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出台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规划
近日,佛山市农业农村局印发《佛山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下称《规划》)。《规划》共7章,主要明确“十四五”都市农业发展目标、功能定位、空间布局、重点任务、一区一策和保障措施等,是未来几年佛山市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佛山作为一座拥有超95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占GDP的1.83%,其在全市的功能地位已拓展至多个维度及领域,尤其在就近生产供应新鲜优质农产品、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空间、满足多元社会文化需求等方面的意义和作用更加凸显。因此,佛山市有基础、有条件发展高质量都市现代农业。
根据《规划》所提发展目标,到2025年,佛山要率先建成与国际一流湾区相匹配的都市现代农业先行区,基本建成与世界级城市群相融合的美丽乡村,实现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融合发展。
01
到202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达到4.2万元
自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以来,“都市现代农业”一词便以预制菜、绿色农业、休闲农业等形态出现在佛山人的视野中。
究竟什么是都市现代农业?
根据《规划》,都市现代农业是指依托都市、服务都市发展起来的集生产、生活、生态和人文等多功能于一体,包含农林牧渔业生产、加工、制造、流通、服务等全产业链的产业,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高科技农业为标志,以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智能化为重要手段,与都市经济社会及生态系统紧密相连,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态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目前,佛山已经具备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条件,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正当其时。一方面,佛山已形成以优质淡水鱼、现代花卉为特色的现代农业 产业发展格局,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2021 年,佛山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394.24 亿元,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75.34 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67元;另一方面,佛山生态环境优良、区位优势突出、文旅资源丰富,具有产业融合的优势。
佛山正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以科技赋能,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探索具有佛山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十三五”期间,佛山稳产保供能力增强,“两园”平台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绿色发展、新兴消费业态及农文旅融合发展,共同推动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规划》也提到,佛山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有其特色发展路径和成功经验, 但也存在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地市相似的问题,如都市农业发展步伐较慢、用地政策待完善、综合效益需提升、多种功能有待挖掘等。
结合佛山实际与当前机遇,《规划》给出了该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总体定位,即成为广东省都市现代农业先行区、湾区“菜篮子”重要供应基地、湾区农耕美食文旅发展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
到2025年,佛山要率先建成与国际一流湾区相匹配的都市现代农业先行区,基本建成与世界级城市群相融合的美丽乡村,实现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融合发展。
具体而言,就是要农业生产高质高效、乡村生活宜居宜游、城乡生态绿色低碳。例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8%,现代都市农地生产率达4.1万元/亩,劳动生产率达到9万元/人,食品饮料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3;建成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10个、示范点25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至1.67:1;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超1000亩的省级示范性美丽渔场8个以上。
02
五大任务引领都市现代农业高水平发展
发展目标已定,具体要如何实施?
《规划》给出的总体布局,是要全面落实“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战略和构建“一核 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衔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和全省农业农村规划,以及佛山市的国民经济、农业农村、碧道建设等规划,统筹考虑全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基础,加快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都市现代农业新格局。
同时,统筹考虑佛山市都市现代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基础,按照保障绿色安全食品供应、营造岭南水乡生活空间、构建都市生态安全屏障的布局思路,形成“一带融合 五区协同”空间格局。
在此基础上,《规划》将建设任务分解为5大部分,并分别从科技赋能、产业集群、农文旅融合、供应链条、对外开放合作等提出了具体的任务。
例如,在科技领域,佛山将以建设广东省都市现代农业先行区为目标,合作共建都市现代农业研究平台,推动生物育种自主创新和联合攻关,加快数字农业、设施农业研发应用。其中又包括开展淡水鱼育种自主创新,打造南方淡水鱼种业“硅谷”,提出到2025年创建国家级水产良种场1家、省级水产良种场2家等。
在产业集群方面,佛山将推动优质淡水鱼、现代花卉、特色作物、名优畜禽、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打造5个高质量产业集群。
在农文旅融合方面,佛山将打造绿韵水乡、建设农业公园、培育示范教育基地、打造美食文旅示范点、活化历史古村落,并对“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进行扩容升级。
