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石湾清雅型酒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香气清雅、口感甘甜、质地纯净,与名菜粤菜“至简为鲜”的风格相匹配,这是广东石湾酒厂清雅型白酒带给市场用户的美妙味蕾体验。为深耕清雅型白酒研究,推动清雅型白酒成为中国白酒香型新标杆,江南大学石湾清雅型酒研究院正式揭牌落地,这为进一步完善“振兴粤酒”与“振兴中国白酒酒庄”战略体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月16日,“江南大学石湾清雅型酒研究院”在佛山石湾正式揭牌成立。江南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徐岩,江南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龙,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彭洪,陈太吉酒庄庄主、广东石湾酒厂集团董事长范绍辉,总裁钟长贵,党委书记兼副总裁周文燕、总工程师郭波及其他中层领导和技术骨干参与揭牌仪式。
石湾酒厂集团从始创于1830年的陈太吉酒庄发展而来,在原址不间断生产192年至今,荣获中酒协授牌“中国白酒酒庄联盟002号”,名列中国白酒100强。清雅型白酒工艺,由陈太吉酒庄第三代传人——翰林学士陈如岳于1895年创立,工艺以坚持“野生菌种,陶缸洞藏”为核心,产品早在1917年已开始出口海外。
多年来,石湾酒厂集团注重传统技艺传承与科学理论结合,推出“陈太吉”与“石湾玉冰烧”清雅型产品,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可和喜爱,并通过产品与品牌升级、文化建设等,对“振兴粤酒”和“振兴中国白酒酒庄”使命目标起到基础性推进作用。本次“江南大学石湾清雅型酒研究院”的成立,基于清雅型酒独具的国际化优势和可观市场前景,尤其是清雅型酒“清雅纯净”的风格特点形成区别于浓、酱白酒的差异化选择,使项目研究更具有完善中国白酒主流类型结构和凸显陈太吉酒庄产品个性的重大意义。
校企强强联手,打造清雅型白酒新标杆
“江南大学的酿酒发酵工业于当前中国所有的院校来说无疑是最顶级的,他们的研发团队、技术专家、导师教授等都是‘殿堂级’的水平。石湾酒厂最早在08年已经提出了‘清雅’的概念,但从我们的推广过程中来看,我们还是需要专业的技术来进一步加持,所以我们需要强劲的技术力量加入进来推动清雅型白酒的研制和传播。” 陈太吉酒庄庄主、广东石湾酒厂集团董事长范绍辉在活动现场谈及到了跟江南大学进行合作的原因。
起源于1902年的江南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及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发酵工程学科的诞生地。近5年承担了国家级项目200余项,被誉为中国酿酒专业人才的“黄埔军校”。长期以来,江南大学重视科研,坚持全方位对接服务企业,仅2020年科研经费到账达9亿元,联合众多酒企为白酒科学发展做出重要探索。
江南大学石湾清雅型酒研究院作为南方酒行业中首次成立的专业研究院,填补了江南大学对南方酒版块专业研究的空白,成为中国酿酒行业“产研学”一大标志性大事。石湾酒厂集团与江南大学强强联合,将从清雅型白酒的文化传播、市场方向、酒体优化和生产工艺提升等方面开展研究,持续提升清雅型白酒感官和品质水平,推动清雅型白酒成为中国白酒香型新标杆,助力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这也是石湾酒厂集团继系列文化举措取得重要成效后,以工艺研究为核心的另一项基础性措施,进一步完善形成了“振兴粤酒”与“振兴中国白酒酒庄”的战略体系。
技术支撑,传播加持,清雅型白酒高质量发展有大作为
据了解,“江南大学石湾清雅型酒研究院”由江南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徐岩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带领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顶尖技术人员,与石湾酒厂集团董事长、非遗技艺传承人范绍辉带领企业6位国家级评酒委员和省级酿酒技术中心人员组成,并在未来研究中邀请更多著名专家加入。
“江南大学将在清雅型白酒研究中给予强劲的技术支撑,通过对酿造过程的微生物含量的研究,对酒的品质的剖析,对酒的风味化学与感官科学的研究以及其与市场环境的对接,推动清雅型美酒更好地走向市场,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它的美妙。江南大学石湾清雅型酒研究院正式揭牌落地后,我们所有的行业专家、老师、学生、品牌传播专业人员等都会围绕着我们共同的目标去努力。”江南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徐岩这样说道。
除此以外,研究院未来还将计划举办清雅型酒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发布清雅型酒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成果等,以进一步对接中国白酒潮流方向,全面提升清雅型白酒的影响力。
对于清雅型白酒的发展,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彭洪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清雅型白酒高质量发展有这样两个要点,一是原来的消费者对它的舒适度是不是变得更好,这是研究院成立后所追求的目标;二是清雅型白酒长期保持高品质出品必须要技术来支撑,因此江南大学石湾清雅型酒研究院也是基于以上的原因成立的。”
应用专业科学技术,使清雅型白酒传统工艺的认知达到科学上“知其所以然”的深度;巧用现代传播手段,使清雅型白酒更好地对接现代消费需求。未来,清雅型白酒的发展必将大有作为。
2022年春运将从1月17日开始,到2月25日结束,共40天。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蔡团结在2021年12月24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据初步预测,2022年全国春运客运量较2021年将有大幅度增长,预计增长1倍以上,甚至超过2020年。
距离2022年春运还有1天,人员流动性增加将加大疫情传播的风险。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健康,过一个祥和安宁的春节,温馨提示:春节将至,疫情防控莫放松,牢记这8大要点!
