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发布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近日,增城印发《广州市增城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根据新发展阶段的环境治理特点,围绕“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划分绿色低碳、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以及风险防控四大板块内容,探索构建增城区生态文明新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建成绿色发展的美丽中国“增城样本”,为实现2035年美丽绿色增城建设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构筑“一轴一带四片区”空间发展新格局
《规划》提出,从构筑“一轴一带四片区”空间发展新格局,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以及建立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三方面推进区域绿色发展新格局。
其中,构筑“一轴一带四片区”,即打造中部城市功能提升轴,拓展由南向北纵深发展带,集聚发展四大功能片区。具体为南部以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为引领,以新塘、永宁城市更新为重点,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和服务业高端化,集聚发展智能制造、高端商务、科技创新孵化,推动产业和城市“双提升”,打造广州都市圈智能制造新区。
西部规划建设大湾区科教新区,以广州科教城为龙头,整合中新科技园、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等组团,重点发展教育培训、科技研发、信创、供应链等产业,建设大湾区创新型产教融合新城,打造增城中西部崛起增长极。
中部以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区为标杆,重点推进荔湖新城、增城南站、增江东岸建设,提升“一江两岸”城市风貌,大力发展以生命健康、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文化创意、新材料、高端服务业、都市农业为主导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片区。
北部以派潭白水寨风景名胜区为核心,携手小楼、正果,融合发展智慧康养、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现代农业,为大湾区城市群提供以康养休闲为重点的高品质生态产品、生态服务,高标准建设北部生态旅游示范区。
《规划》提到,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结构优化升级;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新动能,着力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绿色示范创建、绿色出行、绿色饮食、绿色建筑、绿色消费等。
根据《规划》,通过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推动各领域碳减排,探索构建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体系,深化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试点开展“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等方面,探索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着力推动碳排放达峰。
全面推进“三水统筹”
《规划》明确,以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三水统筹”(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构建生态、韧性安全的河湖体系,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南国水乡。
水环境治理方面,聚焦加强水环境综合管理与空间管控,加快补齐生活污水收集能力短板,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初雨污染治理能力等内容,推动河湖水体实现长制久清。
水资源方面,以水质改善为基础,统筹开发建设需求的水生态流量保障机制,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的开展河流水系连通,增加径流调蓄能力和供水调配保障能力。继续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强化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与治理,全力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
水生态方面,深入创建美丽河湖,推进东江干支流区的水陆空连通,共同形成东江干支流区鱼肥、水美、岸绿、鹭翔的生态画卷。以增城北部山体为主要生态屏障,以江河水系及其两侧绿化带为生态廊道,以水库、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为生态核心,以公园绿地、广场为补充,构建“一环三带、五点多廊”生态空间格局。同时,针对主要饮用水源地、主要河道、典型污染水体等,开展覆盖增江、西福河、东江北干流等流域的分阶段水生态调查与评估。
此外,《规划》还在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推动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提升空气质量;深化土壤污染防治,提升土壤和农村环境;加强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助力构建“无废”城市;整治各类噪声污染,营造健康舒适的人居声环境;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格局;有效防范环境风险,严守环境安全底线;提升强化管理基础,提升环境监管水平;深化改革创新,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
近年来,增城区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加快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坚持为农服务宗旨,聚焦主责主业,系统持续深化社有企业改革,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农资、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等主导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为农服务阵地,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整合资源深度融合发展
2018年以来,增城区相继出台了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助农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试点等系列文件,加快供销社职能转变,推进社有资本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引导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构建与增城农村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双线运行新格局。
