当时的佛山桑基鱼塘,就是在一派热火朝天中,一切工作宁静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如今,看着奔流不息的江水,发出沧海桑田的喟叹,便是后人对它由衷的敬意。
渔耕粤韵觅乡愁
桑基鱼塘的发展,是一段长达千年的历史岁月,沧海桑田的故事就在这方土地上演。如今,从西樵山上远眺,万亩桑基鱼塘依旧水网交织、纵横阡陌、青桑如织。只不过,它已经卸下了满身铅华,从历史的大舞台中退居二线,化身忠实的守护者和讲述者。
20世纪初,在经济危机下,工商业凋零,丝织品销路锐减,生丝价格狂跌。受此影响,国内蚕桑养殖发展由盛转衰。往后,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集体经济实力下降,桑基鱼塘的循环耕作方式不再适合个体家庭。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珠三角经济腾飞,城市迅速膨胀,桑基鱼塘的农业模式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曾谱写桑基鱼塘辉煌历史的南海、顺德,再也看不到老一辈所描述的“鱼塘一片连一片望不到尽头”景象。虽然部分村落还有鱼塘,但宽阔的基塘上成片绿油油的桑林已难觅踪迹。
眼看桑基鱼塘渐行渐远,佛山究竟该何去何从?相关部门的一系列畅想和探索给出了答案,他们开始行动起来。
近年来,西樵镇不断对桑基鱼塘进行改造提升,通过鱼塘标准化整治、基塘种植桑树,渐渐恢复了桑基鱼塘的风貌。如今,每逢早春桑果成熟之时,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的数鱼花、桑葚采摘节等田园体验活动还是接连不断,游人络绎不绝。
1972年,西樵镇七星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桑基鱼塘”农田示范区;2020年12月8日,国际灌排委员会(I-CID)第71届执行理事会宣布了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佛山桑园围正式入选,成为广东省内第一个入选该项名录的工程……一连串荣誉背后,我们依稀可以看见桑基鱼塘的未来。
千年基塘多洗礼,两岸青青万株桑。经历了千年风雨的桑基鱼塘,是我们梦里的乡愁,也是岁月的温柔。或许,等到我们白发苍苍,也可能会感叹:春风化雨时,何不事农桑?
佛山茶分为顺德古楼茶和西樵山茶。万历《顺德县志》记载基面作物,茶排在桑前面,显示的是茶基鱼塘。后来其他地方的基面茶都被桑代替,只有古楼茶还存在,咸丰年间尚有谚语称“大良挽髻古楼茶”。但在后来古楼茶基亦被桑基代替。西樵茶在唐代由诗人曹松引种,宋代西樵山有移民,由于明代商品性农业的推动,西樵茶开始出名。明代理学家张诩《西樵山》诗:“萦纡入山腰,一望田。山居数百家,环堵桑竹树。鸡鸣日过中,粤歌闻相杵。维时秋七月,黄云遍田野。抚缶歌丰年,沿村杀鸡黍。仿佛桃源人,花木记寒暑。山回路几转,亭亭归朱户。”他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西樵山茶,但看其所描述的农业生产非常兴盛,可知西樵茶已经有大规模生产。西樵山茶已记载在黄佐撰《广东通志》中。
西樵山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兴盛,与明代中叶西樵山成为儒家文化的一个传播中心有关。清乾隆马符录所撰《西樵山志》记载,明代在西樵山著名的书院就有明代大儒、教育家湛若水所建的大科书院、云谷书院、铁泉精舍,明代大官僚方献夫与霍韬分别建石泉书院和四峰书院,官僚何维柏建天山书院。明末清初人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之三《山语》提到山上有白沙书院,应当也是建于明代。此外,还有广朗阁、二妙阁、鸣铉阁等士大夫冶游吟咏之所。山上有七十二峰,奇峰回合,瀑布飞泉,樵山与水相得益彰,令人流连不已。士大夫的讲学、游历、饮酒、饮茶与吟诗作赋的活动对西樵山茶文化的兴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广东新语》记载,西樵山上“昔湛文简、方文襄二公讲学山中,其流风遗化有存者”,又说西樵山上种茶的“茶人甚守礼法”。