1、合理安排行程
不到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区市),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尽量避免前往省外陆地边境口岸城市。有条件的旅客尽可能错峰出行,避开春节假期前后高峰期。
长按识别葵花码查询最新中高风险地区名单
2、出行前先准备
出行前,建议在国务院客户端或小程序上查看全国中高风险地区以及各地最新防疫政策,做好有关准备。
长按识别葵花码查询各地最新防疫政策
3、健康文明出行
前往旅游景区前先预约,避开人流高峰期。听从景区疫情防控要求,配合健康码查验,尽量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尽量使用线上扫码支付。
4、注意舌尖上的安全
聚餐建议使用公勺公筷,避免相互夹菜,减少交叉感染风险。食物要彻底煮熟煮透方可食用。
5、外省抵粤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提倡跨省流动人员抵粤后及时进行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并做好自我健康检测。
长按识别葵花码查询就近核酸检测机构
特别注意:广东省已正式启用涉疫风险人员12320排查专号。涉疫风险人员入粤前要在“粤省事”小程序完成入粤申报,并留意接听、查看12320专号电话及短信。详见→《注意!两类人员入粤需健康申报,这个电话一定要接!》。
6、主动报备
持“红码”“黄码”人员,须尽快向社区报备,配合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措施,未排除感染风险前不得出行。
7、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符合条件、没有接种禁忌的人群建议尽快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完成全程接种半年后,尽快接种加强针,以获得最佳保护力。
温馨提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需要48小时后方可进行核酸检测,避免体内有未降解的新冠病毒疫苗株核酸片段,可能导致检测阳性结果。
8、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日常要继续做好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一米线等防疫“四件套”。春节期间少聚集,积极配合各场所健康排查、健康码查验等措施。如有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尽快就医。
1月11日,国家电投集团规划的华南氢能产业基地正式落户佛山南海,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0亿元。
1月7日,北京大学王凡教授团队带领的佛山瑞迪奥医药有限公司,成功研制我国首个自主创新的用于核医学显像诊断的1类新药。
2021年12月底,季华实验室研发的有人机载高集成度遥感时空谱信息同步获取设备首飞试验成功,成为业内首个集时空谱信息同步获取功能为一体的航空遥感载荷设备……
创新创业在佛山这座制造业城市,正迸发出无限的活力与生机。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2022年新年伊始,佛山就收到了一张含金量十足的“金字招牌”——国家创新型城市。
这个招牌的背后,蕴藏着佛山科技界连续八年的奋力拼搏、喜迎丰收的故事。2020年佛山科技公共财政支出达102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10.12%;高新技术企业达5718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比重为7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超过57.3%;专利授权总量接近7.4万件……
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只是一个新的起点。2022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激发内生增长动力。这是实现佛山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新时代全国唯一的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理应担起的责任与使命。
破题之举 佛山锚定国家创新型城市目标
2010年,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科技部启动创新型城市工作。
佛山对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追求,可以追溯到十年前佛山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动员大会。这场汇聚佛山市、区主要领导、省科技厅领导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共500多人的会议,全面拉开了佛山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大幕。
也是在这次会议上,佛山发布了一个长达八年的规划——《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年)》及其实施方案。
2012年,佛山获得国家、省各类科技项目经费支持超过3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44家,总数量位于广东省第三位;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接近2.3万件和1.8万件……这些数字在十年后的今天看来或许并不起眼,但在当时已是可圈可点。那么,佛山为什么如此执着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这是因为佛山早早地将自己放到了全国范围来定位。佛山市科学技术局2012年的工作总结中写道: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总量仅为深圳的1/3,苏州的2/5,广州的2/3,传统产业比重较大,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我市本身科教资源匮乏,且地域、政策、环境等方面对于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即便在珠三角城市当中也不具优势……
这就是佛山当时面临的困境。产业创新能力薄弱、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人才瓶颈突出、科技投入问题缺乏高效统筹机制、发展后劲不足……佛山清醒地认识到,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加大创新的支持力度,汇聚创新资源,增强企业创新活力,而这些都需要有一套全新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于佛山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更是一次华丽转身的机会。
政企合力 推动佛山创新迈入新征程
2018年,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支持佛山等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这意味着,佛山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从“自考生”转为了“在校生”。
三年创建期间,佛山密集出台和修订了《佛山市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计划(2018-2020年)》《佛山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佛山市科学技术局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细则》《佛山市科技创新团队资助办法》《佛山市创新创业引导基金设立方案》等政策措施,一桩桩、一件件落实科技创新扶持政策。
2019年,佛山以市政府“一号文”的形式印发《佛山市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推出8个方面35条政策干货支持科技创新,以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经过多年的努力,佛山创新资源集聚效应逐步凸显,高水平科技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创新平台建设卓有成效。作为佛山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季华实验室在首批省实验室考核评估中获优秀等次,成功研发“佛山一号”卫星并顺利升空,目前已经集聚科研人才近1500人。仙湖实验室重点围绕氢能产业发展,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已面向海内外自主立项1.78亿元科研课题。佛山孵化育成体系也实现提质增效,目前拥有11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86家众创空间,其中国家级均达到23家。
