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医院携手联合医务共建港澳居民服务中心为辖区居民提供港式医疗服务
12月14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简称“市一医院”)与联合医务中国在市一医院签订《共建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项目合作协议》,市一医院曹杰院长、联合医务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李家聪作为代表签约,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刘忠奇二级巡视员、南沙区卫生健康局刘韬局长出席并见证。据悉,同年8月,南沙区卫生健康局与联合医务中国曾共同签署《共建南沙穗港协作医疗联合体框架性合作协议》,将香港全科诊疗模式,融入内地基层医疗服务。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支持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为南沙发展乃至大湾区建设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粤港澳三地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优势互补,在居住、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务实举措,尤其是医疗卫生服务的同质化,更是吸引了一大批港澳居民来内地就业创业、工作生活。截至2021年底,在粤纳入就业登记管理的港澳居民已超过8.51万人,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保险累计达27.92万人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的建设与交流迈入快车道,人员流动带来的医疗需求日益增加,广州南沙作为大湾区的枢纽,医疗民生服务面临着很大考验。
市一医院与联合医务携手共建的“港澳居民服务中心”,将聚焦粤港澳居民在南沙安居乐业的医疗需求,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创新、医疗深度融合、药械内联外通”等优势,持续完善民生医疗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港式全科门诊、院内专科转诊、多语种陪诊服务,为有需要的客户提供直通港澳的远程会诊、跨境转诊和互联网诊疗服务,持续增强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服务中心将积极拓展港人就医渠道,为扩大“长者医疗券”的使用范围,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互通,建立商业医疗保险支付渠道、跨境保险结算等服务生态提供基础,实现香港医疗模式与内地医疗体系的深度融合。
上图: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简称“市一医院”)与联合医务中国在市一医院签订《共建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项目合作协议》
广州市老龄办、广州市统计局近日发布《2021年广州市老年人口数据手册》(以下简称《数据手册》)。《数据手册》共三章,全市老年人口数据、各区老年人口数据、全市老龄事业发展情况。具体内容包括广州市老年人口年龄构成情况、人口抚养系数、纯老家庭、空巢老年人、独居老年人、在穗流动老年人以及老年人死亡等情况,全市及各区老年人口基本情况和老龄事业发展情况,老年人领取养老金情况、参加医疗保险情况、养老服务情况、老年教育和法律维权情况。
广州老龄人口数据和老龄事业主要数据如下:
第一、2017-2021年全市人口老龄化程度逐年加深,不管是以60岁或者65岁作为老年人口起点年龄,其人口总量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21年,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184.82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8.27%;65岁及以上户籍人口134.8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3.33%;2017年以来,社会总抚养比、少年人口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均逐年提高,2021年老年人口抚养比为29.48%(以60岁作为老年人年龄起点),占社会抚养比的48.04%;2019年开始少年人口抚养负担超过老年人口抚养负担。2021年老年人口性别比低于100,广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87.4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84.22,且随着年龄的提高,性别比越来越低。人口老龄化区域分化明显,从11个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比重来看,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位居前三位,分别为29.31%、27.23%、26.72%,也是11个区中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比重超过20%的三个区域,按照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处于中度老龄化阶段。而白云区、南沙区、花都区、天河区、增城区、从化区、番禺区、黄埔区8区分别为16.29%、15.39%、14.57%、14.11%、13.61%、13.55%、13.51%、12.46%,上述八区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
第二、2021年广州市“纯老家庭”人口15.61万人,较上一年减少了1.84万人。从年龄分布情况来看,60-79岁的“纯老家庭”有11.91万人,占“纯老家庭”总数的76.30%;80-89岁年龄组有3.15万人,占20.18%;90岁及以上年龄组有5500人,占3.52%。分区来看,2021年广州市“纯老家庭”人数最多的是番禺区(2.79万人)和海珠区(2.45万人),分别占全市“纯老家庭”总数的17.88%和15.71%;白云区(8947人)、天河区(6576人)和从化区(3924人)的“纯老家庭”人数都在1万人以下。
第三、2021年广州市共有空巢老人4.64万人,较2020年减少了3946人。分区看,2021年海珠区的空巢老人最多,为9617人,占全市空巢老人总数的20.71%;荔湾区(9227人)和越秀区(7503人)的空巢老人总数位居第二和第三位,分别占全市空巢老人总数的19.87%和16.16%;其余各区的空巢老人都较少,均在4000人以下,最少的是南沙区,为773人,占全市空巢老人总数的1.66%。
第四、2021年广州市共有独居老人2.63万人,较2020年(2.94万人)减少了0.31万人。分区来看,越秀区和荔湾区独居老年人数最多,分别为5931人和5027人,分别占独居老人总数的22.57%和19.13%;其次是海珠区,独居老人数为2920人,占独居老人总数的11.11%;居于第四位的是花都区,独居老人数为2045人,占独居老人总数的7.78%;其余各区独居老人数均不足2000人,最少的是从化区,独居老人数为969人,占独居老人总数的3.69%。独居老人是比空巢老人更弱势的群体。独居老人的子女离家,甚至两地相隔,无法提供日常照料,需要政府及社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第五,2017年以来,在穗60岁及以上流动人口大幅增长。2018年广州市60岁及以上流动人口有34.58万人,比2017年增长10.43万人,同比增长43.17%。2019年广州市60岁及以上流动人口有37.34万人,比2018年增长2.76万人,同比增长7.98%。2020年广州市60岁及以上流动人口有39.20万人,比2019年增加1.86万人,同比增长4.97%。2021年广州市60岁及以上流动人口有43.03万人,比2020年增长3.83万人,同比增长9.76%。番禺区、白云区、天河区、海珠区、花都区、增城区是60岁及以上流动人口分布较多的区。2021年番禺区、白云区和天河区的60岁及以上流动人口最多,分别有7.90万人、7.15万人和7.06万人,占全市的18.36%、16.62%和16.40%。