同时,南海是明清广东商品性农业最发达的地区,西樵山上的农民竞种茶叶,以适应市场的需要。西樵山中有发达的农渔业,“山中人沿溪以居,或截流为湖,或筑茔为塘,于四十余里间,以泛以渔”,同时经营作物栽培,“山中又多平地,可以种茶,茶田中有村十余”,茶农“皆衣食于茶”,西樵山茶区与广州河南三十三村,是明清广州府两大茶叶产地。
明清西樵山茶和河南茶是两大名茶。关于河南茶的特点,文献上没有很多说明,《广东新语》只说它“绿芽紫笋,薰以珠兰,其芬馨绝胜松萝之荚”。而对于西樵山茶的特点,记述就多了。根据道光《南海县志》记载,如果以采摘的时间分,露水尚有、太阳未出时采的茶,味道最佳。如果日出才采,味道稍逊。如果以季节分,早春采摘的茶最好,三日一摘,剩余的每月一摘,这时采的茶叫春茶。谷雨时采的茶叫雨茶,夏月采的茶叫横支茶,白露采的茶叫露茶,以露茶最佳。如果以出产的地方分,西樵山茶中的“白云茶”也是精品,产于山上白云洞的白云寺前,也名“寺前茶”。山上其他地方产的茶比不上它。
西樵山茶制法一般用生焙法,生晒法次之。茶的颜色“以生晒为上”。古人认为西樵山上的泉水对煮茶很有影响,如果用泉水煮茶,生焙的西樵山茶水色好,但茶味之芳烈,则比不上生晒法制的茶。对于西樵山茶的评价,有人认为“为粤东第一”,也有说它“甲于天下”。如果说西樵山茶甲天下,大概只是当时人的自夸。但西樵山茶是岭南名茶,倒是真的,且以西樵宝峰山茶最佳,有竹枝词曰:“宝峰绝胜露前茶,玉手和烟剪雪芽。(诗注:西樵宝峰产茶,以白露前收者为佳。)”
西樵山茶园是一种生态茶园。茶树中间种蝇树,利用两者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以防虫:“西樵多种茶,茶畦有蝇树,叶细如豆,叶落畦上,则茶不生螆。旱则蝇树降水以滋茶,潦则蝇树升水以熯茶,故茶恒无旱潦之患。又夏秋时,蝇皆集于蝇树不集茶,故茶不生螆而味芳好。盖蝇树者,茶之所赖以为洁者也,己受蝇污,而以洁与茶,为德于茶者也。然下山茶畦种之,山上则否,以山上云雾多,不生蝇也。”蝇树只间种于山下的茶园以防蝇,山上茶园则没有此必要。这一茶园技术也见于乾隆张渠《粤东闻见录》卷下“蝇树”条,文字与《广东新语》的记载差不多。邻近南海的鹤山县,清初才建县,茶叶栽培大致兴起于乾隆年间,道光《鹤山县志》卷之七《物产》记载当地茶畦必栽蝇树,“树叶细如豆,蝇喜集焉”,与西樵山的蝇树是同一种树,并说明蝇树是典型的生态茶。所以西樵山的水加上生态茶,为当时饮酒的诗人、士绅所享用。
元旦假期,佛山公安机关投入防控力量4万多人次,加强节日各项安保工作,全市没有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没有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1.6%;全市发生一般以上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91.4%、50.0%。
元旦假期,佛山公安坚持严打严管严控不放松,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和黄赌毒、食药环、盗抢骗等违法犯罪,同时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范,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元旦期间,全市共接报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15.1 %、10.2%。
针对元旦假期人员流动和聚集特点,佛山公安协同社区、卫健部门严防疫情反弹。元旦假期,全市公安机关累计出动社会面巡逻警力9000余人次,检查车辆近2万辆次。
元旦假期,全市交警部门结合冬季交通安全整治百日会战工作,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高速公路、国道、城市主干道以及旅游景点周边道路的巡逻监控,加强重点交通违法查处。同时积极会同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加强协同监管,全力加强农村地区、重点路段、重点车辆等方面交通安全综合治理,确保节日期间道路交通畅通。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