在供应链方面,佛山将建设大宗粮食物流园、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城市中央大厨房、打造“粤字号”农业品牌,到2025年,培育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7个以上、“粤字号”农业品牌产品130个以上。
在合作共享方面,佛山将推进粤港澳台农业交流合作、省际东西部协作和省内驻镇帮镇扶村、加快建设农产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提升佛山国际贸易水平。
03
一区一策定位明晰
《规划》在第6章创新提出一区一策,即以优质淡水鱼、现代花卉、名优畜禽、特色作物、食品加工等为主导产业,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公园为载体,以“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扩容升级为主线,佛山市五区采取不同功能定位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禅城区耕地、园地和养殖坑塘(含可调整养殖坑塘)等面积为1.19万亩,打造了“醉美南庄”“织梦张槎”两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紫南村获评“中国最美乡村”。根据《规划》,未来禅城区将围绕打造高品质的精致秀美之城,聚焦“人城产文”融合发展,充分利用禅城区岭南传统文化资源和农旅资源,打造农耕文旅与数字乡村先行区。
南海区是传统的“鱼米之乡”,拥有花卉、水产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产业。基于南海区农业发展基础,衔接佛山市、南海区相关规划和最新政策提出的“创新发展”“南海智造”要求,南海区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定位为科技创新与城乡融合发展区。其中包括现代育种、基塘农业、食品加工流通、智慧渔业等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和城乡融合改革创新等,为佛山市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顺德区依托水产养殖和花卉种植两大核心产业,外延农业面积已超过30万亩,年产值近 80 亿元。农业总部经济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目前已认定7家现代农业总部企业。结合顺德实际,《规划》将顺德区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定位为现代农业与美食文旅集聚区。
高明区耕地、园地和养殖坑塘(含可调整养殖坑塘)等面积 28.04 万亩,是佛山的农业大区。《规划》将高明区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定位为安全食品与田园城市样板区,即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安全食品供给方面体现高明担当,在三产融合和乡村振兴方面做出高 明样板,为加快建成“田园城市新样本”提供有力支撑。
三水区被誉为“中国首个富裕型长寿之乡”“中国饮料之都”。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聚集了百威、红牛、 健力宝、可口可乐等 100 多家饮料食品企业及配套项目。根据《规划》,三水区将以打造广佛极点重要节点、湾区特色产业发展新高地、全省乡村全域振兴示范样本为着力点,立足智慧农业和生态农旅 示范区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广佛肇区域中心的地理优势和承接大项目的空间优势,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为重点,建成“一核、 六园、五链”的三水都市现代农业新格局,着力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全省乡村全域振兴示范样本。
12月16日,狮山开展“国之重器佛山造,产业对接谋共赢”机械装备产业供需对接会,约80家机械装备上下游企业代表参加活动,旨在打破“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困局,推动本土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流合作,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融合创新,为南海区工业经济的发展赋能。
会上透露了狮山今年以来的经济发展情况。今年1-10月狮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增速排名全区第一,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8.8%;今年1-11月,狮山共受理技改投资项目备案180个,占全区38.63%;项目计划总投资约42亿元,占全区35.15%。
市场前景可观,让参会的企业发展信心倍增。多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代表上台,介绍自家企业的行业领域、创新技术等方面亮点。其中供方企业囊括了金属加工领域、汽车领域、家居型材领域、自动化数字化升级等机械设备及整体解决方案。
本次活动,共促成了8家企业“牵手”成功。同沃机械(佛山)有限公司与佛山市卓代机械有限公司、广东捷泰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与广东双兴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等四组企业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意向书,计划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优先选择本土企业和产品。
狮山镇党委委员吴溢强表示,狮山接下来将继续坚持“2+2”战略部署,紧抓大湾区、佛山战新产业园、“双十”等平台建设机遇,大力推进铝型材、机械装备、口腔医疗器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万亩新材料产业园、广佛肇片区、博爱湖片区建设,推动狮山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
广州市老龄办、广州市统计局近日发布《2021年广州市老年人口数据手册》(以下简称《数据手册》)。《数据手册》共三章,全市老年人口数据、各区老年人口数据、全市老龄事业发展情况。具体内容包括广州市老年人口年龄构成情况、人口抚养系数、纯老家庭、空巢老年人、独居老年人、在穗流动老年人以及老年人死亡等情况,全市及各区老年人口基本情况和老龄事业发展情况,老年人领取养老金情况、参加医疗保险情况、养老服务情况、老年教育和法律维权情况。
广州老龄人口数据和老龄事业主要数据如下:
第一、2017-2021年全市人口老龄化程度逐年加深,不管是以60岁或者65岁作为老年人口起点年龄,其人口总量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21年,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184.82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8.27%;65岁及以上户籍人口134.8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3.33%;2017年以来,社会总抚养比、少年人口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均逐年提高,2021年老年人口抚养比为29.48%(以60岁作为老年人年龄起点),占社会抚养比的48.04%;2019年开始少年人口抚养负担超过老年人口抚养负担。2021年老年人口性别比低于100,广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87.4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84.22,且随着年龄的提高,性别比越来越低。人口老龄化区域分化明显,从11个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比重来看,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位居前三位,分别为29.31%、27.23%、26.72%,也是11个区中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比重超过20%的三个区域,按照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处于中度老龄化阶段。而白云区、南沙区、花都区、天河区、增城区、从化区、番禺区、黄埔区8区分别为16.29%、15.39%、14.57%、14.11%、13.61%、13.55%、13.51%、12.46%,上述八区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