第六,2021年领取本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的人数为79.38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42.95%;领取城乡居民养老金的人数为56.90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30.79%。城镇户籍老年人领取最低生活保障的有4172人,农村户籍老年人领取最低生活保障的有7916人。
第七,2021年全市有95.36万户籍老年人参加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占全市户籍老年人口的51.60%;63.11万户籍老年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占全市户籍老年人口的34.14%;158.47万户籍老年人参加长期护理保险。
第八,2021年广州市高龄补贴共发放82.00万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发放为8.62万人;机构养老服务补贴发放1.45万人。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4092个,服务人次895.36万人。日间照料场所床位3125张,拥有日间照料场所的居委会1661个,城市日间照料场所覆盖率100%;拥有日间照料场所的村委会1145个,农村日间照料场所覆盖率100%。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助餐配餐点有106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助餐配餐点覆盖率100%。全市养老机构有283个,共有养老服务总床位69903张。地方财政投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入总额为105729.23万元;养老服务补贴投入总额为18825.41万元,高龄补贴投入总额为59146.71万元。市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资助总额为21631.93万元,占市本级可支配福利彩票公益金的77.06%。2021年,广州市老年服务机构职工总数为22545人,管理人员1585,护理人员11074人,医生545人,护士1656人,专业社会工作者896人,养老服务人员实训基地(点)数8个,养老机构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职工2707人。独立老年护理院有10所,建筑面积2.29万平方米,床位1561张,住院人次4896人次。
第九,2021年全市共有老年大学52所,学员9.88万;老年学校108所,学员4.32万;老年教学点896个,4.48万学员;老年协会1646个,参加人数7.51万人;老年活动室2709个,使用面积63.09万平方米,日均活动人数3.80万人;老年文艺团体2115个,参加人数4.67万人;老年体育团队542个,参加人数13070人。
第十,2021年全市共承办涉老法律援助案件143件;提供涉老法律咨询885人次;全市法院系统办理涉老法律援助服务190件,其中,涉及赡养权的有3件,涉及婚姻权的有11件,涉及人身权的17件;涉老案件减免缓免金额421.63万元。
2021年广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家、省关于加快养老服务发展的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强化党建引领,坚持人民至上,积极探索具有广州特色的“大城市大养老”模式,2021年出台的《广州市养老服务条例》,要求制定并公布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涵盖医食住行,覆盖了老人全生命周期照护。新修订的《广州市老年人优待办法》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切实满足老年人的特殊服务需求,合理扩大社会优待覆盖面,将优待对象扩大到持有本市有效居住证的老年人,新增老年人申领、使用优待凭证规定,确保了财政资金投入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切实提升社会优待服务水平。
(本文中部分数据舍计数或相对数由于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未做机械调整。)
据气象部门预报,12月16日至18日伴随强冷空气影响,广州市区日最高气温将从16日的16℃降至18日的11℃,日最低气温从16日的12℃降至19日的3℃,相比此前11月底冷空气过程,极端最低温更低,低温范围更广。为做好低温冰冻天气服务保障,市民政部门全力以赴,全面部署应对低温冰冻天气相关工作,积极落实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露宿街头人员和困难群众的救助,以及对养老等民政服务机构入住人员及散居民政服务对象的关爱工作。
加大街面流浪人员救助力度
市民政部门联合多部门组建13支救助小分队,每日常态化开展街面巡查救助,指引护送流浪滞留人员进站受助,为不愿进站受助的人员提供棉被、棉衣棉裤、热汤热粥、口罩、消毒液等防寒防疫物资。12月12-15日,共出动人员818人次,救助服务123人次,派发御寒物资120件(套),防疫物资421件。全市各个救助管理机构实施24小时值班值守,救助热线24小时畅通,应急力量全时待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做到“应救尽救”。
成立市、区流浪滞留人员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在街(镇)设立临时安置点,妥善安置滞留人员,分类采取劝导受助、协助返乡、协调务工等措施进行帮助。各镇街积极开放部分具备条件的社工站,为困难群众提供临时庇护服务。
心系特殊困难群众冷暖
特殊困难群众的生活冷暖始终牵挂人心,低温天气来临前,市民政部门也做好准备,全方位保障特殊困难群众生活。向各区民政部门发送低温预警信息,“穗救易”系统、“平安通”呼援服务系统、“双百工程”社工站、“红棉守护”热线都做足了准备,线上线下联动开展服务,摸清特殊困难群众情况,及时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帮助。密切关注独居、孤寡等特殊老人动态,利用“平安通”呼援服务平台,提醒和辅导老人做好防寒保暖和家居安全,确保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发挥紧急支援作用,保障老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入冬以来,已派出1158个工作组为低保、低边、特困供养、支出型困难家庭等特殊困难对象发放衣服、棉被和食品等各类御寒物资4.37万人次,有利保障了困难群众在寒潮期间的基本生活物资供给。
保障民政服务机构防寒保暖
全市民政服务机构强化防寒保暖措施,及时储备防寒物资,为服务对象添加棉被衣物,从饮食、起居、活动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密切关注服务对象身体状况,重点看护好身体虚弱、抗寒能力较差的老人、儿童、残疾人等服务对象。确保取暖设备正常运转和用电安全。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备勤制度,配齐配强应急队伍,健全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补充储备应急物资,确保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