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冷空气南下!广州市民政部门全力保障特殊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据气象部门预报,12月16日至18日伴随强冷空气影响,广州市区日最高气温将从16日的16℃降至18日的11℃,日最低气温从16日的12℃降至19日的3℃,相比此前11月底冷空气过程,极端最低温更低,低温范围更广。为做好低温冰冻天气服务保障,市民政部门全力以赴,全面部署应对低温冰冻天气相关工作,积极落实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露宿街头人员和困难群众的救助,以及对养老等民政服务机构入住人员及散居民政服务对象的关爱工作。
加大街面流浪人员救助力度
市民政部门联合多部门组建13支救助小分队,每日常态化开展街面巡查救助,指引护送流浪滞留人员进站受助,为不愿进站受助的人员提供棉被、棉衣棉裤、热汤热粥、口罩、消毒液等防寒防疫物资。12月12-15日,共出动人员818人次,救助服务123人次,派发御寒物资120件(套),防疫物资421件。全市各个救助管理机构实施24小时值班值守,救助热线24小时畅通,应急力量全时待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做到“应救尽救”。
成立市、区流浪滞留人员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在街(镇)设立临时安置点,妥善安置滞留人员,分类采取劝导受助、协助返乡、协调务工等措施进行帮助。各镇街积极开放部分具备条件的社工站,为困难群众提供临时庇护服务。
心系特殊困难群众冷暖
特殊困难群众的生活冷暖始终牵挂人心,低温天气来临前,市民政部门也做好准备,全方位保障特殊困难群众生活。向各区民政部门发送低温预警信息,“穗救易”系统、“平安通”呼援服务系统、“双百工程”社工站、“红棉守护”热线都做足了准备,线上线下联动开展服务,摸清特殊困难群众情况,及时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帮助。密切关注独居、孤寡等特殊老人动态,利用“平安通”呼援服务平台,提醒和辅导老人做好防寒保暖和家居安全,确保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发挥紧急支援作用,保障老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入冬以来,已派出1158个工作组为低保、低边、特困供养、支出型困难家庭等特殊困难对象发放衣服、棉被和食品等各类御寒物资4.37万人次,有利保障了困难群众在寒潮期间的基本生活物资供给。
保障民政服务机构防寒保暖
全市民政服务机构强化防寒保暖措施,及时储备防寒物资,为服务对象添加棉被衣物,从饮食、起居、活动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密切关注服务对象身体状况,重点看护好身体虚弱、抗寒能力较差的老人、儿童、残疾人等服务对象。确保取暖设备正常运转和用电安全。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备勤制度,配齐配强应急队伍,健全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补充储备应急物资,确保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
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进一步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稳步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营造干净整洁居住环境,11月以来,花都区组织四街六镇及芙蓉管委会开展“垃圾分类投,节约环保又卫生”全民行动日活动。本次活动共有1300余人参加,共派发宣传小礼品377份,垃圾分类宣传小册子437份。
“您好,为了自己和他人健康,请记得戴好口罩。这是垃圾分类投放指引,源头分类很重要噢!”……在此次宣传活动中,花都区主要围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展开,一方面通过“广州城管”微信公众号相关垃圾分类推文,下载垃圾分类微课视频、垃圾分类宣传片和新标志标识等内容,开展线上宣传学习;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将日常垃圾分类工作融入疫情防控工作中,通过疫情防控排查结合垃圾分类宣传的方式,让广大居民熟知疫情防控政策,掌握家庭防疫小技巧,呼吁大家主动参与疫情防控,主动进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
据悉,花都区坚持“一月一主题”,持续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在公园、广场、市场、小区等场所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倡导居民做好健康管理,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引导居民做好源头分类,并带动身边人正确分类投放生活垃圾,自觉维护好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
据统计,截至2022年11月,花都区共举办垃圾分类“全民行动日”宣传活动177场次,参与群众4.3万人次,入户宣传40万户次,覆盖约115万人,营造浓厚的垃圾分类宣传氛围。
近年来,增城区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加快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坚持为农服务宗旨,聚焦主责主业,系统持续深化社有企业改革,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农资、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等主导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为农服务阵地,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整合资源深度融合发展