同时,增城区强化区域布局,推动社有资本向为农服务等供销社主导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采取“强社+弱社”合署办公方式,对服务功能进行集约化配置,因地制宜整合13家镇街供销合作社,建设6个基层社综合服务中心,带动社有企业与基层社一体化联合发展。2021年,13家基层社和3家社有企业共同出资成立增城区供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进一步发挥基层社联农带农平台优势,深度整合系统内外优势资源,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为进一步推动基层供销社高质量发展,增城区还积极搭建强农惠农新平台,采取“基层社+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层社+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公司+农户”等多种方式,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建设完成1个区级供销社助农服务综合平台和5个镇级供销社助农服务中心,全面带动供销社系统农资农技、农副产品流通、再生资源、农村金融保险、农产品检测、电子商务、农业气象、农业机械等专业服务,打造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动能
为了进一步发挥供销社作用,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增城区深入开展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求为目标,实施“联农扩面、服务提质、运行增效”综合改革,培育供销社系统区域性新型服务平台新动能。
一方面,增城区创新企业用人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供销社产业链推进人才链和服务链建设,“三农”工作需要什么服务,供销社就建立什么类型的服务机制。另一方面,创新合作经营机制,坚持开放办社,发挥供销社合作经济组织优势,组建专业化经营主体,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发展道路。2022年6月,13家基层社共同成立民合农业服务公司,开展全区域农业机械、农业技术等专业化服务。增城区供销总社投资成立增城兴禾农业服务公司,主动与广东省社、广州市社下属农资企业以及增城区朱村农投公司合作,开展增城、花都、黄埔等跨区域农业社会化专业化业务。此外,认真落实广东省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改革任务,打造农资供应、测土配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农产品收储加工等全程社会化服务链。
增强垃圾分类对接处理能力
增城区深化行业经营管理改革,以提高再生资源行业对接能力为重点,主动担当作为,认真履行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管理职责,提升垃圾分类处理能力,构建生活垃圾从源头分类到终端处理的全覆盖资源回收与垃圾分类对接网络体系,努力打造“两网融合”增城样板。
民合再生资源公司与广州市供销合作社下属企业、增江供销社分别成立了金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荔宝生态资源有限公司,联合承接全区可回收物回收网络体系与垃圾分类对接业务。增城区低值可回收物分拣处理中心(临时场)自2022年5月建成投入试运营以来,处理废金属15303吨、废塑料3591吨。全面推进增城区“回收点—中转站—分拣中心”三级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截至2022年9月,全区已建设可回收物便民回收点427个,中转站13个;已完成“两网融合”网点建设208个;区废旧家具资源处理中心共收运废旧家具4577车次,处理废旧家具4077.71吨,实现垃圾减量3673.49吨,处理废旧家具垃圾减量90%。全区再生资源可回收物回收总量258445.47吨,其中低值可回收物173355.68吨。
拓展农副产品流通服务渠道
增城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增城农业资源禀赋,围绕优势特色农副产品和名优特农产品,强化项目引领和带动功能,将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线上平台、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引入农副产品流通行业,延长拓宽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努力打造覆盖生产、加工、仓储、冷链、物流、销售等全产业的经营服务模式。
2021年,增城区供销总社投入资金108.5万元,推动民合农副产品公司资源整合、运营及发展流通业务。一是做优消费帮扶馆项目。2022年5月,民合农副产品公司联合社会资源共同成立荔宝农商产业投资公司,合作运营消费帮扶专馆。7月19日,增城供销助农帮扶中心投入运营,中心展馆农产品超过200种,通过“832平台”销售来自增城对口帮扶的贵州毕节市、新疆喀什市以及清远英德市、梅州梅县区等地农副产品,并推介增城本地优质特色农产品。二是做强农副产品配送项目。2022年7月,由民合农副产品公司、广东省供销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成立增城供销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承担增城区供销社系统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运输配送等业务,共同打造农产品直供配送网络和示范平台。三是做好电商业务项目。带动三江、朱村、正果、派潭供销社等助农服务中心、村级供销社发展电子商务。2021年9月,三江供销合作社和派潭供销合作社助农服务中心参加广州市第二届直播电商节广州市供销社专场电商直播,宣传供销社“直播+生态+文旅”电商特色。三江供销合作社助农服务中心与拼多多、一亩田、惠农网对接销售丝瓜、富硒丝苗米、番薯、番石榴等增城优质特色农副产品,被评为全省农村电商基层示范社。
线路由江府至纪念堂全长20.0公里 全线共10车站7座可换乘
12月19日,8号线北延段支线(江府~纪念堂)发布环评批前公告。环评报告显示,线路已在11月获得相关批复。该线路长约20.0公里,途经越秀区、白云区,全线共设站10座,其中换乘站7座。
经调整后24号线不复存在
市民可能对8号线北延段支线有些陌生,更为熟悉的是此前广州地铁第三期建设规划调整环评阶段的8号线北延江府段(滘心~江府)、8号线北延段拆解线(24号线,广州北站~纪念堂)。最新批复显示,上述两条线路已调整为8号线北延段(滘心~广州北站)、8号线北延段支线(江府~纪念堂),因此,24号线不复存在。
全线共设10站全地下敷设
因为线路发生了变化,8号线北延段支线工程需要重新环评。线路长约20.0公里,由江府至纪念堂,途经越秀区、白云区,全地下敷设,共设站10座,其中换乘站7座,平均站间距1.9公里。全线采用6辆编组A型车,最高设计时速100公里。
8号线北延段支线(江府~纪念堂)7个换乘站,自南往北依次为:在东风路与解放北路交叉路口南侧设纪念堂站与2号线、13号线换乘,预留远期线路向南延伸条件;在解放北路与三元里大道交叉路口南侧设梓元岗站与11号线换乘;在铁路白云站东侧设白云站与12号线、芳白城际、广清城际换乘;在黄石西路路口南侧设黄石站与规划29号线换乘;在夏茅大道路口西侧设夏茅站再次与芳白城际换乘;在新石路与广花公路交叉路口西北侧设均禾站与规划34号线换乘;在桃源西街路口西北侧设桃源站与规划39号线换乘。
对比此前24号线环评,截短为8号线北延段支线之后,本段的站点位置基本不变。远期客流预测显示,线路未来将延伸至沥滘,与8号线北延段跨线运行,相当于按照原来的24号线(广州北站-沥滘)来运行。远期跨线运行的客流数据,也与24号线环评的数字一样。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