第二、2021年广州市“纯老家庭”人口15.61万人,较上一年减少了1.84万人。从年龄分布情况来看,60-79岁的“纯老家庭”有11.91万人,占“纯老家庭”总数的76.30%;80-89岁年龄组有3.15万人,占20.18%;90岁及以上年龄组有5500人,占3.52%。分区来看,2021年广州市“纯老家庭”人数最多的是番禺区(2.79万人)和海珠区(2.45万人),分别占全市“纯老家庭”总数的17.88%和15.71%;白云区(8947人)、天河区(6576人)和从化区(3924人)的“纯老家庭”人数都在1万人以下。
第三、2021年广州市共有空巢老人4.64万人,较2020年减少了3946人。分区看,2021年海珠区的空巢老人最多,为9617人,占全市空巢老人总数的20.71%;荔湾区(9227人)和越秀区(7503人)的空巢老人总数位居第二和第三位,分别占全市空巢老人总数的19.87%和16.16%;其余各区的空巢老人都较少,均在4000人以下,最少的是南沙区,为773人,占全市空巢老人总数的1.66%。
第四、2021年广州市共有独居老人2.63万人,较2020年(2.94万人)减少了0.31万人。分区来看,越秀区和荔湾区独居老年人数最多,分别为5931人和5027人,分别占独居老人总数的22.57%和19.13%;其次是海珠区,独居老人数为2920人,占独居老人总数的11.11%;居于第四位的是花都区,独居老人数为2045人,占独居老人总数的7.78%;其余各区独居老人数均不足2000人,最少的是从化区,独居老人数为969人,占独居老人总数的3.69%。独居老人是比空巢老人更弱势的群体。独居老人的子女离家,甚至两地相隔,无法提供日常照料,需要政府及社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第五,2017年以来,在穗60岁及以上流动人口大幅增长。2018年广州市60岁及以上流动人口有34.58万人,比2017年增长10.43万人,同比增长43.17%。2019年广州市60岁及以上流动人口有37.34万人,比2018年增长2.76万人,同比增长7.98%。2020年广州市60岁及以上流动人口有39.20万人,比2019年增加1.86万人,同比增长4.97%。2021年广州市60岁及以上流动人口有43.03万人,比2020年增长3.83万人,同比增长9.76%。番禺区、白云区、天河区、海珠区、花都区、增城区是60岁及以上流动人口分布较多的区。2021年番禺区、白云区和天河区的60岁及以上流动人口最多,分别有7.90万人、7.15万人和7.06万人,占全市的18.36%、16.62%和16.40%。
第六,2021年领取本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的人数为79.38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42.95%;领取城乡居民养老金的人数为56.90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30.79%。城镇户籍老年人领取最低生活保障的有4172人,农村户籍老年人领取最低生活保障的有7916人。
第七,2021年全市有95.36万户籍老年人参加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占全市户籍老年人口的51.60%;63.11万户籍老年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占全市户籍老年人口的34.14%;158.47万户籍老年人参加长期护理保险。
第八,2021年广州市高龄补贴共发放82.00万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发放为8.62万人;机构养老服务补贴发放1.45万人。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4092个,服务人次895.36万人。日间照料场所床位3125张,拥有日间照料场所的居委会1661个,城市日间照料场所覆盖率100%;拥有日间照料场所的村委会1145个,农村日间照料场所覆盖率100%。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助餐配餐点有106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助餐配餐点覆盖率100%。全市养老机构有283个,共有养老服务总床位69903张。地方财政投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入总额为105729.23万元;养老服务补贴投入总额为18825.41万元,高龄补贴投入总额为59146.71万元。市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资助总额为21631.93万元,占市本级可支配福利彩票公益金的77.06%。2021年,广州市老年服务机构职工总数为22545人,管理人员1585,护理人员11074人,医生545人,护士1656人,专业社会工作者896人,养老服务人员实训基地(点)数8个,养老机构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职工2707人。独立老年护理院有10所,建筑面积2.29万平方米,床位1561张,住院人次4896人次。
第九,2021年全市共有老年大学52所,学员9.88万;老年学校108所,学员4.32万;老年教学点896个,4.48万学员;老年协会1646个,参加人数7.51万人;老年活动室2709个,使用面积63.09万平方米,日均活动人数3.80万人;老年文艺团体2115个,参加人数4.67万人;老年体育团队542个,参加人数13070人。
第十,2021年全市共承办涉老法律援助案件143件;提供涉老法律咨询885人次;全市法院系统办理涉老法律援助服务190件,其中,涉及赡养权的有3件,涉及婚姻权的有11件,涉及人身权的17件;涉老案件减免缓免金额421.63万元。
2021年广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家、省关于加快养老服务发展的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强化党建引领,坚持人民至上,积极探索具有广州特色的“大城市大养老”模式,2021年出台的《广州市养老服务条例》,要求制定并公布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涵盖医食住行,覆盖了老人全生命周期照护。新修订的《广州市老年人优待办法》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切实满足老年人的特殊服务需求,合理扩大社会优待覆盖面,将优待对象扩大到持有本市有效居住证的老年人,新增老年人申领、使用优待凭证规定,确保了财政资金投入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切实提升社会优待服务水平。
(本文中部分数据舍计数或相对数由于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未做机械调整。)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