2018年以来,增城区相继出台了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助农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试点等系列文件,加快供销社职能转变,推进社有资本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引导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构建与增城农村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双线运行新格局。
同时,增城区强化区域布局,推动社有资本向为农服务等供销社主导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采取“强社+弱社”合署办公方式,对服务功能进行集约化配置,因地制宜整合13家镇街供销合作社,建设6个基层社综合服务中心,带动社有企业与基层社一体化联合发展。2021年,13家基层社和3家社有企业共同出资成立增城区供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进一步发挥基层社联农带农平台优势,深度整合系统内外优势资源,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为进一步推动基层供销社高质量发展,增城区还积极搭建强农惠农新平台,采取“基层社+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层社+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公司+农户”等多种方式,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建设完成1个区级供销社助农服务综合平台和5个镇级供销社助农服务中心,全面带动供销社系统农资农技、农副产品流通、再生资源、农村金融保险、农产品检测、电子商务、农业气象、农业机械等专业服务,打造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动能
为了进一步发挥供销社作用,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增城区深入开展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求为目标,实施“联农扩面、服务提质、运行增效”综合改革,培育供销社系统区域性新型服务平台新动能。
一方面,增城区创新企业用人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供销社产业链推进人才链和服务链建设,“三农”工作需要什么服务,供销社就建立什么类型的服务机制。另一方面,创新合作经营机制,坚持开放办社,发挥供销社合作经济组织优势,组建专业化经营主体,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发展道路。2022年6月,13家基层社共同成立民合农业服务公司,开展全区域农业机械、农业技术等专业化服务。增城区供销总社投资成立增城兴禾农业服务公司,主动与广东省社、广州市社下属农资企业以及增城区朱村农投公司合作,开展增城、花都、黄埔等跨区域农业社会化专业化业务。此外,认真落实广东省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改革任务,打造农资供应、测土配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农产品收储加工等全程社会化服务链。
增强垃圾分类对接处理能力
增城区深化行业经营管理改革,以提高再生资源行业对接能力为重点,主动担当作为,认真履行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管理职责,提升垃圾分类处理能力,构建生活垃圾从源头分类到终端处理的全覆盖资源回收与垃圾分类对接网络体系,努力打造“两网融合”增城样板。
民合再生资源公司与广州市供销合作社下属企业、增江供销社分别成立了金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荔宝生态资源有限公司,联合承接全区可回收物回收网络体系与垃圾分类对接业务。增城区低值可回收物分拣处理中心(临时场)自2022年5月建成投入试运营以来,处理废金属15303吨、废塑料3591吨。全面推进增城区“回收点—中转站—分拣中心”三级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截至2022年9月,全区已建设可回收物便民回收点427个,中转站13个;已完成“两网融合”网点建设208个;区废旧家具资源处理中心共收运废旧家具4577车次,处理废旧家具4077.71吨,实现垃圾减量3673.49吨,处理废旧家具垃圾减量90%。全区再生资源可回收物回收总量258445.47吨,其中低值可回收物173355.68吨。
拓展农副产品流通服务渠道
增城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增城农业资源禀赋,围绕优势特色农副产品和名优特农产品,强化项目引领和带动功能,将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线上平台、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引入农副产品流通行业,延长拓宽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努力打造覆盖生产、加工、仓储、冷链、物流、销售等全产业的经营服务模式。
2021年,增城区供销总社投入资金108.5万元,推动民合农副产品公司资源整合、运营及发展流通业务。一是做优消费帮扶馆项目。2022年5月,民合农副产品公司联合社会资源共同成立荔宝农商产业投资公司,合作运营消费帮扶专馆。7月19日,增城供销助农帮扶中心投入运营,中心展馆农产品超过200种,通过“832平台”销售来自增城对口帮扶的贵州毕节市、新疆喀什市以及清远英德市、梅州梅县区等地农副产品,并推介增城本地优质特色农产品。二是做强农副产品配送项目。2022年7月,由民合农副产品公司、广东省供销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成立增城供销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承担增城区供销社系统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运输配送等业务,共同打造农产品直供配送网络和示范平台。三是做好电商业务项目。带动三江、朱村、正果、派潭供销社等助农服务中心、村级供销社发展电子商务。2021年9月,三江供销合作社和派潭供销合作社助农服务中心参加广州市第二届直播电商节广州市供销社专场电商直播,宣传供销社“直播+生态+文旅”电商特色。三江供销合作社助农服务中心与拼多多、一亩田、惠农网对接销售丝瓜、富硒丝苗米、番薯、番石榴等增城优质特色农副产品,被评为全省农村电商基层示范社。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