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是衡量地方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佛山不断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2020年仅市级财政支出就超过4亿元。2021年,佛山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100家,其中标杆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0家。通过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佛山集聚培养200多家科技服务机构,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产学研用合作构建起了开放共享的创新圈。目前,佛山拥有41家与国内著名科研院校共建的重大创新平台。其中,与中科院合作超10年,孵化育成120多家企业;与中国工程院、华中科技大学共建的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已形成超300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在清华大学校内成立了清华大学佛山先进制造研究院,并在佛山成立了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
涓涓细流,汇聚成海。随着创新投入不断加大,创新要素加速涌入,创新对于佛山制造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也更加明显。一批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成为核心技术攻关的主力军,如广东科达液压技术有限公司在以第一承担单位牵头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后,作为关键部件定向研制单位,参与了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专项。
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下,汽车及新能源产业集群、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产业集群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两者2020年的规模分别达到了3953亿元和2520亿元。
狠抓落实 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激发内生增长动力。”2022年的佛山两会,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指明方向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佛山市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市科技局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以狠抓科技政策扎实落地为主题,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515”战略目标,为佛山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作出更大贡献。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内涵所在。接下来,市科技局将加强培育战略科技力量,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一方面,推进新型显示装备“璀璨行动”,尽快启动项目建设并争取国家、省级部门支持,大力支持季华实验室创建先进制造领域国家实验室、仙湖实验室创建新能源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构建全市基础研究、战略研究实验室方阵;另一方面,招才引智,深入实施“揭榜挂帅”,启动新一轮粤佛联合基金,并探索与企业设立市企联合基金,努力提升全市基础研究整体水平。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是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所在。佛山市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科技部门将制定出台新一轮的高新技术企业提档晋级行动计划,助推我市在未来五年实现高企总量突破1.1万家。同时,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国家和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引导和帮助新型研发机构、骨干企业申报和建设省重点实验室、省市工程中心等平台,引导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广泛建立研发机构。
创新科技体制机制管理制度,是建成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基础保障。佛山市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人才引进、项目组织、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领域,努力破除制约创新活力迸发的机制障碍,构建创新资源竞相涌入的良好生态系统。
佛山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大事记
●2012年11月底,佛山市召开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动员大会,发布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等,向全社会吹响建设创新型城市号角。
●2016年,佛山部署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2016年,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启动建设,要求示范区内相关城市和高新区推进科技金融结合创新、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加强国际及粤港澳合作、完善科技孵化育成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等。
●2018年4月初,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发文支持佛山在内的17个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并要求各市着力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发展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打造区域创新示范引领高地。
●2018年9月,佛山出台《佛山市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三年时间内遴选出130家标杆高新技术企业,示范带动全市创新型企业发展,营造城市创新氛围。
●2019年5月7日,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暨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市政府以2019年“一号文”的形式印发《佛山市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推出8个方面35条政策干货,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2021年12月31日,佛山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正式通过评估,经过三年建设,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2022年1月7日,佛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激发内生增长动力。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